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0:35:29

《大学》读后感

何处访扶桑?直破浮云问羿郎。羲和扬节横四荒,皇皇。辉被一冀演流长。崇善以为常,格物修身贵蕙纕。三纲八目普泽广,如阳。澡身浴德陟高冈。

《南乡子·读<大学>有怀》

这是我在大一生活正式拉开序幕前那个带着期待和夷犹的暑假中,读罢儒家经典《大学》,醍醐灌顶,挥毫而就的小词。平仄不算整齐,句意也略显生涩,然而这五十六字所传达的,并非一个文艺少女无根的狂想,而是一个成年人审慎的思虑。

《大学》相传为孔圣遗书,为曾子转述与阐发,为朱子所整理修订,贵明德,崇图新,敦善道。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古代的大学实为“大人之学”。在夏、商、周三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从政之道。在我看来,即使时间隔阂了古今的教育观,教育者对于人格的终极关怀仍然是一致的,因此,《大学》提出的治学修德的理念仍然对我们初入大学者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为国人熟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三大纲领,既是“大学”的主题,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指出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内心的美德,革除自身的旧习恶欲,从而臻于道德之化境。站在一个人的高度来看,这不仅是大学学生的要求,更是自我人格升华的根本之道这恰恰是大学教育的长期目标所在。站在一所一流大学的高度来看,这样的道义直达终极的人文关怀,跨越行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界、意识形态甚至是朝代或时间,拥有近乎永恒的生命力。这正是“辉被一冀演流长”一句所阐释的,《大学》的“三纲”有如中天之日的光辉,普照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一世进退,更是一代人类文明的一灯燃灭。

在现代,公认的大学精神有三:自由、通识和德性。自由指的是思想的自由,保护学术和学风不被名利场和政治纷争风蚀。在那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兼收并蓄,以和为贵,教育上亦如此,且政治和经济体系并没有发展完善,并未出现此类冲突,暂且不谈。通识指的是博物洽闻的思想训练,这与“亲民”的图新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强调个人在治学过程中的整体健全的发展,以及永不褪色的创新精神。德性则是统领前二者的要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完全吻合于“明明德”这一纲领。真正的德性,简单来说就是对爱、智、力、美的追求、恪守和圆融。可见,古与今的大学之道以及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大学》之“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层递关系。这八大规则既是为“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提倡的人生进修阶段,前四目为“内修”,后三目为“外治”,而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的枢纽,是根本,前与“内修”合为“独善其身”,后与“外治”合为“兼济天下”。格物与致知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注重现实生活和实践,认为恒学穷理,积累用力日久,自会明悟世间万理。这种说法固然有其狭隘之处,然而其对从书本中得到书本的“本本主义”的否定,对实践第一性的强调,现实意义也是显然的:鼓励大学生从“象牙之塔”的自我小天地中走出,批判“坐而论道”的玄学约束。诚意则与慎独挂钩,强调“诚于中,形于外”的自律性。现代社会有许多人和车辆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时,若周围人多则忍气吞声地等绿灯,若人烟稀少则不管不顾地闯红灯,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劣性顽疾,归根而言是对规则的随意心态和不尊重,更是不能慎独诚意的“伪君子”表现。诚意一目,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教导大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这又不是中小学生守则),更希望大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正心则强调端正心思来驾驭感情,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大喜与大悲一样,都是极端的感情,若为其困扰,则易失去自控。保持一种客观中庸的心态,有利于对真理的透彻认识,避免“感情用事”。修身则大同小异,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狭,实质上它更强调前四者的节节紧扣与有机融合,与后三目共同形成由小及大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后一级是前一级的总和,前一级是后一级的细胞,此四者共同强调“恕道”与“絜矩之道”,即推己及人、上者垂范的道义。以上是我对八目的整体感知与体悟。

儒家认为,循着“八目”的车辙行驶,必将抵达“三纲”之所在,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格物修身,以铸造趋于“至善”的人格。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准大学生,“澡身浴德陟高冈”是我的理想和决心。“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大学为我提供了自由、通识和德性的空气和养料,我将茁壮生长,“直破浮云问羿郎”!

标签: 《大学》读后感

推荐信息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和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所以当身为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4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铁骑惊梦,江山如画,睥睨天下豪杰”在那个饥寒交迫、兵荒马乱的明朝,没有所谓的美酒佳肴,也没有动听的丝弦之乐,有的只是战场上的纷扰和铁骑的躁动。翻开历史,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一步步被逼上了起义的道路。当然,他并不孤单。因为陪伴

  • 《数据之巅》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4

    《数据之巅》读后感最近,读了子沛的《数据之巅》,颇有所获。该书论述了数据社会应用在美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全新的线索讲述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数据应用的领头羊的数据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美国的全民选举基因,使得美国有做全民普查的确实需求,从而开创了大数据应用之先。而随着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全民普查乃至各

  • 摆渡人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4

    《摆渡人》读后感《摆渡人》是刚读完的一本英国小说。内容讲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通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这个荒原。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

  • 《逃离》读后感1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4

    《逃离》读后感读完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每幅短篇小说都值得细细品味,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却在意想不到的结局下于无声处听惊雷。门罗的文笔清淡平和,但丝毫不缺女性角度独有的细腻心理。朴实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出随时即将掀起狂风暴雨的情感跌宕。她的每则短篇故事仿佛潜伏于女性灵魂,挥散不去,久久缠身,替每个女人

  • 《朝花夕拾》教学指导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4

    《朝花夕拾》教学指导名著阅读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初期导读、中期推进、成果展示。一、初期导读我设计的思路是:读写析(1)读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重新排列了《朝花夕拾》中篇目的阅读顺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琐记》《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狗·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4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这本书虽然说来是写给高管经理们看的,但是对于每一位正在打拼和奋斗的普通人来说更有学习的意义。记得之前,有一本畅销书叫《细节决定成败》,那本书主要讲的是做事情的过程要注意细节问题,才能够将事情做好。而本书作者所讲述的这20个坏习惯,则是更多针对人们的思维、态度和行为而言。相比较而

  •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5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我向来对翻译自日文的推理小说不感兴趣,觉得翻译过来的文字总是不到位,浮此刻脑海里的是一个属于中文世界的文学语境,与作家笔下所要构建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然而,由日本畅销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推理小说《解忧杂货店》,却吸引了我的目光。单看书名和封面设计,就让读者产生好奇与遐思,到底一家传

  • 《岛》读后感16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5

    《岛》读后感你听说过麻风病吗?恐怕不少人和我一样的一知半解。对于我们来说,麻风病更像一个十分久远的传说。在记忆的长廊中搜索对它的认识,是曾经在一本泛黄的民间故事书里看到富家麻风病女子诱骗穷苦男子成婚,因为当地有传说婚后女子将麻风病传给男子即可痊愈,而男子则得病身亡。故事结局早已忘却,然而当时故事的氛

  • 《菊花娃娃》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25

    《菊花娃娃》读后感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叫《菊花娃娃》,它的作者叫曹文轩。这本书为什么叫“菊花娃娃”呢?因为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一位美丽的女孩,她每做一个娃娃,上面都会绣一朵菊花。这个女孩用最美丽的花布,一针一线地做着每一个娃娃。她给每一个娃娃都起了一个名字,再把娃娃送给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