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乌合之众》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2500字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25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15:51:07

本人所阅读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为人民邮电出版社版本。这本书初读是令我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因为勒庞的观点是那样的犀利又“邪”,充满了魔力。然而阅读到一半时,有了读《人类动物园》时那种怀疑那些欠缺严格科学论证和逻辑思辨基础之下的结论,是否是一种强行猎奇,是否会对传播学小白产生一定的误导。也许我浅薄的社会阅历尚且无法全然领会书中观点,但不论怎样书中一些与传播学相关的理论和观点是具有启发性的。

首先先理清乌合之众的概念,乌合之众区别于公众和大众,它指的是群集。群集指集合状态下的人群,具有匿名性、情绪性、暗示性和感染性,能够从事一定的集合行为。群集一般是由临时参加或卷入事件、活动的人们组成的,并不具备成为稳定社会构成体的条件。而“融入群体的个体其大脑活动因为被催眠而处于瘫痪状态,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成为一个甘愿听命于催眠师的奴隶。”(P17)

绝大多数群体在群体中感情和道德观会产生迥异于个人的变化。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夸张性和单纯性,偏执、专横和保守种种感情将蔓延在群体之中。

书中P26引用了贝勒·波拉号护航舰搜寻在风暴中失联的巡洋舰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是一种集体幻觉,“值勤兵收到遇难船只发来的求救信号,船员们顺着信号望去,所有人员都清楚看到遇难船只后面拖着一个载满人的木法。船上的官兵看到‘有一大群人在朝他们挥手,并发出阵阵哀嚎。然后营救船只接近目标时,官员们才发现原来是海上漂浮的几根长满树叶的树枝。”

在群体感染之下,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谣言;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而且这样的感染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使沉默的螺旋产生。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除此以外,群体之中信息压力也无处不在,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另外,个体还无法避免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因此勒庞才说,“如果说‘全世界的人组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智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全世界的人会比伏尔泰聪明;结果恰恰相反,是伏尔泰比‘全世界的人聪明。”(P15)

利用群体的心理,那些领袖和政客们也建立了自己领导的艺术。为了照顾那些群体难以理解消化的观念,“一些观念必须经过一番改造或修饰,使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勒庞说出了一些公众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中世纪的基督教观念、18世纪的民主观念,读书笔记。事实上都不算高明。以哲学家的观念,它们充其量只是对民众的误导。然而,这些观念却产生了十分巨大的社会影响。乃至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依然是影响各国行动的最基本因素。”(P41)如果勒庞生活的时代能看到中国近当代所发生的事件,估计他是要被中国一部分政客的群体心理运用能力所惊讶。

勒庞还总结出了一些群体领袖所具备的共同特质和说服手法。他们擅长断言和重复,并且具有强大的耐心,进而开始传染。此时一种神奇的被成为威望的力量也形成了。拿破仑的下属旺达姆将军就这样评价他所效忠的这位伟人:“那个像魔鬼一样的人对我施加了一种我自己也说不明白的魔力,我不怕鬼神,可是一见到他,就像小孩一样发抖,他简直能使我穿过针孔、投身火海。”(P92)

有趣的是勒庞在撰写此书时也运用了大量的断言和重复,我们能看到他的论证往往是先抛出结论,再从历史选取例子来证明其观点合理性,始终在坚定地重复自己的论点,宛若一本鼓吹和宣传的手册。也许正是他深谙群体心理并想嘲笑群体一把,才将此书撰写地如此简洁明了、愤世嫉俗又透着一股子邪气。本书的传阅广度超越了他以往任何一本著作,并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一种猜测是千百年来群体的弱智表现让勒庞实在看不过,他也想利用这样的手段去打动群体。如若这样的写作手法真是勒庞有意而为之,那他真算是个反群体斗士了。

有人说《乌合之众》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提出了大量论证不足的群体心理观点却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本书让每一位阅读之人对自身劣根性更加深信不疑,人类社会似乎是被阴云密布的气氛笼罩着,我们了解历史必将还会产生悲剧,却无法避免和改正。

在《乌合之众》第三卷第三章是有关犯罪陪审团的,勒庞罗列了大量“不懂群体心理的人作出了错误的群体决策”的例子。如1848年,法国政府颁布决议,从不同阶层中挑选陪审员。专家们遗憾地发现,不论陪审团由哪些人组成,其决策结果都是完全一样,因为在审判长面前,个体的专业、职业和意见都变得微不足道,陪审员都满怀初学者热情和虚心求教的态度,他们的精神从未改变,他们的裁决也依然如故。”(P120)

在勒庞过世后,现在心理学建立了一种打破群体迷幻的机制。实验证明,在决策群体中加入一个傻瓜,这个傻瓜只会一个动作,即说“不”,大家事先都知道他是傻瓜,可即使如此,75%的人还是因之而更愿意提出反对意见,此前他们总是100%同意。

195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便是对这种机制一个影视化的说明。陪审团的12个人要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而讨论结果必须要一致通过才能正式结案。在这12人中,只有戴维坚持无罪。随着对三个关键证据的科学推测,赞成无罪的氛围开始在其他十一个陪审员之间扩散。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终于,12个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无罪!

推荐信息

  • 读《儒林外史》心得体会_高中读书笔记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8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也可以说,这便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

  • 《男子汉的成长书》读后感_高中读书笔记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读了《男子汉的成长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悲鸿改画。徐悲鸿有一次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去展示自己的画,那里的画家对他的画的构思与色彩都觉得十分不错,这时有一位农民勇敢地指出了徐悲鸿画中的常理出现了问题。这让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因为可能像故事里一样,一个不起眼的农民都有可能发现并指证一个

  • 《爱的教育》读后感_大学优秀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最近和我们家的小学生白宇凡一同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书中是一个意大利的小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本书用质朴的语言记述了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及所想,那发自内心的表白,充满爱和友情的情节,读后让人颇受启发。一直来,我们希望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心和友情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均

  • 《三国演义》读后感_高中优秀读书笔记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狼烟纷起,战鼓擂响。箭在弦上,男儿为何不拔?塞北秋风,江南杏雨。江山如画,英雄为何不争?佳人乱世,笑靥如花。倾城倾国,你却为何不得?书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刘关张这三兄弟。从桃园结义到赤壁破曹,从千里单骑到败走麦城,从长坡一吼到夜战马超。云长说:“即使大哥什么都没有,我也要去投奔他。&rdqu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_大学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一直有句话说“时间就是金钱”,简单而深刻,我们的时间在每天的生活中渐渐流逝,或者将时间过得充实,或者让其淡淡而过,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平日里无所事事的人的一个打击,通过作者本人对时间的管理,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讲述了时间管理师成功的关键所在,更让人印象深刻。在文中,作者主要是通过自己

  • 从《呼兰河传》想到的_高中读书笔记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妖魔鬼神一类的传说古而有之,破除封建迷信的口号在新中国成立后则是已喊了几十年。关于迷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呼兰河传》里关于小团圆媳妇的一段故事。在宁静的小城,生活静默而沉寂地流动者。有一天,小城里的一户人家娶来了个“团圆媳妇”,是个年轻的女孩子,“黑忽忽、笑呵呵

  • 《荷花淀》读书笔记_优秀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读孙犁的《荷花淀》,感触最深的,首先一定要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才能明白当年被蒙羞的耻辱;是中国人才会了解当年的英勇;是中国人才会懂得今日的来自不易。《荷花淀》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中国朴实的农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生死殊搏。从一个个字中展现出中国农民的朴实和英勇,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日本鬼子的凶狠和残暴。讲述这

  •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_读书笔记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我们在流浪,流浪去远方,手挽手,肩并肩。题记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就要至死不渝的去爱;有人说,喜欢一件事就要浪迹天涯去追求。也许这种勇气与毅力早已湮没于如今的现实世界,但我认为这是三毛与荷西最真实的写照。于我,三毛是洒脱、随性不羁的女子。当她讲出要去撒哈拉旅行居住一段时间时,父母关切地为她打点行囊,朋友

  •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_读书笔记1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8:59

    提起“苏东坡”这个名字,我不禁想起以前的一件溴事:小时候背古诗的时候,有时候见到“苏轼”,有时又见到“苏东坡”。没人跟我解释过这“两个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也懒得去刨根问底。甚至直到上了高年级都不知道

  • 《申五的店》读书笔记_高中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59:00

    随手翻开《申五的店》,这本不起眼的、封面主题模糊的、不大厚的书,朴实的语言,碎碎叨叨地说一个做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起眼的半大小伙子,书中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噱头,但渐渐地,你内心里埋藏已久的一些东西,活活地动了起来,虽没有跌宕起伏,有的只有感动的暗流在蠢蠢欲动。在这个日益追逐效率、利益的年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