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罗生门》读后感(共5篇)

《罗生门》读后感(共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0:00:11

第1篇:罗生门读后感800字

面对死亡的威胁,你选择当强盗,还是饿死?从思考到迟疑最后心中有了答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家丁的内心?读完罗生门后,我久久地陷入了沉思。荀子主张性恶论,人生来就是利己的,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化慢慢改变。可感化真正起到作用了吗?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当绝无外人可以探知真相时,你选择自己,还是他人?

家丁是可怜的,遭遇战争年代,主人抛弃,流离失所,孤零一人只能在罗生门处躲雨。起初,他在饿死还是当强盗这个问题上还是缺乏勇气,只能说是有心无胆。那是什么改变了他?

二楼的老婆子是可怜的,本应是享老福的年纪,却躲在死人堆中取火,在死人堆中寻找生存来源。当家丁看到老婆子拔死人头发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饿死还是做强盗,恐怕他会毫不含糊地选择饿死”。这时的家丁初次真正见识到恶的一面时,他从心底里厌恶,难道仅仅是厌恶老婆子吗?不,他厌恶的同时还产生了有做强盗想法的自己。

当家丁弄明白老婆子所做一切的缘由后,他自己开始被老婆子影响到,利己主义的思想卷土重来,这时,他下定了决心,夺走老婆子的衣服逃走。

回头再读一遍故事,面对死亡的威胁,你是选择饿死还是当强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孔乙己一生潦倒,却依旧选择“之乎者也”;汉朝匈奴猖獗,班超毅然弃笔从戎。我们可以说孔乙己太懦弱吗?我想他所需求的东西太合乎情理,只得教人把斥责的话生生咽回肚子里……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写作风格总是独具一格,慢慢悠悠的环境中总能突显人物的心境,叙事手段同样独具特色,不禁使人感到一种独特的魅力。

读完《罗生门》后,不禁又使我想起来另一部书籍《三体》,当舰队背井离乡后,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家园的破灭,能源告急,食物危机,语言已经成为没必要的工具时,梅杜萨之筏的景象再次显现。道德是人类文明建立起来的规则,那么脱离了人类的团体后,或者说即使做了超越道德的事情后也不会被人们制裁的时候,人们行为的准则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为了集体奉献自我,还是为了自我杀害其他人?

人人都有利己主义,但同时人人又有选择的权力。罗生门的雨不可避免,但希望每一个候雨人都可以等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晴天。(薛淞元)

第2篇:罗生门读后感

罗生门,本是一座庙。庙是看世间的一只眼,庙破落了,世道就破落了,世道破落了,人心就破落了。破落的罗生门里,佛像和供品被打碎,涂着朱漆、金箔的木头被人堆在路旁当柴出售,狐狸来栖,盗贼入住,无主尸体也纷纷扔到这里任由鸦群啄食。

阴冷,潮湿,散发着腐尸味的罗生门,在芥川的笔下变成文字,变成故事,变成一只尖锋利刃的手术刀,从皮到肉一点点剖开,直剖至人性深处。

乱世中,最先堕落的,恐怕就是人性。人性是什么?不过是善与恶的相互纠缠和相互较量。世间没有纯粹的善,也没有纯粹的恶,只有纯粹的利己主义。尤其在一个地震、火灾、台风、饥荒灾连祸接的年代,在一个只要饿倒在路旁,就会像野狗一样被丢弃的年代,仅生计和吃饱,就能够收买人性,使它成为恶的傀儡。

恶的诞生也不是一蹴而就,毕竟,还有善的反击和压制。起初,当走投无路的家丁坐在罗生门坍塌的石阶上避雨时,在饿死还是当强盗的妄想中,就是因为不能认同"强盗"而委决不下。尤其是看到小老太残忍地亵渎死者时,善本能的驱动,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正义感,那一刻,在饿死和强盗之间,他毫不含糊地选择了饿死。

然而,正义是善变的,因为,走投无路更容易使人的内心充满沮丧和憎恨。生,是世间所有的生物本能的欲望和共同卫护的底线,当这条底线被碰触,一切行为都能够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生,雇主解雇了家丁,家丁剥走了小老太的衣服,小老太拔掉了死人的头发。人欺人,欺不了活人的,便去亵渎死人。为了生,一切罪恶都变得理直气壮。小老太拔去女尸头发时,是以惩恶的名义在作恶,因为那个女尸生前曾不断地卖假鱼干去欺骗士兵。家丁剥走小老太的衣服时,也是以惩恶的名义在作恶,因为小老太丧尽天良,竟然连死人也不放过。

家丁本是被趋善的,却在小老太的陈词下,最终不知不觉步入恶途。如果引导他走向恶途的是小老太,那么引导小老太作恶的又是谁?引导女人生前作恶的又是谁?

是心做娑婆,是心是娑婆。

读《罗生门》就是在读人性的本来面目。孔子说性本善,我赞同。奥古斯丁的原罪说,我也赞同。善与恶本就是一个阴阳共生体,只是善更容易被恶牵引,犹如墙头草,性随境转。

"如果你是那个家丁,在罗生门的境遇下,你是选择饿死还是当强盗?"每读罗生门,我都会这样问自己。但我始终没有勇气回答。

现世说,"当强盗还能生,不当就得死。"

佛陀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莲花生大士进一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人这一生,要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我只想做好那一念的修持,好让我在罗生门的境遇下,能够有勇气选择饿死。(路阳华)

第3篇:罗生门读后感600字

短篇小说集《罗生门》中第一篇的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

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她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在芥川龙之芥的原著小说里,罗生门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人间地狱”。原来的京都(KYOTO)里面有这么一道真正的门,据说是魔鬼消失之门。毁于战乱。这本短篇小说集描绘了人们生存与人性的矛盾关系,每篇小说都引人深思,在生存与道德良知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关于真理与人性如何共存,其实很简单:客观真理是不容易搞清楚的。

在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捏造事实。但如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深思。在生存面前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不同是正常的,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与他人,就像在今年新冠肺炎疫区的人们,有的人选择冒着大风险出门帮助医护人员,有的人冷静宅家配合政府工作,还有人赶在“封城”之前逃离疫区……我们不能判定这些人的选择绝对正误;对于生存与人性的抉择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每一个人都可能去过罗生门。(郑思婕)

第4篇:《罗生门》读后感

今天看同学拿出《罗生门》这本书时,才想起来自己也看过这本书。不过就剩一点没有看完,便搁置起来了。在这本书中,你很可能会发现另外一个自己。不过只是自己的反面,丑恶的一面,同时又引人深思。

看这本书前,我已经做好了惊叹的准备。谁知看完之后,留下的只剩下惊骇和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一股凉意。

一个被家主辞退了的家将,在尸横遍野的罗生门中走着,找的一个屋檐下躲雨。进了房子里之后看到一个老妪在拔一个死人的头发。家将对这种罪恶的反感上升到了极致,便把刀拿出来威胁老妪让她说出自己的目的。老妪说自己是为了生存活下去。家将顿悟,也为了生存,他摒弃了武士的尊严,剥去了老妪的衣裳,消失在了隐隐闪着燃烧形成的光的漆黑夜色中。

日本的小说这种风格并不少见。它们都将人性的阴暗面给放大呈现出来。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即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美与丑,人间本就是个情感的集合体。我们的痛苦、快乐,人性是非也是其中一体。我无法确切描述当你真正去阅读罗生门时的感受与震撼,就像有一双眼睛,凝视着你的内心,凝视着社会的深处,充满冷峻尖锐又很真实。

上次买书时,妈妈说起了莫言,我一直想读一读《檀香刑》这本书,只是没有找到。他在书中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般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家将为了生存,不仅乞求社会的原谅,也乞求自己的内心留出一个角落来安放自己的丑恶。就是这样,让一个即使落魄无依也坚守着信条的武士成了强盗,成了一个思想上祈求的人。

家将的结局都想得到。人也和家将一样,是一个善与恶、美丑交织而生的矛盾的集合体。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恶自己的欠缺,那么就要学会去接受它。我肯定善的存在,但这个社会又不得不逼我在他的对立面去看待他。看了罗生门后,似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得到了相应的解释。这些现象的背后的事也真正了解了。在我看来,《罗生门》虽然是在讥讽这些人间丑恶,这可能也是芥川龙之介自杀的真正原因。他没有等到善意的世界的到来。没有让他渴望真善美的心生存下来。(贺佳乐)

第5篇:罗生门读后感300字

我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因为害怕人性的残忍而逃跑。

1950年,《罗生门》被黑泽明搬到银幕上。电影《罗生门》为原著中的《竹林中》,只不过将地点竹林换成了罗生门,小说仅寥寥千字,但却揭示人性利己的本质。

看完小说不得不使人惊讶:芥川对人,对人性怎么会有如此的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细小琐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竟将人性剖析的那样尖锐而透彻!

小说《竹林中》是以樵夫、行脚僧、捕快、老妪、大盗、女人、男人亡灵(借巫女之口)七人的供词写的。每人的供词都互相矛盾,大盗、女人都自供为凶手,而死者借巫女之口,却说为自杀。七段口供,互相矛盾,其中必有人隐瞒真相,或每人供词有真有假。

那么,为什么要说谎呢?可见每人心里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小说通过没有结论的案子,让读者看到人性丑恶的一面,耐人寻味。

芥川的小说,一字一句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结尾令人深思。(毛月昌)

推荐信息

  • 《苏东坡传》读后感赏析【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13:39

    最近读完《苏东坡传》后,颇有感慨,感觉已经没法再出现唐宋诗人词人那样的文人了。写能够广为传颂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古体诗词需要经典积累,需要读经,需要从几岁开始二十岁之前就熟读《诗经》《楚辞》以降的古代经典著作,这在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基本不可能,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从清朝末期开始,中国就基本没出现过

  • 关于《儒林外史》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21:09

    《范进中举》是吴敬梓先生《儒林外史》里十分经典的故事。很多剧种都有这出戏,但我觉得唯有晋剧范进中举人物塑造的最为成功。因为范进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除去受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性格缺陷外,依旧还有母子情深,夫妻意浓的情感。全剧虽然没有很多的人与人的矛盾和冲突,但故事线索十分明确且流畅。第一场范进

  • 关于《云边有个小卖部》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16:39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看完《云边小卖部》,我很怀念。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和爷爷。我怀念那段充满欢乐,单纯的时光。爷爷喜欢喝酒,每次爷爷去小卖部喝酒时便会给我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等于好多的糖和辣条。爷爷喝着酒,醉意微醺,脸上泛起了红光。我吃着辣条,嘴唇通红,幸福充盈在唇齿间。每次回家后,奶奶闻到

  • 有关《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25:09

    今年,我在海底遨游了两万里!开启科学与幻想之旅——《海底两万里》是素有“现代科学科幻小说之父”的凡尔纳创作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我时而会遇到险象环生的惊险景象。时而会遇到令人陶醉的优美景色……故事起于1866年。有人以为发现了独角鲸,接二连三的事件令民众人心惶惶,阿龙纳斯受到美国政府

  • 关于《最后的善良》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22:39

    当我读《最后的善良》后,虽然它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深深地打动着我,吸引着我。人不要单纯地看外表的凶恶,有的人表面是恶,但内心也有善良的一面。 《最后的善良》主要讲一个劫匪,他坐过牢,杀过人,在穷途末路之际他又去抢银行,抢劫中把一个女孩杀了,劫持了其中一个女孩当作人质。女孩知道碰上亡命徒,流下了伤心

  • 《格林童话》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31:09

    《格林童话》该书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营养”。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在这本书中翱翔,犹如采撷最丰

  • 《简爱》读后感1500字大全(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31:39

    简﹒爱最终获得了她的幸福和欢乐。翻过了书的最终一页,我感到一阵释怀,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她将夏日的阳光带到罗切斯特先生脸上的时候,我的心也顿时明媚了。她的无时不飘扬在生活中的动人气质和人格已不知不觉地渐渐在我的脑海中沉淀——当罗切斯特先生一颗心在试图向她靠近时,简谨慎地躲开了,她一向以来独自开辟新生活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共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35:09

    《野性的呼唤》是一部动物小说,主人公是只狗,名叫巴克,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一直生活在美国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但后来却被主人家的园丁卖了,开始了拉雪橇的生活。巴克前前后后换过许多主人,有待它好的,也有不关心它的。为了生存,它与其它狗斗争,变的凶悍而狡诈。在野性的呼唤下,它回归狼群,开始了荒野的生

  •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30:39

    今年是2012年,春晚节目上有许多有趣的小品、相声,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小品《荆轲刺秦》,因为它向我们表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小品的主角儿是一位卖盒饭的大叔,他因为儿子是一部电视剧的副导演而被儿子订了他的盒饭,他的儿子却正因为演其中一部戏中的“秦始皇”的群众演员没来,急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下,让他爹去演

  • 关于《不死国的生命树》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2:39:09

    这段时间,我读完了《查理九世》系列的小说,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第16册《不死国的生命树》。别看它是一本探险破谜小说,但其中既有细致微妙的人物描写,也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勇敢精神,还有锻炼读者思维的思考谜题,其中可以让我们学习的知识十分广泛。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冒险小队的引导者唐晓翼找到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