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最美古诗文作文800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些千古名句,尽是古代前辈所赋。中国诗词文化颇为深奥,我每每流连在其间,都会深深被其折服。那曼妙的文字,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令我永生难忘。但在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我却最喜《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诗人周敦颐所做。这首古文表达了周敦颐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我读这篇古文时,只是在六岁而已,看他以莲自喻,“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又以牡丹喻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又叹惜那些像菊花一样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的隐士。我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像菊花难道不好吧?找一个世外桃源,悠哉游哉地度过一生,逍遥自在,多么美呀?牡丹更是花中之王,虽有些艳俗,但也可以太平过上一生呀!为何作者偏要爱莲呢?我心中有些疑惑,但那时年纪尚小,这点事也不萦于怀,慢慢把这点小小的疑问给忘却了。
今年暑假,我又遇《爱莲说》,为了解开当时的不解,我就翻阅古诗集,寻找周敦颐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终于,我在一本《新编中学生古诗文》中找到这篇文字的倩影,原来在周敦颐做这篇文章时,因当时北宋官场腐败,贪污的官员比比皆是,许多人为谋取官位,不惜千金,更有甚者,在上司面前拍马屁。有些正直,但没有太高地位的人,没办法管理朝廷腐败之士,便在山边做了隐士。有些正直之人,性格坚毅,也曾劝过皇帝,但苦于当时就是一个“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局面,皇上也贪图享乐,不理政务,这些人也只好无奈地退出政治舞台了。周敦颐就是其中一位。他辞官后,一天与友人共同赏莲,想到莲花种种特点,竟与自己的处境大为相似,心中感慨,大笔一挥,做下《爱莲说》这首千古绝唱。
了解完背景,我再次读《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着读着,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周敦颐站在莲花池边,观赏一池荷花,看那一朵朵荷花正自怒放,那白的雪白如雪,仿佛一个个白衣仙子,从天而降,在为人间悄悄增添一细幽香;那红的犹如雪中梅花,顶酷暑兀自开放……好一个雪白如仙,烈红如梅!周敦颐见了,心中赞美荷花,便作下了《爱莲说》这首绝句……
我想得如痴如醉,不察日已偏西,这经典诗文一路伴我行走,对我的文学素养有着潜移默化之功,我会再次邂逅经典诗文,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走进最美中国人读后感600字
读《走进最美中国人》这本书,一个题目“辛绍华:单身母亲辛苦抚养三胞胎考进大学”深深吸引了我,这样一个平凡的母亲竟然能让三个孩子考上大学,这母亲难道是神啊!这个惊讶与疑问指引我领悟这其中的奥妙。
1989年,辛绍华生下了三胞胎,三个女儿的降生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了快乐,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辛绍华的丈夫就离开了,是她含着眼泪一个人扛起了抚养三个孩子和照料瘫痪母亲的重担。生活中的磨难不断地降临到辛绍华的头上。1996年辛绍华下岗了,看着三个等着吃饭、上学的孩子和患病的母亲,她走上了打工赚钱之路。她常常一天要打好几份工:早晨3点多就起床,给孩子们准备吃的,4点多就走出家门开始挨家送牛奶,中午赶回家给老人、孩子弄饭吃,下午再去做家政计时工,晚上接三个女儿回家安排好她们的生活,又赶往附近小卫生院做卫生,直到深夜回家,再给三个孩子洗衣服、干家务……她一天有时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三个女儿将母亲的辛苦看在眼里,争气地用高考录取通知书给妈妈献了一份大礼。
这是一个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母亲!
母亲是伟大的,这伟大不仅仅在于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更在于她为了儿女斑白了双鬓,为了操劳家务累完了腰,她处处为儿女着想,却不曾期望任何回报。
母爱是一片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即使心灵岁月的风尘蒙沙也能让人清澈澄净;母爱是一株树,即使季节轮回也固守家园,甘愿撑起一片绿荫。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母亲”这个神圣的名字,连同名字一起记住的还有那高尚的情怀,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劳动、付出的爱、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