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文化苦旅》读后感12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12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8-20 01:46:39

《文化苦旅》读后感

差不多用了两周的时间读完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曾记得某一时间这本书非常火,大约是在我大学毕业那一年,在新华书店、新知图书城的畅销书架上、推荐阅读的书架上,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总之你一进书店就能看到这本书。记忆中那段时间于丹的书也特别火,因为《百家讲坛》,似乎所有国人对中国文化都无比自豪、骄傲,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一下子全部都找回来了,当时刮起了“国学风”。所以但凡带有“文化”字眼的书都很流行,尤其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以于丹为代表的高校教师、知名学者,大学生和寻常百姓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比以往多很多的关注,大家都在呼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大家又在思考,到底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心中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虽然那些都是大师们,但是我并不迷信他们,因为我觉得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不是几个大师能够说得清楚的,他们说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我也不觉得身边的人都在国学热了,自己不“热”一把,就落后了,就显得不爱国了。我反而对我们的中华文化充满了自信,中华文化浩如烟海,那么多的文学作品、那么多的大诗人,那么多的历史文化,怎么可能“热”一下就能够读完,“热”一下就能够弄懂的。我觉得要慢慢读,要慢慢研究,细细品,才是真的热爱国学。研究国学不能心热,要心静,不能浮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当我看到带有“文化”的书籍,并没有那么心热。看到《文化苦旅》也没有心动,一看书名还以为大概是艰涩难懂的书,一定是大偏的理论讲述什么是中国文化,所以,当时对于这本书是没有兴致的。所以在国学最热的时候,我反而是选了民国作家张恨水的小说《落霞孤鹜》。只因为作者的名字好听,书名也好听,书的封面也好看。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买书的时候真不知道原来张恨水就是写《金粉世家》的那个,我只知道,他和张爱玲都处于民国时期,都是当时的当红作家。

到了工作后,因为在乡镇上,也比较清苦,回不了城,只能在乡下。晚饭后我们三两个同事都喜欢邀约去散步,就在散步的时候,大家聊起了最近在读的书,一个喜爱读书,也读过很多书的同事像我推荐了《文化苦旅》,她也只是很肯定的跟我说好看,没有太多的描述,所以还是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在后来也不时的会在网络上看到推荐阅读的书里都有这本书,直到最近,自己也不记得因为什么原因就开始读起了这本书。一读,才发现,那么好的一本书,我怎么现在才读。原来它一点也不枯燥,还很有趣,也有哲理和意义,不像读小说读完了就读完了,只是读了一个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心灵的碰撞和思考,没有什么收获,所以我一般都不喜欢读小说,读小说还不如看电视精彩。我是通过电脑下载PDF和微信阅读这两种方式来阅读的。这两种阅读方式都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勾画重点,并保存,很方便,也可以永久查询自己标注的地方。有的读书读的很认真的还会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我也会这么做,但还是觉得写字太慢了。而且当你读到精彩的就会一直想往下阅读,要停下来摘抄的话,会打断自己的思绪。所以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在读完之后,我决定尝试着写点读后感,也看过现在一些很好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很高的作者,自己就坦言,没有谁天生会写作,很多都是兼职写作,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还多了一份兼职。她们起初写的时候,也很糟糕,虽然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并不代表自己就能写出好的作品,都是每天早起半个小时,不断的写、不断的阅读,写出的文章才被采用的。我并不是想学她们要增加一项副业,只是有时间,自己也可以尝试这么做,毕竟自己读完了一本书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尝试着从写读后感开始,或许某一天自己也意外的发展出了写作才能,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所以,我决定以后只要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章节都写一篇读后感,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道士塔、莫高窟这两篇,才知道原来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珍贵文物,但是都被掠夺了,越读越痛恨当时的那些官员,那些迂腐的人,那些卖国贼,痛骂和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保护好我们国家这些珍贵的文物?读都江堰又惊叹李冰的水利治理才能,也想到四川去看一看,这几千年来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这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质量工程。读苏东坡和李冰都很感动,感谢有他们这样真正为民谋福祉的好官员,也很惊讶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颠倒是非黑白的事情,有那么多的冤屈,正如作者所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习惯性地掩护着诽谤者,使人们目睹大量志士仁人的血迹而不知道“谗夫”们的名字。佛家所言的好人好报完全是假的,历史的真相就是恶人当道,好人被迫害。幸好历史不总是这样,总有一些仁人志士,总有正直、刚正不阿的人可以站出来,可是这样的人毕竟太少了。读杭州宣言才知道原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靠治理出来的,对西域,对新疆也有了新的认识。总之书很精彩,是那种可以多读几遍的好书。只怪我实在文笔太差,也无法描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了。

推荐信息

  • 《一线带班》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4

    《一线带班》读后感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七个板块中的第五板块抓基础是我最感兴趣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基础有听说读写,管老师关于这四个方面的见解非常细致独到。第一抓:桌兜和书包。桌兜允许放一本常用的字典,其他东西必须全部带回家。有专人进行检查,没有带走的东西全部放到讲台,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前无人取走

  • 《朗读者》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4

    《朗读者》读书笔记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栏目一次次使我落泪。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位朗读者的故事。在香格里拉最深处有一个村庄叫巴拉格宗,这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的一个地方。朗读者斯纳定珠就生活在这个地方。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铁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烧

  • 《牧牛小马斯摩奇》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4

    《牧牛小马斯摩奇》读后感曾听人说,读一部童话,就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为了给女儿讲过是,选了这部有深意的故事《牧牛小马斯摩奇》斯摩奇这样一匹值得关注与疼爱的小马送到读者身边,是本书作者维尔·詹姆斯的愿望。这部书于1927年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这是一匹马一生的传奇。它出生在广袤的原

  • 《回忆我的母亲》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4

    《回忆我的母亲》读后感范艳婷读完革命领袖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感动之余,我禁不住要写一写关于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当代散文家余秋雨

  •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5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而温情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个拥有三个儿子的男人靠着卖血度过了自己人生和家庭的一个个难关,即使经历自然灾害、大跃进和文革等重要危难时期,也依然为妻儿为家庭卖血而勇于做出自我牺牲的故事。这本书充斥着旧社会的人们的在今天看来的无知而产生的搞笑,与此同

  •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5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低头找幸福》书中记录了俞老师的成长经历。俞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很多名师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出来的,但俞老师却没有,他是一名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的背景,在评为特级教师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赛,没有拿过一个大的教学奖项。他除了教书,就是读书,看起来非常平淡,但却是生活的真味。俞

  •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5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前几天,我看了《蚯蚓的日记》这本书,这是一个精美的小绘本。书里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很多小故事。有几篇可有意思了!有一次,蚯蚓的姐姐在照镜子。小蚯蚓看到后说:“你的脸长的像你的屁股。”蚯蚓的爷爷告诉小蚯蚓要有礼貌。到了早上蚯蚓去上学了,看见一只蚂蚁就问&ldq

  • 《鸿雁》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5

    小说《鸿雁》读后感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及名称,其内容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称谓,如若使用的恰到好处,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带来愉悦、认知、迷恋等好感。小说《鸿雁》中的男主人公孟天成就是一个运用人物称谓的典范高手。根据文中相关描述,大致推算出他的年龄在50~~60岁之间,因为

  • 《心灵断舍离》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5

    《心灵断舍离》读后感今天看了山下英子的心灵断舍离,本来没有指望能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自认为自己在整理自己的心灵方面也算做的不错,不过一路读下来还是有不少点醒我的地方,断舍离强调自我重心和当下,对于当下这个部分我比较熟悉,大多数时候也能够以此来开导别人,但自己的现实中却似乎没有很好的践行,最近事比较多,

  • 《陌路相逢》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5

    《陌路相逢》读后感熬夜看完了晴空蓝兮的《陌路相逢》,一个人在深夜品读言情小说,连夜都格外静谧。主人公林诺家境优越,父母结婚多年依然爱情甜蜜,有一段长达四年的校园恋情,男友徐止安是一个家境贫寒,骄傲而敏感的优秀青年,生活环境使他更加渴望成功,于是年少的两个人最终在工作半年后和平分手,林诺渴望被宠爱,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