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五、说课前准备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第2篇: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
读完《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开篇就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独自一人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供自己娱乐的东西,这似乎很难,很难选择,而文章的作者-尤安艾肯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为什么呢?我想:作者是独自一人驾舟去环游世界,在茫茫大海上一个人难免孤独、寂寞、无助。每当这时便可以读这本喜爱的书,可以同书中的人物对话,汲取精神的营养,打发孤独寂寞;也可以同书中了不起的人物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他们做做朋友,寻求帮助。我想:世界上最能打发孤独、寂寞的娱乐品肯定是一本你喜欢的好书。因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高尚的朋友,读这本书,就像同一位高尚的朋友谈心。
读完课文,耳畔时时回荡着作者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我想象的出,作者对书那如饥似渴的喜爱之情,对书的执着和痴迷。我不禁惭愧起来,我也是个书迷,但倘若让我读同一本书,别说读上一百遍,就是重新读一遍,我都不愿意,更何况读上百遍,那根本做不到。想到这里我万分惭愧,但我暗下决心也要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更有效的吸取营养。
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语句,时时感染着我。我最忘不了一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熟地方。”我觉得把一本自己的书比作“朋友”和“熟地方”,显得特别亲切、形象。让我明白了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用意--书就是自己朋友,就是自己的伴侣。
对比自己,我从书中也受到了许多启示。我从《靠自己去成功》里知道了要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我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里知道了许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和让人们感到敬佩的故事。书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只要你肯发现,肯探索。你一定能从书中得到不少的启示还有学到不少的课外知识。
最后,请允许我以《神奇的书》中的一句话结尾:“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袁俊然)
第3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赏析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第4篇:走遍天下书为侣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写了:如果独自驾舟旅行,作者会带一本书为自己的伴侣,并说明了为什么作者会以书为侣,作者利用这篇文章,说了一本书对于一个人或世界的意义,号召人们刚开行动,开始读书!
感受:
今天,我学习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课,讲的是“我”坐着自己的船去全国旅游,只能选一样东西为伴侣,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本书为伴侣,并且还要读到能背诵的成度,读书的时候还要把书里的作者搞清楚,在读之前要搞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最后“我”写了我为什么选书为侣的理由.《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妈妈看见了就说我一天只知道看电视和玩,根本不知道看书学习,责问我以后的作文怎么能写好呢?说完,她走过来把电视机关了,督促我去看书.我气呼呼地走到我的房间,把作文书打开,不耐烦地读起来.就因为读书,我曾经还和妈妈吵架生过气呢,有时还撕书!学习完这篇课文,我才理解了妈妈,让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书才是一个人最要好的朋友!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陪伴我的一生,我相信我自己,一定行!
第5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作者:【英】尤安·艾肯
第6篇: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2000字
何为伴侣?
作家史铁生写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伴侣是困苦中的默然相守,隔离中的相互敞开。好一个“默然相守,相互敞开”!既能称侣,彼此间必是情意深重,心有灵犀。试问,如今世间,能有几个这般的知心爱人?没有,自是不能强求;拥有,则自当珍爱万分。
但,倘若世俗之人能以赤子之心在人世之外去找寻可寄情托志的事物,就会惊觉:普天之下,并非只有人与人才能相互拥抱、理解,可以让自己消融忘情的事物何其之多,琴、棋、书、画样样皆是,风、花、雪、月同样如是。当然,在抵达这一心灵感受的过程中,你必须真正的爱“她”,必须实实在在把“她”当做你的伴侣,惟有此,才能倾情而出,尽心而为,也才能享受到别人永远体会不了的快乐。
彼此之间,一旦视为伴侣,则天下不管多大,旅途不管多远,一生就相互依偎了。为侣的前提是“爱”,为“侣”以后则是不离不弃。
今日就借着这“伴侣”两字,去走走这条与书为侣的人间小径。
弱水三千,只取这一瓢
人生痛苦大多来自选择,若无以选择,生命会干净,简单。可智慧也往往沉潜在选择之中,谁能逃离选择中亲历的酸甜苦辣呢。没有这酸甜苦辣,心智又如何长进?更何况,人根深蒂固的私欲决定了人在纷繁的世间面前,不可能做到淡然处之。但更可悲的是,人生短暂,终其一生,你又能选择多少呢?
因而选择什么,为什么而选择,能选择什么,就成了一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的体现。但是,对经过一番挣扎后所做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一而终的。
故,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则往往体现了个人的意志修为,品性素养。
好比伴侣,你只能选择一个。这一个,也必是你历经周折后选择的一个,可人生之旅,有几人能善待他(她)一生呢?
人与生俱来的永不满足总在窥视我们鄙俗的一面,一旦有机可乘,就乘虚而入。可怕么?
灯红酒绿的世界中,能安心与自己的选择,平静朴然地过一生,其实是有慧心的人,试问,你是这样的人么?
一起来读文本中的一段话: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文本给作者的选择做了一个假设: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这个假设中存在着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时间极其长、空间极度广,而在这漫长的时间内广袤的空间中你却只能带一样东西以做陪伴。怎么选择,如何选择?看似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你看,一副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
而实际上你几乎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无论你选择了什么,一旦日日相处,刻刻相对,除了他还是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心还能欢喜的起来吗?
你能保证对所选择的事物不产生一点点的厌倦么?难呵!可尽管如此,你还是得做出选择,在漫长而孤独的旅途中,你总得为自己做点什么。
面对这让人为难的处境,如果你毫无考虑,果断的选择了一样。
那么,不是你选择了它,而是它选择了你。因为,你们彼此之间早已融合在了一起,彼此之间不但有热诚的爱、更有忠贞不二的信任。如同文中作者坚决的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仅此而已,以后,漫漫长夜,茫茫海域,只能和它相依为命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作者义无返顾的选择里,没有悲切,没有无奈,与随意更是无关。而是热切的理智的决然的。
从此后,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而不是身外之物。
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任万物变幻,我只认定你。我想,这就是真正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对伴侣的真正尊重!
读你,千遍也不厌
一本书,一个人,一段漫长的旅程,这中间竟然只有惊喜,只有愉悦。这不能不说是对生的礼赞了,因为生命在这无边际的广阔空间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并没有因为孤独、苦闷而憔悴、衰弱。
那是因为,作者强烈的爱书,无止境的爱书。她以自己鲜活的心灵读书,以自己饱满的热情读书,以自己奇特的想象力读书,以自己深沉的亲和读书。试想,以这样的方式去读书,去爱人,能厌倦吗?
一起来读文本中的话: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看到了吗,这里所有的语言都在说着一个意思:我爱她,我不能漠视她的存在;如果我爱她,我自然会觉着她每天不一样的可爱,我自然愿意花时间去感觉她每天不一样的变化了。
这便是只要你有爱,只要你真诚,只要你愿意,你总能从她那儿发现无数的新鲜来,不管你认识她多久了。
事物的永不静止,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可能。
只要你不把自己尘封,不把自己冰冻,你总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哪怕,命运之神只给了你拥有一本书的权利,你也是一样可以让生活丰富。
我以为,这也该是我们对待伴侣最好最好的态度。
在一个屋檐下,伴侣之间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从身姿矫健到步履蹒跚,一点点的变化,多么让人容易遗漏些什么啊!如果爱她,就请读她,像读书一样。怀着圣洁的心,从早已熟悉的字眼中、标点中品出不同以往的味道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了夫妻间最美的图画,陪着你一起变老,是最浪漫的事。
即使相隔两地,你我也依旧心手相牵,没有人能够知道我对你的情感,也没有人能知道你给我的一切,这相互依偎走过的一生,无法复制。
除了你我,谁也感受不到此中和美如酥的感觉。
你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天下有多美,你也就有多美。一起走吧,走到天涯海角,走过烽火狼烟;一起走吧,有星辰相伴,有日月相随。“天下”一分解,不就是一个个与你相对的日子吗?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是多么甜蜜的约束。
从选择的那天开始,你我就和书共济一舟,不离不弃了。一本书,老了,泛黄了,卷皱了,可里面抚摩过的每一字眼依然跳动着当初的脉脉温情,依然让你情难自禁。这就是你以书为侣所拥有的快乐。
在作者心目中,一本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所有在阅读这本书时获得的感受都是你个人的,虽然它由书而来,但经过了你的盘点与洗濯,最终潜沉在血液中的,自然是你自己的东西了。这也是为侣的前提,拥有时的私密,享受时的私密,完完全全的个人化。
捧你在手中,可以读;放你在柜上,可以想。
认识了你,选择了你,生命中就有了你。牵着你,忆着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我想,这是作者能写《走遍天下书为侣》一个根源吧。
第7篇: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
假如我独自去旅行,而且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玩乐,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带一部手机。为什么呢?在二十一世纪里,高科技电子业是那么的先进发达,手机除了打电话外,还有很多功能:什么照相功能,摄像功能都有,另外也可以上网微信微博玩游戏。他比平板电脑、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等携带也方便很多。
在旅行的途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事,比如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祖国山河的壮丽,还有各地的民族风情……每逢这一刻,我都会拿起手机记录着精彩的瞬间,还有时间与地点的记录;也可以发发微信微博和亲人朋友一起分享;累了听听音乐,上上网看看新闻,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再聊聊天。等等这些东东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全部。何乐而不为呢?
在旅行过后,把每个精彩的瞬间都能写上一本厚厚的笔记,或是把所拍的每个镜头做成相册保存起来。然后,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用笔诉说自己的心声。等我到七十岁或八十岁再看,那将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和人生经历。瞧!我这趟旅行下来,是不是收获很多呢?有没有感觉到旅行是一件多么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