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甲午大海战》有感800字
【第1篇】
前不久,我观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这让我对清朝末期那段历史有了较为真切的认识。
19世纪末期,清政府建立了船政学堂,小邓世昌也来学习。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四年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少年学子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怀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驶向日本。而当时的中国,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可慈禧昏庸无能,只顾自己享乐,挥金如土,从不关心国家安危。为庆祝自己的六十岁生日,慈禧花费了大量白银。为了自己玩得痛快,她竟拒绝了光绪皇帝买一艘新型军舰的要求!而日本天皇为了买一艘新型军舰节衣缩食,不仅组织全国人民捐款,还把自己的钱给捐出来。日本举国上下锐意进取的气象和没落腐朽的清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终于,甲午战争爆发了,而中国的一些战船竟被遣到为慈禧太后运鲜果而未归!海面上炮声隆隆,在这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了绝对的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数量极少,且劣质的较多,常常命中敌舰却不炸!结果,甲午战争中中国输得一败涂地,最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当战败的消息传来时,正在笑嘻嘻地看着表演的慈禧竟然不屑一顾,让手下去向日本求和!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恨铁不成钢”,恨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堂堂大国竟输给了一个小小的岛国,不能不说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不是缺乏有志之人和爱国之士,也不是缺乏军事人才,更不是缺乏视死如归的勇士,而是缺乏有真才实干的优秀领导人。而政府的腐败又让那么多忠臣含恨自杀……日本人给中国人的信中“而今中国失败是因朝政腐败所致”这句话,像锥子一样深深刺进我的内心。
但令人高兴的是,现在中国已经一步步地强大了起来,并且加入了世界航母俱乐部。奥运会、世博会纷纷在中国举办,中国的航天业也举世闻名……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取得的惊人成就。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李克强遭小屁孩抢镜”的新闻,我看后不禁感慨;“现在中国的领导人与老百姓越来越亲近了,我们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啊!”
虽然甲午大海战已成为历史,但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吸取教训。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让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应从小就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奋发图强,力争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多做贡献!
【第2篇】
今天,我看了一部以“爱国”为主题,体现清王朝腐败无能,贪生怕死的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这部古老的影片,我感触颇多——对邓世昌的爱国心钦佩不已;对清王朝软弱无能,苟且偷生的咬牙切齿。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部影片,看看邓世昌的爱国壮举,看看1894年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清朝政府要运一批货物,命“高深”号载着,“靖远”号护航。半途,“靖远”号遇上了“吉野”号的袭击。“高深”号先被炸沉,许多陆军士兵淹死了。“靖远”号舰长方国建胆小如鼠,怕军法处置,不敢开炮,竟举白旗投降。看到这儿,我气愤极了,真是国家的败类,民族的耻辱啊。舰上一水手王国成向邓世昌哭诉。邓世昌率“致远”号与“吉野”号决战。最后,邓世昌炮弹用尽,舰船多处受伤。邓世昌率领士兵去撞沉“吉野”号,最后不幸被对方鱼雷撞沉。邓世昌牺牲了,他的勇敢与爱国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邓世昌之死重于泰山啊!
说邓世昌是一位爱国将领,名副其实!在方国建因“打退”“吉野”号的庆功宴上,邓世昌义正言辞地戳穿了他的谎言。面对日本密探罗皮尔的阴谋,邓世昌毫不畏惧地向朝廷申诉,而奸臣以假乱真指责邓世昌,邓世昌被革职。一边是政府不战的压力,一边是百姓被欺压的愤怒。终于,他站在了百姓一边!他真是百姓的父母官!他想百姓所想,疾百姓所百姓。最让我敬佩的场面是海战的场面。面对强大的对手——“吉野”号,他镇定自若,严阵以待,他们的大炮百发百中,打得“吉野”号惊惶失措,怆惶而逃。正在打得尽兴时,没弹药了!怎么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敌人的大炮依然疯狂地吐着火舌,邓世昌毅然下令,要撞上“吉野”与他同归于尽。与此相比,敌人却惊惶失措,哭爹喊娘,有的跳水逃跑了。勇敢的将领必将带领出勇敢的士兵。“致远”号水兵泰然地与舰船一起深入了大海。
邓世昌的英雄壮举,永远埋在了大海之中。他奋勇作战,与战舰共存亡,不愧是我们的英雄。他的勇敢和爱国值得世人称颂。
让我们永远缅怀海军之魂——邓世昌。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600字
还是在小学时,就听爸爸给我讲起过清朝历史中的“甲午战争”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于受年龄限制,当时的我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憎恶之情不是很深。今天上午,我看完电影《甲午大海战》,重温了那段中华民族的滔天奇耻,感慨颇多,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同样的军舰,载着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他们怀着同样的强国梦,却走向了殊途,因为军舰分别驶向的是当时两个一为刀俎一为鱼肉的国家——日本和中国。
邓世昌,当时“致远”舰的舰长,他满怀报国之心登上此舰,却因清朝政府和官员的腐败落得一个与舰同沉的悲凉下场。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是他的视死如归的勇气和爱国的信念——影片中,“致远”号已无弹药,船上起火,侧舷暴露,可邓世昌却不顾已烧到身边的烈火,高挂冲锋旗,开足马力向日本指挥舰“松岛”号撞去,当“致远”号被炸得支离破碎、缓缓下沉的时候,邓世昌竟一把推开了战友递过来的救生圈,在巨大的爆炸声和高达数米的水浪的见证下,投入了大海的怀抱。滔滔大浪,滚滚浓烟,于他,于舰上的战士而言,又有何惧?这些,只不过是天地为他们英勇的褒奖罢了。报效祖国的梦想,使他们看淡了生死。而自始至终支撑他们的,是责任,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这部影片中,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一方面战事节节紧逼,弹药不足,另一方面,慈禧还在用铁甲舰运送荔枝;当前线急需炮弹时,朝廷的官员们却将大部分军火饷银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买了些打中却不炸的弹药以次充好;当战士们用生命与敌人做最后一搏时,慈禧却在斥巨资修建的颐和园里听戏听得犯困……这时的清政府,已如空心的大树,看似结实,实际上不堪一击。在影片的最后,光绪对着冰封的湖面,在大雪中为失去的一千八百里江山嚎啕大哭,而在这之前慈禧还教育光绪说:“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寝。”真是讽刺到极点!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那一段不堪回首的真实历史。民族之痛,中华之耻,告诉我们,只有传承历史,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要想让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不败之林,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耻辱!
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我们千万牢记民族的信仰和坚持,特别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在和平社会的青少年,更要有所担当。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这段历史点燃我们自强之火吧。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
这是一部故事片,讲述了1894年大清国与日本国在黄海上发生的一场大海战。结果,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区区一个小岛国,却可以杀死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大清国与日本国,同样的爱国,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胜利,一个失败。为什么呢?因为大清国在国家的体质上,早已经输给了日本。
船可以漂在水上是因为水的浮力正托浮着它,而水也可以变成浪花把船打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民就是水,船便是政府,人民可以把政府高高托起,但人民也可以让政府灭亡。在影片中,日本,从 19世纪60年代开始,民治维新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而大清国,皇帝驾崩,新一任皇帝是谁由不得老百姓们去选择,必须由皇帝的儿子去继承。
也许,日本的首相比大清国的皇帝更爱自己的祖国,也许,日本的首相比大清国的皇帝更爱自己的人民。影片中,日本的首相一天吃一顿饭,剩下的钱便拿去买先进的武器,用来与敌人抗衡,而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却为了给自己过一个六十大寿而把本应该去买武器的钱拿去修颐和园。看看颐和园里的石船吧,它是用大清国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看看那具有嘲讽意义的清澈的湖水吧,它是用中国的尊严换取的。
日本的人民看到中国人就打,因为他们有着岛国精神,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敌人。虽然他们与恐怖分子的行为没什么两样,但是,至少他们爱国,他们团结一致。
可是,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话,就没有中华明族的崛起,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这,也许正是历史车轮的运转。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1000字
适逢甲午战争的120周年之际,我看了根据清朝中日战争拍摄的电影《甲午大海战》。走进了电影,走进了历史,才发现甲午战争,是中国人心中说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多少中国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师付之一炬!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耻辱!让120年后的我们为之愤慨!又为之鼓舞!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筹资从外国购进鱼雷舰、铁甲舰、巡洋舰,组建成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可悲的是,当时的清政府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此便不再更新军械。让一直虎视眈眈地小日本胆敢多次与北洋水师发起冲突,在黄海大战中,发现日本军舰早已更新中国舰队许多,既便是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邓世昌、丁汝昌顽强奋战,也无法抵过日本舰队的先进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最终日军直冲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之所以我会看《甲午大海战》,是因为我来到了大连旅顺,来到了旅顺军港,庄严气派的军港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老虎尾半岛,西南是巍峨的老铁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现在有许多的游客在这里观赏风景,还可以看到静静守卫国土的巡洋舰三五成群地停靠在海港口。经过导游介绍我才知道旅顺这美丽的地方还会有那么惨痛的伤痕!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旅顺军港被日寇侵占,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国怀抱。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当时的清政府固步自封、经济封闭,大臣们腐败堕落,为了个人利益明争暗斗;而日本,当时对内推行“明治维新”增强国力,对外不断扩张,侵略掠夺朝鲜和中国。一方是准备充分、蓄谋已久、阴谋狡诈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战略失误的腐败透顶的清朝政府。这不是摆明了中国必输无疑了!
“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学生落后了,就会被耻笑;一个员工落后了,会受到批评甚至被淘汰;一个军人落后了,会受伤甚至失去生命;一个企业落后了,会被吞并,破产;一个国家落后了,会被别的国家攻击、欺凌。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会永记历史,让那些曾经的历史永远成为历史!我不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也不想“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的情怀,但我会做一名踏踏实实的好学生,我会努力学习知识,学习做人,让自己成为一名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50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甲午大海战》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我国清朝北洋水师的故事。
在光绪年间,邓世昌和他的小伙伴们先是在福建船政学堂学习知识,然后去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数年以后,长成大人的他们乘着清政府购买的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回国了。在众人的努力下,中国拥有了一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海防力量。北洋水师受邀去日本访问,日本人看了铁甲舰后羡慕不已,日本天皇发动全国捐款并从自身做起要求所有官员拿出年薪的十分之一来购买军舰。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却是中国的慈禧太后拿着海军军费去修了颐和园。七年以后,中日双方的海军实力发生了转变。
随着海上的一声炮响,中日两国的命运发生了改变。1897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中日两支舰队相遇了,双方各出了12艘军舰,北洋水师摆出了雁行阵,日本摆出一字长蛇阵。雁行阵虽然发挥了前主炮的威力,可侧舷和尾炮却无法发挥作用,最终北洋水师的三艘军舰均受损沉没,致远号炮弹耗尽,在邓世昌的带领下英勇地撞向日军吉野号,可惜还没开到就被打沉了。
在以后的战斗中,这批从小一起学习的同学相继战死了。他们的事迹都是可歌可泣的。看了这本电影以后,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
今天我窝在家里,想着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中,我军有四艘舰船被敌舰击沉,只有济远、镇远和致远幸免于难。不久,致远号也不幸中弹,但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中,炸成了两半。邓世昌等人誓与敌舰同沉,可惜后来没碰到敌舰,就沉入了深渊。
邓世昌等人爱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他们是人民的榜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个人都像邓世昌一样,那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然而,现在的中国却不是最和平的国家。现在有多少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扰乱社会治安?有多少人因为吸毒从国家栋梁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
如果中国多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多一些遵纪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觉远离毒品的人,那么中国将会有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明天!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00字
甲午战争是在1894年爆发的,是中日第一次海上战争。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日本向中国挑起战斗,中国被迫宣战。中国的海军和日本的海军一起在英国留学,日本把所有的钱财都花在制造舰队上,而中国大部分的银两都花在慈禧太后60大寿上。日本的海军回国后开始训练海军,日本的军舰做的跟英国差不多,而中国呢,军舰的钱却花在了寿宴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了。战争开始了,中国的舰队一开起来就很弱,可笑的是中国的鱼雷向日本的舰队发了几炮,却一炮也没有射中。可以看出清王朝是多么腐败无能了。最后日本军队向中国的海军发了鱼雷,中国舰队全部沉入了海里。
看到这,我的眼里盈满了泪水。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双手打下的基业,就毁在这里了。过去的那些荣华富贵,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历史上抹不去的屈辱,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日本人在我们的祖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刻骨铭心。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同胞,我们永远都记在心里。
我知道,只有我们祖国变的强大起来,才不会被别人所侵略,所羞辱。中国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近来日本政府还声明:钓鱼岛是日本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故意挑衅中国。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杰出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东方帝国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