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沉默的巡游读后感
东野圭吾的新书《沉默的巡游》刚刚看完,类似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列车谋杀案》,小镇上的居民都为惩罚那个臭名昭著的罪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但你要说他们合谋,又好像不是那样,汤川老师不得不推理出这起案件的真相,但最后他只说给了一个真凶听。这本书最大的改变就是物理教授汤川老师变得有人情味了,弥补了十余年前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遗憾。自从看了神探伽利略系列,就后悔怎么不好好学物理,信手拈来的用物理知识解决迷题,破解迷案,实在太令人着迷。爱看东叔的书更主要的是里面的吃的太吸引人了,每次馋的啊,总想尝尝到底有多好吃。
曾几何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刑警,能够惩恶扬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但最后回归现实,为了生活不停的低头和妥协。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不管多辛苦都不觉得累,也不会觉得不值得。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我们与工作为伴,与同事为伴。如若不喜欢,其实就是与烦恼和忧愁为伴。一生很短暂,尽量在可能的条件下,选择自己热爱的。我也要努力的去学习,去加油,重新找到那个积极向上,眼中有光的自己。
第2篇:《沉默的巡游》读后感
本书涉及到三宗案件,优奈案、佐织案、莲沼案,时间线从二十三年前延续至今。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二十三年前,四年前和现在,三名死者分别死于这三个时间点。莲沼宽一的死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个案件发生的动机必然要追溯到二十三年前和四年前的两个案件。二十三年前的本桥优奈案件,已经时代久远,真相到底如何,书中没有细谈,但是四年前的并木佐织案件却为本书提供了更多设悬和反转的空间。本书的多次反转正是基于此处。东野圭吾先是将真相的一角早早浮出水面,但后面却留了相当长的篇幅,由此可见本书的反转部分还是相当精彩的。
日本是一个犯罪率比较低的国家,但是罪恶也是层出不穷的。本桥优奈、并木佐织这样的小姑娘永远是弱势群体,她们都是坏人首选的对象。像之前的《白夜行》,女主唐泽雪穗是十足不扣的恶女,但是这个恶女的遭遇才是那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另外,震惊全国的白银杀人案,也是同样的罪恶。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绝不是弱肉强食的野兽。这些宛若禽兽的暴行,才应该是这本《沉默的巡游》带给我们最深的震撼。
正如书中所说,凶手明明就是镇上那个无耻的男人,但他竟然被释放了。在这件事上,日本警察和司法是沉默的,而这场巡游恰恰是不沉默的,是喧嚣的。正像书中汤川所讲,“他们只是一群心地善良的普通百姓。我知道他们喜爱佐织,也确实痛恨莲沼,但是要说他们会合谋杀人,我无论如何都不敢苟同。就算真的有十名共犯,他们每个人良心上受到的谴责也不可能就减少到十分之一。”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日本警察和司法界的沉默恰恰也是疑罪从无的体现。疑罪从无,可能会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比如书中的莲沼宽一。但是疑罪从有,却可能会制造冤假错案。死者已亡,但若以冤枉另一个人来告祭亡灵,亡灵又真的可以得到解脱吗?同样是书中的莲沼宽一,警方能够把他放出来,不也正是因为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吗?在本书中,汤川自己都说,他最后一个推断也仅仅是有很大的可能,并不足以成为铁证。以为佐织复仇为由,将莲沼宽一杀死,这不仅仅是藐视司法,更是藐视生命。
法非万能,却依旧是罪与罚的准绳;逝者已矣,亲友们不曾薄情,爱永恒而温暖;生活向阳而继,美好可期。巡游是热闹的,盛大的,喧嚣的,同时也是沉默的,也应该是沉默的。(郭一帆)
第3篇:沉默的巡游读后感800字
这周实验室同学给了本东野圭吾的《沉默的巡游》。果然,东野圭吾的书总是适合一下子看完,一晚上和一上午啥都没干,魂不守舍地读完了。不过还是有点震惊的。一个是震惊于凶手莲沼宽一的思想。因为父亲是警察,喝醉酒之后总是炫耀自己又让犯人轻而易举地招供了,从而让他从心底里对沉默权有种期待,因而会在第一次(即二十年前的作案)就轻而易举地成功。另外,从草雉审完他之后说的话来看,对于警察这个职业,莲沼有着不可言说的厌恶。可能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吧。
另一个比较震惊的是对于新仓夫妇,尤其是新仓留美知道老公所一心想要栽培的,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梦想的学生因为爱情而要放弃时的心理刻画。不过,总的来说,留美也算是一个比较可怜的女人,年轻时想成为轰动一时的歌手的梦想破灭了,结了婚之后,纵然跟丈夫很相爱,但也变成了成天养养花浇浇水的家庭妇女,更别提自己的梦想了。尤其是在看到丈夫因为一个新生的天才歌手而激情洋溢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要全力辅佐来让丈夫高兴。不过这个女人也同样是幸福的,因为丈夫会去S人来保护她。只可惜因为以前的失误而导致之后的一系列事情,所谓有果必有因,而有因也必定会有果。
整本书中还有一个比较惊讶的点是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草雉和汤川这两个名字有点熟悉,但也以为是随便娶了一个而已,没想到看到后面汤川说自己曾经让一个女人去自首而同时毁了两个人的时候才想起来是在《嫌疑人X的献身》里出现过的人物。
不得不说,东野圭吾的书都有一个特点,推理行很强,并且一层一层地倒叙展开,所以特别抓人心弦,想一下子看到结局。不过这个思路不也很像做实验的过程吗,做出了一点结果,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想知道答案太难了。比如,非平稳振动信号可以用CEEMD来分解,但分解之后为什么是这样呢,只知道分解后的结果经过筛选就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但经过模拟之后并不是准确无误的,那么这个误差的来源是什么,并且问什么分解之后就是想要的模态了呢,只知道这么做是对的,但并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的。
第4篇:沉默的巡游读书笔记
读完《沉默的巡游》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三个受害者,带给我不一样的思考。
全篇小说以汤川教授的推理与当事人的讲述来回穿插,来推进故事地发展。
第一个受害者本桥优奈,十二岁时因为独自外出玩耍而失踪,犯罪嫌疑人莲沼被抓捕,因为拒不招供,在拘留一段时间后被无罪释放。这一案件在整本小说里叙述的不多。
第二个受害人并木佐织,十九岁,是个很有音乐天赋、长相漂亮的小姑娘,失踪三年后在一个死去几年无人知晓的老妪家里发现,这一发现不是巧合,而是这个像垃圾站一样的家里着了火。
佐织的父母在菊野开了一间食堂——并木食堂。父亲祐太郎负责炒菜,母亲真智子负责打杂,上学间隙,佐织经常来食堂帮忙。
佐织在小学就已经展露音乐天赋,多次参加大赛,在后来被热爱音乐并以培养新人为目的的新仓夫妇发现,亲自教导。
第三个受害者是莲沼,他是一个流浪者,无家可归,书中只用了寥寥几笔介绍:莲沼是家中的独子,十岁时父母离异,他由父亲抚养长大。十三岁时父亲再婚。从这时起他开始结交一些品行恶劣的朋友,行为也开始变得不端。高中毕业后被父亲赶出家门。
前两个受害者的离世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本桥优奈的失踪,让她的母亲也随后自杀,怀着对自己深深地自责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因为深受打击,原本经营得很好的工厂也日渐没落。
佐织的离世让祐太郎一家,以及祐太郎的发小户岛和佐织的男朋友智也陷入了痛苦之中。爱与恨随着时间的消磨在渐渐消淡,但莲沼的出现让他们又燃烧起了怒火,特别是莲沼被无罪释放后到并木食堂的示威更是加剧了祐太郎他们的痛苦与愤怒。
一年一度的巡游拉开了帷幕,这一天莲沼死了,死因很是离奇。接下来的案件侦破在汤川教授的推理下一一得到还原。
本桥优奈是莲沼害死的,这一情况还是从本桥优奈同父异母的哥哥,在莲沼醉酒后从他嘴里套出来的。
佐织的死跟新仓的妻子留美有关,但最终的死亡却不是她造成的,小说以一个没有佐织血迹的发卡解脱了留美的嫌疑,而勒索、猥亵留美的莲沼却浮出了水面。
讲到这里,我们对莲沼有了一些认识吧,从优奈的案件中获得赔偿的莲沼似乎找到了得到钱的新方法,所以当看到留美不小心推到佐织时又起了歹心。
莲沼两次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听到当警察的父亲说怎么样从犯人嘴里套出作案经过的,所以他用司法的空子,只要自己保持沉默自己就不会被法律制裁。
优奈的死,比较单纯。
佐织的死却是值得反思,佐织因为有音乐天赋,在新仓夫妇那里进行专业训练,新仓夫妇两人有音乐梦想,很遗憾的是他们自己没能够大红大紫起来,所以家里还算富裕的新仓,以发掘并培养新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人生之梦想。
佐织是他们寄予厚望的选手,他们对她的训练和生活都要求严苛,而这恰恰符合佐织父母的希望。处于青春期的佐织在这样的高压下,觉得压抑,于是她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智也,她怀孕了,她要放弃演唱梦想,这就导致了全力支持丈夫的留美崩溃了,所以推倒就在愤怒、失望的那一刻发生了。
回顾佐织和莲沼的成长过程,我们看到了破碎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我们也看到了高压带给孩子的伤害,更是看到以道德绑架和期望过高带来的伤害。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我看了好几部,这一部的印象最为深刻,亲情、希望、梦想交织在每一个有期待、有梦想的人心中,可是太过沉重的希望与散养也会让孩子过早的毁灭。
莲沼的童年是不幸的,佐织的成长是有过大期望与压力的,他们在遭受这些之后,终于爆发了。这样的爆发,太过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