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无语问上帝》读后感

《无语问上帝》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9:18:10

很多时候,我们向上帝祷告的事,祂没有给我们成就,包括我们向祂祈求病得医治,求给我们成就美满婚姻,求给我们一份好工作等等。

我们想以祷告阻碍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但是事情还是向坏的方面发展;我们想以祷告促进一件事情的成功,但是祷告后事情还是没有成功。我们认为上帝成就某一件事情对各方面都有好处:荣耀祂的名,加强我们对祂的信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益处,成为未信主的人的见证;但使我们困惑的是:向上帝祷告后,甚至禁食祷告后,上帝还是没有医治我们的疾病,或祂还是没有成就我们的事情。

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祷告不符合上帝的旨意?我们的祈求是妄求?

《无语问上帝》作者杨腓力(PhilipYancey)在书中谈到他的一个经历: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晚上,路面结满了冰,刮着大风,他的车突然抛锚,修理了半天还是发不动。他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帮助他;但是他祷告了又祷告,车子还是发不动,上帝也没有派别人来帮助他。最后,他不得不在一间破旧的餐车里等拖车把他的车子拖走,还在修理厂修理了几天才好。此次事件不仅花费了他的金钱、时间,还耽搁了他参加聚会。作者问:「上帝到底在不在乎我的挫折?或者上帝在不在乎我浪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和金钱?」

类似的情况,我想我们也许遇到过:面对亲人的病危,我们祈求上帝医治;面对就业,我们祈求上帝给我们一个稳定又好的工作;但是当我们苦苦向上帝祷告后,祂却没有垂听我们的祷告。我们信仰的上帝在我们需要祂的时候,好像隐藏了,不帮助我们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信仰失望。

有一位弟兄向上帝祷告,要找一位能歌善舞的姊妹,他为此向上帝祷告了四年。当他在生命中遇到有这样一位姊妹的时候,他就开始努力地追求,在追求过程中,他也寻求上帝的印证;结果每次都能得到印证,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赢得这位姊妹的芳心。

这是上帝错了?还是人对上帝的认识错了?怎么才能从这样的困惑中走出来,对上帝重新建立信心呢?

杨腓力从圣经探讨,他先从「信心」谈起,通过具体事例给我们分析,我们的信心经常是建立在某些神迹和经验之上。建立在这些方面的「信心」,就像耶稣在比喻中说的那个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当某一方面的经验、感觉不再准确时,当没有神迹的时候,我们对上帝的信仰就像「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所以不是上帝错了,乃是我们错了(参马太福音七24至27)。

接着,杨腓力从圣经的角度回答了本书一直在追问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上帝公平吗?为什么祂不赏罚分明?

在旧约,上帝给以色列民的约定真是赏罚分明,一清二楚。上帝明白告诉以色列民应该怎么做能得祂赐福;怎么做会受到祂的惩罚。但是以色列民没有按照上帝所要求的去做,反而做的都是不讨祂喜悦的事情,结果惩罚临到以色列民。

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按照上帝的公平法则,我们这些做不到祂要求的人,都是受咒诅的。以致上帝要差派祂的独生爱子降世,与人另立新约。所以不是上帝不公平,乃是我们人类无法达到公平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上帝沉默吗?为什么上帝不更明白地显明祂的旨意呢?

有时,我们捉摸不透上帝的旨意,特别是对我们个人的带领,在学习、工作、婚姻、事业上,我们都想明白上帝的旨意。我们以为,只要我们能清楚明白上帝的旨意,人生道路就会一帆风顺。

作者还是从圣经入手,追溯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时候,上帝对他们的旨意很清楚,用云柱和火柱引领他们。上帝还用抽签、乌陵和土明来引导人,使人清楚明白祂的旨意;但是我们继续读圣经,就会发现这样明显的引导并没有带来以色列民更多的顺服。上帝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偏去做;上帝让他们去做的事,他们却不去做。并且上帝这种清楚的引导并没有使以色列民对祂更加信靠,他们的灵性也没有增长,没有学会信心的功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上帝清楚地对我们显明祂的旨意,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会不会像以色列民一样,照样不顺服祂?我们要怎样学习信心的功课呢?

第三个问题:上帝隐身了吗?为什么祂不偶尔现身一下,让怀疑祂的人哑口无言?

我们传福音时,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告诉对方有一位上帝的时候,他总问:「真的有上帝吗?如果有上帝的话?让祂向我显现一下,我就相信。」其实上帝在圣经中曾经向以色列民显现。上帝曾经向摩西显现,当上帝与摩西交谈,就会出现代表上帝的云柱,立在帐幕门前(参出埃及记卅三9至11)。当每次摩西与上帝交谈完出来的时候,脸皮就会发光,以致以色列人不敢挨近他(参卅四34至35)。

在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时候,人们根本就不会怀疑上帝是否存在,只要看看帐幕外边的云柱,或者想想上帝降临西奈山时雷轰闪电的情景,就让人疑云全消。上帝既然这样明显地向以色列人显现,以色列民并没有以敬拜和爱来回应上帝,反而以惧怕和反抗来回应祂。上帝的显现并没有建立他们的信心,所以在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之后,上帝就不再以这种方式显现;而是通过默示士师、先知的方式,让他们成为上帝的出口,来传达祂的信息。

《无语问上帝》这本书,不只是从我们个人狭窄的角度来探讨上帝的「不公平」、「隐身」和「沉默」,作者让我们看到,在我们称之为信心伟人的亚伯拉罕、约瑟、保罗等身上,有更多的「不公平」,上帝好像「隐身」和「沉默」了;但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学会了对上帝的顺服和信靠。

在以色列民族历史上,上帝也曾「不公平」、「隐身」和「沉默」。上帝「不公平」是因为怜悯,上帝不愿意立刻惩罚犯罪的以色列民,忍耐等待他们悔改;上帝「隐身」的原因,是以色列民族不再遵守上帝的教导。在以色列民被虏异邦受苦的时候,上帝「沉默」,其实上帝和祂的子民一同受苦。

后来上帝以人的样式(耶稣)来到人间,祂不再隐身和沉默。按理说,这个时候的人类应该全部都相信和顺服上帝吧!但是上帝的现身和说话并没有使人人都相信祂,祂在世的时候反而遭到很多人的抵挡,和祂在「隐身」和「沉默」的时候一样;所以人对上帝的信靠不是上帝是否隐身和沉默,乃在于人是否有一颗愿意信靠祂的心。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是从人的角度来谈上帝的「不公平」、「隐身」和「沉默」问题,重点是面对苦难的问题。作者以圣经「约伯记」中的约伯为出发点,谈论公平、苦难的问题。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人生有苦难,世上确实有不公平的事情存在。

是上帝制造了不公平和苦难吗?当然不是。作者指出有两个世界:自然界和灵界。自然界的苦难和不公有灵界的因素,就如约伯在面对苦难之时,不知道在这之前灵界里上帝和魔鬼的对话。而灵界的事情是我们人类无法认识的,这就对我们认识苦难和不公的事情造成了阻碍。

从四福音书中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亲自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上,面对着最大的不公,体会了人间的苦难,并且给人类指出了一个解决不公和苦难的方法:爱和饶恕。耶稣基督的降生和受死给人类带来盼望:将来有一天,万物都要重新恢复上帝创造时的美好,真正的公平将会出现,再也不会有苦难。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还讨论了为什么上帝对苦难的原因没解释。为什么当约伯在失去财产和儿女后,浑身长疮,在炉灰中用瓦片刮痒的时候,上帝不解释?《无语问上帝》这本书,有助我们对上帝的信靠和认识,使我们的信心建立在磐石上。

推荐信息

  • 《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乌合之众》读后感这本书创作于1894年,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他通过对革命中种种行为的分析发现,即使一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他们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识形态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他们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成了一群疯狂和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他们在一种&ldqu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1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很早就听说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美丽的句子,今天看完了这本书,便觉得这里面很多话让人感动,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美丽。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

  • 《隋唐演义》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隋唐演义》读后感读了隋唐演义之后呢,我觉得这个隋唐演义啊,我认为讲的是一件事情,虽然分了两个朝代,但是细细品味的话说的还是一件事。现在从隋朝说吧,隋朝的第一个皇帝不也是推翻了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吗?而隋炀帝就不同了,沉迷在酒色里,荒淫无度简直就是个昏君。虽然呢,他也在前期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但

  • 《母亲》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母亲》读后感读完(母亲)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帕维尔是一个非常好然后还正直并且还友爱的一个勇敢的人。很多人可能都以为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关于高尔基自己,但是他更多写了母亲的关心和爱。其次,安德烈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他好在与帕维尔的默契合作。对母亲的关心。这是很难得的。母亲呢,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不仅爱他的孩子

  •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1月份,跟着团队读了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先生的大名久仰,先生的文字仔细读的不太多,特别是先生的新白话文,读着有点拗口,但还是沉下心,每天以三两篇的龟速读完了此书。此书主要表达了先生一生所推崇的中华传统文化修身思想和现代公民德育理念。虽然这书的内容发表于二十世纪的一二

  •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读完了《苦儿流浪记》,我的感触很深。主人公雷米的艰苦生活,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微笑面对生活,坚强面对困难。故事中的主人公苦儿名叫雷米,本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世袭家族中,但是他的叔叔为争夺家产的继承权把他遗弃在巴黎的路边。幸好被养父巴伯兰捡回收养。8岁时,雷米又被养父租给

  • 昆虫记读后感9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5

    昆虫记读后感C1718刘妍初读完《昆虫记》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始终难以忘怀。《昆虫记》是一本讲述昆虫的书,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着,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昆虫记》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6

    《昆虫记》读后感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本名叫《昆虫记》的书,看了以后使原本对昆虫非常感兴趣的我越喜欢上这些小虫子。《昆虫记》这本书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观察能力,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他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本让他花费毕生心血的杰作先后被

  • 《昆虫记》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6

    《昆虫记》读后感罗润泽《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读“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

  • 昆虫记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46

    《昆虫记》读后感吉诺言近日,我正在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对我的感触很深。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观察很细致,令人很惊叹。蜘蛛,相信是我们多数人都认识的昆虫,但它有一个很坏的名声,而且一看到它就感到害怕。其实不然,大多数蜘蛛是无毒的,只有少数的蜘蛛有毒,而狼蛛就是其中之一。狼蛛的身手真敏捷啊!轻而易举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