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作文1000字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苦忆旧伤泪自落,甜梦喜望笑开颜
——题记
磨砺意志,开拓视野,宁晋六中一届届远足活动也正是长征精神的代名词。
阳春三月,谷雨未至,正是草长莺飞之时,我们就这样迈出了2018年第六届远足活动的第一步。
对于生在21世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我们来说,三十华里的距离显然不是小数,甚至有些苛刻。行至后半程,果然不出所料,当我们的脚开始隐隐作痛,双腿也灌了铅似的愈发沉重时,队伍行进的步伐果然放慢了不少,同学们额角汗珠在半上午阳光的照耀下一滴滴滚落,浸湿了新买的校服衣领,可同学们涨红的脸庞上,却丝毫流露不出半点退缩之意。转弯处不经意间回首望去,远足队伍如虹的气势让我不禁联想到了1935年那段“峥嵘岁月”……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中国的解放,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央红军历时两年多的战略转移——长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望无际的泥泞沼泽、高耸入云的严寒雪山,在如此极端的自然条件下风餐露宿。日行百里,同时还要提防随时可能扑来的国军轰炸机,不知我们可曾想过飞夺泸定桥这样著名的战役前,红军战士曾用早已被草鞋磨出血泡、硬茧的双脚跑出了两百多里的奇迹,跑出了几乎十倍于我们的路程。既然已经学过了中国近代史,那么如今走着平整水泥公路、慢悠悠欣赏着新时代秀丽风光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喊苦喊累,又有什么资格选择安逸?也许,是信念让我们坚强,是信念让我们强大,是长征精神让我拥有执着——执着于前方梦想的不懈追求。
“柳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公园中的春景当然令人心醉,可我却更沉醉于那些许的温暖,那份来自陌路之人的温暖。早在几天前,“远足时有什么吃的”就已经成为这次远足中热议的话题,直到到达目的地,整整三车的面包、苏打水以及早已支好的“西关饸烙”大篷、两大桶的粉条菜随即打消了我们的疑虑。多少同学的父母愿意放下一天的工作专门请好假,只为了带来一次温暖的陪伴。而这温暖又何止属于一个人,无言中,他们奉献的是整个集体,是整个六中。飘飘洒洒的春雨,义无反顾的响应,一丝不苟的配合。印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彰,也许,温暖就是如此。
下午两点十分,我们终于踏上归程,磨出水泡的脚在正午毒辣的阳光下更加大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能让我们靠自己双脚重新踏进六中校园的怎又不是长征精神中坚忍与执着的流露?
因为执着,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因为执着,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排高飞的鸿雁。
长征精神色彩不褪,美好梦想依旧纯真。放飞自我,勇敢翱翔在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终会迎来人生征程最后的胜利会师,感谢六中让我成长!
忆苦思甜作文1000字
从1949年到2019年,我们新中国迎来了70周岁的生日。在这70年里,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正在变成繁荣富强世界强国。港珠澳大桥顺利贯通,华为5G领跑世界,中国高铁世界领先,自主航空母舰下水,国产大型客机上天……厉害了,我的国!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家忆苦思甜——吃南瓜汤的事情。
我们家奶奶隔三差五都会做一碗南瓜汤。南瓜汤煮熟了,放在碗里稀粘粘的、黄黄的,看起来就没有味觉,夹一块放在嘴巴里软绵绵的,有点儿甜味,又有点儿咸味,我不怎么爱吃。奶奶却和我不一样,她每次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吃了一块又一块。她牙齿不停地上下咀嚼着,好像越吃越有味。我的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奶奶为什么那么喜欢吃南瓜汤呢?
星期六下午,奶奶又拿着一个南瓜在削皮,准备做南瓜汤了。我走到奶奶旁边,好奇地问:“奶奶,今天晚上又要煮南瓜汤了,您为什么那么喜欢吃呀?”我等着奶奶给我一个盼望已久的答案。
奶奶放下南瓜和刀子笑了笑,用手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思涵呀,奶奶小的时候生活很苦,吃着南瓜汤长大,习惯了,到现在还是忘不了那个味道。”
南瓜汤这么珍贵?居然用南瓜汤当饭吃,我心里不由得一惊,有点儿不相信奶奶说的话。
奶奶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严肃认真地接着说:“奶奶小时候哪像现在的生活,什么好吃的都有,吃香的喝辣的,不愁吃不愁穿。”听了奶奶的这番话,觉得奶奶并没有在骗我。可是我心中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奶奶小时候为什么那么贫穷呢?
奶奶走进厨房把南瓜煮在锅里。不一会儿,锅盖被热气震动的声音“咕咚、咕咚、咕咚……”从厨房里传出来。
奶奶走出厨房,对我讲,她生于1949年,和祖国妈妈是一个年纪,今年70岁了。虽然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精神却很好,每天都在家里为我们做饭,做很多的家务活。奶奶和我们的新中国一样,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真是太不容易了!
奶奶接着讲,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当时,我们国家很贫穷,生活很困难。奶奶小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买不起新衣服,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破了的地方就用布把它重新补起来再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去学校读书,家里有好几个兄妹,爸爸妈妈因为照顾不过来弟弟妹妹,就让读书的哥哥姐姐背着弟弟妹妹去上学……
现在,70年过去了,我们吃一顿饭都有四五道菜,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们的衣服成堆成堆的,穿了一两次,感觉脏了就又买一件;我们读书上学、放学都有爸爸妈妈的车子来接送。1949年和现在比,我们真是幸福呀!
听了奶奶这番话,让我明白了:建国70周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已经屹立于世界东方。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富强,越来越强大。
吃晚饭时,我觉得今天的南瓜汤非常好吃!
忆苦思甜作文800字
秋阳,渐隐西山,只剩几丝顽童般的余晖,于窗棂间追逐、嬉戏。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其乐融融。却不知如何,弟弟“哇”的一声,似针般,将这纸一般脆弱的温馨于一瞬间打破,不费吹灰之力。
父亲摇着头,不住地发出啧啧声,却也终没能遏制住弟弟的叫喊。父亲伸出那双厚实的手,轻轻地在弟弟的头上抚摸着,似有千言万语,但也只化作一声叹息。我埋着头,随意地扒着饭,可目光终是小心翼翼的落在了父亲的那张熟悉的面孔上,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孔上,他像那浑水遮掩的海底,看似波澜不惊,令人难以捉摸。母亲缓缓道:“吃吧,这么幸福的生活我们该满足了。”弟弟虽归于平静,但仍只是紧紧的攥着筷子,似要折断那双木筷子。父亲仰起头凝视着单调的白色的天花板,而后道:“以前的生活确乎是与现在比不得啊!”他的语气沉重,似块巨石压在我们的心头。父亲说,他们那个年代,便是一碗粥,也已知足,那会儿,一碗粥数来数去也不过几粒米。奶奶呀,看了心疼,却也无可奈何。母亲接着道:“那时候毫不夸张的,一个番薯都是奢侈。当时乡里有口人家,丈夫去世的早,女人守了寡,无依无靠。饿极了,也只得背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去地里偷人家的几块番薯。哎,人啊,那会儿食不果腹,有口吃的就谢天谢地啦!”抬起了似乎沉重的头,端详着母亲,却见她眼角有泪光闪烁。
猛的,心头怦然一震。想起平日里餐桌上的一幕幕,恨不得挖条地缝钻进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此富足,我们又有何可奢求,又可以去奢求。如此,足矣。而我们却仍不知足。也许,是生活过于美满,在不知不觉间扭曲了我们心中那把度量的尺,它的刻度也已然模糊不堪。
也曾见过一位青年,衣衫褴褛。饥不择食的他便是一个布满尘土的苹果核,也终只可将它拾起,拭去灰尘,就狼吞虎咽起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若是我们,是将就,还是继续嫌弃,使饥饿得以肆意折磨我们?或许这皆在一念之间罢。
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