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香菱学诗》读后感(共4篇)

《香菱学诗》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6:33:39

第1篇:香菱学诗的启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就是《香菱学诗》。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里,林黛玉就强调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也就是说,诗歌还是弄清楚意义重要。

在诗歌中,通常说的意,就是诗人的立意。立意是诗的主旨,就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也就说我们常说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情感,甚至说明什么道理等。总之,诗歌的立意是诗的灵魂。

第2篇:香菱学诗读后感2000字

香菱进入大观园,随着宝钗一起住。

即刻就来向黛玉拜师学艺,求黛玉“好歹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诗,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黛玉笑着答应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香菱听了才解惑:“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看一两手,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林黛玉听香菱这么一说,对她肯定:“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要香菱先读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读100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两百首老杜的七言句,次在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两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等人的一看。

林黛玉把她的一本诗借香菱,交代他只看圈红圈的他选的。

过了一段时间,香菱把黛玉圈红的诗都念过了后,跟黛玉谈诗:“就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

香菱的例子:《塞上》一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还有“落日江湖白,潮来天地清”,这“白”“清”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弯住船,岸上又没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那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晚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回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黛玉笑着说:“你说他“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比这个淡而现成。”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

香菱点头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红楼梦》里面的诗词,十几岁那时每次遇到诗词,我都跳过去不看。觉得怎么会这么无聊,做诗作词有什么好玩的,偏偏曹雪芹写了那么多诗词在红楼梦里面,而且大观园的姐妹们还专门弄诗社,隔三差五的就做诗,得了一首好诗,得了一个好句还惊喜不已。

那时我是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的。随着年岁的增加,越发觉得诗词有无限味道。

短短的几十个字表达出来的意境却是无限无限。有惊叹于诗人词人的语言文字功底来。像香菱在谈诗,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和意向。

那年带孩子去厦门的鼓浪屿海边玩,晚上我们在沙滩上,浅海边冲浪。

那时,一轮圆月在海平面上升起来。脑海里突然呈现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以前总是体会不到,“海上生明月”是怎样的一种场景,那天那个晚上的那一个时刻,看到月亮从海平面上渐渐升起,皎洁的月光照在海平面上,海浪一漾一漾,一荡一荡,波光粼粼,月光在海面上跟着波光滚动。

那时我的心境,只有这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表达,我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心境。

我指着海平面上圆圆的月亮跟儿子说:“这个时候你脑海中呈现出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想到的诗句有什么?我想到了海上生明月。”

儿子当时不一定能体会我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就像我十几岁时一样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

但是这句诗却穿越了时空,表达出了我那个时候的情境。

还有一次,去海鸥岛玩,玩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看到海平面上飞起来的白鹭,和夕阳一起映照在海面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诗句印入了我的脑袋,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表达我所看到的景象,只有这诗句可以表达出当时的场景,落霞与孤鹜齐飞。

没有看到这个场景之前,很难想象落霞和孤鹜怎么样一起飞呢,那一时刻我才感受到原来落霞映在海面上,白鹭从海面上飞起,他们在同一海平面上,只有这一句诗可以表达。

远远望过去,水和天融入一体,是一色的。“秋水共长天一色”难为古人,他们把当时看到的场景用这么真实的字词,把它留下来变成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我再见到同样的场景时候,不用再绞尽脑汁去想用什么样的字来形容,直接套用起他的这句诗,就像回到了他当时所看到的场景,穿越时空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第3篇:香菱学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学作品。要求学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新课标要求: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4)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3、课文分析:

《香菱学诗》是传统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单篇文本来看其教学价值自不待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展开的章法以及语言的准确本色上炉火纯青。放在整本书阅读的大背景下,这一本文的意义更为重大。周汝昌说,《红龙梦》一书的人物故事,精神命脉由谁来贯注全书呢?就是甄英莲。此言不虚,在整个一百二十回书中,香菱出现在第一回,死在第一百二十回,中间至少有三回是作为主要人物出现的,说甄英莲是整部大书的线索毫不为过。另外甄英莲者,真应怜也。作为小说中的“真实”人物,其他人似乎身上都有香菱的影子。贾府中元应叹息,真应怜一人即可概括。推而广之其人物的典型意义更加重大。以此篇为楔子,引领学生精读细度,在此基础,进行全书的略读跳读,并借助参考资料形成对人物和作品的深入解读,从而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提升语文素养是个不错的选择。

4.学情分析:

学生读过《红楼梦》整部作品的,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对小说知识的掌握,无外乎三要素答题方法之类。对《红楼梦》兴趣单薄的原因一是时代背景的隔阂,二是没有醇正的审美趣味。而这正是学习本文的出发点和重要意义。要让学生知道经典是超越时代的,而审美趣味的培养既关乎能否快乐的读书,也是做好现在高考题的关键。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跳读、细读,并借助回目名并查阅相关资料,写一个人物小传。

2、精读《香菱学诗》一篇,在合作交流中体验经典文本的魅力,积累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

3、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读写结合,能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随笔或文学评论。

第4篇:香菱学诗读后感

“香菱学诗”见《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薛蟠外出游艺,香菱由宝钗引领进入朝思暮想的大观园。脂砚斋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在这一回中,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内心对美的渴望被激发出来,在黛玉的指导下,吟诗、作诗、评诗,在气象万千的诗歌世界流连忘返。香菱学诗是《红楼梦》颇具匠心的一段小插曲,对全书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审美风格都起着重要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香菱是《红楼梦》第一位登场的女性,在全书地位极重。第五回,太虚幻境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暗示了这位悲苦女子的秉性和命运。香菱学诗是其悲苦一生中的华彩乐章。香菱求宝钗教作诗被婉言拒绝,后拜黛玉为师。受到黛玉的指点后她无心茶饭,整日沉浸在诗歌之中。探春对香菱说话:“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答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作者通过香菱在学诗过程中的言行描写,揭示出她丰富醇美的内心世界。在苦难的人生中,奋力追寻自己的理想,这是香菱赋予自己生命的尊严与意义。

这一段情节,还将宝钗、黛玉二人稍作对比。香菱学诗,先求关系更亲近的宝钗,宝钗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婉拒香菱。黛玉却一口答应:“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黛玉是大观园中最具诗性的女儿,诗歌与黛玉的生命早已融为一体。作者借香菱学诗同时凸显了黛玉不凡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品味,刻画了其热情大方,好为人师的形象,为我们展现了黛玉善待一切、珍视一切,才情高远而并不恃才傲物的内心世界。

联结至俗与至雅,增加作品张力

香菱原名甄英莲,甄士隐之女,她本为千金之贵,出生于书香门第,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卖,后又遭冯渊之变,被薛蟠强买,沦为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呆霸王”薛蟠之妾。薛蟠遭柳湘莲苦打后,托名做生意出去躲羞,香菱这才有机会进入大观园。从大观园外到大观园内,从污浊男儿到灵秀女子,从至俗到至雅,借香菱学诗一事自然过渡。这个有着秦可卿品格,钗黛风貌的女孩,即便命运坎坷,也从未放弃寻找短暂的生命中投射过来的任何光亮,更是增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加强了作品的悲剧意味。

凸显审美趣味,表现诗歌观念

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黛玉的审美品味也展现得淋漓尽致。香菱称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则认为:“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仍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于是推荐《王摩诘全集》给了香菱,她还说“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学诗最重要的是讲究立意,不能“以辞害意”,无意境,无情趣的诗都不是好诗。作者借此一段展现了黛玉的审美趣味,也表现了自己的诗歌观念。

《红楼梦》读百遍而常新。一段“香菱学诗”,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诗歌审美等方面皆有可品处,实是“淡极始知花更艳”。

推荐信息

  • 《论语》读后感10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6:59:37

    暑假里,我把《论语》第二十章读完了。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孔子。孔子头戴一顶帽子,长头发中有一两根银丝,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脑袋非常大,能装下许多知识;孔子身穿青色的汉服,好一个“美男子”!孔子共有三千多位学生,其中,七十二名特别优秀,被誉为“贤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指导并予以评价的“清

  •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02:07

    【第1篇】《弟子规》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以前,我对爸爸妈妈的批评总是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经常为一点小事跟我唠叨。读了“父母教,须敬听”后,我的思想和行动有了很大转变。记得有一次,我做数学家庭作业,把“1*1﹤2”,误写成“1*1=2”,妈妈知道后当着全家人

  • 有关《匆匆》的读后感5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05:37

    “你聪明的,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是朱自清留给我们的题,也是从古至今一直困惑着我们的题。是呀,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正如朱自清所说,有人偷走了它?或者是在我们嬉戏时它绕过了我们溜走了呢?还是在我们睡觉时有人悄悄地用袋子将它收走了呢?又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自己放任它从我们指间的缝隙中

  • 《黄帝内经》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08:07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感悟:冬天是个阳气潜藏的季节,不宜过度扰动阳气。过度扰动筋骨的活动,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就是过度扰动阳气。比如说,到了冬天的晚上,有些人练长跑、跳劲爆的广场舞

  • 《疯狂原始人》读后感大全(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10:37

    《疯狂原始人》这部电影,顾名思义,是一部疯狂的电影。我热爱其中每一个镜头,无论是生动真实的各色人物,还是幽静、危机四伏的原始世界,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总而言之,《疯狂原始人》这部影片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霸气。电影不仅让我们捧腹大笑,还教会了我许多东西。原始人都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之中,他们惧怕、敬畏黑

  • 《2021老人与海》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15:07

    我读过的许多书中唯一能让我真正感动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

  •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16:37

    【第1篇】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18:07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作者霍达以爱情为线索,以一种似隐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令人深入文中。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医院中,《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

  • 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18:37

    本文《《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好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为什么死海淹不死人?死海气候干燥炎热,流进湖中的河水不断被蒸发掉,却把盐留下来。天长日久,湖水中的盐分越来越多,甚至比海水的含盐量还要大好多倍,人体的密度远运小于死海的的湖水密度,所以就会漂浮在

  •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1 17:21:07

    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箱,里面藏着无数的知识;书,是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为我打开一个又一个美妙的世界。寒假里,我读了《少年读史记》,让我深有体会。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春秋五霸——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称霸的故事。作者张嘉骅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编成了这本书。这些春秋时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