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5:51:46

《乡土中国》读后感

1840年以来,当传统中国在现代西方国家面前屡屡受挫,备受欺辱,中国开始了自我救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开始西化,也称为现代化。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岁月,无数热血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和富强独立前赴后继,各自探索着发展道路。然而直到现在,“现代化”依旧是还未实现的目标。发展是肯定的,现代化也是必须的,这是世界的潮流和大势,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无法闭关自守。预知其去处,必先寻其源头。传统中国是怎样的?什么又是现代化?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发源于长江黄河的华夏文明,和农业是分不开的。所有的人类早期文明都必须以发达农业的作为基础,然而没有哪个文明像中华文明一样,受农业的影响如此之深直到新中国一五计划之后,工业的地位才取代农业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就逐渐被国人嫌弃和抛弃,再也没有人愿意苦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算计着日子。农业离不开土地,而农民更是不能没有土地。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和信赖是带有割不断的情怀。在土地的基础上,农民,农业和农村,便是传统中国最底层、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要改造传统中国,首先就应该要深刻的了解土地之于国人的意义,了解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

站在现代都市的角度,有人说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在旧中国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因此要改造农民,首先就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普及教育。诚然,教育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十分重要和必要,然而这些对于农民有用吗?难道说几千年来造成农民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仅仅是贫穷而上不起学吗?还是说上学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用的?而费孝通先生通过田野调查告诉我们:在乡村,农民是不需要文字的。扫除农村的愚昧并不是依靠提高识字率就能够解决的。为什么呢?人类发明文字是用来沟通和记忆,这是文字的作用,但是在乡村,农民之间的沟通和记忆是不需要文字作为载体的。农业是农民世世代代从事的天职,上一辈如何做,下一辈接着做,口头相授,实地检验,不需要文字和书本进行传授;乡村是农民们世世代代共同生活的地方,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彼此之间已经非常熟悉,眼神、语气、动作、声音等细小甚微的信息都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约定俗成,所认知的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有其特定的指代词,像方言,俚语等词语也是带有特定的意境,同理也不需要文字作为沟通载体;能够用文字记载的事情,必然是特殊的非常规的事情,所以乡村也会有先生做类似于修族谱等文字工作,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环单调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不会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农民在茶晌饭后的谈资也不会是从书本中看来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寡妇偷人,母猪难产等“趣事”。不需要看书,又何必要识字呢?

那么由此便可再知,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事物与乡土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近代社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契约。什么意思呢?国家是由公民通过契约的方式组成,现代社会的各项活动都需要文字契约(文件)作为约束和保障,如果产生纠纷和矛盾,便依照契约,按照法律程序解决。但我们仔细想想,通常情况下,村里的人找我借锄头的话,我们需要写一份条约来证明他接了我的锄头吗?在熟人社会里,人们只需要口头协定就可以。大家知根知底,说一声就可以。而且从经济角度考虑,这也是最节省成本的交易。而工业化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市民主要是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地区,从事非农业的人口越多,涌入城市的人口也就越多。农村扎根于土地,而城市依赖实业;农民向往稳定,也受到较多的人身束缚;而市民追名逐利,相对自由;同村人之间非常熟悉,世代交情;而同城人却是陌生人,哪怕是同一栋的居民;村民之间的关系是带有利益之外的乡情;而市民之间多是工作关系,或者是利益关系。因此城市与农村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如果农村是熟人社会,那么诚实就可以称为陌生人社会。那么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同陌生人的接触中,获得安全的保障呢?这就需要契约和法律的约束。然而在农村,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只需要乡约乡规就可以了。并且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差异悬殊。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村的规定不适合本村,国家的法律条文亦是如此。能在寺庙祠堂解决的事情,法院不一定能够解决;能够用祖宗之法解决的纠纷,法律也不一定能够解决。在现代人眼里,不讲法律的地方,如何算得上是现代化呢?然而这就是传统中国的现状。

我们再来谈谈现代政治与传统中国的区别。现代政治的选举制要求国家权力的最高代表必须是由民众选出来的,比如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他必须对民众负责,对法律负责,要公私分明,最好大公无私,这样他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因为只有这样的保证,才能让国民将权力交付于一个不认识的领袖。而其他的政府官员,则需要经过考核才能上任,因为只有通过客观的证明,民众才能相信你有做好事情的能力。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熟人社会中,中国人扎根于土地之中,生于斯死于斯,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可以说“现在”等同于“过去”,“未来”也就是“过去”的样子。因此在农村,学识不如经验重要,没听过专门上农科再来种地的说法;形象不如年龄重要,村里的年长者必然要受到尊重,祭祖祭祀必然是村中最严肃最威严的仪式。但这并不是说学识和形象就不重要,由于体力和身体方面等原因,村长和族长不可能是年龄最大的人担任,一般是由第二代辈分中,村民或者族民公认的汉子担任。这个领袖不需要学历来证明学识,也不需要专门的考试来证明能力,因为他已经在平常的各项事务中证明了自己。

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现代社会的是工业;传统社会下农民安生立命的保障是土地,现代社会的是薪金;维系传统社会的规则是人情,维系现代社会的是法律;传统的知识是经验,现代的知识是学识;传统社会的关系纽带是习俗,现代社会的是契约。现代化的确是人类发展的必经历程,然而在传统中国到现代化的转变中,我们切忌不能忽略了传统中国的乡土现状。一味的将现代社会的条条框框强行夹在传统中国之上,这是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推荐信息

  •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3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后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

  • 《堂吉诃德》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3

    《堂吉诃德》读后感有一个穷乡绅读骑士小说入了迷,把自己想象成游侠骑士。公脱离现实,耽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估计,而又从不考虑行为方式的荒唐行径。他改名为唐·吉诃德,披上一副古老的盔甲,骑上一匹又瘦又老的马,在一个盛夏的黎明离家出走,开始游侠生涯。他把小客店当做城堡,请城堡的主人

  • 《花婆婆》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3

    《花婆婆》读后感我很喜欢《花婆婆》这本书。花婆婆名叫艾丽丝,这本书主要讲她一生的经历和梦想的故事。艾丽丝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她答应爷爷三件事:到远处旅行,在海边安家,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她年轻时去了很多地方,因为骑骆驼摔伤后就在海边住了下来。她把鲁冰花的种子撒在公路和乡间的各个角落,到了春天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3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米黄色的封面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牧羊人领着羊走向金字塔。听同事的介绍说,这是一本很有哲理的书,很值得我们去读读。怀着好奇和期待,我翻开书读了起来。一个男孩因为想要云游四海,放弃了体面的神甫,而选择了当一个牧羊人。对于这样的魄力我很是佩服。在现在这样的社会,我们更多的是考虑

  • 《五分钟打动人心》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4

    《五分钟打动人心》读后感作者:邓一帆人生在世,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烦恼: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下属的尊重,朋友交流减少,夫妻吵架频繁,亲子关系紧张……也许你会自问:我的沟通哪里出了问题?《五分钟打动人心》为此专门寻找,终于找到了症结是指责和

  •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4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找回自我》作者:邓思琦在一开始,我的想法与哈罗德的妻子莫琳相似,一个没有带任何东西只穿着为了出门寄信的鞋子衣服的老人怎么可能可以坚持漫长的步行,怎么也要回家换双鞋子,带上一些用品吧。没有想到哈罗德是下定了决心,就这样踏上了去往贝里克的路。一路上,有一些人给予了他信心,也有一

  • 《特朗普自传》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4

    《特朗普自传》读后感:《能折腾才能成功》作者:邓柏滔一、特朗普做生意是因为他热爱这项事业,把生意当作一门钟爱的艺术来对待正如有人喜欢吟诗,有人喜欢作画那样,而他只喜欢做生意,特别是大笔买卖,让他乐在其中。二、特朗普不拘一格的工作方式让许多人震惊:不拎公文包,尽量减少会议次数,自己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

  • 《呼兰河传》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4

    《呼兰河传》读后感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并不繁华,语句中有着一丝丝悲凉,有因迷信而造成的人生悲剧,有东二道街的“大泥坑”,有大大的祖父家的后花园……这篇小说十分朴素,但从言语中听到了萧红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有些忧郁,却依然美丽动人。从儿童的视觉,写

  •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4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豆瓣简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称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终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十五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乘坐夜行长途巴士远赴四国。出走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卡夫卡四岁时,母亲突然失踪,带走了比卡夫卡年长四岁

  •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44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想着快点读完,因为作者提及的那封信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但当我真的读到快要结束之时,内心又觉得非常不舍。舍不得与书中的刘大志,陈桐,微笑,陈小武,叮当,郝回归说再见。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的被他们五个人之间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