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共6篇)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共6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3:16:58

第1篇:《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800字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这本书很大的特点是,他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引发自己的思考、感想和议论。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有了目标,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使一个人的行为变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意义的行动。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学会目标管理法,用一个一个小目标铺设自己的成长、成功之路。有梦想,并朝着一个个目标努力,你一定会成功。只要有目标、梦想,不管什么时候上路都不晚。

人是被逼出来的。人的本性里,大都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喜情趣,厌刻板;喜自在,厌强迫。固步自封,顺其自然,其实从某种角度讲是对自己的一种溺爱。突破自我,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逼迫。每个人都应该尝试逼自己一把,否则,你就不会知道,自己还可以成长得更优秀。

输不起,你就长不了。我们每个人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我们的路。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只有敢于直面失败与挫折,我们才能越挫越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输不起,我们就成长不了。

对于我来说,从一名普通教师迈步进入班主任工作中,其实就是在逼自己一把,逼自己一把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提升。记得在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对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非常迷茫,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餐厅卫生总是打扫不彻底,总有扣分现象,我便向有经验的任志澍老师进行请教,对于细节性问题需要指派学生专门进行负责,检查要彻底,通过他的帮助,班级餐厅卫生一直很好。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从一个一个小目标开始做起,一个学期下来班级整体表现都很突出。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有挫折也有失败,但只要认定目标,努力去实现,一定会成功。

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奋斗了,就是成功者。(郝鹃鹃)

第2篇: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见到这本书的封面,被封面上的一句话“献给不甘平凡,不放弃成长的老师”所吸引,这是写给希望成长的老师们,当机就买了下来。虽然书的名字叫《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听起来更适合于新手教师,而自己已经从教六年,但是我那时想,成长不管什么时候上路都不算晚。拿到书,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罗树庚老师把教师成长这个主题阐述的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会深受启发。

罗老师的这本书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更像是一篇篇随笔汇编而成,他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来教我们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心贴心的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干?让我们这些不放弃成长的教师少走弯路,帮助我们摆脱成长困境,所以深受感触,收获满满。

感悟之一:富有诗书气自华。老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我们已经意识到一桶水已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池水,或者是那源源不断流动的活水,可活水从哪来?罗老师在书中指出了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学习力,而阅读是学习力的一部分。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何况我们年轻教师,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才读书,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执行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

感悟二:0.1永远大于0。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等这些策略让我知道,即使设定了再好的目标,没有执行,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因为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读到这里,不仅想到前不久安康市教研室副主任李志老师为我们做的“扎根基层,愿为基层献青春”的专题讲座,他也是围绕乡村教师如何成长做了深刻阐述,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个人目标,每天只需努力一点点,几年之后就会甩开别人一大截”。想想也是,我们工作在农村,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就可以自主管理,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标,只要开始行动,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是成功。今后的成长中,我们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以苦为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属于自己的盛典,相信成长不必闹市,乡镇教师也有春天(张敏)

第3篇:《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书笔记

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壶水。而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就好比烧水的柴火,是有限的。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造就成功者。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将其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在职业的征途中不断奋进。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许多“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的典范。京剧梅派艺术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一生心心念念、身体力行的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京剧艺术后继有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0年如一日,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举不胜举的事实告诉我们,专注造就成功。在教育界,同样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教育名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有多次机缘可以调离教育系统,但她一生钟爱教育,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她的座右铭。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当老师,6年里向上级提交了150多份申请报告。他说:“我是为教育而生的。”数十年来,他痴心教育,醉心改革,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尝试教育的创始人邱学华,对小学数学教学痴心一片,创立了“尝试教学法”,建构了“尝试教育理论”。

今天,我们选择了当老师,从事教书育人这项事业。既然选定了教师这壶水,我们就应该集中火力把教师这壶水烧开。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三三个班的物理。大家都知道,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孩子们只能在网上听课,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长的重视不够,从而使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都不了解,计算能力更是一塌糊涂。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壶水,而且是一壶冰冷的水。所以我只能在上课过程中一边讲新知识,一边联系旧知识。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集中精力去烧这壶水,不管我能不能把这壶水烧开,如果能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得到家长的认可也不枉“教师”这个称呼。(秦志勇)

第4篇: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2000字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罗树庚的教育著作,正如前言和后记中所言“这本书是送给不甘平凡的老师们”、“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教师,我太了解老师们的日常的教学生活了”,因此这本书中的分享和娓娓道来总能引起人的共鸣。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概述教师成长需要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他说教育是一项越做越让人感到责任和使命重大的事业,教育是一项让人越做越让人敬畏、后怕的事业。

“我是一名低起点、慢生长的人。我是生长极其缓慢的教师,我长了近30年,还不如别人20年,15年长得高,长得大,但我有个重要的品质——从没有放弃生长。”罗树赓是自谦的说,而我可以事实就事的说“我是一名生长极其缓慢的教师,我长了近3年,还不如别人2年,1年长得高,长得大,但我也有个重要得品质——从没有放弃生长。”。罗树赓老师说“我想给那些不平凡的教师一些内生力,用自己近30年的教育体悟,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让更多的老师日行千里,令人刮目相看的人民教师。”的确这本书是有营养的,它重视对教师内动力的感召、教育智慧的唤醒,重视教师的本体性、生命性,最可贵的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身心健康和业余爱好以及生活等问题。书中提到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由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我想我们新教师如能与本书相伴,从书中汲取营养,相信一定会加快成长的步伐。读罢全书的感触良多,其中不乏一点感悟,一点探索,一点改变。

一点感悟实际为几点感悟的交融,在读罢整本书后最大的感悟是就是“认知”,认知自己,认知别人,认知环境。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人就是一生处于认知与再认知的过程中,在从教的过程中认知自己会产生“人是被逼出来的”、“向火红花和尖毛草学习“、“为师第一课,认知你自己”的认知,在从教的过程中认知别人会有”“学生是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学生喜欢有趣的老师”、“不要让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认知,在从教的过程中认知环境就会有“模仿,不是丢人的事”“老师,你属于哪种类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你在为谁工作”“教育,不仅仅是良心活”的认知。尽管在不长不短的从教时间里我们用走弯路或者走顺路的形式或多或少的认知到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但过程是痛并快乐或者快乐并痛的。人总是不喜欢的痛苦的东西,正如罗树赓老师所言“想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或者至少让走弯路的过程和心境平静一点。”罗树赓谈到教师在认知人生的过程时引用唐向荣先生说过得一段话:“不幸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被“妖魔化”了,多么想澄清啊……十几年过去了,尽管我牺牲了很多,但我依然感到了事业的快乐,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快乐,除了享受成功之外,还有更崇高的内涵。

一点坚持即熟念三句,“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中,仅此三句足够老师一生去实践,享用一生,仅此三局,如果我们能认真落实,好好演绎,我们的学生将卓尔不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种心理矛盾,“愤”即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正如罗树赓老师所言教育教学的时机十分重要,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教师的讲解要用在“刀刃上”,要一语中的,要让学生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增加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时间,减少统一的、整齐划一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要坚持“启发式”、摒弃“填鸭式”,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把学生看作一个容器,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

一点改变即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并实践。罗树赓老师说,学生是什么?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预测,一个是未来,一个是“学生”,在有远见的老师眼里,他们是提前十年与你认识的演艺明星,他们是提前二十年与你认识的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提前三十年与你认识的商界巨子,他们是提前四十年与你认识的政府官员,我特别喜欢这样定义学生的方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因为先闻道,有专攻而为师,我的老师在十年前应该也想不到他的学生会成为老师,我也不曾想到我的同学在十年后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待学生,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要获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一点感悟、一点坚持、一点改变,一路前行,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很多,但只为寻找更好的自己。

第5篇:读《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有感

在读书活动中,有幸读到罗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罗老师的语言平易近人,文笔通俗易懂,通过一篇篇的小文章来描述我们身边的事例,让我们学到了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具备的六大素养。其中感触最深的一篇是素养一里的《人是被逼出来的》。

为了赶写一篇论文,你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吗?为了备好一节公开课,磨好一节示范课,你有拒绝手机诱惑,强迫自己苦苦钻研的经历吗?为了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你有过一年半载拒绝参与娱乐活动的经历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就是我们曾经或现在正在经历的吗?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做学生思想工作、参加教研活动等等,也许已经疲惫不堪,也许已经筋疲力尽。但如果不逼自己再挤出点时间,你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论文吗?如果不逼自己反复的研课、磨课,你能上出一节让大家公认的优秀示范课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本性里,大都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喜情趣、厌刻板;喜自在、厌强迫。故步自封,顺其自然,其实从某种角度讲是对自己的一种溺爱、一种顺从;突破自我,尽其当然,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逼迫。

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躁,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穷则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崔颖)

第6篇: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300字

数学名师孙维刚说过—教学工作没有那么复杂,你只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一、学生在哪里?

二、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三、我准备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

说起来很简单,落到实处就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进行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背学生。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测试、练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对学生基础的认知。据学生的情况,我们确定在课堂中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即背教材、背目标。据教学目标我们合理利用教材,简化学习任务,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背教学设计。当我们选择“怎么教”时,一定要做好情景预设,利用多种方式顺利让学生学到知识。

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就是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

推荐信息

  • 《贝多芬传》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7 18:02:00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题记贝多芬,一个扼住命运的咽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希望的英雄。他的童年是悲惨的,他没有享受过莫扎特式那样温暖的家庭,他从小就被他的父亲逼着练习钢琴,他的父亲为了促使贝多芬学习,还使用了暴力。在他十七岁时,他最爱的母亲死去了,他成了一家之主,背负

  • 《繁星春水》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7:40:40

    终于读完了《繁星·春水》,一行行的诗让我感动。冰心奶奶的诗集《繁星·春水》让我对母爱、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有躲到你怀里。”体现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不管什么时候,母亲都会对你张开怀抱。不开心了,对母亲诉说,她永远是你温暖的港湾。

  • 关于《小猫钓鱼》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8:25:30

    星期六,我读了一篇有趣的课外书,书名叫《小猫钓鱼》。这本书内容丰富,也很有意思。故事开始讲的是,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来到河边钓鱼。小猫钓着钓着就觉得闷,看到一只漂亮的蝴蝶飞过来,就放下鱼竿去捉蝴蝶。小猫蹦着跳着,怎么也抓不到蝴蝶,只能回来坐着钓鱼。过来一会儿,又飞来一只蜻蜓,小猫又兴高采烈去捉蜻蜓,结

  •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9:07:2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哲学类故事书,在哲学主题深奥的情况下却又不失真实,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一本哲学书囊括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马克思时代的完整哲学史,每一课上的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很有深意。让我最震惊的是“雅典学派”那一课。这一

  •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汇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9:47:10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

  • 《背影》读后感6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10:26:00

    再读《背影》时,外面春雨连绵,而我,便喜欢独自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初闻《背影》,一种若有若无的情感萦绕心头,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

  • 关于《做一个努力的人》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11:04:50

    走一步,再走一步,终能抵达理想的目标。现在的拥有,并不一定代表你过去的努力,而你曾经的努力,诠释着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成就之前,总有背后的艰辛刻苦的努力。你不曾努力,志向再高也无济于事。努力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只有你努力过,奋斗过,才有现在的成就。很多人总会说:“我要当一个有用之人。&rd

  • 《俗世奇人》读后感(共2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11:46:40

    《俗世奇人》这本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们。他们每人只要有独一无二的绝技或者是另有绝活的,那就一定有绰号,比如苏七块、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背头杨等等。苏七块,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医行,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别人每次到他这来看病,首先要交上7块押金才行,否则不给医。别人以为他这是小气爱

  • 《昆虫记》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12:28:30

    最近我迷上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我一开始读它的时候,就深深的被里面的昆虫吸引了。这本书写到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种类繁多,有会做“圆球”的蜣螂、“音乐天才”蝉、凶残的黄蜂、亮晶晶的萤火虫……在这么多昆虫里,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母甲虫。不是因为她有着美丽又可爱的外表,而是她对孩子的那份

  • 关于《好书》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28 13:08:20

    最近,我在读世界名著《格林童话》。一拿到书,我就被书的封面给吸引住了,翻开目录,《白雪公主》、《灰姑娘》一个个小时候妈妈讲的故事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便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格林童话》这本书是由德国的格林兄弟写的,听老师说它是一本流传了上百年的世界名著。书中,最吸引我的是《三位森林仙子》的故事。内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