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蛙》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关于《蛙》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3:44:09

读《蛙》有感

对于莫言这个大文豪,相信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吧?莫言,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户喻晓了,因为他是我们中国的“文坛泰斗”、“文坛上的拿破仑”,是我们中国文学的骄傲。因为,他于二零一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他的获奖作品《蛙》也风靡一时,成为莫言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因为这本书即获得了国际性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获得了国内性的文学大奖矛盾文学奖。所以,老师强烈推荐我们一定要去阅读《蛙》这本巨作,老师说了读完以后会有所收获的。我正想着星期六日再去买来看,哪知下午放学回到家时,妈妈就微笑着递给了我这本厚厚的长篇小说《蛙》。在交谈中,我才得知妈妈在这本书刚出版时就买来看了,之前之所以没有拿出来给我阅读,是因为这本书的意境很深奥,不容易懂。现在,我上六年级了,应该看得懂了,所以妈妈就拿给我看了。我欣喜若狂,捧过书,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这本长篇小说。读完之后,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浓浓地糊在了我的心头。

《蛙》这本长篇巨作通过讲述莫言那个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整一个人生的经历以及前半生和后半生截然不同的待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生育史,说明了计划生育这一国家政策的严重错误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六十年之间的复杂历史过程。

这本长篇巨著引起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那位饱经风霜的姑姑,被计划生育政策折磨的死去活来的妇女,让我拥有了对生命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生命是多么的可敬可贵啊,一株花、一棵树、一丛草,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飞蛾扑火虽然无知愚昧,但也展现了生命的梦想力及奋斗精神,对于飞蛾扑火,我们大可不必抱着耻笑的态度,我们完全可以学习飞蛾那种勇于奋斗的精神,那不正是生命的意义之处吗?如果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只知道吃喝玩乐,那么请问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用处呢?生命并不注重长短,而是注重生命这颗明珠的价值,也就是说能为这个世界付出多少贡献。昨天是植树节,我觉得人们完全可以一人植一棵树,想一想,全世界有好亿的人口,一人植一棵树,还担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吗?人的一生,人为处世,注定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哪怕你只做出了那么一点点的奉献,也绝对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你有努力,有付诸奋斗,就足够了奋斗,正是生命中最大的意义、最高的价值。

无论是夏天怒盛着的桃花,还是秋天饱苞绽放的秋菊,无论是夏天的茂盛绿叶,还是秋天枯竭的落叶,都一定有着它存在的特殊意义。夏天的绿叶生命力顽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因为它有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秋天的落叶纷纷飘落枯竭凋零,也是因为它有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人的生命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一定的的价值和意义,植物和动物也是如此,即便是一只蚂蚁、一粒种子、一颗微不足道的灰尘,也有它们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爱世界间万物的生命,爱一株花的生命,爱一丛小草的生命,爱一棵小树的生命。

让生命的色彩更鲜艳,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让生命之花的香飘百里,这便是莫言的作品《蛙》带给我们的启示。

莫言《蛙》读书心得2000字

本文《莫言《蛙》读书心得20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这是一篇通过以作者写给杉谷先生关于姑姑事迹的信为原型,向我们展示高密东北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生育在大陆实行过程中,那些为国家倾尽一生,努力完成国家改革任务的底层干部的朴实、顽强形象。

作者以其自身的经历,从侧面描述了姑姑的一生,作者的一家都是充满着浓厚的红色色彩。作者的大爷爷是一名革命烈士,他是八路军的医生,是诺尔曼·白求恩的弟子,在当时的名声很大,不仅八路军知道,就连敌区平度城的日军也知道,所以就有了后来日军派人把老奶奶、大奶奶、姑姑一起抓到平度城做人质的故事,但是大爷爷一点都不为日军的威胁所动,还是依旧一心搞革命。

我想,也正是受这个原因的影响,才塑造起姑姑后面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疯狂”性格。

姑姑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天使”阶段、一个“恶魔”阶段、还有一个“内疚”阶段。

姑姑从小受大爷爷的影响,解放后,她没有选择远走高飞,而是留下来当一个妇产科医生,从姑姑手上接生的孩子数不胜数,她不仅头脑冷静,遇事不慌,而且还能结合新学的接生手法,她似乎就像一个天才的妇产科医生,每个见过她接生或者被她接生过的人似乎都能感受到她身上的那股力量,甚至是都将她神化。

正是姑姑神化般的前半生,才与计划生育时的魔鬼化身成了鲜明的对比。

姑姑原本是负责迎接新生命的天使,每天都有人来找姑姑接生,只要有姑姑在,就一定能保证母子平安,在姑姑的事迹中仅有五例不能接生出完好孩子,其中四例是死胎,一例是孩子本身问题。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这个数字是非常了不起的,当时可谓是姑姑的巅峰状态。

在高峰时期就迎来了转折点,首先是姑姑原先男友叛国,严重打击了姑姑的心灵,再者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身为党的一员,作为封建阶层观念较深,而且又是革命烈士家属的姑姑,毫不犹豫,也矢志不渝的担起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的重担,姑姑不仅手段强硬,而且有勇有谋,该结扎的结扎,该流产的流产,该上环的上环,绝不偏袒,绝不维护,在姑姑的记忆里,大概有两千八百个孩子无缘来到这个世上。不仅是孩童,村里的王胆、王拳的老婆、作者的第一任老婆王仁美,都在流产的过程中去世。

她们在临终前对姑姑说的话,成了姑姑一生的痛,一辈子的内疚,姑姑一生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当年实行计划生育的基层干部的辛酸苦楚,特别是在船上为王胆接生时,姑姑说的那句话:“这不是魔爪,这是一只妇产科医生的手。”她曾是如此优秀的一个妇产科医生,尽管后来依旧是,但已不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天使了,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一件事。

在姑姑晚年时候,当小狮子怀孕了,作者带着小狮子一起去看望姑姑的时候,看到了那些“被姑姑引流过,但通过姑父的手再现的泥娃娃们”,这是姑姑在用另一种方式弥补其心中的歉疚,姑姑的一生引流了将近两千八百个孩子,姑姑将这些印着孩子模样的泥娃娃放在供桌上,虔诚的祷告,希望以此来让自己解脱,让她在夜里不在做噩梦。

还记得姑姑之前在民间栏目上讲述自己为何嫁给现在的姑父郝大手的情节吗?当时我也想不通,现在明白了,在夜光下,不仅仅是因为郝大手在危险时候救了姑姑,也是在那时候,姑姑看到了夜光娃娃透露出的灵气,像极了自己接生出的娃娃,我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作为从事过计划生育这种特殊工作的干部,她们背后的辛酸苦楚,并不是我们常人能够理会的,我曾经在一个网上见过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其真实性有待考究)。如今的他可能已经过世,要是没过世也应该将近100来岁,他的晚年孑然一身,村里的人们怨恨他,都不愿意跟他做邻居,他只能独自搬到村口外居住,他每天夜里都十分煎熬,就是文中的姑姑那样,彻夜难眠,那些孕妇的惨叫画面,甚至是孩童的痛苦啊画面,时刻都伴随着他,让他不得安生。可见,在当时大背景下,为了祖国的大益,多少人在背后默默付出,多少他人的仇恨以及自身的内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看完了整一篇,再回想这部小说的名称“蛙”,似乎对这个名称有了一个新的了解,“蛙”通“娃”,而且青蛙也是通过从小蝌蚪变形成为青蛙,就跟人类的精子,通过与卵细胞结合起来而发育成一个娃娃,正是这其中的丝丝联系,让作者想到了这个名字,并用这个名字为这部小说命名,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后记:这是一个刚参加公务员工作的年轻人写的读后感,她没有经历过计划生育工作的时代,我曾经笑笑地跟她说,这可是你的损失!计划生育时代的故事多到讲有讲不完。有离奇的,有辛酸的,有好笑的,还有让我们都沉默的。

莫言小说《蛙》读后感1100字

莫言小说《蛙》读后感1100字

读书笔记:著名小说《蛙》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代表作,希望每个人都能细细阅读,并写出自己的心得感悟来,获取书籍的营养。

其实本来是想写一篇《秦腔》的都后感来着,但读完秦腔后发现,自己整个就没有书中所描绘的那种代入感,以至于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感触,可能读这本书得需要到达某个年龄段或某个阶段。于是就写个《蛙》的读后感吧。

第一次听说《蛙》这本书是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那时候就感觉莫言这种有乡土气息的作家很合我的胃口,想多看一点他的书,但当时上中学,没那么多时间。就找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看,都很有味道。前些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蛙》,就立即借走看完了。说实话,看完这本书的感触很大的。

文章主要讲了有个八路军父亲的姑姑,医术高明,在农村推广新法接生,于是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虽然从“姑姑”手中接生的还在有几千名之多。但是丧生在“姑姑”手中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乡。她一边接生,一边带领她的徒弟们实行计划生育,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莫言小说《蛙》书籍封面图片

年轻时的姑姑强悍,有干劲儿,很有能力,根正苗红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那时的她嗓门大,胆子大,仿佛全世界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村民们爱戴她,只要是她接生,产妇及她的家人就心里有底。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她动员村民们去做节育手术,逼迫那些怀孕超生的去做流产,有无数的婴儿夭折在她手里,甚至还有许多母亲也命丧于此。村民们开始怨恨她、诅咒她。但她一直立场坚定,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一视同仁。甚至,自己的亲侄媳妇儿都是死在她的手里。她有过后悔,有过对自己工作的怀疑吗?我想肯定是有的。我相信一些没经历过计划生育,或没有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冒着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代价去超生。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是不太理解。我们都看过赵本山和宋丹丹演过的《超生游击队》那些令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开怀大笑的段子,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妈说孩儿就是宝,不嫌多。她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思想。

再来说说姑姑这个人物设定吧。作者采用前后对照,把姑姑这一人物形象写的非常饱满。我就是个学生,也不了解啥写作手法,我就来说一下对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内心的理解吧。首先,姑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工作,亲手杀死的自己的亲侄儿媳妇儿。当然这只是个意外,就是因为这件事,所有的矛盾都在姑姑身上爆发了。为计划生育工作奉献了整个青春的姑姑,直到中年才找了一个手艺人结婚。姑姑的晚年是在忏悔中度过的。

通过这本书,帮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黑暗的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些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腕铁手段,是知道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百姓的思想转变了,中国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政府也开放了二孩儿,但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就此忘记。

蛙读书笔记100字

蛙读书笔记

蛙读书笔记100字

一个时代能催眠一代人,只有这个时代逝去,催眠的药力渐弱,人们才咂摸出滋味——原来是这么回事!

本书就是一个被催眠者,或一群被催眠者的故事。其实,人人被某种力量影响着,其中政治因素最浓烈。能保持清醒者也可能受着另一种催眠。

所以,本书告诉我们,当一个清醒者有多难。但还好,不是不可能。那就共勉之吧。

标签: 《蛙》读后感

推荐信息

  • 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的范文精选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6:31:59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幸福中去。”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话,使我感触很深。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爸爸妈妈给的新衣服,幸福是爷爷奶奶的百般疼爱,幸福是哥哥姐姐给的糖果。这幸福在我们眼中最平常不过了,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连这简单的幸福也无法得到。小

  • 《狂人日记》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6:28:59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题记狂人何其狂也!竟以为兄弟亲友、左邻右舍都预谋着要吃他。狂人何其智也!竟透过礼教的重重迷雾看透了这个世界的吃人本质。狂人何其惨也!竟最终也免不了狂病“痊愈”,被世界彻底吃掉的命运。狂人啊,何不一狂到底?《狂人日记》仅记两天,却出现了32处“吃人”。在每一处“吃人

  • 《道德经》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6:24:59

    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无为是一种心

  • 关于《美人鱼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6:19:59

    【第1篇】美人鱼开篇之前,就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人类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图片(个人看着有点乏恶心的感觉)。如果是一篇文章来的,这也算是点题了。接着就进入一个拍卖会场,有钱人们各种炫富。正餐也就开始了,故事从邓超饰演的刘轩收购了海岛开始,因为填海工程,人鱼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背负着家庭使命的姗姗准备找

  • 《五猖会》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6:10:59

    《五猖会》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亲”要求“我”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多年以后鲁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那时让我去背书?其实,想必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人小时候多会有此经历,可大部分人却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把这些忘却了。当他们看过《五猖会》后又会大叹:“咦?!我小时候似乎也有这样的经

  • 关于长袜子皮皮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6:02:59

    “童话外婆”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让我入迷。门开了,一位奇特的小姑娘走了出来,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长得像个小土豆,上面布满了雀斑。鼻子下面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的连衣裙也相当奇怪,那是她自己缝的。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她不得不这儿缝

  • 《名著简爱》读后感大全(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5:58:59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筑就了我们心中的简爱。简爱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舅母家,受尽舅母白眼,后来被送到慈善学校学习。毕业后,简爱被应聘到圣德非尔园做了家庭教师,在相处的过程中她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相爱。但在结礼上她才得知罗切斯特早已与一个疯女人结婚。简爱悲伤的离开庄园,偶遇自己的表哥表

  • 关于《摔跤吧爸爸》的读后感大全(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5:55:59

    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真实的故事。爸爸因为自身原因,而没有拿到世界级的摔跤冠军,他期望把他自我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我的后代上。他一向期望自我有个儿子,信从了各种方法,可是并没有得到儿子,而是接二连三的女儿。当他以为自我的梦想将永远不可能实现。这时,他的女儿惹事了,打了邻家的男生,当爸爸问她们怎样打的,

  • 读后感600字大全汇总(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5:54:59

    《背影》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和父亲在徐州团聚,在火车站,父亲为“我”买橘子,“我”看到父亲穿过铁道努力爬上月台时的背影,不禁流下泪,体现了父亲的伟大。父爱沉沉……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部分。“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很费力”,可是父亲依旧要去对面月台买橘子给“我”吃,这充分

  • 《草房子》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17 15:50:59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读了第二本书,读过以后有很多感想。主人公是桑桑,他是一个心地善良、讨人喜欢的男孩!桑桑的爸爸叫桑乔,他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桑桑在六年的时间里,收获了许多知识!他也遇见了许多的好朋友。如秃鹤、纸月、白雀、细马等,这些都是他很要好的朋友。在故事里,我也认识了在生活和校园里的一些人: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