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提与祖父》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死亡。字典里的解释是丧失生命,不继续生存。
千百年来,我们恐惧死亡,忌惮死亡,生怕自己在某一刻便成了死神手下的牺牲者,继而编造出地狱,以及地狱底下的残酷刑罚,和无数青面獠牙的魑魅魍魉来给自己的恐惧找一个借口。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一直极力探究死亡,希望从而找到延续生的办法:从公元200多年前就有徐福为秦始皇飘洋过海寻找“不死神药”的历史,再到如今许多能够令人长命百岁等等药物,但这都无一不突显从古至今人类对“死”这一生理变化的恐惧。然而,这种恐惧,是《马提与祖父》里找不到的。在马提的祖父弥留之际,或者套用作者的话来说,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和祖父的天空总是晴朗的。
马提和祖父对死亡没有恐惧,原因是有别的。马提还小,不懂死亡的概念,这也是当亲人在祖父床前哭泣,而马提却盯着天花板上的苍蝇,担心它会不会咬爷爷的原因。而祖父,则是因为明白“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所以他们不恐惧。而后者,是祖父想告诉马提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作者想告诉所有的读者的一个道理。
小说伊始那充满一种别样的温暖、阳光的笔触为后来马提和爷爷的奇妙路程坐下了铺垫。一起漫步于宁静的田野,在河中用裤子口袋抓鱼,与守卫比赛划拳,走过不断移动的桥,穿越高高的向日葵林,捕获半黑半白的小马——小捣蛋,寻找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藏,在海盗船中巧妙逃生……一切都是愉快的,就如小说多次提到的一样:天空总是晴朗明亮的。唯一不足的是,爷爷的身体总是不断在变小,最后被受爷爷欺骗的马提一下子吸到了身体里,但是,就像爷爷最后说:“在孩子身上,我可以找到最好的安居之所。”马提的祖父用这样的方式来让马提初次了解到了死亡,使得死亡不在充满晦暗之色,从而保护了孩子的感情和心灵。
马提的祖父这样创新的方式来对待死亡.,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苹果里的星星》:
“来,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他说着就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的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认识事物要从多个角度看,爸爸切苹果的方式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所以,他从来都不知道,苹果里藏着星星;孩子用了另一种方式,所以,他看到了星星。同样的道理,我觉得死亡,其实还可以这样理解:死亡就是你会像树叶那样变成泥土、养分——你会在每一个生命里。就像你身体中有以往每一个人的一部分。……我还在学校里、广场上、足球场上——在所有的照片和记忆中。
因而,当我们爱的人去世了,我们仍要坚信,他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因为爱是能够超越生死的羁绊的,爱是能够令人获得新生,跨越死亡的,爱的力量往往是人们所无法估算的。爱的天空,正如马提和爷爷的天空一样,晴朗而明亮。肉体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空壳,远远不及灵魂重要。而灵魂是能寄于爱,心灵之中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马提和他祖父那片晴朗而又明亮的天空。
【第2篇】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同读了荣获国际大奖小说,由意大利作家罗伯托.普密尼著作的《马提与祖父》,妈妈说这是一本才华分外亮灿的书。爷爷快死了,所有的人都站在他的床边哀痛的等候最后的时刻。这是这本书要写的故事。最后爷爷真的死了,这是这本书的结尾。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和离开。
可是我真是想不到在这个写死的故事里,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叫七岁的马提和他一起到外面去散散步。爷爷难道不是快要死了吗?可是爷爷说,这都是那些大人在开玩笑。结果那个快要死的爷爷仍旧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让大家抽泣和哀痛,而不觉得自己是要死的爷爷却满怀欢喜的和马提一起溜到河边和原野上去散步、玩耍了。
他们看见远处有一匹白马,还捉了鱼;他们登上钟楼,看见红色的屋顶在他们脚下,河水闪着光亮像一条金属带子;他们还去了市场,爷爷用领带换了一个玉米、一个苹果;他们看见了漂亮的向日葵,还从向日葵林的这头走到了那头;他们终于走到了白马的身前,这匹白马的另一面,竟然是黑的;他们把那个大大苹果给白黑马儿吃,他们骑上了白黑马儿奔啊奔啊……
最后呢?马提看见爷爷渐渐在变小,渐渐变小的爷爷已经小到走不动了,需要马提抱着,等到他们一起欣赏快下山的太阳时,爷爷已经小到只有坐在马提的头上才能看清楚。这时的爷爷只有一只手掌大,爷爷坐在马提的头上,他说觉得像是坐在一片草坪上那样舒服。后来小到马提握在手里,什么也看不见,爷爷让马提再仔细闻一下,长长的吸一口气,就像爷爷平时吸烟草一样,马提就重重的吸,结果就像有什么东西被吸进了心里。
读这个故事我流了很多眼泪,我知道爷爷是在最后的散步和玩耍中渐渐变小和消失的,马提也是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明显长大。这个温馨明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妈妈说:这是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给孩子们平静的讲述了亲人的死亡,讲述了生命的终极关怀。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死亡都是神秘的。亲人之死,万分遗憾而无奈,带给人们深深的悲恸,甚至是恐惧。《马提与祖父》是关于“死亡教育”的绝佳“教材”,由意大利作家普密尼所作,关注的话题正是死亡。故事大意是:祖父病的很严重,将要离开人世了。每个人都伤心的哭着,只有七岁的孙子马提却没有哭,他正在胡思乱想时,祖父突然对马提说:我们去散散步好吗?于是,马提与祖父开展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在一段段奇妙经历之中,祖父慢慢的缩小,从马提得抬着头看,到被吸入体内。当家人围绕着祖父的身躯哭泣时,马提知道,祖父其实是在自己心里的。最后,马提对爷爷的逝去也感到释然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告诉孩子: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400字
【第1篇】
从题目中你应该能够看出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马提和爷爷。故事里爷爷,天空总是晴朗的,马提的天空总是明亮的。
开始爷爷他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脸色苍白,亲友们围绕在旁边,泪流满面,而马提却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胡思乱想,就在这时他听到祖父请他去散步,他才回过神来偷偷摸摸地走出家门。
一路上,他们经过小溪去抓鱼;经过向日葵花丛,那儿简直可以说是树林了!经过大钟楼,在大钟楼上他们看到了整个小镇;经过市场,毫无疑问他们买了玉米,还有一个漂亮苹果是老板送的,但它们是用爷爷的领带换的;你肯定会想世界上是没有一座桥是似近又远的,可是他们就遇到了;“小捣蛋”是马提给一只半黑半白的马取得名字……在这路途中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小,当然爷爷的衣服也小了。就在他们快到家时,爷爷已经小的看不见了,爷爷就用辣椒味来骗马提,把自己吸进马提的身体里。他看着床上已经离去的爷爷马提已经知道,其实爷爷现在是在他的心里了。一个有过的生命虽然不像那昆虫把壳留下在树上做纪念,可是爷爷和他说话他听得见,爷爷还讲故事逗他玩。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认为这也可以用在朋友之间。
比如,我以前奥数兴趣班的一位朋友,她和我相处的很好,也帮助过我。虽然我现在在奥数课上没有看见她,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她。意外的是:我在下课时看见她了,可是我却忘了她的名字,没有叫她。
不管什么时候,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一句话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第2篇】
我读书是习惯先读开头和结尾的,这本书也是一样。它第一章写爷爷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面色惨白,动也不动,房间里的亲友个个都泪流满面。最后一章是告诉我们爷爷真的死了。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与离开,以悲剧开头,以正剧结尾。
可阅读全文之后,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这本以生死离别为主体的小说中,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带七岁的小孙子马提去散步!
如果我是马提,我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大人们不是说爷爷已经死了吗?可爷爷说大人们是在开玩笑。
他们一起去散步、登上钟楼、用口袋抓鱼、从手心的纹路中去寻宝、用折光镜崩爆米花……直到爷爷的身体缩小到洋娃娃那么大。种种的情景给我的感觉都是那么惬意、柔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爷爷变得几乎看不见,在马提的手心里,让马提把自己吸进去,一下子吸进了马提的心里。
爷爷是在最后的嬉戏中变小、渐渐消失的,而马提却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逐渐的长大。马提和爷爷的天空是明亮的,我的天空此时也顿觉晴朗。
【第3篇】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 《马提与祖父》的书,书中主要写了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爷爷不断缩小,从正常高度到跟马提一样高,而后到马提腰际,最后,爷爷让马提将其吸到鼻孔里,从而进入了马提的身体。这个温馨明亮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故事就这样一幕一幕始终留在我心中,难以忘却。
书中有这样精彩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淡然也会有了。记得我小时候总喜欢和奶奶耍小少爷脾气,每次我要买玩具如果不买我就哭着喊着不同意就要买,不买就不回家,在这样的威胁下,奶奶也只好答应了不然怎么忍心回家啊!后来我上小学了,在课堂上老师老说“尊老爱幼”听完这句我总会想想自己有没有“尊老爱幼”过,但一想到以前哭着喊着要买玩具是的场景,心痛便会一酸,怪自己没有想过别人,总想着自己快乐就好了。
自从那以后我在也没有强求奶奶给我买玩具了,因为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了,“尊老爱幼”这句话我要老老记在心中啊!
【第4篇】
这个暑假,老师组织了一次“好书漂流”活动,一本叫《马提与祖父》的好书“漂”到了我这里,一看到书名,我就想:这本书是讲一个叫马提的人和他祖父的故事吧,还是别的什么?不管了,先翻翻再说。我翻开第一页,那些生动的文字立即把我吸引住了,我忍不住又翻开了下一页……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叫做马提,他的祖父刚刚去世了,大人都在哭泣,可马提没有,在他的想象中,祖父正在带他旅游,还经历了各种事情:驯服了一匹马、被海盗抓住、找到宝藏……但祖父并没有消失,只是一点点变小!最后,躲在了大家的心里。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感动,因为书中的马提并不是幼稚,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看待死亡罢了。在大人们为祖父的死亡悲伤的时候,他没有跟着哭,而是想象着祖父带着他去旅游、玩耍……大人们始终站在一个角度看死亡,所以他们才会哭泣。
记得在我9岁时,我最亲爱的外婆去世了,接到消息的那天,是我们家气氛最悲哀的一天。在外婆的葬礼上,我和爸爸妈妈以及别的亲人和马提的父母一样,也在哭泣,也在伤心,那时,我想:我永远也见不到外婆了,外婆对我那么好,她走了,我怎么办?或许在那时,我们要是可以想着外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她还带着我们去玩,去吃好吃的……我想,我们就不会哭泣了。
所以,当你有亲人去世的时候,请你不要悲哀,不要哭泣。要知道,他(她)不会彻底消失,他(她)永远活在你们心里!当然,在做有些事情的时候,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哦。
【第5篇】
无论家人在哪里,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他们;只要是我们所爱的人,他们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就是《马提与祖父》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这本书讲的是:马提的祖父双目紧闭,面色惨白,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亲友们围绕在旁边,泪流满面,但是,七岁的孙子马提却没有哭。就在马提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听见爷爷开口邀他去散步。于是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与祖父展开一段奇异的旅程:他们一起漫步田野,用裤子口袋抓鱼,捕获半黑半百的小马--小捣蛋,穿越高高的向日葵林,寻找海盗遗留下来的宝藏……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爷爷不断缩小,从正常高度到马提一样高,而后到马提腰际,最后,爷爷让马提将其吸到鼻孔里从而进入了马提的身体。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梅子涵对《马提与祖父》这本书的评论是:阅读这样的书,让你看见的是文学的高空,而不是一些只有稍纵即逝的快活和感动的文字,不是只需要一点儿小灵巧就能写出来的滑稽和味道。这个故事里的爷爷的天空总是晴朗,马提的天空总是明亮,阅读的心情也就分外亮灿。
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告诉我们的--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让我们懂得去珍惜自己的家人!
读《马提与祖父》有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马提与祖父》的书。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非常好看。
《马提与祖父》的主要内容是:
孙子马提的祖父双目紧闭、面色苍白,躺在床上一动都不动。亲友们都围在旁边不停的哭,但是马提没有哭。突然,他听到并看到祖父睁开眼睛开口邀请他去散步,于是,在虚化和现实的交界处,马提和祖父展开了一段奇异的旅程:他们一起用口袋捉鱼、漫步田野、捕获小马——“小捣蛋”、穿过又近又似远的桥、穿越向日葵林、用手掌心的掌纹玩看图寻宝……
在这次旅程中,祖父从正常高度缩小到蚂蚁大小。最后,祖父使了个计,使马提将其吸到身体里面。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所爱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赵禹婷
祖父肯用一条真丝领带换一个玉米和苹果,只因为马提想要。在这里,我的感触最深。
马提是多么的爱爷爷,而爷爷也同样深深的爱着马提。他们的爱,触动了我的心,以至于最后,爷爷死了,我也哭了,可我
知道,对于马提来说,爷爷并不会真的死去,爷爷会永远的活在他心里,和马提在一起。
正好,语文课本的第四单元有一篇童话《凡卡》,在文中,凡卡把他遭到老板、老板娘和伙计的毒打、捉弄的过程写在信里
。检查课文时,有些同学笑了,我却笑不出来,而且,我还为凡卡的遭遇感到同情。凡卡多么可怜呐!
我又想起来,在《马提与祖父》中,最后,有这样几句话:
他们把爷爷下葬之后,有一天爸爸把马提抱在一旁,问他:“你以前很爱爷爷,对不对?”
“当然,我现在还是一样的爱他呀!”马提说。
爸爸望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可惜,他已不再我们身边,”爸爸说,“但是······”
马提充满期望的等他说下去。
但是爸爸好像不知该怎么说。
“你想说,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马提问。
爸爸紧咬着下嘴唇。
“的确,这正是我想说的······我们所爱的人会永远活下去的,”他说,“跟着我们活下去的,”他说,“跟着我们
活一辈子,你懂吗? ”
马提微笑着,扯了一下爸爸的胡子,就像他平常开玩笑时那样,然后说:“是的,我懂。”
通过这些句子,我领悟到一个道理: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的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突然想到,如果我的姥爷也快要死了,我会怎么样?大哭一场?伤心至极?不管怎样,肯定不会像马提一样,从中受到启发,
而在历险中,也不会长大、懂事。
其实,《马提与祖父》中还有一些道理让我记忆忧新,而且受益匪浅,相信我自己会在这本书中发现“新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