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活着有感 好好地活着

读活着有感 好好地活着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03:26:39

一直以来,自己总认为看书很难落泪,尤其是小说,看着书中人的命运被拉扯着,情节在纠结着,故事在发展着,我只是个看客,因此,即便有感触,有共鸣,也只会沉闷,压抑,或喜或悲但从未流泪。看《活着》,我几乎是在由看客变为过客,再不能自已的在福贵和老牛的生活状态中找到自己的影像的历程中一步步清晰活着的意义,又一点点模糊了视线。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是福贵一辈子活着的写照,我们,每一个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段活着的人,有多少不是“福贵”的活法呢。只不过,小说中福贵是活得太平凡又太极致了。

看他年少时竭尽所能的败家耍混,对长工“长根”的吆五喝六,对父亲的不尊不敬,对娘的敷衍利用,对妻子的满不在乎,对妓女的肆意凌辱,对老丈人的蓄意挑衅,作为看客,看到这些,不得不说他浑的够可恨,因此,我相信他注定有更可悲的下场,也带着点看他如何自食其果报复的快感在等待着看他的命运会有怎么样的演绎。

有一点感觉很奇特,当所有年少轻狂的混事从当事者口中平静的像是转述陌路人的故事似的缓缓倒出来的时候,你似乎觉得他又没那么可恶了,反而很可怜。当全部的家产都败完了,福贵才真的活过来了,活在了现实中,当然,一切压力摆在面前,容不得他再躲再逃。然后,看着他在生活处境巨变中一点点迅速的活过来,活出样子,活出生气,又一次次吞下自己年少时种下的苦果。这时候,我就不再是个看客了,没办法如之前的幸灾乐祸,云淡风轻。我与福贵的经历有了交集,有了分离,于是,我是一个过客穿梭于人物的命运中,有时同苦同乐,有时各喜各悲。

日子是很苦,全家人一起受苦的日子很难熬很难熬,无奈要送走凤霞,这个因为疾病而听不到、看不到的孩子,我看着福贵一直冷着脸也硬着心,送走自己命苦的闺女,不敢看她走却又不得不送走她,呵呵,傻福贵,是不是不亲眼见才有勇气狠下心来?弟弟有庆不干了,知道姐姐是因为自己要上学才被送走的,死活也不上学了。身边也有许多这样委屈的姐弟,日子实在太苦了,必要的牺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一个孩子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苦心,认为把自己送出去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送走,或被留下,当然,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送走自己的孩子,即使以送走孩子是为了两个孩子过得更好为理由说服自己,也有无尽的对孩子的欠和愧。当然最要命,最心碎的是对孩子狠下心也断不了的牵挂和爱。

所以福贵可以狠下心决定送走女儿,也可以要求送走女儿前不看最后一眼,也勉强能忍住对女儿牵肠的思念和亏欠,甚至能拼命的硬下心亲自送女儿回去,只是当女儿说不出喊不出怨不出的流泪时,当女儿用她那纤弱的小手擦干父亲脸上的泪时,福贵终于再也不能断了这份心疼和不舍,再也断不了这份亲情和爱。看到这时,我也终于忍不住肆意的哭了。我看到了自己对父母的不理解,我看到了爸妈对我无法言语的爱和理解,我看到了长大后越来越深的体会到的“血浓于水”。从这一刻,我就没法再剥离开自己与福贵的命运了。因为,那里面,有我的影子。

福贵的命太硬。他只能看着家业在自己手中败尽,他只能挨到战事远离,他只能看着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他只能亲手埋了自己的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他只能从绝望中硬是掰开点希望的缝隙,但他选择活着。不,甚至从没有想过别的选择。那么,可以说,即便命运于他不公,他别无选择,也无路可退,至少他能活着,和命运这个时友时敌的东西,一路走下去。他的别无选择恰恰是最好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

曾追问过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迷茫过,试图解答过,这不断颠覆着自己的解答。余华写<活着>也作出了自己的解答,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没有什么活着本身更高更合理的解答了。我纠结着这其中的逻辑和谬误,但在福贵经历一切后对生活的态度中释然了,如过,有更好地选择,谁不愿活着?只是显然对于选择的解读个体的差异实在有天壤之别。

对福贵,除却同情,更多的是佩服。我想现实中的我,没有办法忍受被一个人留下,孤独的活着,然而,那种坚强,不管我想不想,愿不愿,都要学会。因为,生死这东西,有时候,绝大多数时候是不得不。

让我有种道不明的感动的是,故事的最后,福贵救赎了一头即将被杀,被认为老的不中用的牛,两个世人眼中的“老不死的”不喜不悲的相互搀扶的活着。他那些被生活教会的技巧,他那种被命运磨出来的漠然,他那份断不了的对家人的牵念,他那种到最后都硬着命的善良,都让我动容。

一本好书,它的好大概就在于,会引发你的思考,会引起你的共鸣,会牵动你的情思,会留给你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空白和意蕴。

好好地活着。

推荐信息

  •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2

    一条条公路修起来了,一幢幢高楼建起来了,一座座城市靓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巨大的变化都是我们的先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在读了这本《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书之后,才发现祖国的存亡与每个人有关,就如顾炎武说的那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

  • 汉娜的手提箱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2

    读《汉娜的手提箱》有感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汉娜的手提箱》,这本书是非常感人的,为什么说感人呢?你往下看看就知道了。2000年的时候日本的一个博物馆里展出的一个用白色的油漆写着:“HANNA,生日:10月15日,孤儿。”的箱子。看到箱子上这些字的人都会好奇的去问馆长,他们

  • 倾听生命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2

    盛夏,如血残阳壮丽地泼洒在遥遥天际,浸染了一片深红的向日葵,生命与艺术极致的美。他只能用粗糙的线条勾勒出寂寞的遐想,连梦到的权利都被左右。可他却疯狂地爱上了绘画,爱得如此放荡不羁,却又如此情有独钟。无情的戏弄,肆意的讥讽,辛辣的嘲笑,如潮水般铺天盖地地涌来。角落里,他嗫嚅着,蜷缩着身体,愤慨又无赖,

  • 读哈弗家训有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2

    哈弗家训读后感200字我利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一本《哈弗家训》,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故事是爱的奇迹:里面是一个德国战士,在一次大战中,他伤得很重,奄奄一息不能说话,也无法动弹。医生说:“伤得太重,恐怕活不了明天。”但士兵

  • 读意林有感 懦夫只看到绝望的处境,而勇者从不绝望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2

    读了《意林》有感你要问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我会豪不犹豫的回答:“《意林》。”《意林》告诉了我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尊严,做人要有坚强,告诉我要诚实,要对自己有信心…...其中有篇文章对我感受很深:一位父亲和儿子在放风筝,风筝被墙上的野花缠住了。孩子立刻爬上

  • 读狼来了有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3

    一我读过一个故事,是一个男孩子在山坡上放养羊群,因为无聊,就喊“狼来了!”骗农民伯伯。一次有人信了,两次有人信了,当第三次时,男孩真的遇到了狼,在惊慌中,他大喊“狼来了!狼来了!真的!这次狼真的来了!”山坡下的农民们听了以为他又在说谎谁也没有管他,于是

  • 读暮鼓晨钟有感 命中注定要失去,总要失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3

    康熙亲政的路是一条鲜血铺就的路,为树立皇帝的威严砍下的人头,为得到权利砍下的人头~康熙亲政的路也是一条舍与得的路,为了得到,必先失去,他失去了从小的红颜知己,失去的所有的朋友……话说站的越高,失去的越多,可是如果站的低点儿,就能得到更多吗?不是的,命中注定要失去,总要失去

  • 读亡羊补牢有感 做事不要一错再错,要知错就改。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3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篇好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亡羊补牢》。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第二天,有人劝他补好羊圈,可是他一再强调:“我的羊已经被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第三天,他发现又死了一只羊。于是,他把窟窿修好了,从此,他没再丢过羊

  •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3

    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分析了劳动分工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不同经济实力的欠发达区域在不同的阶段如何选择最优分工网络并借此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篇就谈到了劳动分工。他认为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是国民

  • 小王子读后感:致心灵至纯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2:03

    我特别想把《小王子》的读后感写好,因为在我心里它的是一本很纯洁、很美丽的书,我们需要它,而它也存在着,所以我想把它推荐给你们、给更多人。如果你正好看过,那么我们都是幸运的。“我”在沙漠待了八天,认识了小王子,他给我讲了关于他星球和他访问的七个星球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而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