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9:43:5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傍晚,空旷的黑色的土地,笼罩在橘黄的夕阳染红了的天空下。一只风筝,一根长线,一个人影,一幅让人捉摸不透的画面,那长长的风筝线后面到底是什么呢?

我翻开华丽的封面,开始走进那一片火红的晚霞,头上风筝猎猎作响,耳畔传来了那句真挚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书的开头,作者那温和轻巧的笔调,描写出了阿米尔记忆中阿富汗,展示了一个少为人知温馨幸福的喀布尔。平日里,我们听到关于阿富汗的,都是跟恐怖主义扯上关系,总以为那是一个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枪声中的地方。那份和谐美好,与今日的落魄战乱的鲜明对比,令人震撼!

当然,令人震撼的不仅仅于此。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是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一个在别人眼中魁梧正直的勇士,还有阿米尔同父异母、从小一起长大的哈桑。

哈桑善良、重情重义,他毫无保留地为阿米尔付出,这种从血液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对亲人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动、震撼。"为你,千千万万遍。"而如今我所能想到能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句话的人,那就是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情这份深沉的爱,从我们出生开始,就默默地再滋润、保护着我们,你可感觉到了?还是像少年的阿米尔一样,习惯到麻木了?哈桑的勇敢无畏,从小时候时时为阿米尔挺身而出,到临死还保护着阿米尔的家园。这份情谊至深至重,让我们看到他遇害时,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难受。

阿米尔的父亲,无论在在阿米尔童年、少年还是成年的眼中,他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在阿富汗时,生意上,他千辛万苦的投入获得了富裕的生活,在公益事业上的呕心沥血,让他成为了众人景仰的人物。在逃往美国的途中,他冒死反对俄国士兵侮辱同行的一位阿富汗妇女;在美国生活,他拒绝救济金,靠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养家糊口……父亲无疑成为了阿米尔心目中的标兵,但是,也许正因为父亲的强势,成为阿米尔一直的依靠,使得他性格柔弱。父母把温室营造得太舒适,也是会让儿女长得太过娇气。而后来阿辛汗揭秘哈桑是阿米尔的父亲与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时,我们又会大吃一惊。虽然这样的设计不是无迹可寻,因为阿里提醒过,阿米尔和哈桑吃过同一个奶妈的奶,这就是兄弟……但也许是阿米尔父亲的形象太过光辉,以至于我们想小说中的人一样,难以置信一个把盗窃作为一切罪过源泉的人,也会做出这中事情来。但是,阿米尔的父亲也是人,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总是会有弱点的。他变现出来的硬汉形象,与不敢承认自己的亲骨肉,又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对比……在社会中,我们总是为了声誉、利益或者为了生存,而有很多很多的无奈。即使是错,也不敢承认。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些痛恨阿米尔,认为他软弱、自私。但是,换个角度想想,阿米尔的性格、行为,都是他生长的环境使然。他年幼失去母爱,在父亲的威严下,渴望得到亲情,得到父亲的认可,所以他选择了牺牲哈桑。阿米尔因为那段风筝往事,一直活在自己的谴责之中。但是,到了美国,我们看到阿米尔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终于冲破世俗的牢笼,真情实意地追求索拉雅,并且得到幸福。尔正当美国平淡的生活拂平了一切如烟如雨的往事时,父亲临终时的一句话,让阿米尔走上了回阿富汗的路--那条赎罪的路。为了祢补心中的缺失,阿米尔费劲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并为此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花尽心思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看着阿米尔的变化,我不禁想到了,人,总会因为被压迫,而拿出那份沉潜着的勇气与真情。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在开导哈桑之子的同时,他也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飞的风筝中得到了原谅与补偿。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无法推卸;应该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应该面对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

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们在风风雨雨中勇于前进,敢于承担,在点点滴滴中细细回味每一份苦与甜,慢慢体会每一份情与怨。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为你,千千万万遍,你追到你心中的风筝了么?

推荐信息

  • 《回乡偶书》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5

    《回乡偶书》读后感李凯荣回乡偶书这首诗作于公元七四四年,这个时候诗人贺知章已经八十几岁的高龄,离开家乡也已经五十多年。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贺知章百感交集,回忆起往事,看着故乡的孩童,熟悉的乡音不熟悉的人,有感而作。它有两部分,其一主要讲的是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

  •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6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

  •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6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快3点了。一晚上时间自然是花在了书上更自然的是花在了刚买的三儿写的书上。看完后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不知道这个叫做尚雯婕的女子还能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和感叹。决非矫情,现在也不是hc的时间,只是突然发现,这个女子,太惊人。她的外表平凡也许即使在如我一般的芝麻眼里是多么的美丽,但常人看来也只会

  • 《登山人》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6

    《登山人》读后感优选作文13班王子睿今天,马老师给我们讲了《登山人》这篇阅读。读过这篇文章后,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文章主要讲述了有三个人去登山,但最后的结果却不一样。第一个人爬到了山脚下就不愿意爬了。所以他就停了下来。第二个人爬到了一半就适可而止了。只有第三个人,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终于他

  •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6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该课获2014年北京市第二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初中组一等奖张贺/执教、整理一、想一想,提取词句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前面,我们通读了文章,疏通了文意。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请大家合上书想一想: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象的词句有哪些?生

  • 《黄金时代》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6

    《黄金时代》读后感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看了两遍没看懂。不得已,只好求助于网上。听听网友们的高见,再看看原著,时不时思考一番,大致有点眉目。忽然有写点什么的冲动,所以就有了这篇读后感。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再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来我才知道,生

  •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6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题记“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rd

  • 《请尊重每一个人》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7

    《请尊重每一个人》读后感这两天我读了《请尊重每一个人》,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是它让我爱上了书。俗话说的好: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爱护别人的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爱护。无论自己身处何位,尊重别人与自我尊重一样重要。著名的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7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

  •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 —— 读《传道书》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17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书》有感跟着老爸读《圣经》《传道书》读经概要引言:《传道书》归类智慧书。全书十二章,共二百二十二节经文。天主教译作《训道篇》;七十子译本为《召集者》;和合本译作《传道书》。全书以传道者的名义,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对事物的观察,发表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传道书》作者虽颇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