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5:14:28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一、“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推荐信息

  • 《陪你一起直播青春》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陪你一起直播青春》读后感高三那年,受语文老师影响,对“新概念作文大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是断没有水平参加这种比赛的,一是读书太少,无法妙笔生花;二是阅历不足,生活平淡无味;三是缺乏自信,彼时实力和信心均不够强大……扯的有点儿远。真正读到新概念

  •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刘畅妈妈去年寒假买了本寓言故事书给我,这本书就是《克雷洛夫寓言》。每一篇寓言都生动有趣,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命运之神和乞丐》告诉我们,过度追求物质,不仅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匣子》告诉我们,只要开动脑筋,稍加思考,难题便会迎刃而解。书中的《小树》让我印

  • 《创设情境》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创设情境》读后感王丽燕创设情境有多重要。它成为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于开头部分,是否吸引着孩子们,也就是说一堂课中的创设情境内容是否能让孩子们感兴趣,决定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一节课一开头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接下来的表现,你会很吃惊,他们神情专注融

  • 《舍与得》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舍与得》读后感暑假里,我读了黄永华所著的《舍与得》一书,从中获益匪浅。书中介绍了舍与得之间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舍与得”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只有懂得合理的舍与得,人生才会更完美。先明确目标,再进行取舍,才是正确的。有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森林

  •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林飞青《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在这本书中,提倡用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作文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于希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好奇的原因是鲁滨逊是怎么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直到今天,我找到答案了,鲁滨逊是以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创造了许多奇迹,他做了房子,种了麦子,驯服了野山羊,并以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种种的困难。鲁滨逊

  • 《一抹沧桑》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8

    《一抹沧桑》读后感无意间发现这本书,书名引起了兴趣。看着印刷的字大小合适,排版简单大方。就取了过来读。很意外,作者是一名公务员。但了解他的出生经历,也能理解他为何会写一本这样的书。那是一种故土情,乡土情。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尤其曾长期从事农事劳动的人,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如同我现在,看到雾霾天就会

  • 读肖江虹《傩面》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9

    传承还是湮灭读肖江虹《傩面》有感刚开始读《傩面》这本书,是因为《傩面》这篇小数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并且书名非常奇特吸引了我,而当我读了不到十页之后,就被它那富有穿透力的剧情牢牢吸引住,禁不住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完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息。《傩面》讲述的是贵州偏远山区猫跳河沿岸三个村庄的故事,三个村庄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9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一座古老的教堂,一个凄凉的故事,一种人生的感悟,一次心灵的洗礼......卡西莫多,一个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教堂敲钟人。他独眼,驼背,罗圈腿,而且还是个聋子,可说是奇丑无比。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因副主教对他的养育之恩而甘心成为他的奴仆,为报答爱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宁愿肝脑涂地。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6:29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态度和蔼的毛泽东、镇定自若的彭德怀、口才一流的周恩来,还有那些意志坚定的“红小鬼”。这本书的作者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他在国民党统治区居住时,获得了一些关于红军的信息,但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