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蛋》有感_刻苦学习读书笔记800字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罗基奥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告诉他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日后得以功成。
我也曾有过一位“有方”的老师,不过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几年前,我请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先问我做事有无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是回答“有”。开始学习了。她先给我做了示范,看着她那娴熟的表演我真羡慕。可轮到我时,她却让我练习拉空弦。几天过去了,她给我的任务还是如此。她告诉我,拉空弦是基础,只有练到了运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现在想想,她这话实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却也是个会做老师的人。
然而,我并没有成功,又拉了几天空弦,我听到的总是那单调的“拉拉”的声音。哪有一点儿我为之陶醉的乐声呢?我一烦之下,一弓挑断了琴弦,发誓再不学了,于是我的提琴只好休息了。由此我想到,师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要不怠。芬奇的成功,关键的一点就在这里。他刻苦地练习,用心学习,正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而我的失败,恰恰也在这里。怕艰苦,在困难面前懈怠,终究要失败。
不仅学习艺术是这样,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学起,只有打好基础方可学出成绩。
我喜欢写作,真羡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师却要我天天记札记,把所见所闻的小事都记下来。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只是坚持了。现在,当我一本本地翻看那一摞札记时,方悟出了老师的用意:她是让我练基础,积累材料,一点点地提高啊!所以,我在写作上的进步虽然它微小是老师教之有方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没有懈怠的结果。
达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都说明不仅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听“画蛋”故事有感作文550字
本文《听“画蛋”故事有感作文55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听“画蛋”故事有感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第一城小学三(1)班陈浩威
今天,妈妈叫我听写生字词,我错了一个,妈妈却要我订正写一行,我不干,大声说:“我记住了,干吗还要写那么多?”妈妈转身进房间拿出一张印刷画,一幅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达·芬奇学画画的故事。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一个劲叫他画鸡蛋,一天。两天,三天……达·芬奇很不耐烦,于是老师教育他:画蛋的目的是为了打好基础,反复练习,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和熟练程度。达·芬奇明白了,于是发奋学习,刻苦练习基本功,最后成了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听完故事,我也明白了妈妈的用意,乖乖地去订正生字再写一行。做任何事都要先打好基础,稳扎稳打,练就一番过硬的本领,才能干出成绩来。妈妈是一位建筑工程师,她更懂得建造高楼大厦,必须从打好地基开始,否则房屋就会倒塌。在我们学习写作的过程当中,同样的道理,老师反复要求我们大量阅读课外书,背熟每一篇课文,认真写好每一篇周记,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而打好基础啊x有些同学嫌辛苦,不肯背书,周记也只是随便写一写,这样又怎能打好基础呢?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老师们辛勤教育我们的一片苦心。古人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与足下。”今后,我要向达·芬奇学习,从简单做起,每走一步都应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稳步前进,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我!
指导教师:何小青小作者聪明悟性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像妈妈一样出色。
读《画蛋》有感600字
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尽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则师者尽心,学者不怠之。
“幼时的达芬奇便有着超越常人的绘画天赋,他的父亲明白这一点,便去为他寻觅良师。初期,达芬奇对于画蛋是乐在其中的,好景不长,长时间的画蛋终是难住一位绘画天才心悦诚服的,终于达芬奇忍不住“请教”他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长时间的画一只鸡蛋”这对于天才而言无非是耻辱的象征,象征他的平庸。老师回答他: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就像是画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亮度,不同的形状以及不同的笔法都会使作品截然不同。老师并非有意刁难,也明知他是天才,但更明白“天才是百分之九十就得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他需要的则是超越常人的耐心和洞察力,这是他成功的奠基石。达芬奇听后,更加全心的投入画蛋事业,注重每一处细节,终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画家。”回忆童年经历不禁有些惭愧,作为伟人的达芬奇有决心,恒心,耐心,作为庸人的我只剩下弃心了。少时也想做个“才女”绝不逆顺“女子无才便是德”古有琴棋书画,也算是学了个遍,但无一精通。琴,唯一考过级的还是钢琴,记得当时的自己心比天高,不知天高地厚的选择了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去考级,奈何“襄王有意,神女无情”老师无情的让我重考,年少时却也是心高气傲依然截然的放弃了。
再想想教我弹钢琴的老师,她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嫦娥”,他喜爱似雪的白衣,性格也是洁白清静的,她的教育不是死记硬背,她爱循循善诱,她似贝多芬那样琴技过人,也如达•芬奇之师那般善于引导,只是我这璞玉不可雕,终没有坚持走上音乐的道路。现在想来却也还有懊悔之意……
“名师出高徒”却是不假,但想必更需“教者有方,学者不怠”从中我也有所领会,连坚持都做不到的人,哪有什么机会谈未来!
读《画蛋》有感_刻苦学习读书笔记800字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罗基奥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告诉他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日后得以功成。
我也曾有过一位“有方”的老师,不过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几年前,我请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先问我做事有无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是回答“有”。开始学习了。她先给我做了示范,看着她那娴熟的表演我真羡慕。可轮到我时,她却让我练习拉空弦。几天过去了,她给我的任务还是如此。她告诉我,拉空弦是基础,只有练到了运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现在想想,她这话实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却也是个会做老师的人。
然而,我并没有成功,又拉了几天空弦,我听到的总是那单调的“拉拉”的声音。哪有一点儿我为之陶醉的乐声呢?我一烦之下,一弓挑断了琴弦,发誓再不学了,于是我的提琴只好休息了。由此我想到,师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要不怠。芬奇的成功,关键的一点就在这里。他刻苦地练习,用心学习,正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而我的失败,恰恰也在这里。怕艰苦,在困难面前懈怠,终究要失败。
不仅学习艺术是这样,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学起,只有打好基础方可学出成绩。
我喜欢写作,真羡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师却要我天天记札记,把所见所闻的小事都记下来。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只是坚持了。现在,当我一本本地翻看那一摞札记时,方悟出了老师的用意:她是让我练基础,积累材料,一点点地提高啊!所以,我在写作上的进步虽然它微小是老师教之有方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没有懈怠的结果。
达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都说明不仅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