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8:30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

这本书将近63万字的小说如题目一样讲的是唐朝长安城中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作者马伯庸一时兴起想要为一个孤独的英雄写一个故事,为此花费数年,不仅劳形于案牍,亦奔波于西安。书中提供的古长安地图就是一个显著标志标志着作者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个原汁原味的开元大唐。作者也的确做到了,63万字,一天,这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十分考究而又自然而然的细节。阅读这本书,就像在进入了那张地图,扑面而来的是上元节热闹喧嚣的俗世气息。由于这本书归类可算悬疑探险,所以我对剧情的任何透露都可能降低因这篇读后感而去阅读这部小说的人的阅读快感而我认为阅读快感乃是阅读小说第一要紧的事,所以这篇读后感可能会因为避免提及主要剧情而和小说内容有些风水牛马不相及。而源于《老友记》中“Itsucks,you'regonnaloveit.”的题目可能已经和这个取材于一千四百年前的故事产生了一些违和感。然而这就是我读完小说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句话。Theworldsucksallthetime,andsodoweloveit.

开元盛世中万国来朝的长安城中有多少光照不进的阴暗角落。传之于世的可考的恐怕实在不多。然而看看现如今的北京的棚户区,深圳的三和,我们有理由相信可能破败距离繁华可能从来不会特别遥远,在一城之中,表面愈光鲜亮丽,相比之下,其背后的阴暗可能就愈触目惊心。我们起先谈论这些仿佛阴暗就是光鲜的跗骨之蛆,挥之不去令人厌恶却又无奈,然后我们慢慢可能意识到这其实是如影随形。没有什么东西运作的时候不会产生自身无法消解的...bug...而越是表面光鲜亮丽,就越是需要能够快速的将这些bug排出体外,而越是庞然大物,这样的bug就越会随着体量增加。那么堆放聚集这些bug的地方一定不会远离大体量的繁华,bug聚集起来的规模也必不会小,而又因为林子越大,鸟的种类越多,最难以想象的繁华背后也一定是最难以想象的bug。这不是“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那种“Agreeablemelancholy”,身为bug,生活在bug之中,游戏规则可能完全不同。同样的事情可能在更大尺度上也同样成立,对一个国家而言,繁华与破败似乎也是一个互相促进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地铁猥亵女童案”中的涉案人员是河南滑县人,根据图片中女童的反应、被爆出的养父的qq空间和当地妇联的回应上来看,这事或许在当地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并非孤例。滑县距离我生长的另一个河南城市安阳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家楼底下就有一家卖滑县小吃老庙牛肉和烧鸡的店铺,我离家时偶尔会带上一些以供路上打打牙祭。然而烧鸡和牛肉吃得再多,我恐怕都无以得知,可能就在这家店老板老家的邻居街坊之间,对于这样的事情就会见怪不怪熟视无睹。而你说奇怪不奇怪,这社会竟然就是连续的,我可能通过三个人,就能认识这一家。外表看上去很撕裂的两极,竟然一定是联结在一起的。那么也一定有人,行走在繁华与破败之间,深谙两边的游戏规则,为两边的物质和信息交换充当着使者和媒介。

书中的主人公张小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行走与繁华与破败两极之间,感受着两极对他的排斥和需要。这样的人乍看下来一定是分裂的,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这种人的行为模式似乎总是能够完全的反转。在繁华中他显得乖张暴戾,如奸似恶;在破败中他又忽然一身正气,浩然坦荡。这些人似乎天然不受两边待见,却又是两边不得不借用到的力量。处在这样位置的人,或许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但是就如所有能够长期媚上欺下的钻营者需要时刻以自己的利益作为最重要的行动依据一样,这些中间人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条最重要的行动决策依据,而正是这同一条依据造成了不同场景下的人格表现的撕裂。我认为这条依据是“日常”。无论是光鲜亮丽的表面,还是照不进光的后台,所有的人离不开一日三餐,都害怕自己的生活被剧烈的改变,都有自己珍视不容被侵犯的内心领域...这些发生在每个人每一天生活中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林林总总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日常。在繁华中,威胁到别人日常的可能通常都是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管东管西的人,因此对付他们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日常会因自己威胁到别人日常的不当的举动而受到威胁,所以需要乖张暴戾不通情理;在破败中,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需要惩强扶弱与恶者对刚,所以正气凛然,好让夹缝中人人都有喘气的空间。

我们自然是不在这样的交界点上生活的,因为或许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的撕裂。但是现代化的互联网将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推到你面前,让你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而又鉴于媒体人对“新闻价值”的追求,你会发现那些事情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然而频繁的下一个瞠目结舌的到来又让你觉得不敢[emailprotected],无论你有多强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总有一刻会让你不由得感叹一句“拟帼乙烷”。甚至他自己的微博头像都换成了乙烷的模式模型。使用这样一种“拟帼”的称谓无疑是发声者在潜意识里先自己剥了出去,然而正如前述,这社会是如此的连续,有谁能够把自己完整地剥出去呢?从极致的繁华到极致的破败,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点上,以我们的无知,我们怎么能知道另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毫无关系呢?身处在繁华地界的何不食肉糜,身处在破败地界的皇上拿着金锄头锄地式的愚蠢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然而在繁华地界,有更多的能力和可能改变世界模样的人,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无知抱有更大敬畏,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影响世界的属于公众的那部分负起更大的责任呢?我并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我希望他们从心底对他们阶层之外的人的日常抱有开放的心态,比如不要问出来“一个月没有20万怎么在北京活”这样的白痴问题。

比那个再多一点,我自然希望他们是爱这个世界的,我希望他们看到苦难不是嘲讽而是心痛,我希望他们看到破败不会掩鼻而走而是驻足心伤。我希望他们的爱不仅局限在满足自身小我的精致的吃喝拉撒、尽兴的喜怒哀乐,我希望他们能够静下心聆听世界和社会对他们的需要,将一部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愿景之中。

在破败的地界,我并不清楚那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从我的角度谨慎地希望他们能够对每天的日常感到满足,如果有想要不同的日常能够通过不伤害别人的日常来实现。

是的,这世界很糟糕,向上看糟心,向下看难过,左右看香菇。但我仍然希望不管身处哪里的你,都爱着它你当然有其它的选择,然而这些其它的选项更让我希望你能够爱着它。

世事如棋,那么所有人都是棋子。棋子是什么意思呢,大概一是我们要按照既定的规矩来做事,如同象走田马走日;二则是在这个世界上,比起我们被操作的部分,可能我们能操作的部分实在不多。是的,我们谁都不是棋手,我们都是场中的棋子。而棋局是很多个棋子行为的总和,每一个棋子对棋局贡献有限,棋局的变幻却对棋子意义非凡。

优秀的小说在我看来,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没有没用的情节,所有的伏笔后面都有交代,所有的结果都有合乎情理的缘由。然而再优秀一些的作品会让你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巧合都是偶然,都不是出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个团体天衣无缝的安排。

倒过来说,作者在已经知道结局的情况下,把那些相关的事情整合到了一起呈现出来,然而身处其中的角色们最多只能影影约约的感觉到,读者们感受可能会更清晰一些会多一些无奈,然而身处在生活中的我们是无法知道我们做的什么事情会导致什么结果的。事后复盘,我们把从彼时到此时的路径(无法那么客观地)还原出来,或许可以发现一系列选择中的因果。然而假设我们并不是在原地兜兜转转,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或许对我们的下一次决策并没有什么助益。我们依然迷失在指数型爆炸的选项的迷宫中,不知道自己哪一个选择会在将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被反馈回来。掌握命运这种事情,好像完全超出了一个只能在时间线上一路向死的普通人的能力范围。

之前在微信公众号“老端的观点”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大种了影响我们生活的几个因素,一个规律就是:越是决定权在我们手上的因素,对我们的人生可能影响越小。我扩展一下这五个并不互相独立的因素分别为出生时拥有的资源总量、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围绕在周围的小环境、自己的思维行为方式和拥有的信息量。作为一个棋子,生而为卒生而为马生而为相生而为将是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的(或者说完全没有能够证明我们能够对此有任何影响的可信证据),但是却可能是决定我们一生生活最重要的因素;棋局如何可能和单个棋子的奋斗关系也不大,但是弃子、兑子这些事情可能很少有单个棋子能够反抗的,如上世纪末的下岗潮和近来的知识付费热,能够涌上浪潮之巅的都是极少数了,而引领潮流的那些,连幸运可能都远不足以描述这样的偶然了;而到了风水的层面,个人似乎就终于有可为了,所谓家和万事兴,尽管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努力经营使得自己的家庭环境改善的例子数不胜数(尽管决定自己家庭环境基准值的可能还是前面的原因),还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的;后边的两步都属于个人层面上的甚至很难很慢才能从外在看出来的改变。

至于有人说“生而为人,实在抱歉”,来面对所有我们无从下手改变的...问题。

这本小说中的所有人所有有台词的人几乎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或机智过人果敢刚毅、或心细如发明察秋毫、或心地善良纯朴天真、或心狠手辣杀伐寡尤...等等等等,拥有各种各样品质的人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后你掩卷,可能会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有人都是如此。但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并不抱歉,尽管他被撕裂被折辱,数次在肉体上或在精神上被毁灭,然而他从来没有对根本无从下手的问题感到一丝一毫的抱歉,他在长安城中穿梭,让我想到的是《三体II·黑暗森林》中的托马斯·维德的呼喊:“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十年西域兵经历中,主人公也有一句类似的改自《离骚》的团呼:“九死无悔。”这简直是面对庞然大物被甩掉就立刻扑上去继续撕咬不死不休的两条疯狗。在他们眼前,并没有什么茫茫多选项的荒野迷宫,只有远远的一定要到达的彼岸。此路不通就退回重来,没有利害权衡,没有成本收益计算,只有一颗坚定的心。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只是他们不在乎。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可有可无,在潮流在大势面前如同蝼蚁,只是他们存在一天,便不肯放弃蝼蚁绝无可能完成的事项。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只是在他们眼里永远人事永远大有可为。

这世界总不让你得偿所愿,唯有这样不问缘由的热爱能够带领我们穿过风暴迷雾。

你无法成为棋手,但是可以成为将执念化作大旗的旗手;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就去找一群人一起做;一个时代不能接受的事,就让它熊熊燃烧至下个时代。

我命由天不由我,且由他去,我自横刀向天笑,我自吟啸且徐行。

九死无悔。

推荐信息

  • 《道德经》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7

    《道德经》读后感□董雪丹就从我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说起吧。在录取通知书里的大信封里,同时装着学校留的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列了几个备选书目。不用看那些书的名字,我就知道,兜兜转转之后,女儿一定会选《道德经》。果然,前天女儿在我家的微信群里留言:&ldqu

  • 《狼图腾》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7

    《狼图腾》读后感如果让我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总结一下读后感,可能很难那么精炼,但是说一个细节差不多能够表达:读到最后的时候泪流满面。这本书算的上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所读到的个人评价最高的一本书。可以仔细琢磨的点有很多,比如书名取“图腾”二字,在汉人的世界里很难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对于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7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借书人:陆畅借书时间:2017年9月15日-----9月20日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卡尔洛.科洛迪,主要讲了一位伟大的老木匠杰佩托用一根木头做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木偶-----匹诺曹。匹诺曹很淘气,不爱学习,是乐天派,为了去看戏,不惜卖掉自己的课本,然后去看戏。他听见好朋友灯芯说

  • 《单翼天使不孤单》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7

    《单翼天使不孤单》读后感当我读了《单翼天使不孤单》这本书以后,对我感触非常大。刚开始我只是绝得好玩儿,语句很幽默,根本没有真正入进去。当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才有了深刻的体会。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单亲家庭,他是一个“单翼天使”,因此很悲观,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忧伤,努力地去讨妈妈的

  • 杨澜《AI改变世界 谁来AI》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7

    杨澜《AI改变世界谁来AI》读后感昨天看了一本书,是杨澜写的《AI改变世界谁来改变AI》杨澜风采依旧。从正大综艺的美丽才女到现在风姿绰约的金牌制作人,谁说“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我看杨澜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知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7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从斯库特记事起,就没见过邻居阿瑟·拉德利,因为他从不出门。大人们说他年少的时候和镇上的其他少年一起混迹街头,后来以扰乱治安被起诉至未成年人法庭,法官决定把这些孩子送到州里的工读学校去,但是拉德利先生却执意要带他回家,好好看管。自此,阿瑟再没出过门。镇上关于阿瑟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8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读后感今天,我读完了《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太有趣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尔德达尔,他当过皇家空军飞行员、巧克力试吃员,还写了好多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查理的小男孩,查理是一个幸运儿,他家虽然很穷,但查理获得了一张金奖券,可以去参观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还能获赠一

  • 《彼得•潘》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8

    《彼得•潘》读后感在这个漫长而又带着有趣的暑假里,我读了好多好书,有《做个好孩子并不难》、《绿野仙踪》、《笑猫日记》等。其中我最喜欢《彼得·潘》这本书。小姑娘温迪,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里,就在那一天,家里又多了两个新成员,那就是他的两个弟弟约翰、迈克尔玩海盗游戏,也喜欢给他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8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巴黎圣母院,这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不但是法国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法国几代王朝统治的象征。然而,就在这样一座堪称神圣的地方,却上演了一幕幕悲剧。小说的中心人物是爱斯梅拉达,本书围绕她与加西莫多,克洛德·孚罗洛,弗比斯这三个男人的爱情关系展开。主人公爱斯梅拉

  • 《远大前程》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18

    《远大前程》读后感《远大前程》中英文版是在老公书柜里发现的,奔着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名认真阅读。经过两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才读完。每天晚上睡觉前读几句英文,渐渐地内心在故事中平静下来,将我带入一种宁静悠闲的状态中。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睡前读物。故事一开始的叙述和描写极其普通,越往后读越觉得情节精彩和构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