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羊脂球读后感
“羊脂球”不仅仅只是一本书的书名,也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个特殊的人,她总会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行为,因为在她身上,可以发现许多的优点。然而最令我欣赏的却是羊脂球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也许大家对这老套的意见没什么看法,但我认为,这是值得一提的!
在从法国前往德国的过程中,大家几乎看不到一个可以歇息,可以吃饱的地方,就连个闪光灯都没有,有的饿的已经快死了;有的累的已经在了地上…而在这时,羊脂球动心了,她实在不忍心看到与自己坐在同一车厢的人就这样被折磨死,她拿出为自己这几天的旅行而准备的食物,分给了大家,在生死关头救了无数人的命。在这生与死的交接口,谁都希望得到一份爱来养活自己,羊脂球就是提供爱的人,要知道那时会有多少人感谢她的救命之恩。羊脂球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实在是难得。她完全已经不在乎自己了,只要救活別人,再怎么样牺牲自己她都愿意,她给了自己素不相识的人鸡腿,给了他们水果;更令我感动就是她竟然用更多的食物去救活她的仇人。可以看出,什么仇人、陌生人,羊脂球都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为他们作贡献,自己却什么也没吃。当今的社会上像羊脂球的人并不多见,大家总是一个劲地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却很少人有过实际行动。这些人实在是可恶,说到却不做到,他们如果真的能奉献点什么,那就会带动所有人去帮助别人,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同时也让我们每个人深思如何让“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落到实处。
所以生活中不能缺少八个字“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哪怕却少ー个字,那世界就会不美满。(刘诗泽)
第2篇: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
在十几年前,我就读过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一篇名著《羊脂球》,这几天继续品味这篇不朽的名著,我花了三个多小时,重读了两遍,依旧意犹未尽。
《羊脂球》的故事分为三个场景:第一是在马车上,第二是在旅馆内,第三是从旅馆再出发。按篇幅看,马车上的第1幕大概占三成,旅馆内的第2幕大概占三成,马车上的第3幕大概占最后一成。现在想着回顾一下。
鸟先生夫妇,卡雷夫妇,布雷维尔夫妇,还有科尔尼代,还有羊脂球(鲁塞小姐)以及两位修女。寒冬时节,风雪交加,10人同坐一辆马车,疯狂地想从鲁昂逃离出来,这些法国人都想逃离普鲁士人的魔爪。
当车上的人们羊脂球,他们眼神中的鄙视显露无疑,他们都非常嫌弃和她同坐在一辆车子。可是他们其中的9个人都没有带食物补给,那位道德高尚的妓女羊脂球,她带了粮食,她把三天的口粮从篮子里分享给了大家,她做到了无私,做到了高素质的人应该有的境界。9个人在不同时间段从不屑转为和她套近乎,正所谓吃人嘴短。
我在想,社会有时真是残酷至极,那些生意人,那些贵族,那些官员,他们不会看得起这位妓女的。可是妓女也有高贵的人格,也有自然的人性,当马车上所有的人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是羊脂球给他们雪中送炭。社会不应该分高低贵贱,但事实还是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社会充满了无情和势利眼,但社会最底层的人却在最危难的时刻,在饥寒交迫时把阳光洒向了马车。
第2幕发生在那个小旅馆内,他们来到了某处却被普鲁士的军官给扣留了,所有人不允许离开。这时候有一名普鲁士军官想和羊脂球过夜,一开始那9个人都义愤填膺,都为法国人而捍卫着尊严,他们都对普鲁士人的所做作为感到愤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利益的驱动,他们就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羊脂球再重操旧业,羊脂球当然不答应。虽然是妓女,可是她也有尊严,她也是爱国的女人。但最后为了“顾全大局”和“安全起见”,这位地位最低的羊脂球只好屈从于普鲁士军官了。
她饱含着泪水开始了那一夜的“苦痛酸楚”。这让我想到了道德高贵和沦丧该如何看待的问题,此时的羊脂球是高贵至极的,因为她是爱国的法国人,她是法国人的骄傲。整个车上一共有四男六女,在这个时候所有的读者都能够高下立判,所有的读者都应该为羊脂球点赞,为她潸然泪下。
第三幕,次日,马车上的人们都被放行了,他们继续可以乘坐马车,离开托特镇的这家小旅馆。这时候他们谁也不愿意理睬羊脂球了,他们谁也不愿意把充分准备的食物分享给这位可怜的女人了,羊脂球哭的像个泪人,故事也基本到此为止。
合上书本,我闭上双眼,开始感叹和气愤。利益的驱动让道德的沦丧能够如此的加速度,道德在此时此刻如此不堪一击和摧枯拉朽。正所谓“世界本无净土”,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每个国度,都有高尚的道德者和道德的沦丧者,那些道德的沦丧者往往都是昂着高昂的头颅,内心当中有所谓的“执拗”和“孤傲”,但是最终来作茧自缚的还是这帮贵族。
我边读这样的好作品,也边在流泪,我为莫泊桑的妙笔生花而赞叹不已。我十分同情羊脂球的苦难经历,我也为普法战争的凶残和战争的无情所带来的灾难而流泪。
第3篇:羊脂球简介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中篇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在小说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作了对比,检验了他们的道德水准。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10人当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称为高尚的人和有爱国心的人。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食物。她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谓上等人都是些灵魂丑恶、损人利己的败类。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推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都被牺牲了。
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
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
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第4篇:《羊脂球》读后感
抬眼望,夜幕中,那皎洁的月光,那闪烁的星星,是多么的美丽。正如我认识的她——羊脂球,一个善良的女人,她的故事牵动着我的心。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羊脂球》这本书,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书里的主人公是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普鲁士军队入侵了法国,占领了他们的城市,羊脂球只能和一些旅客坐马车逃往英国。由于当时处于战乱时期,食物比较紧缺,在大家都在被饥饿折磨的时候,羊脂球拿出了她的所有食物毫不吝啬地分给了大家,虽然没有一个人向她表示谢意,但是她一点也不计较,依然把那些人当做是自己的同胞去对待。她的善良和大度,令人钦佩不已。当普鲁士军官向羊脂球提出无耻的要求,威胁他们说如果不答应,就不会放他们走的时候,她勇敢地说出了:“我不去,坚决不去。”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有着坚定意志和爱国精神的高大的人物形象。可那些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却极力说服羊脂球答应,羊脂球无可奈何,最后牺牲了自己,救了大家。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我不禁对她产生敬佩之情。是呀,谁才是高贵者?谁才是卑贱者?羊脂球虽然身份卑微,常被当做是社会的耻辱,她的身份是卑贱的;但是她无私地帮助所有人,牺牲自己保全大家,她的品质是高贵的。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的贵族夫人,出生优越,优雅高贵,他们的身份是高贵的;但是面对敌人时,面对特殊情况时,他们自私无耻,他们的卑劣是那么丑陋。生活中,也有许多和书里主人公一样的人。比如,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环卫工人,他们外表朴素,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些人会看不起他们的工作,讽刺挖苦是“扫地的”。但是,不管是寒冬酷暑,他们还是依然坚守岗位,为了我们的家园,一把扫帚在大地上书写着勤劳,默默无闻地付出劳动,这种精神是高尚的。读完文章,也使我深深懂得:一个人的金钱、外貌和地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善良、高尚的灵魂。
也许羊脂球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但是她那种精神却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沈伊诺)
第5篇:羊脂球读书笔记
“对祖国神圣的爱,快来指挥,支持我们复仇的手!自由,亲爱的自由啊,快来跟你的保卫者一起战斗!”这支《马赛曲》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可是莫泊桑将它引用在他是小说《羊脂球》的结尾处,讽刺的意味太过明显,不得不引人深思。
《羊脂球》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妓女羊脂球与其他九个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一起坐马车逃往勒阿弗尔港避难。得知其他人没有准备路上吃的食物时,羊脂球将自己预备三天行程中吃的食物贡献出来,分给了大家。这一举动立马得到了所以人语言上的尊敬,对她的称呼也从“妓女”变为“太太”。到了旅店,由于羊脂球不愿意和敌人德国军官睡觉,他们一行人被一个德国军官扣留下来。因此,众人用大义之情、为国牺牲的道理劝说羊脂球,最终她与那个侵略她的国家的德国军官有了一夜。在羊脂球为其他人牺牲自己后,换来的却是所以人的蔑视和嘲笑,众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食物分给没来得及准备干粮的羊脂球,她只能在马车里呜咽。很现实很悲凉的故事,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尚且怀有爱国之心,而那些自诩上流社会的人物却为了自身利益,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贬低自己的国家,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多么讽刺的故事啊,莫泊桑不愧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一篇《羊脂球》写尽了人间善恶,揭露和鞭挞了资产阶级的偏见。小说中最令我动容的一句话是,“一个妓女因为附近有敌人坚决不肯让男人爱抚,想必这种爱国主义的廉耻心唤起了他那已经微弱的自尊心”。这句话描述的是羊脂球在旅店拒绝和其中一位同行者民主党人科尔尼代睡觉,不得不说,羊脂球作为一名妓女,身份低微,但她却有一颗崇高的爱国之心,她值得人尊敬和赞美。而与她同行的另外九人,不乏有伯爵、修女等人,可以说,这样的身份很是高贵,但他们的人格却是那样不堪,连基本的礼仪廉耻之心都没有。在羊脂球委身德国军官,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晚餐,暗暗嘲讽羊脂球的妓女身份,他们已经忘记了羊脂球在他们饥肠辘辘是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大家,他们也早已忘记了羊脂球为什么要牺牲自己,他们自诩高贵,却不知自己的行为思想有多么的低劣无耻。我不知道在国家遭受大难时,这些人为什么能冷眼相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真是可怕!
羊脂球是个妓女,但她是个富有同情心,饱含爱国之心的人,她有血有肉,深深地打动人心。这让我想起了秦淮八艳中被人称赞“风骨峻洁”的柳如是。后人大多称赞她的才华,可我觉得她最出众的是高洁的品质,浓浓的爱国情怀。她被当时是文坛领袖的钱谦益迎娶,过了一段舒适的日子。后来大明亡国,清军南下,柳如是拉着钱谦益一同殉国未成,她便用自己的余生为反清复明作斗争。钱谦益去世后,她为抗族人欺辱,用白绫自尽,为她心心念念的故国燃尽一生的傲骨。“她就是大明留在秦淮河边的一方玉,可隐可碎,唯不可夺其志,亦不能伤其魂。”羊脂球和柳如是,同样是妓女,同样的爱国情怀,怎能不被人铭记?
也许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人生境遇不同,身份不同,可我相信爱国之心不会因为这些外物而改变。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国家的忠贞,不论何时何地是何境遇何种身份,爱国的心总该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爱国本就无关身份啊!(朱梅)
第6篇:羊脂球指的是什么
羊脂球指的是什么?羊脂球是一个青楼女子的绰号。
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10人当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称为高尚的人和有爱国心的人。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食物。她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谓上等人都是些灵魂丑恶、损人利己的败类。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作于1880年。这是一部描写普法战争的力作。作品描写了敌军占领下的里昂城里十名居民乘马车出逃的故事。这十个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贵族地主、资本家、暴发户以及他们各自的妻子、还有两位修女,一名自称“革命党”的假爱国者、一名外号叫“丰脂球”的妓女,这一辆马车,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作者通过他们出逃的不同原因,他们一路上的表现,特别是他们对待羊脂球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刻画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充分暴露了所谓上等人的丑恶面目,对所谓下等人的妓女丰脂球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颂扬。小说构思巧妙,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肖像描写细致,语言准确生动,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第7篇: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1500字
莫泊桑的《羊脂球》大家可能有些许陌生,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有幸读到了它。依稀记得第一次接触莫泊桑的作品还是那时的《项链》,觉得他的作品文字非常有深度,通常作品结尾都是讽刺性结尾却又引人深思。《羊脂球》亦是如此。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走上了巅峰,这不仅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他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发生的背景在普法战争时期,而我们的主人公却仅仅是一名当今社会人们还觉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名妓女,在那个年代,她的身份是受到唾弃与背负耻辱的。他们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们的堕落与不堪。而在这个遭到人们唾弃与羞辱的人身上却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在逃离途中我们的主人公就是以这样的身份与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同车而行,甚至她自己都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耻辱,卑微羞愧不知。
以至于在逃离途中,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因未来得及准备食物而饿的饥肠辘辘。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声下气的恳求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吃自己准备的食物,她的态度以至于让人们觉得吃她的食物是对她的一种赏赐,一种奖赏,一颗草尚有它的尊严,而我们的主人公毫无尊严可言。在这里,作者很自然的写出了羊脂球的心地善良,并没有心理活动,也没有丝毫讨好别人的想法,她做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让读者觉的她只是做了一件她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一件事。其实按照常理和人性来说,按照一开始她上车那些人对她的态度,羊脂球不该去同情与帮助他们,可是她善良的天性不允许她那么做,她不忍看别人的悲惨,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尽自己的可能去帮助他们。读到这里我的心被触动,一个常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被人们唾弃与羞辱的人,她的灵魂竟然如此纯洁,熠熠生辉,照耀着别人。
在离开敌占区的时候,他们被一名敌人士官扣留,军官贪恋于羊脂球的美貌,必须要求羊脂球陪他才可以通过,作为侵略自己家园的刽子手,她的爱国之心让她知道,自己即使牺牲性命也不会同意他的要求。可以同车的人呢?他们不顾之前羊脂球的照顾之情,威逼利诱,逼迫她与敌人士官发生关系,将羊脂球送入虎口,毫不犹豫也极其默契,没有一个人反对。可是当第二天早上出发时,那群人却露出了他们丑恶的嘴脸,个个疏远她,不与她讲话,甚至他们觉得羊脂球出卖了自己的国家。
也许羊脂球的职业并不光彩,可是与她同车的人呢?她为了那些所谓的“上等人”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到头来换取的只有更加的唾弃与讽刺。那些为了自己名誉的人在牺牲她之后,又狠狠地将她如同
----肮脏的废物一般抛弃。
无论是她之前的食物被掏空,还是之后那些为了自己名誉的人逼迫她牺牲自己来换取自己利益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只是紧紧看着自己腰包里的金钱,就算是自己的恩人,也没有一丝丝的同情,只要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利益,那些所谓的“上等人”个个化身为嗜血的豺狼。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人,他们的金钱,权力都是别人的牺牲换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液。”当对你有利用价值时,百般照顾。无用之时将你推向深渊。他们的贪婪深入骨髓,金钱是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
作者全文并没有描写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在作者笔下,羊脂球自身也从来没有表达过自己的任何情绪,可是她的一切,她的喜与怒,哀与愁,委屈与愤怒,我们却深有体会。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那样善良的羊脂球,她的命运却是那么的悲凉与悲惨。她从来没有给我们流露过什么,但是我们已经明白她所受到的一切痛苦的遭遇。
这篇作品以羊脂球的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统治下那些肮脏不堪的灵魂。他们虚伪的外表下暗藏着一颗无比丑陋的内心。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真的是金玉其表败絮其心。两者反衬透露出当时上流社会的腐败,有利可图时的奉承,无利可图时的践踏。同时警醒我们高贵的灵魂远比空有其表更加珍贵。
第8篇:羊脂球读后感800字
与此书相识于初中。同桌阅读时那义愤填膺的表情,仿佛此刻又浮现于眼前。那年暑假我匆匆看完了它。后来,我还去了解了作者-莫伯桑先生。
这位法国典型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以尖锐讽刺的笔触,透过《羊脂球》揭露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丑陋的社会面貌。
人性的善恶、真假、爱恨、恩仇,人生的阴暗和阳光,人物的平凡和伟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阿莫先生、羊脂球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和所谓上流贵族的对比烘托,让读者充满悲愤共鸣。一个个“平凡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她们的命运虽是那么不幸,但放出的光芒却是那些上流贵族所不及的。
小说中的“羊脂球”让我最为震撼,也许和所有读者一样,基于主人公的身份,无法和她的行为大爱画上等号而好奇……
今天再次品读,除了那份悲愤还在之外,又多了另一些心得,或许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看到东西都不一样。
我觉得世俗的偏见,人们的眼光更是插在羊脂球身上的刺刀。
刺得她无法自尊的活着。她最后留下的无助的眼泪与默默无声的抗议,像如一把刺刀深深插在人们的眼睛上。狠狠的回复世俗的的偏见。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中,那些自愿替换学生的,毅然决然的代替学生踏上那辆无归路的车女同胞们何尝不是中国版的羊脂球………为大爱牺牲自我。用生命换取自尊。
她们都是多么希望得到善意与被接受。
《芳华》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可恨的是那个时候,世俗的眼光给他们珍惜的机会都没有。面对敌人。面对家仇国恨。他们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却谱写了人生的乐章。绽放了她们的光芒。
就像余秋雨所说“再小的个子,也能在沙漠上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看看生于国盛民昌,而于昨天走上街头闹事的港独分子,对比羊脂球这些女性,我都替他们害臊。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经典为鉴可知优劣”。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像《格言联璧》所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让我们与良友为伴,与故人同行,摆脱傲慢与偏见,以宽松与善意接人待物,以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写下我们的篇章。(潘颖)
第9篇:读《羊脂球》有感
莫泊桑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这部经典代表作值得读者反复阅读、反复赏析。
小说刚开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法国军队溃败,普鲁士人攻占了法国城市里昂。几个商人想做买卖,依靠关系获得了去往哈佛尔的通行证。
然后几个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几对来自上流社会的夫妇和故事主角——一个善良正直的妓女,羊脂球。
羊脂球和这群人在一辆车上,他们一同前往哈弗尔。
起初,在得知羊脂球的真实身份后,这些顾惜名誉的太太们,喋喋不休地说她是“卖淫妇”和“社会的羞耻”。
没过多久,车上的人都饿了,只有羊脂球带了满满的一大提篮食物。善良大方的她用谦卑的姿态把食物分享给同车人。她没有因为之前高贵妇人的侮辱而耿耿于怀,而是主动示好,希望手里的事物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这群人,吃着羊脂球的食物,不得不和她说话。他们因为食物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但这一切又在他们到达旅馆后变了。
在抵达多特镇时,一行人遇到了一个普鲁士军官。这个日耳曼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睡觉,否则同车人都要被扣留在旅馆,无法继续前行。
为了能继续赶车,同车旅客们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进行劝说,就连那胆怯年老的老妈妈都参与进来。最终他们编造各种各样的故事,使羊脂球答应了普鲁士军官的请求。
然而,成功解救了这群人后,羊脂球再次与他们同行,此时,她面对的不是喜笑颜开——而是嫌弃与不屑。更难过的是,她匆忙上车未来得及准备吃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愿意与她分享食物。
“当初,他们牺牲了她,利用完以后,就随手抛弃。”
她很愤怒,她想破口大骂这些人的无耻行径,但坚强的性格让她镇定了下来。
她终于看清楚了这群人的真实面目。
小说借助羊脂球这个角色主要讽刺了上层社会的虚荣、自私和虚伪。上层社会的腐朽,才是导致普法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曾海苹)
第10篇:读《羊脂球》有感2000字
二月里拜访文友,听她提及《羊脂球》。我以为她说的是一种形状像羊角,绿色的草本植物。经过夏天开花,秋后结的果子像球一样的圆。且整体呈现牛奶一样的洁白,因此就落得个优雅的名称“羊脂球“
我的奇思异想,惹得文友神情庄重地说:梅子,你说错了。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书中的女主人翁。她长得貌美如花、身材丰满丶肤如玉脂,人取绰号“羊脂球″!
说着话儿,文友从书橱上层抽出封面上印有美女头像的《羊脂球》递给我。立时,我就感觉到面颊发烫。为了掩饰刚才太唐突造成的内心不安,我急忙打开书页认真地看起来!
故事一开始,写普法战争中法军残部装腔作势吓唬普鲁士士兵。当听到对方军队将要进攻的消息,一个个却惊慌失措地仓惶逃命!
普鲁士军队长驱而入,给敌占区的法国人带来了极深的恐惧感。做生意的害怕好不容易积攒的钱财,被敌军剥夺侵占;老实巴交的农民们,既没钱又没势的。对未来更是觉得一片茫然!
战争年代,当然就会处处呈现一片水深火热的景象。身在敌占区,每个人都会担忧自己和家人遭到侵略军普鲁士士兵的损害。除了偶尔串门找朋友倾诉心中的忧虑,几乎每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然而,当普鲁士士兵“呯、呯“拍门的时候。人们还是一个个乖乖地去开门,弯下腰身递上歉卑的微笑。忙不迭地说起恭维的客套话!
虽然,他们前一秒在各自的家里。还在跟朋友大谈特谈,对这些打胜本国军人的普鲁士人是多么的厌烦和憎恨。竭尽所有的污语粗话发泄内心的愤怒!
在这里,人性的麻木可见一斑。大作家莫泊桑用生动丶形象的描述,将人们趋颜附势的心态“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接下来,当地就有一部分人离开故土。去还没受到战争影响的勒阿弗尔避难!他们在国家遭受侵略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民族的尊严。却是个人的安危丶利益和金钱!
于是,作者就巧妙地把社会各阶层的人集中到一起。一架马车载着十个不同身份的人,各自代表一个群体!
其中,有伯爵维尔德先生丶厂长兼议员卡雷.拉马东丶葡萄酒批发商鸟先生,和他们的夫人丶“民主朋友“高尼德以及两名修女。本文的主人翁羊脂球,就被安排在这里出场了。她的身份是一个妓女!
一开始,羊脂球就被人认出来。这群人都看不起地位低下的她!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正派“太太们,一路上总是坐得离她远远的低着头与同伴窃窃私语。有的甚至公然对她指手划脚地评头论足,让她记着自己是一个比他们低一层次的人!
一路上,战乱不断。所有的店铺都不开门营业,当地的农民们不想储藏品被普鲁士士兵搜刮走。也早就带着一家老小逃走!
马车上的乘客们,相继感到饥饿了。然而走得匆忙,除了带着钱财却都忘记带食物!看见羊脂球提篮内的食物,这群人都眼里放光。还带有一种嫉妒和憎恨的意识!
当羊脂球请他们吃的时侯,他们却有人聒不知耻地说:我们带着感恩的态度,来接受。说真的,我的肚子已经饿得不得了。还真无法拒绝!战争年代,就得特殊办。你说,是不是?
说着话儿,马车上的乘客们就毫不客气地吃光了羊脂球足够吃三天的食物。似乎不嫌她是“下贱人“,肯吃她的食物就是给足她面子!
后来,一位普鲁士军官看上羊脂球。伸手拦下马车,以车上的人们为人质。要求她陪伴他一个晚上!羊脂球出于呵护国家尊严,不想出卖自己的灵魂。断然拒绝!
起初,这群人还义愤填胸为羊脂球鸣不平。但是过了半天后,他们就不约而同地改变了主意。纷纷转弯抺角地劝她不要再坚持!
包括身份高贵的伯爵夫妇,也对羊脂球说:小姐,你本来就是妓女。普鲁士人与我们法国人,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你掂量一下,连累大家都无法赶路。造成的后果,负得起吗?
于是,可怜的羊脂球在同伴们的威逼利诱下。不得不答应了他们,去陪伴普鲁士军官过夜!这天晚餐,她的同伴们受到贵宾一样的上等招待。除了享尽美酒佳肴,还准备充足了继续赶路的水和干粮!
然而,羊脂球第二天走得匆忙什么东西都没带。同时也忘记带吃的食物!在这里,起着铺垫下面故事情节的作用。这一部分文字才是作品的高潮!
当他们走了一段路后,饿意袭上心头的时候。所有人开始吃自己的干粮和水,却没有一个人请羊脂球吃。反而脸上都带着幸灾乐祸的神色!
见无人愿意帮助自己,羊脂球只能走到一边哭泣。独自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品味着人性之间的冷漠丶丑恶!
《羊脂球》,叙述的是同胞之间不知道互相帮助。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同伴,主人翁羊脂球的悲惨命运。似乎是注定要发生!
整部作品,情节和表情描写得细腻。越读心情越沉重和愤怒,最后随着羊脂球的哭泣而泪流不止。堪称是莫泊桑成名之作!
第11篇: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1000字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中篇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在现在的社会中又何尝没有这种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翻脸不认人的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时候,往往把自己认为很下等的人当作上帝,希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对方是乞丐还是绅士,都会弯下“尊贵”的腰,露出难得的笑脸。就像《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觉得与羊脂球这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不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甚至为了羊脂球的身世而艰难的挤出一滴浑浊的眼泪。从这里看来好像是对方的地位提高了,但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面对自身利益,你会怎么选择?是向装束整洁的死神招手,还是向遍体鳞伤的耶稣探头。也许有的人真的会走向耶稣,他们知道“以见利忘义为耻”,宁愿损失钱财这些身外物也不要丢掉了高尚的灵魂。但有人也会踏上摇摇欲坠的铁锁桥,向死神走去,用灵魂去换他们的赏钱,用他人去换他们的赏钱。就像贵族们在旅馆所做的一切,当普鲁士兵威胁到他们的腰包时,他们看不见羊脂球是他们恩人的身份,只看见她是妓女的身份。他们顿时由哈巴狗变成了柴狼,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同时面对金钱时他们也是吸血鬼,就像马克思所形容的那样:“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
在逃难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由在马车上羊脂球慷慨地与大家分享食物,到在旅馆被迫出买灵魂,在到马车上遭受欺凌,没有一出不反映出羊脂球虽身为妓女但仍然是一个拥有尊严和傲骨的女性,无处不反映出她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等上流社会的人的自私自利,为了自身利益而毅然把羊脂球推向火坑。更使我气愤的是,事后这班所谓的权威人士,所谓的上流分子,面对饥寒交迫的羊脂球所给予的鄙弃、讽刺,嘴里不住的说着“无耻”。
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由细胞发育而成的人类会有天差地别,是金钱、名誉、权力在作怪,还是自己的灵魂在扭曲…
羊脂球的故事不仅仅述说了她的悲惨生活,更反映了当时的人是多么的虚伪,像她那样真的人真的非常值我们学习的,不能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为自己付出了不等的代价的人,而是给于她一定的关心。
在小说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作了对比,检验了他们的道德水准。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10人当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称为高尚的人和有爱国心的人。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食物。她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谓上等人都是些灵魂丑恶、损人利己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