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日出》读后感1000字

《日出》读后感1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8-23 03:21:01

《日出》读后感

《日出》创作于1935年,该剧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描绘了日出之前高级旅馆与下等妓院内黑暗的社会生活,揭露了旧中国剥削者的荒淫和残暴,剖示了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悲惨。

在《日出》中,反复出现着这样一句话:“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了后面。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不禁让人觉得无比的悲哀与无奈,在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世界里,无论是奢侈糜烂的资产阶级,还是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小人物,都在黑暗中生活忙碌,太阳照不进他们存在的阴暗角落,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展露出的或是人性的丑恶与扭曲,或是对不公世界的控诉和无可奈何。

陈白露,这个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年女性,她的名字似乎就暗示了她的命运。她是黑夜里一颗晶莹的露珠,弥漫的夜气给她蒙上一层污垢,但她的内心是纯洁的,透明的,盼望着日出,向往在阳光下一展清亮的光辉,可没等太阳出来,就消失了。陈白露的性格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有时她做事又是那么的认真,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渊,但却陷在物欲的享受中难以自拔。曹禺先生这样评价陈白露:“她才二十三岁,时而像是久经风尘,时而又像单纯的少女;时而玩世不恭,时而满腔正义;时而放纵任性,时而感伤厌世……”她是出身在“书香门第”的“高才生”。在堕落风尘前,还是社交的明星。这一切条件造就了她自尊、自负的性格。她看不起潘月亭、顾八奶奶、胡四和乔治张那样的人,明白“这些名誉的人物弄来的钱”并不名誉;但她又混迹于他们中间,享受着物质上的丰裕生活。她要尊严,又很骄傲。她的优裕生活明明是像潘月亭那样的人给她的,但她却说:“我没有把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的碗里。”“我的生活是别人甘心愿意来维持的。”“这样弄来的钱要比他们还名誉得多。”对待潘月亭、乔治张这一行人,陈白露也并不像一般的交际花那样曲意奉承、唯唯诺诺,反而可以说是不留情面。在潘月亭面前,她表现得十分任性,只是为了救小东西才第一次谢谢潘月亭、第一次说他是个“好人”。陈白露和那些喜欢她的男性之间,与其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不如说是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为恰当。

陈白露也曾经幻想过幸福而浪漫的爱情,就像许多“未经世故的傻女孩子”一样“羡慕着自由”、“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但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生活中意外的幸福或快乐毕竟总是意外,而平庸、痛苦、死亡永不会放开人的”。应该说她的悲剧是必然的,因为她拒绝的不是爱情,不是自由,而是普通人的平淡生活。这是“解放”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爱情追求,带有幻想性,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既又追求那种海市蜃楼般的爱情,又不懂得爱情的意义。所以,婚后的“平淡、无聊、厌烦”,只能是个性思想解放给她带来的精神悲剧。这位“夕阳天使”,在希望破灭之后,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告别生命,她悲哀地发现:“我救不了小东西,正像我救不了自己。”

剧中还有许多人物,像“老实、迂腐、怯懦无能”的黄省三,机敏狡诈又巧于逢迎,最终历尽人生大喜大悲的李石清,相比于这些在黑暗中生活而混沌着挣扎的人,方达生则让人看到了一丝天亮前的曙光,他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且太阳是我们的,我们正醒着。”在戏剧的最后,他竟然下定决心:“我只是想有许多事可做的。我们要一齐做点事,跟金八拼一拼……”尽管可以料想的到这种反抗无疑于以卵击石,但是我认为一切对时代黑暗的反抗都是从懵懂幼稚走向成熟清晰的,相对于陈白露的看透一切的厌世与诸多小人物的委曲求全,方达生不是更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吗?就如夯歌那“浩浩荡荡向前推进的呼声”,呼唤新的世界,新的文明。

日出让那些背弃阳光的人在黑暗中沉沦,让追求阳光的人向着光明走去,这并非是空漠的幻想。作者用日出的万道曙光来照亮世界,来给予人们希望与力量,这是对人性心灵的救赎,也是对整个民族,整个时代的疾呼与救赎。

推荐信息

  • 读《趋归》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8

    手段不是目的读《趋归》有感《趋归》这本书提出“社会主义五层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层次论”、“中国本色和中国特色”等,目的是回归本源,既避免再犯把理想当现实的急躁冒进的错误,也避免对具体方法因意识形态化的恐惧而加以愚蠢的排斥

  • 《心理学》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8

    《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我阅读的作品名叫《面对镜子里的自己》,这是一本在非典期间,从众与独立是行为的表现与结果,个人在自己没有信心、缺乏知识或不占优势的领域内,往往更容易从众;在自己有信心、有知识或者占有优势的领域内,更容易表现出独立性。总之,从众与独立都是一个正常的人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人类

  • 《物种起源》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8

    《物种起源》读后感我买了一本由达尔文著、舒德干等人译的《物种起源》,这是一部影响人类科学发展进程的绝世经典,我一直希望能一睹这本百年巨著的风采,终于有闲暇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番。全书分为以下十五章:1.家养状态下的变异、2.自然状态下的变异、3.生存斗争、4.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5.变异的法则、6.本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8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那句“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的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战争与和平是一部

  • 《根鸟》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8

    《根鸟》读后感主人公根鸟在一次外出打猎时,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鹰,并从白鹰脚上取下了一封求救信,落名“紫烟”。当晚,根鸟与父亲寻遍了附近的山谷毫无收获后,根鸟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西寻紫烟之路。途中,根鸟结识了板金,板金在十八岁那年当梦离他远去后,舍弃了荣华富贵,也踏上了西寻梦的旅途

  • 《红瓦黑瓦》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8

    《红瓦黑瓦》读后感今天我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红瓦黑瓦》深受启发。《红瓦黑瓦》小说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的描写了往昔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细腻的记录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经事而逐渐明白人生的成长经历。书中语言生动,让人爱不释手。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工林冰刚来到中学时的情景,他的父亲嘱咐他不要

  • 《青铜葵花》读后感1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9

    《青铜葵花》读后感自从读过那本书后,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花田和金灿灿的葵花田便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在那朴素的村庄里,虚构的故事,带给我的,却是真切的感动。为谁感动呢?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那善良淳朴,都让我感动。葵花,一个城里的小姑娘。3岁时,他妈妈去世了。随着爸爸来大麦地的那段时光,就能看出她是那么

  •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9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9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讲述的是牧羊人两次梦见在埃及金字塔旁边找到财宝后才开启的追梦之旅,他卖掉了和他朝夕相处的羊群,跨过大海,穿过撒哈拉沙漠,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这告诉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有勇气、智慧和执着的信念,还要学会用爱和考验我们的事物沟通、相处。书中的主人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鲁迅先生是一位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