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追风筝的人》有感2000字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2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9 10:10:49

【第1篇】

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探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

书开篇就是这样的简单直白,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小巷能够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主人公的故事可以说冗长无趣,若不是那些罪恶,那些战争,这不过就是一个富家少爷和仆人的儿子的友谊,可是,这个故事竟然还包含着对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甚至人性的深刻剖析。

风筝,一个用绵纸、胶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却承载着阿米尔一生的罪恶与救赎。父亲深爱的妻子因生他而死亡,他以为父亲因此恨他。为了赢得风筝巡回赛弥补与父亲的鸿沟,他背叛了那个说出的第一个字是他的名字与他一起长大为他追风筝的哈桑。看着他在那个阴雨密布的寒冷冬日的小巷里被人强暴侮辱,他没有挺身而出,甚至为了让自己安心生活,他陷害并赶走了哈桑父子。愧疚让他夜不能寐,罪恶感与他相伴一生。他痛恨死自己的懦弱与虚伪、自私与丑陋。后来当他知道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时,他选择了救赎,他不能继续懦弱,于是带着自己与父亲的罪行在阿富汗的枪林弹雨中救回了哈桑的儿子,他也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找回了二十年前未能拥有的勇气。

诚然,风筝是象征性的,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阿米尔而言,风筝是对父爱的渴望、是对哈桑的愧疚、是对自我的救赎、是能够融化一切寒冷的太阳,更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必须拥有正直勇敢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自己期许也是父亲期许的那类人,"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以后什么都保护不了”这是父亲在童年时对阿米尔无奈的评价,而成年的阿米尔最终带着救赎踏上了那条成为好人的路。是的,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对哈桑而言,风筝代表着忠诚、忠心、善良与牺牲。“为你,千千万万遍!”铭刻在心底的声音是永恒的忠诚誓言。他知道阿米尔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他袖手旁观,可事后是他在弥补他们之间的裂痕。在阿米尔陷害他时,他依然没有揭穿他丑恶的嘴脸。甚至在阿米尔父子逃亡美国时,他又回到喀布尔守着阿米尔的大房子,他是阿米尔忠心的仆人,更是他忠诚的朋友,从说出来的第一个字是阿米尔的时候开始,就注定他要为这个朋友牺牲奉献直至献出生命。是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对阿米尔的父亲而言,风筝代表着能力、忠诚、正直与勇气,可他也曾卑劣的欺骗了阿里的忠诚,剥夺了阿米尔了解真相的权利,偷走了哈森得到父爱和社会地位的权利。拉辛汗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阿米尔的父亲一生都在行善,修建恤孤院,帮助穷人,就算流落异国他乡仍心系祖国。

而对于侮辱哈桑的阿塞夫而言,风筝是权利、是法西斯的统治、是希特勒式的残暴,他的种族歧视根生蒂固,他的残暴卑劣远近闻名,他的理想是清除哈扎拉人。可他到底不过是欺软怕硬的小人,阿富汗的败类。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样一块连自己都厌恶的阴暗面,它指引着我们犯罪,可良知又让我们在悔恨中痛不欲生从而自我救赎。可是如果,一旦连自我的良知都丧失了,那谁也无法拯救你堕落的灵魂!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里,多少人丧失了良知,走向了深渊。从平民百姓因琐事而大打出手,到身居高位因贪污巨款而落马......诚然,从计划到市场,从血缘家族到个人意识,从道德感化到法治社会,时代转型太快,势必留下后遗症。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来洗脱我们自己的罪恶。

惟其艰难,才愈加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社会所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让我们去追我们心中的风筝,去追回心中的那份纯真。

那曾经的罪过,会随着风筝的翱翔,放逐天际,而握在手里的,是救赎。

【第2篇】

初读这本书,是在前往拉萨的火车上。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几乎频频出现幻觉的我,被书中交错的情节深深地震撼了,以至于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脑海里都回荡着一个声音。

“为你,千千万万遍。”

本书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两个阿富汗男孩曲折坎坷的友谊。12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由于懦弱,眼睁睁地看着哈桑受欺而袖手旁观。事后哈桑的宽恕和奉献让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于是他逼走了哈桑,自己则跟随父亲去了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忘不了自己对哈桑的背叛,这成了他无法摆脱的心魔。为了赎罪,他再次回到阿富汗,决定找到被塔利班杀害的哈桑的遗孤,并把他带回美国。然而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当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尽管是建立在灰暗阴沉的基调上,但从字里行间依然能够体会出人性的真善美。书中有出售义肢来换取食物的男人,在足球赛中场休息期间被石头活活砸死的通奸情侣,被居心叵测的塔利班赶出家门当街毙命的哈扎拉人,为贫穷所迫不得不卖掉几个孩子来维持生计的孤儿院……一切被时代、环境、命运压迫着、摧残着的人们的遭遇,都在书中得到了体现。而阿米尔与哈桑的友谊、与索拉雅的爱情、与哈桑儿子索拉博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则是这黑暗背景中为数不多的几抹暖色。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看到了一个残酷而美丽的阿富汗。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细腻地勾勒出一个残忍美丽到令人心碎的故事,扣人心弦。它牵涉出一系列的思考:爱与恨、恐惧与勇气、自责与宽恕、背叛与救赎……它像一部史诗,描绘了那个时代阿富汗的沧桑经历;又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在变革狂潮中时而随波逐流、时而奋起反击的凡夫俗子。它将镜头放在主人公阿米尔身上,却间接地引出了整个阿富汗的历史全景,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这段友谊双方的付出并不对等,误会和分歧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分道扬镳,但最初最美好的部分却得以永久留存。哈桑近乎愚昧的忠实、不记恩怨的真诚的奉献,令年少自私的阿米尔痛苦自责,无法面对哈桑,最终导致了友谊的破裂。成年以后的阿米尔终于深深地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哈桑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任何人。”而和哈桑一起放风筝、追风筝的美好时光,也成为了阿米尔最怀念、最珍视的回忆。哪怕多年以后,他依然能熟练运用哈桑最得意的猛升急降方法来割断风筝线,也许这已经成为了他血液的一部分。而每当他放起风筝,怀念起哈桑,心里除了苦涩和自责,更多的是甜蜜的心酸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从塔利班手里抢回索拉博吧。最后,阿米尔终于赎清了犯下的罪过,解开了困扰多年的心结,重新找到了“成为好人的路”。

书中还有一个主题,是轮回。多年前哈桑为了阿米尔勇敢面对小混混的挑衅,如今阿米尔也为了索拉博鼓起勇气面对塔利班的暴力。相似的场景、如出一辙的巨大危险,阿米尔选择了应对,而不是落荒而逃。这样,他终于能够不再愧对哈桑。受到猛击让他的身体感觉到剧痛,但他的灵魂得到了救赎。而当阿米尔被打倒在地,奄奄一息的时候,索拉博也像他父亲一样勇敢地举起了弹弓。同样的场面、同样的对手、同样的侥幸逃脱,几乎就是历史的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阿米尔不再懦弱,他救了索拉博,自己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书中自始至终反复出现的一样东西是风筝。它对于阿米尔来说,是勇气、正直、友谊的象征,他用尽毕生精力来追逐这只“风筝”。也只有把它追到了,他才能获得救赎,完成蜕变,成为自己一直期望能成为的人,一条让人尊敬的汉子,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风筝具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应该和阿米尔一样,锲而不舍地追逐我们各自的“风筝”。

在这个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它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后来成为阿米尔对索拉博的承诺。在我看来,这句普普通通的话承载了太多:友谊、责任、诚信、牺牲……这个承诺表示愿为对方无偿地付出,而它的期限,是永久。共同拥有这样一个承诺的两人,无论最后如何形同陌路,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会轻易消逝,反而会随着时间流逝愈来愈坚不可摧,互相羁绊着度过余生。这样的友谊早已不只是友谊,而是一种类似亲情的纽带,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情感超越了友谊而存在,即便隔着千山万水,即便已经失去联系,依然可以历久弥新。情绪、猜疑、误会、隔阂,全都会随着时光烟消云散。再怎样处心积虑地企图逃避,内心深处终究还是无处可逃。从喀布尔到加利福尼亚,多少经纬飞跃,光阴流转,阿米尔早已有了新的生活,却还是不能忘却。只要他一回头,哈桑就在那里,带着他早已不敢试探的真诚,永远在那里。

最后,这个黯淡绝望的故事里渐渐透出几线光明和希望。索拉博来到了美国,他因悲惨经历厌倦了一切的干涸心灵开始慢慢复苏,阿米尔也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救赎。当又一个风筝被割断,两人跟着尖叫的孩子们向着风筝坠落的方向追去,阿米尔感觉到了久违的欣喜和激动,索拉博也终于露出了笑容。或许此时此刻,他们都在泪光中看到了哈桑,看到了那双熟练地操纵着线轴、指甲破裂、长满老茧的手,看到了那双狭长的绿眼睛、那张圆圆的脸蛋、那副和蔼的笑容,听见了那句熟悉的话语:

“为你,千千万万遍。”

亲爱的,你听见了吗?

推荐信息

  • 我最喜爱的中国作家林清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8:59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从懵懂无知的小学时期说起,因为感伤的故事让我铭记在心。亲人的离开,让作者明白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珍惜眼前的人。也因此让我留意他的每篇文章。林清玄是台湾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作品往往包含禅宗思想,他的

  • 《活着》读书笔记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8:59

    【第1篇】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活着》,读过之后使我明白了活着的道理。主人公以前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

  • 《不负我心》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8:59

    “天真笔触”背后的深刻心灵——读《不负我心》生命,是很渺小,又很沉重的词。在夏花般绚烂的生命过程中,爱自己,不负我心,不负我生。——题记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没有什么关联,但其实是一条条的哲理编成的中国式《伊索寓言》,刘墉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展现《最美丽的礼物》,解释《无尽意》中的人生哲理,带领我们走向《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9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8:59

    【第1篇】公理何在?——读《朝花夕拾》有感《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是指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回忆自己童年是发生的事。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描写无常的片段了。这故事是鲁迅童年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无常的形象,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鬼。因看见母亲因儿子去世而哭得天昏地暗心生怜悯之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8:59

    【第1篇】足迹——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海风带着淡淡的咸味,翻起泛白的浪花,带起我的裙角,远处的天与海浅浅交融,从白到淡蓝渐渐晕染为蔚蓝。我回顾身后,一母亲带着小男孩儿在沙滩上踱步,留下两串深深浅浅的足迹。轻轻翻起《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细细品味书中的足迹——这一串足迹,是母爱的足迹。龙应台书写的语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9:00

    【第1篇】回忆童年———读《朝花夕拾》有感《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童年回忆而写的散文。细读时享受着文章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感情。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叙了作者从童年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在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富有童趣,令人回味,也许挡不住我心中的感慨吧!我真是太喜欢《朝花夕拾,从百草园

  • 《昆虫记》读书笔记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9:00

    【第1篇】【昆虫的世界】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放假时,总会去奶奶家小住几天。躺在竹床上,抱着一个西瓜,啃着啃着,夏天也就过去了。夏天是太匆促的季节,因为热,不耐烦,所以更短。记忆中,伴随着夏天的,还有那持久不断的蝉声。该怎么形容那种声音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9:00

    【第1篇】孝——读《朝花夕拾》有感这个作品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候的生活与青年时的故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与事。在这十篇散文中,我对《二十四孝图》的感触最深刻。当时翻阅目录时,第一眼就看到这个题目,我便有了想看看这个《二十四孝图》的想法,我就是想看看这二十四个孝子是怎么样实行自己的孝道的,那层面我认

  • 《水浒传》读书心得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9:00

    【第1篇】【是是非非《水浒传》】当我看完《水浒传》时,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我被书中的一个个英雄豪杰震撼到了。作者施耐庵将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刻画的个性鲜明。《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之后接受招安,各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中国文学中较早用白话文

  • 《童年》观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9:00

    童年。一片阴暗,我的手和我的心在颤抖,那可怜的阿廖沙·彼什科夫啊!父亲去世以后,来到了一个新的家庭,除外祖母为人善良,整个都是喧闹、竞争的不良氛围。哦,还有那在寒雪日捡来的弃婴——小茨冈啊!你竟被无声无息的争斗给吞灭了,被搅进去了,你那有力的四肢,乐观的精神就那样消失在这黑暗的争斗当中!哦,亲爱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