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灰喜鹊盖房子》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关于《灰喜鹊盖房子》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2:12:29

《灰喜鹊盖房子》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早就听朋友说《灰喜鹊盖房子》这本书很适合孩子读,可以让孩子懂得很多道理。于是我也买了一本,买过书后我随便翻阅了几页,没想到它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看完。

《灰喜鹊盖房子》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简短精炼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或长或短,或动物故事,或植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题材丰富多彩。每一篇都凝聚着作者对事物、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是知识、阅历以及人生体验的集中反映。读过这本书后,让我感慨万分,书中的每个故事语言生动,构思巧妙,言简意赅,读后常常让人拍案叫绝,还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是体悟社会人生的有效途径和桥梁。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都会从中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人生启迪。如果孩子们读过这本书后,相信可以让他们懂得更多的道理,遇到事情学会思考。故事的内容丰富,道理浅显易懂比家长们的谆谆教导更容易打动孩子内心世界。

书拿回家后我把它送给女儿,她认真的翻看起来,只见她时而蹙眉,时而微笑,时而严肃,相信她读过这本书后能对她当下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2篇】

读完《灰喜鹊盖房子》这本书,个人感觉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将一些深奥的人生哲理和感悟,通过一篇篇或长或短的童话、寓言故事充分展现了出来。孩童在一个个童话故事里得到了心灵的愉悦,成人在一个个寓言故事里得到了人生的启迪,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亲子阅读佳作!

故事很多,有写动物的,有写植物的,也有写人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题为《黄牛和水牛》的故事。这篇故事之所以触动了我,是因为它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故事讲的是身强体壮的水牛和矮小瘦弱的黄牛为了能吃到摆在远处地头的草料,比赛拉犁。水牛边拉边看其他牛,落后了就拼命往前拉,超过了就放慢脚步、吃吃田间草,或对天长叫,这样快一步慢一步地折腾得筋疲力尽,最后一个到了地头。而黄牛始终低着头紧闭嘴巴向前走,第一个到地头吃到了美味的草料。

在水牛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顾左右而言它的孩子,也看到了因为和其他家长比较,常常打乱教育节奏的自己。现在想来,那地头的草料不就是孩子成功的未来吗?孩子要想成功,就要像黄牛一样专心致志地去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胜不骄败不馁,一步一个脚印踏向目标;家长要想让孩子成功,就要像黄牛一样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分,抛开一切干扰因素,始终牢记教育初衷,不因孩子一时的落后就拔苗助长给孩子承担太多的压力,也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成功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以贯之,方得成功。

灰喜鹊盖房子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寓言是自古以来饱有智慧的文学体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用简单的小故事教会我们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道理的大智慧。古有经典,现有顺应时代的当代作品,比如浅显易懂的读本《灰喜鹊盖房子》。我认为它更适合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孩子,他们对《伊索寓言》对《庄子》里的古老寓言环境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些无感。在最初的寓言阅读上,这些当代的小故事里有他们了解的植物动物形象;有我们熟悉的生活背景。

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了这本书,一个个小故事简洁明了,预示其中的道理。另外这本书附有部分彩绘吸引到孩子的目光,使书整体看起来更活泼。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在识字的路上前行,图画和文字的比例正在改变,之前需要精美细致的画面来丰富孩子的思维,现在文字的功力在逐渐显现,如果文字足够考究细腻,孩子脑子里会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承载文字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活泼灵动的,丰富细微的。寓言重点在于通过故事阐述道理,但这也是寓言本身的主要特点。我和孩子共读几则之后我感觉到她没有在听那些有长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描写的书的感受力,故事非常短,结束的非常快,她总觉得我没有讲完,我也总觉得最后一句道理是给家长看的,然后在阅读结束后的延伸谈话中把道理再次告诉孩子。这本书是给广大青少年阅读的,一年级孩子本身就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阅读。也不是必须现在就要记住这些道理,阅读等同生活,循序渐进,循序善诱。

在这套可爱的小故事里,我挑选了两则小故事和孩子交流。

第一辑落叶的价值

落叶的烦恼,小蚂蚁的需求都是牵动小朋友心弦的地方。小小的孩子就像一片叶子那么弱小,那么无助。孩子的内心也是以帮助别人而快乐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巨大到装满它小小的心。所以落叶的烦恼,眉头的大疙瘩,孩子都形象的感受到了,当最后树叶很高兴它在生命的最后还能帮助到别人,我感受到孩子眼神里的认可。帮助的善念在孩子心里更是种下了坚实的种子。

第二辑灰喜鹊盖房子

达蒙做事之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本来是个好事情。但凡事都有个度,灰喜鹊的过度在于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了自己的想法,反而没有了主见,从而导致盖房子的计划一再搁置,拿不定注意的达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我们总会有选择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哪怕是做一件小手工,我也鼓励她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没有得到认可,也要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去询问比较,然后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不思考只是模仿就没有创新,没有进步。很多事成功之前都是大胆的尝试,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这里达蒙之所以拿不定注意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没有认真动脑思考。因为不同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天敌不同,所以它们给出的意见都是适合它们自己的,并不是达蒙的。达蒙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认真思考比较,反而因为意见多了徒增烦恼。

这套书共六辑,全书数百则寓言,故事短小很多孩子可以自己阅读,但是父母最好一起来交流,利于孩子明白道理也益于丰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如果可以,家长可以一天一个用面对面讲故事的形式而不是对着书讲,因为短小,所以背下来讲给孩子听,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加之生动的语言表达,听故事的人会更容易融入其中。只是对家长有了些要求,毕竟比起读书讲故事要有难度,是一场表演,但是这是孩子最喜欢的表演。寓言的道理,孩子也能懂得更有心些。

【第2篇】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忙碌的生活让我已想不起认真的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了,亲子阅读它不仅为我和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见证了我们一起学习的路程。

白天,一家人各忙各的,晚上下班回家也总是尽可能的陪孩子聊天,玩耍,只有睡前的时间,家里安静,孩子和妈妈静静的依偎在一起,一起看书,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一起享受静谧的温馨时光。最近我们读了《灰喜鹊盖房子》这本图书,书中讲了好多不同道理的寓言故事。

《小猴子问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我自己。《不爱管“闲事”的猴子则告诉我们把别人善意的规劝当作耳旁风,等事到临头、危机四伏的时候后悔以及晚了。

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提出了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读到一个成语“面面相觑”,她的解释就是面对面很有趣,也手舞足蹈的向我表演了“捶胸顿足”这个词,我只好给她的解释:面面相觑就是你看我,我看你,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家长和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和孩子一起读书能较好的理解她的心里活动、分析她的思想状态,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尤其面对现在的孩子,她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有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她才好,而和她一起去读她这个年龄段该读的一些书,就会在书中和她一起找到答案,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成长。有书香作伴,生活会多一份乐趣,情感会多一份高尚,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灰喜鹊盖房子》读后感600字

阅读《灰喜鹊盖房子》这本寓言故事,本是带着“为了孩子”的心理而做出的“阅读姿态”,不经意间竟慢慢被这本书吸引。

按照先后顺序和孩子一起读完,意犹未尽。又回到目录,作了标记,再和孩子进一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我挑出一些故事姑且把它们两类。

一类是“故事新编”类,有这样几个老故事的新解读让我印象深刻。《死于三窟的兔子》讲的是一只兔子因为有三个逃生的洞穴而放松警惕,最终死于猎人的枪下的故事,结局让人唏嘘。不仅让我想到人们常说的狡兔三窟,语气里不乏羡慕,看了这个故事联系生活中的很多事才知道,原来有三窟的兔子也不能算是聪明的兔子,真正的聪明是居安思危,不给自己退路。

《智者磨刀》,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如果一味磨刀,不仅会磨坏了“刀”,也会误了“砍柴”的工。就像学生的学习,不论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主要目标还是为了学习,不能南辕北辙。《口渴的乌鸦》故事里的乌鸦,想创新,衔来泥巴放在瓶子里,最终喝不到水,告诉孩子盲目地创新或者复制别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取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对牛弹琴新说》中的牛对琴师说“只有你把我当人看”。让我明白不要一味地责怪牛不懂琴,很多时候,是人先把“牛”定位为不懂琴,在牛面前弹琴时自然觉得高“牛”一等,更不会用心关注“牛”有没有真的懂。就像故事结尾所说微笑沟通很重要。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微笑的含义,让他知道这微笑的背后就是人对人的尊重,甚至是人对物的尊重。

还有一类故事就叫作对比类吧。我选了几个背景相似,因做法不同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让孩子自己比一比,找一找原因,这样印象更深刻。比如《想上天的兔子》和《想上天飞的猪》这两个故事。兔子和小猪都想学鸟儿那样飞上天,兔子听信了狐狸的话练习往上跳,最终被老鹰抓住了,而小猪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还做了很多次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地做出了飞行器,成为了第一只飞上天的猪。这告诉我们有梦想固然重要,敢于尝试更重要,而且能够辨析别人的意见也很重要。

《谁是真凶》和《龟兔的第二次赛跑》也值得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谁是真凶》故事里的主人在少了两只小鸡后,先是惩罚了猫,后来还是少了鸡,又惩罚黄鼠狼,最后才发现是自己的问题。《龟兔的第二次赛跑》里的兔子在第一次赛跑失败后积极找原因,减肥、整形,努力把自己变成乌龟那样,最后还是在第二次赛跑中失败了。通过比较发现,遇到不利情况,分析原因,更多的要从自身找,避免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但是也不可盲目地找原因,找错了方向,最终像兔子那样丢掉了自己的优势,则更可怜可叹。

总之,《灰喜鹊盖房子》这本书借助有趣的人物、动物、植物的故事,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灰喜鹊盖房子》读后感800字

“邻居们唧唧喳喳,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们为此争执起来,始终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到底该听谁的呢?”为了盖座又坚固又漂亮的新房子而拿不定主意的灰喜鹊达蒙,动工之前习惯性地去听取别人的意见,结果就是,在邻居们的争吵声中,可怜地在高大的刺槐树底下来回徘徊。《灰喜鹊盖房子》中这个如此纠结的达蒙,和《猴子种果树》中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猴子如出一辙。他俩最终一个没盖成新房子,一个没种成果树,都一事无成。

赫西奥徳说过,什么事都自己动脑筋的人,是最值得称道的。其实,达蒙还是愿意动脑筋勤思考的。他不是经过反复考察,自己选定盖新房子的好地方的么?不但如此,他还知道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呢。于是,他虚心地积极地去听取他的好邻居们的意见。只不过悲催的是,他把听取别人的意见当成了一种习惯。诚然,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空间是有限的;有时候,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确是一种理智并正确的行为。那些有经验有深度的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然而随之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各有千秋。尽管如此,有一点毋庸置疑,到了最终环节,经过选择和比较,做决定的人却还只能是自己,那个善于听取意见仍能果断拿主意的自己。达蒙若是能只是单纯地听取邻居们的建议,进而还能做到爱默生说的那样,要独立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他的新房子势必早就盖起来了,他也就不用一直在那颗大树底下举棋不定地徘徊了。

因此,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的警示是,做人不能没有主见,处事不能没有决断。有主见难,坚持主见更难。做什么事儿都需要别人点头认可,那么我们就都平淡无奇地像河边任意一颗沙子,毫不出彩。有主见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聪明的人,眼神清澈而坚定的人;而没主见的人大都唯唯诺诺,盲目跟风,优柔寡断。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在她五岁的时候就告诉她,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自己的判断,听了项伯的话,放了刘邦,这才有了后来的四面楚歌。

所以,有主见才会有思想,有思想就会有正确的决断,正确的决断才会产生幸福的结果。如果缺乏主见,做“墙头草”而随风倒,那将会毫无成果、一事无成。

于我们成人,对事物要有自己确定的意见或见解,忠于自己的内心,不必老是顾虑别人的想法,或总是想要取悦他人。生命可贵又可爱之处就在于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做你自己。为自己而做,为自己的梦想活,为自己的快乐活,just be yourself。

而具体到我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亦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总不乏习惯事事代替孩子做决定的“独裁爸妈”,这些独裁者鲜有去征求孩子意见的,一旦孩子不遵从指令,就大加责备。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见,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发表主见的机会,窃以为具体来说可以归为“三要一不要”。

要静听孩子的“唠叨”。孩子大都喜欢唠唠叨叨,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地讲他每天的见闻,我们万万不可嫌孩子啰嗦和麻烦。因为这种“唠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识的最早的体现,这是小家伙试图向成人表达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许正是孩子世界观的雏形呢!因此,我们不仅要静听孩子的“唠叨”,还要鼓励孩子多“唠叨”。

要留意孩子的“报告”。父母可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给他们探索的机会。观察之后,还应问一问他看见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当孩子向我们作“报告”时,耐心倾听并适时点拨,会令孩子得到鼓舞。

要聆听孩子的“辩解”。当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与家长争辩时,家长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吵时,我们也不需要立即去调解纠纷,可以在旁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头”。不少家长在听孩子讲话时,有时会觉得孩子的语句、用词不够成熟,喜欢抢过孩子的“话头”来说,这样做无形中是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同时也会让孩子对以后的表达失去信心。因此,在孩子想说话的时候,即使他辞不达意,家长也应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不能抢做孩子的“代言人”。

如若我们都能做到以上的“三要一不要”,孩子的主见意识就会逐渐显现,独立思考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亲爱的孩子,愿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能主导自己的人生;愿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会辨清前方的是非;愿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持之以恒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掌舵人生。

推荐信息

  • 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8:19:45

    【第1篇】我曾经阅读过许多书籍,包括作文书,小人书,甚至四大名著等,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其实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书是一部关于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小说,它是斯托夫人写于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的,它甚至可以算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故事从美国南方开始。那个时期的南方,正大力推广着大种植园经济,与同一

  • 关于《去年的树》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9:01:15

    《去年的树》读后感300字虽然《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二个多月了,但是它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一想起它就让我回味无穷。《去年的树》是一篇日本童话故事,主要讲一只小鸟为了完成自己对树的诺言,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位小女孩家里找到了树。可树却用生命点燃了那煤油灯,鸟儿为这灯中之火唱起了去年的歌,给灯火

  • 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汇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9:38:45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着。同样也是世界的名着,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

  •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2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0:09:15

    生活是活动的,图画是静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图画供以人欣赏。农村山城是一幅静止的图画。千年万年不变。生活里面的人叫画中人。他们在社会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画中一切于画外的人永远充满向往。《边城》里那一种沉重古老静止的边城风景,以及边城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如画。而画中的人物呢?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

  • 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0:52:45

    读过《草船借箭》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最后他未能成功的兴复汉业。但他,告诉了我,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草船借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当时,诸葛亮被周瑜所逼迫,让他在不可能的情况下造出十万枝箭来,于是诸葛亮就算出一个大雾之天,与鲁肃一起完成了去曹营“草船借箭”的神奇之举,痛痛快快地向周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1:26:15

    读了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文章中的马修、玛瑞拉是兄妹俩,当他们准备领养一个男孩时,却阴差阳错的领来一个女孩叫安妮,玛瑞拉不同意收养她,后来被安妮凄苦的身世打动了,安妮的机灵和聪明,最终被马修和玛瑞拉决定留下来收养。他们希望安妮有出息,就让她去上学,安妮在学校里成绩突出,严格要求

  • 《水浒》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2:02:45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我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以宋江等人各个都被“逼上梁山”为主题,主要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经历,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忠”、“义”二字。鲁智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十分爱吃狗肉并且武艺高强,精武刚勇。他的武器是一把禅杖。又一次他和李忠和张进在

  • 有关《夏洛的网》的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2:43:15

    我读了许多书,令我最难忘的就是一本叫《夏洛的网》的书,里面讲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夏洛为了友情,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而用自己的网去拯救即将成为圣诞节主菜的小猪威尔伯。《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风行世界五十

  • 《狼王梦》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3:19:45

    《狼王梦》讲述的是在一片方圆五百多里浩瀚的尕玛尔草原上,生活着一匹无依无靠的狼——紫岚,即将做母亲的她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紫岚为了孩子们有足够的奶吃,去捕食被猎人和猎狗看守的鹿群,为了得到食物,必须与猎狗斗智斗勇,经过一番艰辛,最后产下了五只狼崽。五只狼崽中有一只不幸发高烧病死

  • 关于《凿壁借光》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0 13:56:15

    今天,我在一本《寓言故事》书中看到了《凿壁借光》这个故事,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凿壁借光》说的是一个叫匡衡的少年,他非常刻苦学习,但是家里很穷,他白天还得出去给富人干活挣钱,晚上才能读书,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