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作文大全>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精选7篇)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精选7篇)

所属分类: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5:12:49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1

做一条清澈的河流《大地上的事情》

早就读过苇岸的书《大地上的事情》,当年是一本小小的小书,作为游心者文丛的一本出版的,那一套书都很漂亮,都很精彩。苇岸只写了这一本书就得病去世了,可是就因为这一本书,人们并没有忘记他。我有个习惯,就是在报纸上如果看到介绍和评论我拥有的相关的书籍的文章,就剪裁下来,放到这本书里面。这次打开以后,才发现里面前前后后竟然夹进去了三篇。

沉寂了十多年以后,终于等到了这本书的再版,两本书对比一下才发现,原来的版本竟然那么小那么薄,回想一下,民国的书其实更小更薄,那《繁星春水》那《朝花夕拾》,小得那么精致,薄得那么可爱。不知不觉见,书就长得那么大了,可是有多少书是因为注水而增肥的呢?

很好奇新版怎么会增加了几倍的内容,打开目录才知道,《大地上的事情》只是新版的第一部分,还增加了苇岸未能够完成的《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还有去看白桦林等散文,还有苇岸的日记,还有我最喜欢的前言和后记。在这前言和后记中,介绍了诗人苇岸的简单的生平,初上在北京昌平的乡村,恢复高考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那是一九七八年,然后开始接触朦胧诗,开始写诗,后来接触了海子,喜欢上了《瓦尔登湖》,喜欢上了梭罗,也喜欢上了散文。

新版的前面还有一页苇岸的手稿,用笔和稿纸写出来的文字让人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那时候还没有电脑,那时候人们被称为读书热,那时候是诗人最被尊敬和崇拜的年代,可惜诗人的生命往往都那么短暂,还不到四十岁,苇岸就离开了我们。

十多年前看过的书,已经记不住任何细节了,不过每一本好书都会在你的心中留下一种味道,那味道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大地上的事情》留下的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芳香。这次正好再次重读一遍,在书里面和苇岸重新相遇。必须承认经历了十年的光阴,我现在更喜欢苇岸的文字了,在诗人的笔下,小草,虫子,鸟儿,太阳都是有生命的,更可贵的是诗人描绘出了他们别我们忽略了的形象。大型蚂蚁筑巢把颗粒远远的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现在我们还会带着欣喜和发现的目光去观察蚂蚁吗?如果我们看不到了,那么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

书中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一段,“成人世界是一条浊浪滚滚的大河,每个孩子都是一支欢乐地向它奔去的清澈小溪。孩子们的悲哀是,仿佛他们在世上的唯一出路,便是未来的同流合污。”

苇岸就是一条拒绝同流合污的清澈的小溪流,让我们看到了清澈原本有多么美好。苇岸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被河流所污染,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河流本来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一条拒绝被污染的小溪,也拒绝流入污秽的大河里,所以苇岸的离去,也许是诗人维持清澈与纯净的唯一选择。

并不是说清澈是高尚的,污染了就不再美好,我想诗人期望的是被污染的河流,总会有一天会想起来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自己应该渴望成为什么样子,并且会因为一条一条小溪的渐渐清澈,而变得越来越回到小溪的美好。当我们的河流在未来变得越来越清澈的时候,让我们不要忘记苇岸,不要忘记曾经拒绝流入污水中的一条如诗如画的清澈小溪流。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2

这些在许多年前触动我灵魂的文字,在此时读来,仿佛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当我们的生活被ipad、iphone、微信、微博……这些关键词所裹挟的时候,苇岸,永远地滞留在上个世纪,甚至,更久远的年代,为他所深爱的大地唱出生生不息的赞歌。在此时读苇岸,恰如他所说,读一本书,将满是尘埃的头脑洗干净。

他与我们是那么的遥远,然而,作为一个爱惜驴子与赞美羊群的憨厚的浪漫主义者,他与大地,又是多么亲近。他对托尔斯泰的评论,用在他自己身上,也是那么的恰如其分:外在物象最直接的描写,在反映与被反映之间是最短的距离,最自然的词汇像流水那样随低地而行。

对于大地上的那些事情,苇岸是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蚂蚁、鸟雀、蜜蜂、星星、白桦林、玉米……他带着一种科学精神描述蚂蚁巢穴,“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这样的文字让我想到法国人布封,热烈的昆虫爱好者。在《鸟的建筑》里,他像鸟类学家一样向我们讲解不同鸟类的各种筑巢方式。对于一年四时变化,他像一个气象学家一样,在每一个节气的同一时刻,面对同一片土地,拍下照片并且文字记录,带着一种庄重的仪式感,以一位忠实的大地观察者的身份存在。

不难看出,他笔下的大地,跟中国古诗中的自然相去甚远。他没有寄情山水的逍遥,也没有身处田园的闲适。他笔下的大地,有关泥土,以及从泥土中诞生的生命。他说,能够战胜死亡的事物,只有泥土。透过苇岸那些朴素的文字看过去,我们看到的不是王维,不是李白,而是这样一些闪烁的身影:梭罗、托尔斯泰、普利什文、纪伯伦、利奥波德……在谦卑、朴实、简约、平淡,甚至可以说缺乏激情的文字中,他让石头回归石头,花朵成为花朵,物象回到它们自身。他具有这样一种土地道德,用利奥波德的话来说,“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含着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正是怀有这种尊敬,对于人所避之的胡蜂的空巢,他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他描写白桦树,“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正是由于每棵树都正直向上生长,它们各自占据的空间才不多,它们才能聚成森林,和睦安平地在一起生活。我想,林木世界这一永恒公正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适用。”他像梭罗一样崇尚劳动与实干。他说自己有个愿望,一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每一个人都应当与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对于现代文明带来的破坏,他更多的是忧思和哀伤,没有征讨与激烈的攻击,就连对抗,也是那温和的慢生活,他说他行动的缓慢,正是与现代文明对抗。他吃素,为了减少对世界的掠取。这样一个内心温柔的人,势必被点滴的人性的温暖所触动。小镇人在街上相遇,大都要伸出双手握在一起,他把这寻常的一瞬,看作是小镇的灵魂。

他的文字就是他灵魂的闪光。正是如此,它们是本色的,谦卑的,甚至,有时候是乏味的,中国文学里我们随处可见的聪明、美景、意境、技艺、趣味等等,统统被他所摒弃,唯有他那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所散发的光芒闪烁。

他这样描述放蜂人:“放蜂人也是世界上孤单的人,他带着他的蜂群,远离人寰,把自然瑰美的精华,源源输送给人间。他滞于现代化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我想,这样的描述,也恰适合他自己。如今,他已经永远地滞留于上个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远,他永远也想象不出,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忙碌而贫瘠。因此,我们将越来越思念他,我们将一次次地,沿着他那像流水般随低地而行的文字,溯流而上,去寻找失落的故乡。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3

我是岸

我是渔港

我伸展着手臂

等待穷孩子的小船

载回一盏盏灯光

若干年前,这样的诗句曾让苇岸血液激涌,假如谱上曲子,我想只能是一曲因朴素而晴朗的民谣。苇岸像是飞鸟时代的手工劳作者,他在“闪光的树木和奔涌的激流之间,在一条延伸到蓝色地平线的小路上,在光明和宁静里面,在乡村一角鼓溅着如花串,想迸发出爱和充盈痛苦”,一如他至爱的法国诗人雅姆(jammes,f.)的《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

把我未能拥有的幸福给予大家吧……

苇岸自称“观察者”,他用心凝视大自然中的季节轮换,慢慢将光线和温度地变化写进文字,写进一种古老的时间里。在他留存不多的散文中,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或空间地辗转,他只沿着播种、劳动、季节的脉络,每一个片段都是单线条的。我感到他在思索、或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几乎不曾转身,只是这么痴痴地凝望,这么久久地伫立着……

苇岸诚心诚意地赞美太阳、月亮,赞美大地和小麦,和旋舞其间的美丽生灵:

胡蜂是他的邻居,他每天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新鲜的原野气息,他目睹了它们辉煌灿烂的一生。当胡蜂只留下空空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他想起诗人黑大春所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

苇岸身边的蜜蜂,“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是普通劳动者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还有麻雀,那些鸟类中的平民,苇岸为它们写字。“它们的家族,一定同这片土地一样古老。它们是留鸟,从出生起,便不远离自己的村庄”;还有山路上的蚂蚁,完成着自己庄重的使命;还有蝴蝶、林木和鸟巢,都在他的笔端获得了生命……

我想,当苇岸静静观察它们的时候,定是像看着亲人一般,把它们的一举一动,一丝一毫都记在心底,只恐有朝一日分别时,记忆也随之空白。

如此舒缓而深郁的语句在他的身边也整体排列着,如若密密匝匝的、不曾封锁的篱笆,之所以挺立决非为着隔绝,而是为了护佑这些微小的生灵,这些微物之神。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4

家乡的土地令苇岸魂牵梦绕,于是他花费大半生精力,写下这部《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发生过、也正在发生着许多事情,而苇岸正是这一切的追随者。

这是书中一段关于日出的描述,令我印象最深:

“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我看过日落,大约3分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情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衰落胜于崛起。

这一段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引出了一个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大发现,这条或许有些悲伤的哲理之所以产生,是源于他的亲眼所见、源于他无比丰富的内心。这是自然的定律,也是作者自身作为一个人注定的结局。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5

很多过当成宝贝的物品动不动就扔掉,不再觉得可惜,也忘记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话。于是,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竟有这般肮脏。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冷漠张狂的刺鼻气味,而我们也将十分荣幸地回那个人情冷、世态炎凉的社会。究其原因,还要责怪事物衰落的速度大于崛起么?这时,科技发展反倒成了一种错误了。

我本人是很喜欢欣赏日落的,夕阳不像朝阳那样喧闹,也不像正午的日头那样亮晃晃的刺眼。夕阳是温柔的,那夹着金的橙红色鹅卵一般的安详。她轻轻地着大地,即将逝的母亲最后一次此文来源于网抚自己的孩此文来源于网。眷恋、而伤感,教人不忍心打破这沉静。一眨眼,便只剩下橙粉色的云,游荡在淡淡的蓝紫色天空里。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6

苇岸的一生只留下寥寥十几万文字,这是因为他致力于描写自然,追随自然,同时融于自然。他以自然界变化的速度,以家乡金黄的麦秆作笔,以清凌凌的河水为墨,随四季轮回而写作。

他的这些朴素的观念使他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使他开始惧怕新世纪工业大发展的到来,使他在自然和自身发展之间做着挣扎,也使他留下了这样明亮真切的文字。

人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自从人类渐渐从农耕社会走向远离与土地接触的生活,自从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遗忘了她,毁灭着他,就一直在哭泣。而苇岸与他人不同,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通过感悟,他听到了大地母亲的哭诉,感受到了她的脉搏,理解她的痛楚。苇岸的笔下,转述的是大地的倾诉。

苇岸已去,但大地上的事情还在发生着,等待我们去观察、去感悟。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700字篇7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上面一句话是作者在思索日出与日落分别经历的时间时留在段尾的,总让我觉得,这世界实在太善变了。或许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看到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富强了;但不容忽视的是,新事物的崛起意味着旧事物的衰落。最浅显的便是垃圾变多,人们逐渐学会了浪费。很多过去当成宝贝的物品动不动就扔掉,不再觉得可惜,也忘记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话。于是,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竟有这般肮脏。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冷漠张狂的刺鼻气味,而我们也将十分荣幸地回归那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究其原因,还要责怪事物衰落的速度大于崛起么?这时,科技发展反倒成了一种错误了。我本人是很喜欢欣赏日落的,因为夕阳不像朝阳那样喧闹,也不像正午的日头那样亮晃晃的刺眼。夕阳是温柔的,那夹着金的橙红色鹅卵一般的安详。她轻轻地抚摸着大地,犹如即将逝去的母亲最后一次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抚自己的孩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眷恋、恬静而伤感,教人不忍心打破这沉静。一眨眼,便只剩下橙粉色的云,游荡在淡淡的蓝紫色天空里,恍惚。作者还记叙了一个画面:一个孩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有着十分幸福的家庭:周末可以和爸妈去山边玩,他有自己的玩具,有自己的小人书库。但是妈妈对他的管教很严,放学一定要直接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洗手。为此他又感到非常不幸,恨自己的妈妈。作者在这段文字结尾写了这样一句话: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他套上羁绊的人。我想做一些评论,暂请作者大人原谅我的无礼。我认为,一匹马若真生于某个社会、改变不了自己成为坐骑的命运,那么也只好去坦然面对。一旦因为强烈的拒绝而被杀了卖肉,就比什么都残酷了。生命终还是重要的,不轻生,不被淘汰,就只有接下一场又一场的挑战。想寻得自由,它大可以踢倒那个给他套上羁绊的人,然后从他的身上踩过去,直到那个人再也站不起来。如果被驯服,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火可以逆风而燃,是因为它的顽强。风吹得越狠,火烧得越旺。它固执,它偏不向命运低头。那小马驹为何没有这样的勇气?只想燃烧,哪怕只有一丝火苗。风可以把火吹到四面八方,火也可以溯风而上,任谁也动摇不了它坚定的意志。寒风中观赏这一奇景,也许我会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一面敬佩火的无畏,一面慨叹自己的懦弱。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强大——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却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只记得在搬家以前,每一次打开阳台的门都会听到隔壁的猫向我的父亲问好。那的确是只对于我父亲的,因为猫的主人并不善待它,时常把它关在屋里,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父亲有时候会吹口哨来逗那只猫,它也很听话地回应着。时间久了主人不再打开阳台的门,于是我们再也听不到那友善的叫声。现在搬了家,不知那只猫住得还好不好,新的邻居在打开阳台门的时候,还有没有可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猫问候。想念一只猫,如同想念一种生活。生活不再,人生也便没了趣味。生活的美需要大自然的滋润,也需要心灵的抚慰。

推荐信息

  • 读后感高一1100字(精选9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2

    读后感高一1100字篇1创迪尼斯记录的包容马瑞芳老师在她的着作《趣话红楼梦》中有着这么一句话“贾宝玉赔不是的方法都可以去申请迪尼斯记录了”,我在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以一种有趣好玩的态度去看的,但是在我拿起《红楼梦》的正文开始细细阅读时,马老师的各种观点便开始无意识的在我脑海中掠过,尤其是在宝黛爱

  •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900字(精选5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900字篇1如今,《红楼梦》已被翻拍了许多回,看看电视上鲜艳的画面,动人的情节,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不禁让我梦回红楼,重回我的精神家园。依稀记得,当我还是小学生时,抱着《红楼梦》,看着书上的插图,津津乐道。总认为林黛玉是个傻姑娘,小心眼,犹是讨厌。可曾想,现在我读起《红楼梦》来,

  • 读爱弥儿有感1100字(精选9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读爱弥儿有感1100字篇1《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

  • 金锁记读后感700字(精选6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金锁记读后感700字篇1张爱玲笔下那个的纸醉金迷的旧上海,奢靡华丽,有着当时中国最时新的东西却也还保留着旧社会腐朽僵化的渣滓。《金锁记》为反映其中现象的典型。曹七巧,一个麻油店主的女儿,嫁给一个身患“骨痨”残疾的世家大户姜家的二少爷,自身粗俗不堪,不得人缘,哥嫂又不争气,这一

  •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600字(精选7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600字篇1一本非常有趣的哲学家小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倾向于将拥有「哲学家」头衔的人神话,这种附庸风雅的举动其实源自人类喜欢将自己无知的世界——无论是现实的世界还是精神的世界——神秘化的倾向,他们以为将无知的事物神秘化,然后吸引别人对其顶礼膜拜,就可以缓解自己对无知的恐惧和焦虑;

  • 野火集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野火集读后感400字篇1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84、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国民党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

  • 白雪乌鸦读后感800字(精选17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白雪乌鸦读后感800字篇1习惯绝望比绝望本身更令人灰心丧气。——加缪瘟疫肆虐,随之而来的,不是救助,而是令人绝望到发疯的——封城。此时,你会怎么做?当鼠疫的阴影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避无可避时,你是默然等待死亡的来临,还是奋起做些毫无用处的反抗?加缪在《鼠疫》中谈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命题。“于是,在这

  •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200字篇1《左手的掌纹》仿佛是个有着别样敏感的少女,她的情感,清新自然。余光中散文中充满着诗话的词句,这大概就是他被盛赞是“有时写诗,左手写散文”又卓有成就的作家的原因吧。我对这个书名也是一见倾心,左手的掌纹,一看就觉得满是温暖的五个字,有种默默的情愫在其中

  •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400字篇1梁先生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受,让读者受到美的感化。像两三

  •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

    作文大全时间:2023/11/8 10:11:03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400字篇1余先生的作品须慢慢品味。每一句话所蕴含的养分,只有细细咀嚼、尽情想象才能吸收,吸收之后还会引来许多联想它不提醒,人却自发联想。经过咀嚼、想象、联想这样的过程,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不必心急,即使身为现代人,我们读惯了新闻、时评或者网络文学,练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领,即使我们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