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读后感800字
《秋水》读后感800字
《秋水》这篇佳作是由东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所著,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文笔变幻莫测,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语句幽默讽刺,撰写了这篇经典之作。
本文在表达上富有哲学思想,本文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几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而又浩瀚无边的壮阔景象不费吹灰之力地描绘出来,给作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文章的语言力生动,写黄河,气吞山河、汹涌澎湃;写北海,则宽广无边;写河神,传神逼真,活灵活现。
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的牛马,自以为天下的美都在自己这儿。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水天相接,涨水干旱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自从河伯看到了大海才意识到自己竟显得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如今成了笑话。
古往今来,这种范例特别多,比如,明末李自成起义,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随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整天吃喝玩乐,全然忘记了操持军队,后来,被吴三桂联合清军发起进攻,李自成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以故事寓言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现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成功的经验,永远不要轻视比你差的人,指不定哪天超越你。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面前,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要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但是,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是如此的渺小。所以,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庄子·外篇·秋水》读后感
《庄子·外篇·秋水》读后感
秋水篇开篇是以秋天河水上涨以后,河伯觉得所有水流都汇聚他一身,很自满自溢了,然而等他游到北海,发现大海的广袤以后,发现自己认知的狭隘,然后像海若请教,就有了前面说的七问七答,需要多读多体会的,体现庄子辩证的思维。而后本篇又阐述了六段小故事,也非常有趣,下面简述其中三个。
1、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这是一个羡慕的链条,但每一个角色都限于自己所看到的表象而已。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2、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庄子》中有很多描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悲催状况,有人说庄子总是贬低孔子,其实一方面,事实确实如此,另一方面,如果通读《庄子》会发现其实庄子非常敬重孔子,这个以后再讨论。这段故事是孔子在匡国围攻的情景,不不过孔子表现出豁达认命的状态,这里的境界非常高。后来围攻的人发现认错认了,因为当时有一个和孔子长得很像的阳虎。
3、公孙龙问于魏牟。引出两个成语“井底之蛙”、“邯郸学步”
这两个成语小时候就知道,但在《庄子》中描述的却唯妙唯俏,非常生动。
秋水读后感600字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