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理800字议论文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记
只专注于书本,不免枯燥乏味。游学这一新模式的倡导,更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可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他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买,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直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三澍,十年“隐居”杭州,只为实践真理。毕业之后,大学同窗各奔前程。而他一个人跑到杭州,在西湖岸畔流连,或作画,或沉思。偶尔帮人搞装修,工地上的活儿样样舍得起放得下,这段经历,令他受益非浅,诚如他所言:“搞建筑设计最忌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亲身实践,让王澍折挂世界建筑诺奖。
因为知道实践的重要,有了哥伦布避风斩浪,扬帆远航,发现新大陆的壮举;有了哥白尼苦心观测,创立日新说,写出《天体运动》这部巨著;更有张骞鞍前潇洒,开通丝绸之路,鉴真东渡,开辟海上航线。他们无不告诉我们:躬行实践的重要。
赵括的“纸上谈兵”仍响在耳畔,因为忽略实践,饱读兵书的他只能眼看着士兵被血淋淋地踏在敌军马下。而我们的邓小平能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使中国日新月异,焕以夺异光彩。
青春路上,走出书本,且行且思,用实践撷一高枝珍果,笑看人生。走在生命路上,勿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实践赢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实践出真知作文700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简短的十二个字,一条永恒的真理,理论本身只不是一行行的数字与符号,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焕发它的青春与活力,而它结出的果实便是真理。
明朝的理论家――王阳明,空有一幅聪明的大脑,却没有爱动手实践的爱好,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次,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就决定要“格”院子的竹子,他就搬了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面,看着竹子硬想了七天,却并没有很好的答案,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只考自己的头脑去硬想,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因为头痛受不了而以失败告终。
王阳明这样的做法,显然在当时社会是很多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想要观察竹子的结构或它的生长过程,就必须得用手去把叶子切下来,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绝不是像王阳明那样坐在板凳上空想,袖手旁观是绝对得不到理想中的成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真理面前,我们只有多实践才能成功。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让人能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格物致知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
实践出真知作文800字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学习终究是要离开书本,去往更广阔的课堂。当学生们跟随老师踏上实践的旅途,看过了岳阳楼的胜景,行过了丝绸路的艰辛,走过了藤王阁的斑驳,他们学会的,领悟的,将远远超出书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
实践,是遍尝百草,只为书华夏药典。
一部《本草纲目》,不知惊艳了多少世人。而这部奇作背后的故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旧有药典的模棱两可,李时珍毅然决定踏上寻药之旅。他一点一点地探寻,每一种药材都要见到实物,描摩样貌亲尝甘苦,试验疗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本草纲目》赫然出世,带给世界的是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更是实践出的巨大成效,它雕缕人心,携刻山河,永不漫患。
实践,是踏千山万水,只为寻旧时文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序中这样说道:“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旧物,听它们讲述过去的兴衰。”的确,当我们看着那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四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别的风声鸟声。就仿佛触摸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吞土千年。城市里的图书馆留藏着许多古籍,而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之间,落在这苍莽大地之上。余秋雨历时近半生,踏阅中国几乎所有故事的土地,终于将自己所见所感,凝炼成一部《文化苦旅》向后辈娓娓讲述着实践的力量。
实践,是步步前行,只为圆复兴之梦。
人需要实践来充沛自己,国家更是如此。中国在政策上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促成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原本存在于纲领中的事,被敢于实践的中国人用于国家的管理。在中国之前,极少有人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两种制度,但我们的实践告诉世界,不仅可以,甚至还促使国家更富强,民众更安康。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因为实践,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那灵魂丰盈的花蕊也灼之其华。
实践出真知作文500字
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毕竟比较肤浅,要想透彻地认识一种事物和明白一个道理,还必须亲自去做,亲自去体验,所谓“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做得多。”我有这样的经历。
记得在暑假的一天,我在客厅玩游戏,妈妈在厨房忙碌地包我最喜欢吃得春卷。只见妈妈把肉馅放在春卷皮的一边,然后妈妈把春卷皮卷起来,在剩余的皮上蘸一点水,再全部卷了起来,这样一个春卷就做好了。
这时,爸爸下班回来了。看到我们包春卷。爸爸跑到我面前说:“儿子,你和我比赛包春卷,咋样?”我听了这句话,心里特别来劲,就爽快地答应了。这也是一场选美大赛。比赛开始了,我说:“包春卷那么简单地一件事,我肯定会。“不一会儿,爸爸包了一个漂亮的春卷,但我却包了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妈妈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多做一些,所谓熟能生巧。”
听了妈妈这番话,我决定再做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一会儿,我的春卷又一次地做好了,选美大赛的胜利者是爸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去实践,就能透彻地认识一个事物和明白一个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作文500字
要想透彻的认识一件事,明白一个道理,就必须亲自去体验。所谓“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我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抬起头看了看时钟,现在已经五点半了。“妈妈怎么还没回来啊,好饿哦。”
我起身来到了厨房,打开冰箱,里面还剩几个鸡蛋,我灵机一动,决定亲自来试试煎鸡蛋。我打开煤气灶,在锅里放了少许的油,学着妈妈的样子,在锅里打了一个鸡蛋,又加了一些盐。等了一会儿,用锅铲准备去将鸡蛋翻个面,可是鸡蛋却淘气的粘在锅面,怎么都不肯翻身。好不容易将鸡蛋翻了过来,可油却溅到我手上,啊!好烫啊,我赶紧用冷水冲洗了一会我的手。当我回头去看鸡蛋时,它却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糊味的“非洲蛋”。
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她闻着了糊味就匆忙赶来。“天哪!你干了什么!”妈妈惊讶地说。我告诉了妈妈事情的经过。妈妈一边笑一边说:“煎鸡蛋可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油要是放少了鸡蛋就会粘锅,盐要是放多了就会很咸,来,你再煎一次吧。”我准备好材料,又重新煎了一遍,果然!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煎了一个又美味又美观的鸡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煎蛋的技术越来越高,肚子饿了不用找家长,自己就可以解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就能透彻地明白一个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理作文1000字
人们总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而我觉得,在某些时候,当局者才能是最有发言权的。就像谚语所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很多事情都不能只看光听别人说,得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
那一年,我去参加了一项夏令营,这个夏令营是类似于军训的活动。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攀岩场地训练攀岩,高大的攀岩墙矗立在场地上,上面许许多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塑料人造“岩石”,犹如一幅装饰画一般点缀着攀岩墙。老师认真地给我们讲解:“用手脚抓住石头,用力爬上去,别担心,我会用绳子拉住你们。”我看着15米高的墙壁,心想:这么低,等我开始后,一定要第一个爬上去!然后我就骄傲地在一旁等待,一边看着那些只爬了两三米就爬不上去了的同伴独自窃喜,放心大胆地玩儿了起来。不一会儿,便轮到我了。我一边盯着眼前的高墙一边冲了上去,可等我抓住“岩石”的一刹那,便发现了不对,两个脚根本无法平稳的站住,每一次抬脚都要超过30度,我只能用力的抓住上面的一块“岩石”想把自己拉上去,但无奈手也力量不够,最后,还是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连手上的青筋都暴出了,才好不容易爬上这艰难的一步。可没想到,挑战还在后面,我又倒霉地遇到一块没固定好的“石头”,脚一打滑,差点摔下来,真让我吓了一大跳。我又爬了半天,可还是在原地踏步。但有了前面的经验后,这次我两手同时用力,身子一摆,用这样的方式总算踩到了高处。可现在,我又进退两难了:左边是间距大的路,右边是间距小,但又太高,够不到,怎么办?我先试了试向左爬,可是下脚总要把腿抬很高,手又没有力气撑住。我又试了右边,可间距小又太高,我无法在这么刁钻的角度下站稳,我只好一咬牙,继续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向上攀爬,面对着脚下踩着不稳的石头,令人难以掌握的重心。有时旋转的石头使我脚伸不开;有时两块石头距离之大让我踩不住多久;有时石头形状突兀,让我的手很不舒服,撑不住。这些问题让我折腾了半天,也才爬了两米。先前得意洋洋的样子一扫而光,我下来后,呆呆的看着眼前的高墙,直到此时才明白自己爬的很低,我看着别人都已同样的成绩归来,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失落。还好大家都只有几米高,才没有了周围人的议论,可我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攀岩,其实很难。
什么是真理?有人说,高手的答案就是真理;有人说,反复计算的结果是真理,但我说,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有真理,实践方能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作文600字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我们做事时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和真理。
那天,老师大步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你们相信纸锅煮蛋吗?”我掻搔后脑勺,心想:纸锅怎么可能用来煮蛋呢?纸锅被火烧,毋庸置疑,纸锅破掉,水则漏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安顿好同学们,踏上了纸锅煮蛋的探索之旅。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酒精灯、纸锅和鸡蛋,端起纸锅,接了半锅冷水,取来几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锅中,点燃酒精灯,架起三脚架,将纸锅稳稳地放在架子上,火苗在锅底躁动不安起来,竭力想把纸锅穿透,然而事与愿违,纸锅安然无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纸锅上方冒出了一条条白色的丝绸,一些密集的水泡浮在水面,鸡蛋也调皮地在锅里跳动,不时在锅里翻起了跟头。眼看火苗越来越旺,纸锅的边缘被烧糊了,我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生怕实验失败。就在这时,老师捞起一个鸡蛋,剥开蛋壳,只见蛋清已凝固。“鸡蛋熟了,实验成功。”老师宣布道,这一刻,我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了。
我疑惑不解,凑到老师跟前,问道:“为什么鸡蛋煮熟了,纸锅却完好无损呢?”“这是因为纸的燃点高,水的沸点只有100摄氏度,纸把热量传递给了水,水沸腾了,蛋就煮熟了。”听了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热传递的原理啊!
吃着美味的鸡蛋,我心想:纸锅煮蛋的速度挺快的,如果发明一款便捷式纸锅,会不会比传统的铁锅更省时呢?这个问题激发了我的兴趣,以后我要不断探索,勤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自己的发明专利——便携式纸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