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导游词600字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科苑旅行社的陈导游。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世界遗产——布达拉宫"。出发之前,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游览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布达拉宫是一座神圣的宫殿,游览的时候请注意:
1、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
2、不要乱涂乱画;
3、不要大声喧哗;
4、不能拍照、录像;
5、标示游人止步的地方不能进入。
谢谢大家,祝大家旅途愉快!
游览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布达拉宫的概况: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它的地理位置在西藏拉萨的红山。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有近二百人,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的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及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
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眼前这座是无世达的灵塔,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共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
布达拉宫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修筑到山顶,高110多米,宫墙由花岗岩石砌成,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在蓝天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
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随便逛一逛,感爱一下西藏的佛教文化。
布达拉宫导游词800字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叫秦心怡,你们可以叫我心怡。今天,我将带领你们走进布达拉宫。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陪同各位欣赏它典雅的建筑艺术,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布达拉宫的脚下,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文为远嫁到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所建的。宫堡依山而建,占地面积为41万平方米,东西长360米。最高处海拔达3767。19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殿上覆盖着镏金铜瓦,气势非常雄伟,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被誉为高原圣殿。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以下这几点:垃圾不能乱扔,要丢在垃圾筒里;贵重物品不要拿出来,以免被盗;不要在墙上、木头上、石头上乱涂乱画或刻字等,高原,我们要预防缺氧,如果那位游客,身体不适,请及时告诉我。
亲爱的旅客们请注意,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千万不要掉队。现在,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它红白相接,形似一双手捧着一座佛塔。东部墙体笔直尖峭,西部墙体则是圆浑厚实。它外部是白、黄、红三色,与佛教传统密切相关:白色象征恬静、和平,黄色象征圆满、齐备,红色象征威严、力量。让我们走进布达拉宫吧!
大家瞧瞧,这是宫内最珍贵的经卷,有用金水写的,有用银水写的,还有金银凸字。珍藏的古印度贝叶经,最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印度早已失传,而布达拉宫仍保存着完整的一百多函卷。在这大家可以看到五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的八座灵塔。五世达赖的灵塔内有一颗珍珠,据说在大象脑内生成,可以抵半个世界。布达拉宫还珍藏着明、清两朝帝王敕封历世达赖的圣旨、诰封、玉玺等。
大家有没有发现从我们进来就一直有一样东西伴随着我们,它就是壁画。布达拉宫还是壁画、唐卡、佛像的世界。壁画内容丰富,大家一定要认真地看一看。这里的大小佛像不计其数,材料也不同,明代金制佛像都是无从之宝。
大家听了我的讲解应该对布达拉宫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了吧!现在,大家自由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们在正门集合。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请随时提出,祝愿大家旅途愉快!
什么让我心生敬意作文600字
“铛”木板磕在石板上锵然有声,清脆、却又不失虔诚。随着这股敬意,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
远远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墙,下车时发现是藏族人民去朝圣。通向山顶的路是许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疮百孔,却异常干净。
藏民们都被一面较重略长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裤,和麻布白鞋。他们行进得极慢,一步、一跪、一磕头,走大半天才不过百米,但他们那被长年直射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却无一丝不耐烦,干裂的嘴唇在每次磕头时都不停地念着藏语的佛经。
伴着朝圣者的脚步,聆听着那仿佛传敲开心门的一声叩响,我们己到布达拉宫的脚下。
朝天半仰,黄白色的漆墙毫不迟缓地反射从万里晴空中下来的日光。毫无保留地普照它四周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与墙沿的凸起连接一根根极细的棉线,线上系着无数小彩旗。泛黄的、崭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残砍不堪的、日晒雨淋的,无一不写满了细如蚊腿的藏传佛经,不禁对藏民的虔诚肃然起敬。
我踱步绕布达拉宫一周,手指轻抵粉刷过不知多少次的黄墙,它依然光滑。明黄的躯体,溶入暖黄的阳光,浴于金黄其中,只觉温暖,给人以振奋。仿佛先论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温暖的阳光,聆听佛的诉说,仿佛天地之悠悠,世事变迁纷扰,人生琐碎劳神,皆不足忧伤,不足牵挂起世俗与名利之心……
追溯布达拉宫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种信仰,来坚定他们在高藏上艰苦的活着。去慰藉,濡养他们的精神。
佛的博爱,以他的替身——布达拉宫的宏伟身躯,和普照众生的温暖怀抱感化了我,使我仿佛有一种敬意,油然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