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_关于伟人的作文700字
我现在正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虽然读完一遍,但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毛泽东是我非常敬佩的人,自己小的时候就常听姥爷给我讲毛主席的事迹,姥爷曾经是一名军人,每次听他讲毛主席的事都能够体会到他那激动的心情,从他那言谈与表情中充分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我们伟大领袖的无比崇敬,他对我的这种影响在那时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从那时起我对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的确开始关心开始关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通过影视作品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这位伟人,直到现在我才开始读《毛泽东选集》这部著作,说来这的确很惭愧。
现在虽没有读完,但读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伟人他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他那极具远见的战略眼光,对事物的分析清晰透彻的能力。他看清楚了中国当时的局面和情况,只有发动群众,让农民站起来,让农民当家做主,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毛泽东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更加是辉煌的。记得小的时候总是听的东方红那首歌,在电影电视中也总是放映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作为80后的我那个时代离我并不遥远,但如今又有多少我们这样的大学生能够回忆往事,去关注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往事呢?通过对毛泽东选集的初步了解,许多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学习。选集中开篇就讲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始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的生活也不正是如此吗?
当今的社会竞争如此的激烈而又残酷,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分析事物要透彻,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住眼睛,要清醒的认识自己,认清外在的事物。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完美的人,短浅的去看问题最终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毛泽东的心里格局非常之大。我们的思想高度与之是无法相比的。所以我们只有去推崇去学习。我们这些80,90后真的应该去了解这位伟人,去学习他,去读懂他。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2000字
《毛泽东选集》共分四卷,其文风务实,涉猎广泛,论理精辟,思辨深邃,令人钦佩不已。读完毛泽东选集,感觉如沐革命春风,如醍醐灌顶,沁人心脾。毛泽东选集中收录的文章无论是对我们今天的工作,还是自身人格的健全,信仰的树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从一介书生,到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从事革命运动,再到遵义会议确立其领导地位,这期间承受之众多、成长之艰难,是常人无法想像的,毛泽东的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与其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经历的越多,其成长速度愈快。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党内学习的改造、作风的整顿。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该篇报告中他对主观主义的批评是:“这种作风,拿来律已,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跟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幅对联就是这种人的自画像。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则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完全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恰恰是党性原则的体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这两篇力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党内存在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基层组织是重干不重说的,干出成绩来也方显示你的本事,人恰恰就是在这其中得以锤炼。
“共产党以五年半的苦战,得到的是增强战斗力的结果,这种情况将决定今后中国命运”。说的是多么气贯长虹、慷慨豪迈,确实是真知灼见啊!共产党之所以对国民党的挑衅只是自卫般地“忍让”,是因为当时共产党一心维系共同抗日大局,加之自身力量亟待壮大,但即使如此,共产党并未一直忍气吞声,而是采取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决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把顽固派的进攻打退之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使这一斗争告一段落”的“有理”、“有节”的原则(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提纲《日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主义工作方法》一文中阐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可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到“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更让我们钦佩不已,“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方百计、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如何真正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首先是要用心去体察民情。这篇文章对我今天从事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的,只有真正地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从人民群众切实的利益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是整日挂在嘴边,也不是只体现在文章中。毛泽东选集中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用毛泽东同志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总结就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可见毛泽东同志否定了在革命工作中也应遵从子贡所说的“温、良、恭、俭、让”思想,的确,要想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切身投入到火热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之中去。
当然,时代是在不断地向前推移的,社会的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毛主席他们没有亲身经历、亲自接触和切实研究过,进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知,未来的社会也是我们因不曾经历、接触和研究而自然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知的。所以,保持及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及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让我们的生命从客观外界汲取更多营养,从而确保自己的主观世界能不断地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及时地得到有利的改造,进而使我们更具力量、能够克服更多的困难、走得更远并最终取得更大成绩!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讲到:“……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向认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中心环节,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薄弱环节又是制定正确针对性的政策和进行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所学校就好比森林里的一棵树,要经营好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根基”,勤劳聪明、乐于奉献的“播种者”教师。教师们一天天的劳作和创造来不得半点虚假、无法走通浮躁之路,是否求真务实与教育管理的成败紧紧相连。的确,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时候,我就好比在聆听伟人的教诲,“身处复杂困难的环境,要向身边的人们学,从书本学,从实践中学,从经验教训中学”。我默默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永恒的人生坐标:求真务实!
将我读《毛选》的感悟归结起来,就是:时刻要注意着力改造自己。今天,学习理论,尤其是通读《毛泽东选集》,将使我打开思考的空间,更加深刻地思考昨日、今日、明日的工作。今天,读《毛泽东选集》,学习伟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强群众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平凡的我,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归结点。
深读《毛选》思考,论“5.8”博弈的至高境界
深读《毛选》思考,论“5.8”博弈的至高境界
编者按:(4月6日一点资讯文章)“清明祭”文之后,欣喜看到可敬的家人们都在大量转发早期的有关云模式的利国利民利社会及宣传黄生的软文,正知正念合规合法为黄、云诉求,也不枉文中所言:“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前日也有截屏传递弥勒君的文章被某些大咖封杀,大都回复四个字:忽略,飘过!
关于弥勒君的文章,读懂的读个“意境、门道”,读不懂的连“热闹”恐怕都体会不到,也只会肤浅地以为是弥勒君在攻击某些人或某一群人。正所谓:“烟鬼笑我太轻狂,我笑烟鬼欠思量”!
其实对于现在还活跃在各大微信群的每个用户,还有哪些依然奔走在前方的各位家人,无论是真“自费”还是靠“赞助”,谁都不怀疑其盼云归的急切愿望。但与其费力动辄就封杀弥勒君的文章,以至于浪费时间还未实现“董出云归”的目标,倒不如放下“英雄”身段,沉下心来去认真领会一下弥勒君的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念和境界。
今能看到很多的家人们转发的软文里少了往日的喧嚣、怒气和对立,只为了正能量的宣导在奔走呼吁,心下安慰些许。
留言写信永远是这场“博弈”的唯一正确的主题和方向,但如何“写”怎么“言”却是关乎博弈成败的关键所在。却是由于站位的不同,被简单粗暴理解为反对留言写信,只能说,未处在一个层次和境界,多说无益。
《论博弈的至高境界》一文细述,何为境界?何为博弈的境界?如果搞不明白,就不要去竞争。因为这是竞争者竞胜之本。大道至简!境,就是按我们的思维方式来竞争。界,就是在条件、资源掌控的范围内。至高的博弈境界就是:完全按我们的意思打,完全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来竞争。最终占据绝对的主动和掌控权。
在2225年前,一走投无路之硬汉呐喊“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开启了一个帝国的塌陷。结果亦喜、亦悲!
如今之“5.8”劫难的救赎,不免有如此呐喊者,喜之于对“万五”的渴望,悲之于徒有“狂躁”的革命激情。十之八九,风声鹤唳下,鸟兽散,不了了之;曙光初现时,上梁揭瓦,老子天下第一,似乎不推翻“万恶”的迂腐规制,甘赴九泉,豪情满志。何以故?博弈之境异也!
弥勒君之“一点号”软文多有章节剖析小云的走向。建国以来,颇具影响之大案要案,司法审判之原则必定是速判速决。但凡有聚众事态苗头,一则全网舆情控制,一则锁定身份掌控其自由度,再者杀鸡儆猴,枪打出头鸟。强大的国家机器,对于此类事件,可验证的真不是个例。云案发生之节点,“双创”为既定方针政策,又有大量的官媒背书;加之云模式四年实践,涉面不广?涉众不多?涉金额不大?非也。恰恰就是云案,涉及行业之多,区域之广、人员之众、金额之大,建国以来也堪称为“重案”,其影响力绝不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的“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却是为何,所谓的“摧毁”,只有公安的统一部署,而对于诉讼,连普通老百姓都认知的本该“自上而下”的“定性量刑审判”原则,在云案上却是倒行逆施?时任父母官“薨”了、专业组长“栽”了、案件公诉“下放”了,组织领导传销罪是“鉴定”的、市场监督证据是“请示”的、审判是“关门”的、视频是非“公开”的,到最后结果如何呢?曰:宣判我是没有权利的;人,我也是不敢放的!如此只能呵呵!
一个个案,在某些地域、角落,依现行规制,有可能存在“黑手”而一手遮天,也可以以“上令下行”为逐利执法借口而草率断案,但相对于云案之社会影响力,还有“刑法”鼻祖、功勋荣誉获得者、“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领衔参与的专家论证结论,正知正念之人民公仆的奔走呼吁、广泛持续的民意诉求,在依法治国推进司法改革步伐、以“双创”拉动经济发展、在“放管服”创优营商大环境下,各地的简单粗暴司法怎么可以定性云案总部的结果?
一场大考,这是再好不过的典型案例教材和试卷。开卷科考,成绩优异,则彰显司法独立与法度治理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考砸了,那革陋除腐重锤一定会砸下,达摩克利斯剑出鞘,必然伴随体制改革的深入,净化系统污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并保驾护航。
都知道那份所谓的鉴定漏洞百出,也从庭审的信息中了解到“是委托单位让我们这么写的”,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鉴定人会庭上反咬一口是被人指使那么写的?又为什么不亲自出庭作证?是工作忙无法抽身?是迫于压力不敢出庭?亦或是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出庭?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吃瓜”群众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没有站位和境界之说。但不可思议的是,个别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是明明已经佐证了事态的一些发展,也知道实实在在发生的一些“大动作”,偏偏还要以“正义”的名义,表面上的合理合法,背地里却煽动举报和对抗,甚至打倒一切,挑衅那些本已知道罪不可赦却又存在侥幸心里的“官吏”形成统一战线,做鱼死网破的挣扎,甚至直接联名上书控诉云模式的“破坏性”。这边“公仆”在做安抚尽力想撕开那张“网”,那边却煽风点火把“官网”熔炼的密不可破。却是为何?
虽然这张“网”最终会被“悬顶之剑”撕得粉碎,却只是可怜了黄生和896万用户,不得不继续在煎熬中度日如年。
诚然,有了境界还是处在意识层面,只是增加了致胜的可能性和现实的砝码,但可能性并不等同于现实。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建立适时的逻辑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围绕主动开展,主动的核心是灵活,是竞争的弹性的扩容,是创造和变换利我的竞胜机会。比如:在防御战中找到进攻战的致胜机会,在持久战中找到速决战的致胜机会,在内线作战中找到外线致胜的机会,在军事战中找到统一抗战的致胜机会。依次形成以主动灵活为核心的博弈逻辑与关系,确立最终的胜利。
之所谓灵活、主动并积极、持续地宣传模式的科学性、前瞻性、先进性、颠覆性、普惠性,以及黄生的大爱格局和利他互助诚信的商业文明新境界,对于缺失政治站位和对事态发展的正确研判的“引导者”,是不可能在期望的最短时间内实现现实的利好结果的。
所以,竞争要跳出来,要有战略耐性,要把握火候,要主动,要灵活,要对博弈境界有所了解。这样才是智者的博弈,才可实现竞争的乐趣,也即现实的胜利!
“5.8”事件,终有尘埃落定之日。当下,需正确回归到于情于理于法只为黄生的起心动念及云模式的利国利民利社会而奔走呼吁,摒弃对立、对抗、尖锐和愤慨,达到意识和行动的空前统一、团结。待黄生回归之后,有的是“发泄”的时间和空间,也一定会如愿让你的发泄得到应有的“回报”!
两年的历程,对于每一个个体,甚至所属团队,伴随着“事件”落定后的解密,一定会验证“当初”之“所为”是雪中送炭还是釜底抽薪,也或是火上浇油?时间的印迹不会被抹灭,请对号入座!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仙桃市财政局 李豪杰
各位同事,下午好!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修订版)。
本卷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从1925年12月至1937年8月的18篇文章,分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个阶段。
毛泽东同志语言犀利明快、生动幽默、通俗易懂。让我不仅记住了一些经典的语句,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有了对实际工作的更多思考。
下面我想谈谈阅读这本书的体会。
第一、要有问题意识
从开卷第一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再到“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无一不是基于问题而来的。
作为农财工作人员,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更应该要有问题意识。每天早上起来后,问一问自己。今天的工作都有哪些?哪些是紧急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必须自己完成的?哪些是可以协调安排的?并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以免处理起来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每天晚上睡觉前,问一问自己。今天的工作都完成了没有?完成的怎么样?如果没有完成,是什么原因?任务太多,完成不了?还是效率太低,能力有限?并尽量做一些记录,提炼出好的经验做法,分析出需要改进提高之处。这就是胡书记经常说的“清晨之问,静夜之思”。
一个没有问题意识或者问题意识不强的人,学习往往没有针对性,不动脑子、不加思考,为学习而学习,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所以,我们要从问题入手,将思考问题贯穿于工作、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学习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第二、要注重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作为一名农财工作人员,特别要注重调查研究。举个例子,要想了解一个重点贫困村的真实情况,就必须下乡调查,这个村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是什么原因导致贫困?这个村产业发展状况如何?这个村分配这么多资金是否合适?这个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是否在为脱贫攻坚谋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下乡调研,走村进户,走进农民,才能真真切切地弄明白这一连串的问题。
第三、要善于解决思想问题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反应思想,并通过其后果对思想产生反馈作用。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克服思想上的懒惰、思想上的倦怠、思想上的马虎,与一切坏的思想作斗争,保持认真、严谨的思考方式去对待工作,更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特别是将一心为农、一心为贫深入到脑海中去。思想问题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毛选里面有很多观点,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希望大家在阅读此书时,能有所获,有所得。谢谢,我的分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