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8:58:24

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名共和国总理。

他的生平事迹,一时半会儿还是讲不清楚的。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新中国中央人名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现在尚不能确定,还需要同名主人士商量,但“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这就说明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地位了。怪不得美国前外交大臣艾登要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对于外来的观察者而言,周恩来的两种角色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印象。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在1943年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的费正清很容易对重庆的“周公馆”兴趣昂然,他的观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这样描述45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他的学生白修德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乐于在周公馆做客。多年后,都已老去的他们在北京再次见到了周,但除了模糊的记忆,一切都已改变。

费正清在欢迎招待会上发现周恩来喜悦的面孔下“透出久经磨炼的刚毅与顽强”,在《自传》中,费这样比较周与毛的一生:“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风格的总理大臣,相比之下,毛泽东更像一位真龙天子,他可以在风云变幻的云雾中恣意纵横,时隐时现,而周恩来则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权衡时势,

修补残局。”周或许是其中最不像革命者的伟大革命者。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于他在南开中学饰演女性角色的轶事。也是在这所以开放著称的学校中,他阅读过《新青年》,熟悉孟德斯鸠,接触了亚当·斯密,中国传统的历史书籍也让他兴奋。1919年,他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著作,并为此激动,但他的组织才能比他的理论造诣更高一筹,在天津的学生运动中,他脱颖而出。可以想见,在一个动荡时期,这种天赋比独创性更受欢迎。他在26岁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28岁时领导了上海60万工人的罢工,当时的人们或许没有耐心倾听毛泽东用湖南口音讲述的农民革命,但一定容易接受英俊的年轻人条理清晰、务实的分析。事实上,一直到1936年,周恩来始终拥有比毛更高的职位,而他在遵义会议上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更是帮助后者重获权力。与毛泽东与蒋介石不同,周恩来小心翼翼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前二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他们的版税都超过了他们的元首职务津贴。尽管周是世界上最有性格的政治家之一,他的自传却缺乏个性。如果你缺乏洞察力,很可能会将之仅仅视作毛的各项政策的推行者,就像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那样,在1972年会见毛泽东时,他将周描述成毛周围的“一位笨拙的小学生”。但周与毛的关系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更复杂,更相互依存。《亚洲周刊》在回顾20世纪的亚洲伟大领袖时,称周恩来是始终的第三号人物。尽管他是毛最有力的助手,比毛年轻5岁,在毛掌权后,却从未成为第二号。但是,在中共历史上,他在最高领导层的时间却无人匹敌。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76年逝世,他目睹着曾经的同志一个个死亡,或者被打-倒,自身却保持了下来,成了中国政治历史上最著名的“幸存者”之一。

身兼总理与外交部长的51岁的周恩来是新中国名义上的首席执行官,但其作为更像是首席运营官。一位威严的董事长通过一个庞大的董事会,有着绝对权威来做判断,而周只能做更多的权衡与协调工作,只有在其他人最陌生的外交领域,他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周恩来传》作者迪克·威尔逊所说“取得了在外交上的最伟大胜利”,他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次会议准确印证了亨利·基辛格对外交的判断,“它仍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那些对共-产主义政权保持怀疑的人在面对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时,也努力收敛了这种怀疑。

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

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

想起周恩来说的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果然做到了。但是我……虽然我不能像他一样伟大,但起码我要守信用,我要说到做到,给自己定的目标,就要实现.

推荐信息

  • 光与植物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39

    在读书会上,我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了《光与植物》这本书,这是科普读物《神奇校车》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虽然是科普读物,但作者却写得生动、有趣!你知道吗?植物是通过一个被称为“光合作用”的过程来制造食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再吸入二氧化碳和水,用绿叶中叶细胞内微小的叶

  • 读小海蒂有感 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39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小海蒂》,它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的小姑娘。海蒂还有一个外表冷漠、内心善良的很有个性的爷爷,用山里人特有的方法去教育海蒂;而海蒂则用纯真的爱,温暖了爷爷冷却了的心,改变了他孤僻而冷漠的性格。书中还写了喜欢放羊玩耍,不喜欢学习的牧童彼得和他那个渴望

  • 读希腊神话有感 古希腊文明一直被世人视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39

    着名学者罗素曾经说过:希腊文化、基督教和工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的确,古希腊文明一直被世人视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直与《圣经》一样,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古希腊的城邦制、民主制度等政治上的首创,影响着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政治改革等,而它遗留至今的各种艺术及艺术品,是人类历史

  •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39

    当一个人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人总不能被困难吓倒,而应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在一次背包旅行的途中,鲁滨逊乘坐的飞机在无人岛上坠毁。这是什么地方?炽热灿烂的阳光,一望无垠的大海在鲁滨逊眼前展开的是一幅

  • 读《悲伤逆流成河》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39

    读《悲伤逆流成河》有感那种从海平面缓缓的沉下去,无法浮起来的感觉,让人心痛而又感伤,巨大的力量无法让你看清事实的真相,只有在逝去后,才懂得那份最初的青春!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看事情只停留在表面,才导致了那份误会,一直到离开还停留着,就像故事中的易遥,也许如果没有那封短信,也许如果没有那个转发,也许如果

  • 读我们没有忘记有感100字 让我非常的有感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39

    最近,我学习了《我们没有忘记》这篇文章,让我非常的有感悟。《我们没有忘记》讲述了主人公生日那天,满怀开心的回家,却没肩带自己期待的生日场景,看见的知识一碗长春面,非常的失望。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这件事。看完《我们没有忘记》,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书中的主人公,太注重生日的形势了,而造成浪费,这是值得我

  • 读《小时代》有感_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40

    第一眼,总是美好的让人觉得不真实,再把目光不断深入,便会发现,那一个又一个滴着血的事实。背叛,欺骗,堕落。越是不想面对,越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时代中。而小时代则以小四特有的文字,尖锐地刺中时代的动脉,让我们在喷涌出的黑色血液中看清那些我们可以屏蔽的东西。暗涌的时代的风,以及在风中,隐约传来的轻柔

  • 读《故乡》有感_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40

    读了《故乡》这本书,我有许多感触。小说描写了作者鲁迅儿时在故乡的生活和现在真实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带给人们的苦难与旧时代的黑暗社会与痛苦抒发了作者渴望新生活的强烈欲望。鲁迅曾经在日本留学学医,认为救死扶伤还不如成为作家让这些麻木不仁的百姓重新燃起斗志打败侵略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闰

  • 读《花田半亩》有感_6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40

    初拿到半亩花田这本书,心跳好像不由得漏了一拍,封面上一朵淡蓝色的花,大气而又散漫,澄澈而又放纵,华丽的铺满了整个封面。浅浅淡淡的蓝色,潇洒而又不乏细腻的笔触,美得动人心弦。楷体的花田半亩四个劲道的字赫然出现在封面上。翻开书页一个清纯的女孩正笑盈盈的看着你,是田维。边上还伴着几张田维画的画,美的如就如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_7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40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主人公保尔从小就因为生活所迫辍学做工,小小年纪就尝尽了生活的辛酸,长大后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洗礼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他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凭着顽强的毅力依然忘我地工作,毅然拿起新的武器--手中的笔,最终成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