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冬去春又来》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关于《冬去春又来》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08:11:33

《冬去春又来》读后感1100字

《冬去春又来》读后感1100字

写在前面的话:在教育著作《冬去春又来》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

教育不比快餐。都知道教育面对的“产品”不是一次性的,它是持续性,唯一性,教育生产出的“产品”是无法“回炉”,无法进行二次加的工。教育冒险性很大,需要谨慎。教育“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它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预测。快餐的“产品”很单纯,不满意可以随手扔掉,或是另起炉灶再来一次,可以“回炉”。

教育需要放慢脚步,慢慢来。教师在教育中能慢下来,就有时间去思考,思考一些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上课总是睡觉?为什么这个学生总是英语课堂不听讲?为什么有些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堂?为什么同样的纪律问题总是在他身上出现?为什么给他讲过多次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等等。我们自己开始思考。学生呢?事物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变化需要时间,一定的量变才能达到一定的质变,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冷静了下来,在这个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冲突得到了缓解,大家的心态都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所以也就能很理智的正确地对面对一些问题。

我们的心态会直接对我们的“产品”产生影响。人们感觉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是呀,面对社会上许多诱惑,在工作中遇到种种的不公,我们都可能会有浮躁的时候,或者我们现在都在浮躁。这些或许不是我们的错,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有时候感觉我们真的也需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教育和快餐不一样!

教育不比快餐。教育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不光是对教育自身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所带来的作用是一个循环性、链条性的影响。这个链条上有个人家庭,有社会。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的影响结果。快餐,只是一顿饭,吃多吃少,吃好吃坏,影响的只是一个个体而已。

教育不比快餐。幼儿园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小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接受中学教育;中学的教育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的教育;高中的教育除了为高校培养优秀的人才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之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快餐,这道菜和下一道菜没有什么相互的联系。这道菜可以在前面炒,也可以在后面炒,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分。

当我们的学生在高中成为学习上的“问题生”或者纪律上的“问题生”时,家长和社会往往只是指责高中的学校,指责学校没有将学生教育好。而不思考我们的学生以前接受的那几年教育是否有问题。而在高中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学生还要接受高等教育,还要终生学习,要成为社会建设者合格人才。在每一个阶段,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的终生教育学习有意义?教育不比快餐,我们的教育不能是各扫自家门前的雪!高中的“问题生”是初中、小学留下的隐患。

《冬去春又来》读后感2600字

《冬去春又来》读后感2600字

面对这位只有一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班主任——铁皮鼓,我自感惭愧。从2003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14年多,可我又有多少收获,多少提高?以前我还以为自己是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认识。然而当我“遇到”铁皮鼓——《冬去春又来》,拜读了《冬去春又来》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还是“无知”的,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又有什么成效?

铁皮鼓在书中描述了四次他与他们班学生徐克丁的“恩恩怨怨”。在认真研读了他与徐克丁同学的“风风雨雨”后,我突发奇想,假如我遇到徐克丁这样的学生后,自己又会怎样与他有什么样的“恩恩怨怨”?

第一次“过招”

感觉徐克丁最近表现不怎么好,于是我他找来和他进行交流。而他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让我很生气,于是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

铁皮鼓在与徐克丁“过招”时只说了句“我对你很失望”。

第二次狭路相逢

在我给大家讲明白了清理堆放在书桌上书的道理之后,我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清理好自己的书本。然而我很惊讶,竟然有人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这个人就是徐克丁。于是我只好提醒他必须改正过来。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我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课桌上的书籍依然是“涛声依旧”。他根本就将我的话没有当作一回事。他眼里还有我这个班主任吗?我严厉地指责他,然后坚决要求他马上将书本移走。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将书摔在了地上,我再也忍不住爆发了。我将他“请”出教室,然后等待他的是一阵“暴风雨”般的训斥。因为我要让其他同学知道“违背”班主任“命令”的后果。不能让他在其他同学面前树立起与我“作对”的情形——这样我以后的班级工作可不好开展了。在徐克丁的眼里,他好象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当回事情,刚开始他就这样,以后不知道还会怎么样的。根据经验,第一次我必须给他来个下马威,好让他知道我的“厉害”——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我是病猫。

铁皮鼓在处理这次事件过程中的态度始终是平和的,他没有因徐克丁不配合他的班主任工作而大发雷霆,相反,他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依然和徐克丁交流着。

第三次“冤冤相报”

在批阅作文时,无意中我看到徐克丁在作文中写了句“我对你也很失望”。徐克丁想干什么,怎么这么大的胆子?!上次清理课桌他公开与我为“敌”,给他讲了那么多的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现在他竟然指责我这样那样。我越想越生气,算了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看了徐克丁的“顽固不化”。他根本就不理解我的好心,所以我要当着家长的面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然后取得家长的支持。问题出在他徐克丁的身上,我在班级提出的要求多,那还不是为了大家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没有想到,他却认为我总是在“监视”大家。这是何等的冤枉呀,我能不生气吗?他还说“我对你很失望”,这样的学生思想有问题,我要让家长将他带回去,让他好好反思反思。

铁皮鼓又是如何做的呢?

铁皮鼓当然心里不是滋味,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大动干戈。相反,铁皮鼓以平常的心态用了近一下午的时间给徐克丁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足足有4千多字,字字读来都让人感到真诚。4千多字,字字显得都是那么的小心、谨慎。铁皮鼓生怕自己有什么语言上的不当伤害了徐克丁。如果是我我会考虑这些吗?4千多字的“交流”中,铁皮鼓每遇到事情首先是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当之处,所以4千多字的书信里多的是铁皮鼓的自责,他没有丝毫责怪徐克丁的意思。在这封书信里,铁皮鼓完全忘掉了自己是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忘掉了自己面对着的是一个学生,因此铁皮鼓才有那么多的话要对徐克丁讲。“在对话中,师生必须相互理解,理解对方的观念、行为,然后不断进行交流,沟通。”“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4千多字的言语,有血也有肉!这就是铁皮鼓。

第四次风波又起

晚自习时,我发现徐克丁在与其他同学在讲话。当我指出他的问题时,徐克丁表现出一种挑衅的样子。联想到上次作文事件,我毫不客气地说他是在装摸做样,他分明是在为自己狡辩。如果上次没有给徐克丁家长打电话,这次我一定要通知他家长。他的表现很不像一个学生的样子,顶撞老师,对老师一点礼貌也没有。如果徐克丁的家长不配合教育,他徐克丁以后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我就当没有这个学生,当他在这个班级中不存在。

这次铁皮鼓会怎么样?

铁皮鼓还是那么有耐心地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设身处地地从徐克丁的立场出发与徐克丁交流着。在这次的对话里,铁皮鼓将对话者视为一个男子汉。这次对话是两个男子汉之间的交流,铁皮鼓试图要化解他们之间的所有“恩怨”。这就是铁皮鼓,一个“生活在真实中”的教育实践者!“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

通过上面四次与徐克丁的”较量”,现在将我与徐克丁、铁皮鼓与徐克丁之间的结局总结如下:

我与徐克丁之间的结局:在我看来徐克丁是一个让人头痛、问题比较多的“问题学生”,这样的学生再教育也没有作用,相反有时候说的多了他会认为是老师在和他对着干,可能认为我总是在找他的问题,故意和他过意不去,所以他很可能视我为“仇人”,他也就在很多时候故意和我为“敌”。最终,我们之间水火不容。我也再懒得去理徐克丁了。在校园里我们行同路人,他不理我,我也装作没有看见他。

铁皮鼓与徐克丁之间的结局:铁皮鼓认为徐克丁是一个敢作敢为、个性鲜明的学生。虽然他后面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但铁皮鼓依然还是利用一切机会很坦诚地和他交流,一步步地进入了徐克丁的内心世界。徐克丁或许还是不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逐渐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铁皮鼓不是在找自己的问题,不是和他徐克丁过意不去,铁皮鼓是尊重他的,所以他不再对铁皮鼓有“敌意”,慢慢地主动和铁皮鼓交流。徐克丁开始有了变化,他们最终会成为好朋友。

铁皮鼓在《冬去春又来》中提到“在这本书里你不到芳香鲜美,落英缤纷,听不到鸟语莺嘀,一路高歌,相反,却可能是坎坷不平,荆棘丛生。”“许多人看书是寻找帮助的,他们希望获得能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希望能够有方便快捷的公式,他们渴望的是一把江湖上人人传说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倘若如此,这本书是要令你失望的。”

这本书的教育故事栩栩如生,个个都很真是,好像就是我们自己遇见的,历历在目。在这本书中有一把“倚天剑”和“屠龙刀”。这是一把看不见但却可以感觉到亮光闪闪、威力十足、事实在在存在的一把“倚天剑”和“屠龙刀”!那就是勇敢面对教育本身,充分尊重学生,不侵犯和伤害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又平等地和学生进行着精神的交流和交融。这就是铁皮鼓的教育理念,一个教育实践者的亲身体验,成功所在!

读《冬去春又来》有感2500字

读《冬去春又来》有感2500字

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感觉自己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起码自我感觉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现在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概念意义上的教师而已;同样在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教书匠”,实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教书匠”,除了书本上的东西,我还能给学生什么?!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感觉自己已经潜下心来在教书育人,其实自己依然是那么的浮躁;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感觉自己是在从事教育,然而实际上自己只是在完成一项很机械的任务——上课或是下课,因为我根本还没有真正了解教育。

《冬去春又来》使我不得不对自己以前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不得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工作。《冬去春又来》的作者铁皮鼓,他在教育实践中积淀出来教育思想的宽度与厚度,和他轻视功利追求教育本身的教育实干精神,使人折服!铁皮鼓使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万能的。可能有人会发笑,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实际,我们总认为教育是“万能”的。这种“万能”指的是我们总认为对学生采取几次特定的教育方式或是行为之后,他们会有大的变化,认为这是教育的“规律”所在,所以当事情并没有朝着我们预期的这种变化发展时,我们便开始动摇了,开始变得失去了理智。由于急于求成——追求自己脱离教育本身而形成的预设目标,开始变得有些浮躁,认为有些学生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而慨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于是我们便将矛头指向了家长,指向了家庭,指向社会,却没有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有问题。以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我很是信服,甚至我将它作为自己教育工作中的信条,然而今天,当“遇到”铁皮鼓时我发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其实是自己在欺骗自己,许多教育事实表明就有许多“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列子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教育是什么?

《冬去春又来》中铁皮鼓是这样理解的:“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我们不可能通过几次特定的教育方式就期盼学生能够发生很大的转变,这是教育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对自己某种具体的教育行为报有过高的要求,或者说期望。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教育工作,而不至于那么浮躁。这种浮躁往往使我们违背教育本身,无法“生活在真实中”。

“‘现代教师’的感念就是建立在这个‘现代人’的感念基础上的。‘现代人’首先是‘站起来的人’,‘现代教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书’就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信条。”

铁皮鼓是一位有思想、富有探索精神、有强烈的追求精神、敢于实践自己的思想、不断在反思中探索、在反思中提升自己而又不完全“超越”自己的教师。

说铁皮鼓不完全“超越”自己,指的是他面对教育表现出来的那种超脱世俗的意识境界:生活在真实中。“生活在真实中”是他在《冬去春又来》一书“写在前面的话”的开场白,它是铁皮鼓《冬去春又来》的灵魂!其实也是铁皮鼓对教育的追求,我是这样理解的。铁皮鼓试图还原教育的原样,其实也就是教育的本身,所以他必须生活在真实中,真实地对待教育每一个行为。《冬去春又来》将一个真实的铁皮鼓不加任何掩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铁皮鼓要“生活在真实中”,那就意味着他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实践,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在这本书里面我们时刻可以体会到地道原汁原味的教育情景,不迎合世俗,完全回归教育。书中许多故事让人读来感到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许多事情自己似乎也经历过。铁皮鼓尊重自己的教育,所以在他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读者是看不到他有如何的辉煌:“于是,你会看到一个原本问题多多的班级是如何在‘我’的调教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光明’的,而先前的失败与痛苦,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是音乐中高潮到来之前的序曲,你将看到与现在完全不同版本的日记。但请你相信,我绝对不是在有意伪饰,我始终相信自己在书写‘真实的历史’”。

例如,它如实记叙了铁皮鼓先后四次与学生徐克丁的“碰撞”与“恩怨”;还有,比如在涉及到学生作弊问题上,铁皮鼓在“真实地面对自己”、“我同意作弊”、(‘我同意作弊’表达的是一个学生对“作弊”看法)“又见作弊”、“作弊又起(上)”、“作弊又起(下)”都谈到了作弊这个话题。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正是这些原汁原味的教育情景,它们是对铁皮鼓:“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思想的佐证。铁皮鼓在真实地生活在《冬去春又来》中,他没有偏离自己的教育实践,他也就没有“超越”自己。他很实在,实实在在地在实践教育本身。

说他没有“超越”自己,其二指的是铁皮鼓首先是一个教师,不管他多么的优秀,他的身份始终是一个教师,这一点在他的《冬去春又来》中体现的很充分。书中几乎看不到铁皮鼓有多么深刻独特让人感到可望不可及的教育理念,有的只是一个教育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琐事”和“无聊”之事。“耳机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在“耳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他不停地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修正自己的实践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铁皮鼓实现了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教育者和教育家的区别,我是这样理解的: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育者分两种,一种是思想匮乏、无追求或求不高的教育者,另一种是思想丰富具有探索精神的教育者。自然,这两种教育者当中后者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常常是在工作中创造性地丰富着某种教育思想,所以他们使得某种教育思想变得有血有肉。一个优秀教育者的思想让人感到真实而亲切,而不是那么苦涩让人望而生畏。一个优秀教育者往往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实着自己对教育的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对教育本身的追求。

铁皮鼓不是教育家,“现在的我,才更像一个教育者。”铁皮鼓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教育者,他不会“超越自己”!我愿铁皮鼓是一个永远的教育者,而不要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家很多时候是无法体会到教育具体实践当中的苦与甜,痛与乐。

推荐信息

  • 《稻草人》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6:30:21

    我本以为《稻草人》是一篇小说一看之后发现是用一本用许多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是满是沉闷和压仰,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这篇故事主要讲了稻草人看到的几个片段:一个年迈的老妇人辛苦耕作的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二是一条鲫鱼想从水生火热中逃离,最终竭尽全

  • 《百年孤独》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6:22:21

    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作品,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它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风风雨雨,同时也叙写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历史兴衰,字里行间你是否也看到了那美洲发展的沧桑?那百年的风雨变幻?克林顿曾赞马尔克斯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作家,正因为在这里他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喧嚣

  • 有关复活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6:17:21

    我当初选择读《复活》,仅仅是因为它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直到读完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灵魂的升华。我开始是十分讨厌涅赫柳多夫的,即使他是贵族公子,让人仰慕,但他那不正当的行为,伤害了玛斯洛娃,他抛弃了她去做军官,即使他爱玛斯洛娃,但玛斯洛娃憎恨他,厌恶他。涅赫柳多夫让善良美丽的玛斯洛

  • 关于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6:13:21

    花了2星期的时间看完了2年前买的《基督山伯爵》。当初喜欢这个是因为看了其改编的电影后,才有想读它原著的冲动。现在上班时间较多,所以拿起来好好看了一遍。整个故事的发生就想一场暴风雨,整部书的前3/4都是为最后的1/4做铺垫,就像暴风雨来临前滚滚的黑云和密不透风的气息。而基督山花了近10年来苦心经营的复

  • 《老人与海》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6:08:21

    当我轻轻地打开《老人与海》这本书,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划着一条破旧不堪的小船,在危机重重的大海上乘风破浪,他靠什么支撑着?是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永远不可打败的精神。这本书通俗易懂,但震撼人心: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一生以下海捕鱼来维持生计,可是他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就在这时,

  • 关于《阿拉丁和神灯》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5:59:21

    今天,我读完了世界名著彩绘本《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故事中的阿拉丁有一盏“神灯”,这个“神灯”可以帮他实现所有的愿望。可是,我却没有阿拉丁那样的“神灯”,所以,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我想,假如我也有一盏“神灯”呢?假如,我有一盏“神灯”,我会好好爱惜它,让它把我变得更美丽,更聪明,更

  • 关于《一年级的小蜜瓜》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5:54:21

    大班的时候,妈妈陪我读过《一年级的小蜜瓜》,那时听了觉得没啥好玩的;寒假时无意间又看到这本书,因为我现在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次我一下子就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个人一天就把它全部看完了。从小蜜瓜入学的第一天熟悉环境和之后的校园学习生活和我现在的学校生活是多么的相似呀。班主任心兰老师对小蜜瓜

  • 关于《狼王梦》的读后感400字大全(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5:45:21

    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残暴,凶残,嗜血的,而在沈石溪的《狼王梦》中给我留下了翻天覆地的全新的印象,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充满爱,不屈不挠,奋勇前进和有梦想的印象。紫岚的一生是坎坷的。她经历了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孤独的悲惨命运。在她的最美好的季节,她陪着心爱的丈夫追逐狼王的梦想,但是爱人的意外去世,使

  • 有关《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5:44:21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

  • 关于《百科全书》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0 5:38:21

    当我读完这本《百科全书》,我不禁想说一句话:“这是人编的吗?这好象是神仙编的一样。”知识从这本书里召唤我。我每次一看见这本书,我马上就感到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茫茫宇宙,亿万星系,地球是人类目前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世界。经过这本书的启发,我长大也要去探索世界。现在科学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