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金陵十三钗》读后感(共3篇)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5 05:38:15

第1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000字

如若有一天,你去到南京——一个在古时唤做金陵、有过无数兴衰往事的地方,你未闻得秦淮河畔的吴侬软调温柔心扉;未赏得琵琶拨尽黄昏月动人心弦;更未遇得翠禧楼金陵十三钗环佩叮当艳琳琅……那一定是1937年12月13日后,烟灰漫卷的南京城。

那里埋葬了一群女子,出身风尘最终也归于风尘;那里埋藏着一段故事,听之潸然,思之哀叹。

战火连绵的1937,日军入侵南京屠杀百姓,残害生灵,烧杀掠抢,肆意妄为。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一片,陷在青灰烟雾中,再看不清原本模样。长长的街道,向前是残垣断壁,往后是尸横遍野,目光所及皆是荒凉与心魂惊颤。残暴的日军满城寻觅,找寻漏网的、活着的中国人。南京,南京,陷落的南京。

废墟中顽强屹立的圣保罗教堂,圣歌不再轻声吟哦,礼拜声不再虔诚动听,寸寸砖瓦早被浓烟熏黑,不再圣洁,教堂外是殊死抵抗的军人将士、是与侵略者同归于尽的伤兵、是以队友身躯为盾英勇赴死的爆破手;教堂内是一群正逢青春年华的教会女学生、一个为护学生假冒神父的美国人,以及14位躲避战火的风尘女子。故事在圣保罗教堂徐徐铺陈开来,又在圣保罗教堂缓缓落下帷幕,只是这一幕戏,必将深深烙在每个人的心头,清晰着,也滚烫着。当同胞的鲜血染透了风情万种的秦淮河,当南京的失落城墙在风中呜咽,当冰冷的枪炮与暴虐的人性狠狠戳着每个国人的脊梁骨,当侵略者要在这片陷落的土地开庆功宴……他们命令——教会女学生们,让如花般年华的女孩子在他们的庆功宴上歌唱。他们的龌龊之念,昭然若揭。这是何等的侮辱!羞辱!“他们侵我家国,占我故土,不能再让他们侵犯我们的躯体!”女学生们欲保贞洁攀上了教堂高高的塔楼,她们站在呼啸的风中,一抬眼,不再是那座古韵凌波十里欢,风摇画舫雨含烟的南京城,此刻的南京,灰天伴着白雾,混沌中,她们看不到丝毫的光。

14位秦淮歌女从高耸塔楼救下她们。14个眉眼生媚的风尘女子卸了红妆,剪短头发,披上缝补修改过的唱诗袍——那更像是甲胄加身的战袍,巧笑嫣然着说,别害怕,姐姐们替你们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她们一生倥偬,半世伶俜,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秦淮河畔,曾是她们难得的家。商女亦知亡国恨。教堂的彩色大玻璃,有斑斓的光在上面流转,当被血浸透的琵琶弦轻轻拨动出第一段旋律,当《秦淮景》被弹出第一尾音,有群美丽而坚强的女子从幻境中款款而来。“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就都在那朱唇的一开一合,眉眼的一颦一笑,还有琵琶的一拨一弄中细细描摹。那是她们最后一次为故园歌唱,哀而不伤,悲而不戚。她们是凛然的、不屈的,国难横空,她们亦是血骨铮铮的中国人。爱与恨,不会有人比她们更清楚,琵琶弦上说相思,相思实则谓乡思。

“震撼”与“沉重”,是剧终后立刻浮于我脑海的关键词。影片中有一句刻进人记忆深处的话:不愿当亡国奴的人,唯有拿命去拼。面对国破山河风飘絮,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男女老幼,中国人的民族气节是永不倒的。曾记否,有那样一群人恍若不知疼痛不知死生,火焰舔舐肉身,枪炮击穿灵魂,为了革命理想前进,;曾记否,有那样一群人铁骨铮铮顶天立地,死守国门,忠魂永垂。那光波轮转的彩色玻璃映照的是前途之光——是成千上万的国人弃之生死不顾,用寸寸血骨筑起的国之出路。生逢盛世,满目硝烟的战场似乎离我们远了又远,可曾经外族铁骑踏足的山河疮痍回想起仍历历在目。那是段不能忘怀的残酷历史,那是我们迄今依旧要引以为鉴的苦难往事。而今的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流淌着不屈不挠的血液,传承着忠贞不屈的傲骨;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怀揣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存留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识。中国共产党,从血雨腥风中崛起,千磨万击还坚劲;在风雨如晦的时代挣扎,尽管前路巨浪滔天、荆棘密布,我们坚强而无畏的党永怀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尽管前路暗流涌动、诡谲难测,我们伟大而执着的党始终坚持韬光逐薮,含章未曜。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往事如烟,终将弥散在时间长河中,新时代已启新篇,新征程必将砥砺,党旗依旧美如画,我们依然在路上。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今朝的南京城,千里莺啼绿映红,几多楼台烟雨中;今朝的秦淮河畔,两岸霓虹画影裁,依旧有人将琵琶轻轻弹,将那《秦淮景》轻轻唱。

建党百年,漫舟漾波,盛景好年华。

第2篇: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前几天看了《八佰》看《八佰》之前的几天读完了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顺便重温了一遍张艺谋拍的同名电影。自然而然地,三者免不了被比较一番。当然,张艺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抗日战争的残酷,在我看来,是比管虎导演用真枪实弹来表现抗日战争的激烈来的要另辟蹊径得多。《八佰》全场最令我感动的,是各个地区的士兵报自己的籍贯和姓名,然后从容的跳进敌军中充当人肉炸弹。在桥上那位公子哥拼了命也要把电话线甩过桥也让我泪流满面。往往最打动人的不是真枪实弹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做出的事情。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真的绝了。张导演善用女性的角色去讲述故事,通过这些名妓我们恐怕很难说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话来。玉墨当然是最吸引人的。我最钟爱她。电影里面戏剧性地玉墨与洋人发生了感情与关系。但在作家的笔下与玉墨有感情线的是那位姓戴的军官。我和朋友讨论过,朋友认为玉墨和洋人的关系有点过于为了戏剧而发生了,而在原版中玉墨与中国战士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似乎更有说服力。

在小兵王浦生被日本人刺死过后,书中写到过一段话:

“雨玉墨呜呜地哭起来,她是爱戴少校的,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颗心能爱好多男人。这三个军人,她个个爱,爱得断肠。

这时是凌晨两点。”

这一段话读得我浑身冒鸡皮疙瘩,但又觉得好自然好生动。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玉墨上翘的眼线。作者巧妙地将玉墨本来的身份与国难当头她自己心里的感受联系在一起,我真的对于这种水性杨花的女人讨厌不起来。

书中还描写了一个片段,说的是中国的士兵们失去了联络,谁也不知道该配合谁、增援谁。有的部队只差一步就能阻止敌人破城了,但是伤亡过重,弹药耗尽,而就在他们附近的友军因为毫不了解情况,把增援的机会错过了。好在天色暗下来,他们和敌人稀里糊涂的交错过去,夜里他们被自己的长官出卖了,上尉以上的军官都在天黑之后跑光了,清晨来了一家日本直升机,还有个汉奸在大喇叭里喊话,要他们投降。直升机还在散发传单,白纸张,黄纸张,粉红纸张。中国士兵捡起那些纸张,有个别认字的人说这是日本人撒的传单,要咱投降,保证不杀不打,保证有吃有住,还说只要抵抗就剿尽杀绝。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趁天黑逃出去,另一条是投降。他们开始思考,一思考就开始抽烟。他们不知道正在此刻比他们少十倍的日本兵在山坡下看着密密麻麻的烟头上的心火,感到有些畏惧,这毕竟是一个壮大的军事集体,万一传单散步的诈降失败是很难对付的...最后,中国军人们选择了投降。

我感到遗憾。深深地遗憾。投降怪这些士兵吗?可是是他们的长官先抛弃了他们啊。怪他们的长官吗?趋利避害不是人的本性吗?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赤手空拳的中国士兵最终还是被日本人集中拉到一个坑里枪杀了。在死之前这群中国士兵也没吃到馒头也没有喝到水,他们甚至还想起那晚,埋怨着怎么不突围。后来,他们就死掉了。看到这里我不免心疼,为他们的丧生感到抱歉。同时也为我们在作战过程中缺乏联系,缺乏侦查能力判断力而感到心酸。有多少士兵就此丧命又有多少个家庭就此支离破碎呢?

严歌苓在书的最后回到现在的生活中:

南京大屠杀历史学术国际研究会将在南京举行,8月12日这天,两位南京日报的记者来采访严歌苓,她问起记者们这个会议,但记者们却并不知道,两位记者都十分年轻,举止言谈以及穿戴都还是十足的校园气.对于她们生活中有太多更为贴切的选题,作史的事物再重大已难以引起他们的激情了。作者的亲戚们可能知道去纪念馆的路怎么走,但他们都说没去过南京,可供他们都周末的地方太多了,莫愁湖燕子矶夫子庙...他们和全国的人一样,正从人人平等的贫困中起飞,忙碌于家庭的建设,比如装潢修饰他们很有限的生存空间。至于参观一场发生在60年前的大屠杀,他们不具备亦不需要这份心情,这场震惊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浩劫,对于他们变得遥远而抽象,它的存在只是一个历史符号…假如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价值都如此不真实,抑或过分慷慨,我们又能到哪里去讨人权呢?

作者写这本书的用意显然是唤起民众心底的种子如同《八佰》,那群壮士明知渡桥就是赴死但仍然前赴后继毅然前往,为的也是唤醒夜夜笙歌的群众。

但是很多时候民众到底醒没醒是个严肃的问题。装睡的人叫不醒。但历史总会告诉我们有多少人醒来了。

第3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相信很多人在认真读完一本书、或看完一部电影时,总会想写下一篇书评或者影评,以此来表达自己在书中或是电影里所提炼到的收获、观点和感受。一部作品往往能启发到更多人,发表出各自对同一件事物独到的领悟和见解,但限于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同,因此得出的答案也各不一样。

至少在我决定打开《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写一篇影评来纪念它。

该片以《南京大屠杀》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十几个军人、教堂学校的14名女学生和1名男生、14个妓女、1名美国入殓师、以及其中一位学生的父亲拼死抵抗外敌,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

由于《南京大屠杀》的特殊性,画面太过残暴和血腥,很多网站都已找不到这部影片的痕迹了。在这里,给未来的读者朋友们简单的阐述一下:

《金陵十三钗》,我们跟随着镜头回到南京1937年南京沦陷现场,整个南京城烟雾弥漫、尸横遍野,枪炮声此起彼伏,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正在四处逃命,在日本侵略者的眼中,中国人就像是一群受惊的小老鼠一般毫无反抗能力,而他们却要将这些弱小的生命全部残忍屠杀,不留活口。

没有人愿意遭遇这些恶魔,但全城都有恶魔在四处搜寻他们。只剩下十几个军人组成的小队,眼看着就要突围出城,却发现了一群正在逃命的学子。家园被炮火摧毁,他们已经无家可归,身后是举着武器正在追捕他们的猎人。

队长李教官看了一眼为数不多的战友,痛下决心要救下这些学生。枪炮声再次打响,学子们侥幸逃过一劫,其中一名女生虽然在慌乱中跑掉了一只皮鞋,但终于成功躲进了暂时还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天主教堂。

十几个军人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没有对抗坦克的武器,只能把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靠战友们全力掩护才能靠近敌军,用一条命来销毁一辆坦克。一个个弱小的生命,在无情的炮火中顽强丧生,像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毫无畏惧。

战火停了,战场里只剩下了李教官一个人,他想把在路上救下来的孤儿浦生送去教堂,尽管此时他已奄奄一息。教堂那边也并不安静,首先是一个美国入殓师约翰尾随着2名学生来到教堂,想趁机发一笔国难财。而后以玉墨为首的14名青楼女子翻墙而入,并强势占领了学生们的地窖。

李教官把孤儿送进了教堂,却迎来了妓女们的唾弃和嘲讽,在这里,逃兵远比妓女更没有尊严。但李教官没有多作解释,把孤儿托付给他们就离开了,临走前,他将其中一名女生跑掉的那只皮鞋放在寝室门口,想以此来告诉她们,他会在暗中守护着她们,直到生命终结。

这个时刻很快便已经到来,日军发现了学生们。但她们并没有因为害怕而躲进地窖,给妓女们带去灾难。约翰全力制止,却迎来了一顿暴打,侵略者正在施暴、女生们四处逃跑、发出绝望的嚎叫,当即就有2名女生丧生。

就在这时,枪声响了,李教官吸引了侵略者,以一人之力,将他们全部炸成了碎片,也包括他自己。孩子们的保护神至此陨落,但恶梦才刚刚开始。豆蔻和香兰想回到妓院拿回信物,却遭遇日军被残忍欺凌和杀害。

日军部队再次赶到,终于发现了所有学生,并威胁她们去军营参加庆功宴,学子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决定集体跳楼自杀,却及时被躲在地窖里的妓女们劝导,解救了下来。

接下来,共同见证伟大的时刻来临了:妓女们决定自己代替孩子们去日本军营,发现妓女的人数不够时,教堂学校唯一的男生挺身而出,愿意男扮女装来做掩护,尽管她们知道此行有去无回。就这样,他们装扮成了学生的模样,带着唯一的武器:一块玻璃碎片,踏上了走向末日的战场。

其中一名学生的父亲,背负着汉奸的罪名,拼死求来了一本通行证,成功解救了幸存下来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成为了日军的枪下亡魂,永远倒在了教堂外面的土地上。

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放映出12个妓女和那个男生的结局。但对于身在故事里、和观众们来说,他们的结局已经注定了,放映只是在展示更多的伤痛。

我不知道,自己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去坚持看完这部电影的。也不知道那些出演的演员们,以及每一位制作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完成这部影片的。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誓死抵赖,不承认他们犯下的罪行,这破我国河山、屠我族人之仇不共戴天,却不能报,我们何时才能讨回公道?

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进步和强大,只有我们强大到让所有人都低头臣服时,我们才有资格去戳着他们的脊梁骨,痛揭他们的罪行,并做出该有的审判。

强者为尊,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听起来似乎有些虚幻。然而这些真相却正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上演着,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要真正实现祖国统一并且走向伟大复兴之路,我们需要先建立起不朽的精神世界,做到精神统一、思想统一,乐于奉献、敢于牺牲时,中国便会彻底化身为一头永远屹立不倒的雄狮。

我深信,这部电影将承载着我们所有人的伤痛,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后人时刻铭记这段历史。

奋发图强,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匹夫有责。

推荐信息

  •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9:21:13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我被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所感动。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教师,认真的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虽然老师写的很吃力,读的也不大熟练,但是”我“能深刻体会到老师是用”心“在

  • 《大学生》读后感8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9:56:43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没有任何传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更没有时下一些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深刻动人,甚至一点华丽矫情的辞藻。第一次在大学图书馆读到就被吸引,多年后买来再读,依然觉得动我心弦。《平凡的世界》展现的是一个自强不息的群体的奋斗史。少安敢于和现实顽强抗争但又不时

  • 《长征电视剧》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0:36:13

    回首人民“跟着走”的选择没有错,那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跟着什么走也不能跟着错误走,这是它给我的启示。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坎坷,会有迷茫,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心中有一盏明灯。新时代我们没有面临枪林弹雨,我们无需忍耐,但挑战无处不在。我们一样需要认清航向,心中要有指引的明灯。随着影片中瑞伢子的入党誓词,

  •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1:11:43

    偶读《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顷刻间,内心的温暖油然而生,之后,每次阅读都颇有启发感触,有感于作者方华局长潜心研究教育,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专家型教育局长,每次阅读我都会思量,我是不是一个有温度的教师?!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了方华局长的《做有温度的教育》,深

  • 《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1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1:48:13

    《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这本书是中国作家程玮写的,他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洛特和玛娅一家发生的许多事情,如:夏洛特的爸爸经常一个人出去过周末,一直被大家当做模范爸爸的玛娅爸爸有一天突然失踪……在两个小女孩困惑和担忧时,一个邻居送给的神秘俄罗斯娃娃,解开了这个答案。夏洛特一家十分不寻常,孩子和父

  • 有关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的范文赏析(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2:28:43

    对于世界来说,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对于人类来说,其他人也是平凡的。套用小时代中的一句话:“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没有用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触动人心,没有用惊天动地的场面来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读者的兴趣,而这本书中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

  • 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3:02:13

    窗外响起阵阵爆竹声。此时,我手中捧着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正目不转睛的读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大年夜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正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来买她的火柴。她衣衫褴楼,双脚也被冻得通红。因为没有挣到钱,她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她来到墙角,冷的缩成一团,连续三次划着火柴取暖。在柔和的亮光

  • 《国家监察》读后感(共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3:40:43

    本人在2020年春节期间认真观看学习了中央纪实5集专题片《国家监察》,专题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正风肃纪为主线,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坚定不移,正风肃纪。专题片给我们呈现了“茅台往下水道倒也倒不尽”的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两亿赃款堆

  • 《朱自清散文精选》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4:17:13

    朱自清,想必大家已经对他并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独特的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他的《匆匆》,初一又学了他的《春》。慢慢地我开始逐渐走近、了解朱自清。《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

  • 关于《悲伤逆流成河》的读后感大全(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7 14:50:43

    《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翻开书页,我感觉血液在血管里缓缓地流动,就像那条在黑暗中暗暗流淌着悲伤的河流。流经青春的每一个角落,在回到命运原本的轨道,让人以为,生命是凝着明媚和忧伤的琥珀,透明的松脂包裹着永远也无法触摸的狰狞的伤口。我把沉郁的铅灰色文字拼成一张巨大的照片,投放在那条昏暗的弄堂,然后流着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