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
对于我们来说,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当第一次在电影之中听到“班长”用浮夸的朗诵音调说出时,想必这位优等生也并没有领悟到这句话真正的意义,应该仅仅是从教科书上看到的,鹦鹉学舌出来罢了。而作为差生的韩朵朵更是对这段话毫无理解。然而,经历了无数次的命悬一线的危机场景过后,在恳求全世界的人类点燃木星,拯救即将走向灭亡的地球时,我相信,她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一定比任何一个所谓的优等生—书呆子更加深刻。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实践”二字。那些只知道在阴暗的地下城中读迂腐的教科书,面对木星的死亡威胁束手无策的学生,有谁像她一样,真正的握住被人工智能‘moss’称之为零的希望,和救援队一起撞针,点燃木星?她对于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实至名归。
我们和韩朵朵一样,都是14岁的年纪,对于艰深的知识都不能做到完全理解。“课上不学习,考试两行泪”,在这部《流浪地球》中,我看到了僵化的学习方式,只是为了取得高分,忽视了知识的真正内涵。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虽说我们不可能通过真正的亲临如地球撞木星这样的灾难来成长,但是,我们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深入工厂、田间,帮助困难儿童,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义卖等,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获得像钻石一样宝贵的品质。
为参与社会实践而生的吉大力旺青葵,在这个寒假,我们惊喜的发现,她已经成长起来,新一届的青葵志愿者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被《新文化报》报道,成为了长春全市学习的助人为乐的典范。他们坚持志愿者的高尚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举动,用自己的爱心温暖长春寒冷的冬日,竭尽全力的为大家传播爱与希望。我们相信,无论是现在安稳的时代还是将来有可能会存在的动乱的“流浪地球”时代,志愿者都是钻石一般闪光的珍宝。在未来,我们相信青葵志愿者一定会像空间站一样,永远伴飞我们美丽的吉大力旺校园,成为像钻石一样的珍贵希望!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
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展开一次热血而孤勇的尝试。
——题记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阳的枯竭,地球将遭遇灭顶之灾。此时,人类数量锐减至35亿。幸存的人们团结一致,金钱的概念和国家边界模糊了,一个长达2500年的行星移民计划被提出,进而开始执行并逐步推进。中国,在这个计划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全球领袖角色。太阳枯竭,地球将要撞上木星,遭受灭顶之灾。男主刘启和妹妹以及爷爷在阴差阳错中,加入了中国救援队CN171-11,开启了一段热血沸腾而震撼人心的冒险。
还清楚地记得刘启爷爷的临终之语,记得爸爸的“非法唤醒”、爸爸隔着茫茫太空与儿子对话等情景。这些镜头无不令观众为之动容。在这些感天动地的细节背后,就有着亘古不变的先辈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妹妹韩朵朵全球广播时,各国还未归家的救援队员纷纷跑去支援,路上一辆辆急转掉头的救援车,无不传递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哥哥刘启,在冲击波快要来临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从高处坠下的妹妹,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浓烈热的亲情。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让我们津津乐道的交委的提醒: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第一次听,很多人都哑然失笑。后来再听到,很多人却心头一紧,然后心塞难过。再次听这段台词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车上的驾驶座少了爷爷的身影,车上也永远听不到王磊队长严厉而又为我们担心的警告了。
在影片的最后,CN171-11救援队的众人和来自世界各地救援队的人们,与时间赛跑,共同努力,点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了这部影片,一个词一直叩击着我的心灵,它就是希望。那么,我们又是否曾想过,希望是什么?我们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线希望?电影看到结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己,有时候总觉得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倒不如放弃,却从来没有想过去创新,没有去尝试在绝望中探寻出新的希望,而是被困难和苦难和击垮,选择臣服于它们。莎士比亚曾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是呀,漫长的黑夜,会让人感到害怕,会让人感到孤独和绝望,可不管这黑夜有多么漫长,只要我们坚持了,努力了,给自己争取到一点希望,白昼也终将会来临。
人应该生活在希望之中,就算曾经的希望泯灭了,还会有新的希望的之火燃烧起来。如果一个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拯救地球任务失败时,一开始大家都还活在支离破碎的梦中,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不愿意去相信大家就要面临死亡的结果,可是后来大家认清事实真相后,齐心协力寻找办法,终于找到了一线生机,找到一丝希望,最拯救了自己,拯救了地球。这就是希望给人们的伟大力量。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怀揣着希望,朝更好的地方前行。
希望是什么?在我们这个年代希望是指引我们奔向远方的路标,是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指向家的方向,是处在困厄之中仍然拥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希望是无比宝贵和无比强大的力量!
努力!就会有希望!
有希望!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
春节的时候为了特地去看了这部片子,出来以后就一个感受:这部片子就是即使世界已经有了好莱坞,但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电影、电影工业的原因。
关于选材,Get中国问导演为什么选择《流浪地球》?郭帆导演说大刘的书我每部都看过。当时有三部大刘的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可以选择拍成科幻,当时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如果三部选一部就一定是《流浪地球》,后来仔细的想了下也只能是《流浪地球》。因为这个故事是可以被装入近未来的,而且我觉得
《流浪地球》有一个很酷的形式感,虽然我当时也说不清为什么它很酷,我只是觉得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真的很酷,但觉得它酷的原因我不知道。那个原因是我后来去了美国才意识到。原来这个东西在美国人看来不光是酷,而且是很奇特的,原来它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内核,就是我们对土地、对家园的深厚情感,才会导致我们连逃离的时候都要带着“家”。所谓的家并不是说物理上我们呈现的地球,是一堆石头,房子的六面墙壁这样的物理空间。这个房子当你买的时候代表了你的家庭,老婆,孩子甚至还有你丈母娘看你的眼神。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它绝对不是一个物理空间。当我们把地球推离的那一刻,我们推离的绝不是一个物理的一块石头,它推离的是我们的家,我们所有的情感载体。这个东西不是西方的,是特别中国的。原来它酷的来源是我们文化给我们的,在外国人的眼中是特别奇特的。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是“中国科幻”,中国科幻的内核应该就是这个东西,至少在这个影片中是它。
《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成年礼。为中国科幻电影照亮了道路。这是一部致敬、借鉴各路好莱坞大片,但是内核非常反好莱坞的片子。真实观影之后确实也有同样感想,这部片子屡次打破了我往常看好莱坞灾难片科幻片得到的认知。这就是我开头所说的,为什么有了好莱坞,我们依然要有自己的电影,自己的电影工业——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不应该总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舆论阵地,我们应该去争取。就好像这部片,传统好莱坞科幻片灾难片,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的是英雄史观,强调的是没有主角团队就没有人类和地球的明天。
但我们其实从来不这么说,很早就有伟人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个英雄推动的,而是由人民推动的,英雄史观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少了某个主角,人类就会灭亡?不会,少了主角,还会有另一拨“主角”成为主角,继续着推动历史或者拯救人类的进程。而“主角”之所以作为主角,很可能仅仅是他是一个亲历者、见证者。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600字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姑姑一起到电影院看了一部我们中国的科幻大片,开篇之作《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很久以后,太阳即将毁灭,地球上变成了冰川人类,在地球上建立了地下城,并且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参与流浪地球这一任务的航天员们踏上了征程。
由于地球上大部分的推进器都停止了运动,需要利用火石重新点燃推进器。可当推进器,全部点燃的时候由于受到木星的引力影响,地球即将和木星相撞,这桌紧急时刻,刘启突然想到了他的父亲刘培强,曾经告诉过他母亲体内大部分都是氢气,只要点燃,木星就会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会将地球推到很远的地方!刘启和他的同伴们试着将木星点燃,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由于燃料不够,“火柴”没有点燃木星,为了让地球能够活下去,刘启的父亲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撞向了木星,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地球以及更多人的生命!
当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完成救援任务,准备再看家人一眼,而只有刘启等人在想办法点燃木星拯救地球!可他们的力量根本不够,需要更多的人来一起拯救地球,与是他们鼓励全球救援队,一起来帮助他们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的温暖,全地球人一起保卫地球!形成了一个大家庭,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在刘启四岁的时候,刘培强就去执行流浪地球的任务了,刘启从小失去了父爱,他非常恨刘培强,最后刘培强为了保护地球,撞向了木星!其是刘培强还是很爱刘启的,只不过是为了全人类没有机会表达罢了!
这部电影是我国科幻电影的开篇之作,期待下一部比这部更加精彩!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电影刷屏了,很多人赞誉它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起点,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堪称一流。怀着好奇我走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4000多台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发动机恢复了运作,但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面临解体,人类文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主人公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刘培强的牺牲下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心而论,在剧作和制作方面与好莱坞一线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价值在于:中国终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主题,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对“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东方韵味:为保住火石坠下深渊的无名司机;为了救韩子昂丧命的队员刚子;发现智能机器人“莫斯”叛逃后协助刘培强,不幸牺牲的领航员马卡洛夫;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不约而同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生死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清晰。
事实上,通过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思本身就极具浪漫主义,和中华五千年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对联合政府说出:“没有人,一切都没有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复杂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温度的,绝非空间站中储存的DNA图谱和电子档案所能替代。因此,当刘培强知道希望渺茫时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评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正是对整部电影最好的升华。
“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600字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心中最真切的幻想,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封在蛹里的蚕蛾,因为对自由的希望,才能破蛹而出,拥抱天空,翩翩起舞;埋在土里的种子,因为对光明的希望,才能破土而生,拥抱阳光,生长发芽;藏在云里的太阳,因为对万物的希望,才能穿过云层,拥抱大地,晴空万里;陷在绝境里的人们,因为对未来的希望,才能走出绝境,拥抱明天,和谐美好;面临着地球毁灭的中国171—11救援小分队,因为对地球的希望,才使地球脱离毁灭的危险。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将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可是这一计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地球快要经过木星时因为木星的引力过大,地球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行,地球多处地下城发生地震。这是空间站没有预料到的事,但经过救援队的舍死拼命,停止的行星发动机最后都恢复了正常。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最终空间站发布了最后的全球通迅:地球还有7天将与木星碰撞,剩下的日子,回家吧,抱抱家人。
当全球都放弃时,刘启想到了他的父亲。早在十七年前刘启的父亲就去了空间站,他曾告诉刘启木星上大部分都是氢气,这使刘启想到可以点燃木星,而李一一立即想到了办法,他们开始了行动。在刘启爸爸和韩朵朵的帮助下,他们聚集了所有救援队一起行动,可是这火的最大可达高度仍不能点燃木星。这时刘启的父亲把空间站的燃料和自己的性命一同搭入这行动中。任务成功了,地球得救了,流浪地球计划继续施行。
其实刘启的这个想法早在7小时前就有人想到了,但这成功几率很小,几乎为0,但就是这最后的希望,使地球得救了!
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600字
昨晚,妈妈带我到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地球本来是围绕太阳转的一颗小行星,可是因为太阳即将毁灭将会吞噬地球,同时地球表面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八十几度,宛若整个南极。人类只能住在地表层负一百多层电梯的地球里面,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为此人类在全球制造了1万多台很大的推进器和转向机,帮助地球改变转向,用时2500年,到达宇宙里的新家园。
他们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着地球的大气层,而且强大的引力会将地球和木星相撞,并且将地球瓦解掉。人类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发布通知让各国救援先锋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着地球灭亡时刻的到来。
中国救援队在最绝望的时刻想出了一个办法:因为木星上有很多氢气,点火发射火力到木星上点燃木星氢气,让火力冲爆力推开地球不让地球撞击木星。为此其中几位队友,在执行这个任务中丧命,还有几位身受重伤,历尽千辛万苦,可惜已发射的火力离木星还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时候,一位中国的宇宙飞行员决定点燃宇宙飞船,然后自己带着飞船上的燃料飞到木星上点燃木星,可是国际政府因为那个飞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类的文明种子,让他放弃地球。这位飞行员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亿人类还是独自将飞船飞到了木星上,引爆氢气黑洞并且光荣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地球的获救。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人类真的很团结一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都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电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这个举动,被称为“流浪地球”。
整部电影让人十分感动,不禁让人们伤感,其中我最感动的一段是:国际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为了让地球能够成功脱离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国际空间站,使空间站中的30万吨燃料引爆木星。刘培强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说过一句话:“当你想你爸爸的时候,便遥望木星,倒数三秒就能看见我。我就在那儿。”可当刘启长大后知道了父亲是在骗他,并对父亲的离开不理解,甚至记恨父亲。
刘培强的离开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为了地球文明的延续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刘启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亲要离开他,别人却享受着父亲最终成功的果实。我觉得,人要有正义感。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再无挽回的机会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牺牲家庭,他具有顾大局,舍小家的精神。这才算是一个有着正义感的英雄。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每每想起这句话,便能想到刘启开着车横冲直撞的画面......
你想象过太阳即将毁灭时人类将会如何应对吗?在刘慈欣的著作《流浪地球》中,人类使用上百个助推器推动地球前行,寻找新的家园,同时设立空间站随时指引地球的行进。
虽然这是一部科幻片,但泪点也处处存在。当所有助推器停止运作,各个国家展现出了非凡的团结能力,到处运送能使助推器再次运作的火石,以保证助推器正常工作。即使路上困难重重,生死未卜,也依旧在所不辞。
当地球极有可能与木星相撞时,刘启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点燃发射最后一颗火石,同时在空间站的刘培强中校(刘启父亲)的之后,强行停止休眠状态请求上级帮助地球脱离危险,但联合国却坐视不管,停止了空间站对地球的指引工作。
“Moss,你这是叛逃!”
当刘培强中校气急败坏地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骨子里强烈的、深深的爱国之情,最后,他不顾劝阻,带着空间站30万吨燃料,去与发射出来的火石进行“对接”,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凭借强大的冲击波推开地球。而他,永远地变成了宇宙中的一颗星星。
影片中,有不少人为了拯救地球而牺牲。我忘不了刘启声嘶力竭地呼唤命悬一线的爷爷时的绝望,忘不了韩朵朵在广播中求助时的无奈,更忘不了刘培强义无反顾点燃空间站时的果敢......他们都是英雄,为保护地球而生的英雄!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
“无论黑夜如何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题记
说起科幻片,无论想到哪个国家的都不会想到大陆的科幻题材电影。可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评如潮,这不由得让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影片可以让口味刁钻的观众赞不绝口。
本片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并且威胁着地球的存在,于是人类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地球设立了上百万的地球发动机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刘启与自己姥爷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阴差阳错背负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后远在太空的父亲牺牲自己,改变了地球与土星相撞的事实。
丰满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当地球人已经被放弃时,刘启等人依旧没有放弃拯救地球。在联合国的呼吁下,本已经放弃生命的救援队们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队伍。当无数个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一起推动发动机“撞针”时,这个镜头传达出的是团结的力量,是在危难面前仍旧燃烧的希望。
世界集资建造超级发动机,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员飞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队为发动机运输燃料,在最后一刻拧成一股绳的人类……
正如其中所说,希望的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钻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动这人们前进,也在故事中推动着地球脱离苦海。在如此恶劣悲惨的世界中,希望与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们唯一的念想。
刘启的爷爷曾说过:“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人在意过太阳,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种叫钱的东西。”想想看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追逐个人的利益,甚至伤害他人。自私自利,把个人的收益永远放置第一位。而当有一天困难真正降临时人类才想到了丢失已久的坚毅与团结。那时人们的脑中只有拼命活着,一切仿佛都变为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边拯救这冰冷的世界,一边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春天,盼望着阳光。人类渺小富有丰富的情感而又伟大,绝望与希望在内心交织,也许只需要一丝花光便可以点燃人类在绝境中的坚强与坚毅。也许是刘启等人心中有着信念,有着重要的东西,才使得他们从始至终不轻言放弃,也是这坚持不懈的火焰点燃了人类心中的希望。
活着便有可能,团结便有力量。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在影片中总感觉有一种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还是故事剧情节?都不是。今天想起来,是影片中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力量,这种力量蕴含于中国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种灾难类型片,英雄拯救人类的主题。这类片子好莱坞拍了很多。从场面到故事情节都很完善。在这种题材上同他们竞争,国产电影没有任何胜算。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是挖掘出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集体英雄的故事。最后拯救地球的是一个集体,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后众人推“撞针”的场面,真是让人人血沸腾。至此这部电影真正利用了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电影的精神核心。
好莱坞电影的英雄只有一个人,这是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表现。东方的文化强调集体,如何在电影中体现这种文化?这部电影开辟了这种思路,从此中国也可以拍出英雄主义的影片,西方人也要从中国的电影中慢慢接受东方的价值观。
影片中这一群人完成英雄壮举的动力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家”的概念和坚韧的精神上。这是推动人物思想前进的动力。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员刘培强之外,都是小人物。面对危机他们也有退缩和绝望,但是最后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对于亲人的思念。最后演变成要拯救人类的激情。影片对人物心理这种转变处理的非常好。几次“拯救计划”的失败,影片中的人物也绝望过,但是最终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奋力一搏。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文化中坚韧的精神的体现,正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明知没有希望,一次次失败,却依然坚持着。影片的震撼力正是从这里迸发出来。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作为电影的主题思想,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电影的内容。使得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使得电影有了感染力。当前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军事、政治上的竞争以外。文化这种软实力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电影这个领域,我们的市场也长期被美国的电影占据。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开始逐步夺回这个市场。并且向国外输出我们的电影同时要宣传我们的文化了。这是中国崛起的体现。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600字
在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题目是《流浪地球》。它主要讲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和在赤道上的转向发动机,在逃离中却被木星吸引。在千钧一发快要撞上木星时,伴随地球探路的飞行器点燃了自己,最后成功挽救了地球。
在这个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员为了让中国宇航员成功救回地球时牺牲,而中国的刘培强为了使木星爆炸,带着航天器,撞进了木星,也葬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从电影到现实,生活中伟大的人民常常是奋不顾身、为社会和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我们的一代文学奖、思想家鲁迅,也是为了正义而活,以自己的笔墨不断地打击黑暗社会。也留下了一句描写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对于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再看看现代的雷锋,他虽然很早牺牲,却被后人流传。雷锋有一颗热忱的心,他帮助孩子在泥泞里找回家的方向。他最后一刻,推开了自己的伙伴,把生的希望留观别人,自己却被圆木所压倒。后人也称赞他“雷锋出一行,好事就做一火车。”这是他的这种精神,使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这些人不平凡,平凡的人中,也有着他们的身影。这一切都说明,想要人民记住你,你要用心地去帮助他们。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帮助别人、正直无邪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