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1000字
读《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有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该书讲述的是白岩松等一行人到日本进行参观,交流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科技和时尚等方面都做了了解,该书首先讲述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在政治上关系较为紧张,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较多,这也就是中日难舍难分的“爱与恨”。
第一部分先讲述白岩松等一行人参观日本的各种纪念馆、纪念碑以及公园等。经过当地的同意,对本地一些景点进行了拍摄,该书中也有许多相关插图。书中提到日本在文物保护方面做的很好,之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淡薄,不少文物都流失或被毁坏了。书中特别提到令国人憎恨的靖国神社,这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的国家要富强起来,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从过去的屈辱的历史中走出来。
书中还讲到日本人民的生活。日本人的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分类装置,这个对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利用都有很好的影响。书中采访道一些中年的居民,他们说到:“刚开始都不太习惯,但这是每个人的义务,是大家保护环境的责任。久而久之,大家都适应了这种垃圾分类的方式,也不会花费许多时间,都是举手之劳。”这体现日本民众的文明,这也是国人需要学习的。实际上我国公民的整体文明素养并不高。在外国工作场合都有汉字标识的告诫中国人在公众场合注意的礼仪,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书上也涉及到了日本的饮食文化和日常青年的穿衣打扮。日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普通的一碗清水面都要消费不少,就充分体现了日本是经济大国的特点。书中提到日本的穿衣打扮也影响着世界的潮流。青年们都打扮的非常时尚,与时俱进。
前往日本的一行人还感受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还参观了日本的相扑。相比我国,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有不少青年人愿意参与到传统风俗文化的发展中去。我国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逐渐不为人所知,一些古老经典的民族乐器也少有青少年学习。这样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如今,川剧、京剧等,较为著名的民族文化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渐渐开始发展壮大。
中华传统文明有许多是沿用至今的,如孔子、老子的思想,精神境界等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学习。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为国家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八字精华,这是国家发展的方向,同时需要集结每个人的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这本书是电视节目《岩松看日本》的文字版本,里面有大量的图片配合着文字,让人感觉就是在看一种三维立体的书籍。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文字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任何影视效果无法比拟的,比如有些很好看的小说,等搬上影视荧幕后让人大失所望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个节目时隔今日,虽然已经是十年了,但有些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本书的开头作者提到出发到达机场时,收到了母亲的短信,字里行间写出了对中日两国恩怨的诠释,以及希望作者在日本谨慎、理智,说话字斟句酌。作者猜想这短信一定是母亲几夜未眠的产物。看到这里,我真切的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母亲。她会学无止尽,任何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人生,这就是生为人母的责任。白岩松真的很幸运有这样一位母亲,他把这个细节写在开头,也是对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自豪,以及对母亲的尊重、感激。
作者一行去日本采访报道,从北京到东京飞机飞了不到三个小时,在东京机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看不到一片落叶、垃圾,作者说这是当时所见过的最干净的机场了。他们去的第一站,靖国神社,这个中日关系最敏感的地点,许多中国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因为这里本来供奉的是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官兵。但是就在1978年秘密将14个“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以及在“二战”结束后被处决的人的所谓“英灵”供奉入内,包括我们熟悉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以及南京大屠杀主要罪犯松井石根等,加上日本一些政府要员公开去敬拜,任何一个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都无法容忍日本官民对战犯的参拜,所以作者说到,看游就馆里面播放的颠倒黑白的纪录片时,感受就是“荒唐”,每个中国人如果到那儿想看完都是很难的。
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我在电视中是有所闻的,这种“自杀式攻击”是日本军队在战争后期最恐怖的发明。招募日本青年组建神风特攻队,驾驶9000余架神风特攻飞机,采用直接撞击美军飞机、军舰这种疯狂的自杀式攻击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效忠。在和平会馆里面,作者提到馆内的一幅大海报,上面有几个很年轻飞行员还在嘻嘻哈哈笑着,馆内讲解员说,上面的队员都是高中生,17岁到19岁,当时记者看他们笑得很开心,就拍了这张照片,被问到什么时候出发时,他们答道“明天”。在这里展出的有很多的阵亡人的遗物遗书,本章中也有大量的图片,让人看了十分压抑,这些年轻军人的盲从和麻木令人震惊,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已经完全扭曲了,令人惋惜。
防灾意识、环保意识,这可以说是日本的名片,日本的防灾避难逃生意识是从小就培养的,而且是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常年准备避难物质,深入人心的防火防灾观念,各个超市都有防灾物品柜台。记得我以前在电视新闻中常会看到,发生火灾什么的,逃生最多的基本都是日本人。还有就是日本细致的垃圾分类,旧报纸要码放整齐捆好,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各种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细分到了几十种,如瓶子按颜色,无色、茶色、还要把瓶子和盖子分开,而且收集不同类别的垃圾的车,也要分不同时间来收取,即使是垃圾站废品也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一点也不凌乱,仅仅垃圾分类这一件事情,每个日本家庭就要付出相当多的家务劳动,所以作者说,看他们如此认真,如此精心的进行垃圾分类,就明白了日本为什么这么干净了。
本书中还提到了采访日本的作家渡边淳一,音乐人谷村新司、演员栗原小卷、歌手滨崎步、相扑运动、沙浴温泉、日本动漫、樱花等,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字眼或者人物,从这些象征着“日本”的事物上,我们或多或少可以更近一步,感受到日本的一些思想一些理念。
本书以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向人们展开了日本的各种姿态,政治文化、风俗民情、硬件软件,流行时尚等等,通过这本书我对日本文化的感知又深了一个层次,以前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增长了我的眼界,在那字里行间,我边看边思索,越来越感觉自己知识的贫瘠,值得我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很多很多。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800字
别人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自己。
——白岩松
时隔七年,《岩松看日本》再次以文字形式重现,然而,七年的时间,沙漏倒流了一次又一次,世界早已物是人非,有些过去再也回不去了。但是,《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却带我们于文字中窥探过去点滴,为中国寻找更好的明天!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2007年的电视访谈节目《岩松看日本》的文字版本,节目策划初衷,就是真正全面的了解日本,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加强大。
中日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一水相隔的邻邦,国仇家恨的敌人,合作共赢的朋友……日本之于中国,注定身份复杂。中日的往来,几经波折,几度温暖。白岩松就是在这样一个日本与中国即将陷入冷战的状态下,选择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去了解一个我们所看不到的不一样的日本!从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去看这个邻国用短短百年时间,如何创造出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只有当我们能在冷静中悟出日本的强大,中国才能更上一层楼。
日本如今留给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和态度。从靖国神社到和平博物馆,迥然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供奉日本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许多扭曲二战历史的解说蒙蔽游人的世界观,右翼分子的频繁参拜,更加体现出神社的特殊性。尽管我们很愤怒,各种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但是,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用实力去说话!都说,爱与恨同时存在。在京都,就有着一家与靖国神社历史观截然不同的纪念馆。它是由立命馆大学创立的国际和平博物馆,里面整理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对那段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是啊,即使身处日本,你也能找到与你共鸣的同行者,他们相信,人间需要爱,人类需要和平!
看一个国家,先看民众的日常生活。走进日本,你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舒心。因为日本的街道都十分干净,日本的环保做得让人拍案叫绝。日本的垃圾处理厂随处可见,而且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舞洲工厂就是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垃圾处理中心。既可以进行垃圾处理变废为宝,还会开放给人们参观,并且有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之前的大屏幕。日本环保教育从孩子抓起真的值得中国好好学习。日本人民对于垃圾分类都是十分自觉的,一周两三次,每次都会有家庭自发整理垃圾站。垃圾分类十分细致,不会存在随便乱放的现象。透过日本,审视中国,国人的素质教育还有待提高。也许,只有每个人都把这件事视为自己的责任,中国环境才能有所突破。
即使芥蒂颇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某些领悟确实比中国出色。白岩松抛开自己的国家情节,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行走在爱恨之间”,用客观的眼光,一分为二看日本。正是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极端右翼分子的二战史观,听到了日本多数民众理性的支持和平的心声,感受到日本引领亚洲的时尚潮流,体验到日本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白岩松是一个理智的人,他用专业的眼光看日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闻人的敬业与责任。没错,不管我们身处哪一行业,只有用理性的眼光,才能看到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不一样的判断。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以爱国为目的出发,用敬业的态度和眼光,挖掘日本的富强密码,创造更加文明的社会。自由编成的歌,唱出我们的爱恨。让我们行走在爱恨之间,感受世界;行走在爱恨之外,审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