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400字
清明节,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节写下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要指杏花村。”这一天是人们缅怀先辈的日子。
今年没有回家乡祭祖,但我仍然想起了去世已久的太婆,就是我奶奶的妈妈。每逢清明节的时候,奶奶都会带着我去祭拜她,看着她那孤零零的坟墓矗立在田边,心中莫名一酸,我总会听话的跪下磕头。
说来惭愧,我都快忘记太婆的样子了。她去世的时候,我还小,很多事情都已模糊想不起来了。还是妈妈告诉我的,太婆很爱我。她买来蓝色的毛线给妈妈,用来给我织毛衣,可暖和了!到现在妈妈还收藏着那件小毛衣。太婆总把自己好吃的东西留下来带给我,比如鸡蛋、饼干、糖果……这每一个鸡蛋,每一块饼干,每一颗糖果里面都藏着一股爱的味道。虽然太婆不在了,但是我永远会记住她,思念她。
听妈妈讲起那些往事,让我明白孝敬老人,要从一点一滴的孝行中去做,老人对待子孙后辈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们应该铭记于心。
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戏曲作文700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好的文化遗产也是流传了下来,戏曲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瑰宝。
弹指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许多人便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确这些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华文化不单单只有四大发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无疑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似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正是因为戏曲从古代开始便逐渐发展到如今,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结合,戏曲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据网络数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川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剧种。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有戏曲,老一辈的艺术家热衷于戏曲,并将这项中华璀璨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然而这项瑰宝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衰老,现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戏曲也慢慢衰落。
现代文化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传统文化绝不能够抛弃。传统文化是根本,戏曲也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让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保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如今,国家也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璀璨的戏曲艺术将会在世界放出光芒。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
【篇一:春节】
新的一年又来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都在为过年准备着。妈妈在厨房里面做着美食,爸爸在贴对联,我和妹妹就在玩鞭炮。
我和妹妹的鞭炮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各种各样的鞭炮。我和妹妹把鞭炮插在土里,拿打火机点燃引线,用手紧紧的捂住了耳朵,我和妹妹躲在了大人后面,探出脑袋,看着引线滋滋的燃烧,突然鞭炮炸了,顿时纸屑四飞,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我和妹妹兴奋的叫了起来。
回到家,看到爸爸还在贴对联,爸爸把福字贴倒了。我跟爸爸说:“你的福字贴错了。”爸爸回答我说:“福到了。”后来说了半天我也没有听懂。我和妹妹走到厨房看见很多美食,饺子,年糕,鱼等等。
到了晚上吃饭我们家和叔叔一家都很开心,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吃饭。家里到处都是热闹的气息。
吃完饭,我们就在群里面抢红包,爸爸发了九百元,我一个人就抢了七百多,我开心得不得了。就这样快乐的度过了17年的最后一天。
十二点了,新年来了,大家都互相说:“新年快乐。”楼下都响起了鞭炮声。
老爸也带我和妹妹一起下楼放鞭炮,五颜六色的鞭炮,美丽极了。放完鞭炮就都回家继续玩去了。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年啊!
【篇二:无宵节】
春节过后,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是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吃汤圆,这代表每家每户都要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地在一起,汤圆有很多种馅,大部分都是甜的。
过去的闹元宵和现在的闹元宵相比。还是现在热闹,每年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起,吃上热气腾腾的汤圆,结伴到街上观看市民们举行的盛大舞龙游行,欣赏着那夜空中光彩夺目的烟花。
每一次都是城中村的石龙,城北村的泥龙,河南里村的黄龙,西门村的火龙,东门村的青龙那五条龙先到政府集合,舞龙的叔叔们精神抖擞,挺直腰板,箭步如飞,好象一棵棵长生不老的青松,将那原来毫无生气的巨龙舞得栩栩如生,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大家都在为之喝彩,有的拍手叫好,有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看舞龙,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浮想联翩,那缤纷的花灯打破了这份沉静,多么引人注目。
每年的元宵真快乐,有的人还要放孔明灯,把愿望写在孔明灯上,然后把孔明灯放上天空,孔明灯里还有红红的灯火哦!
元宵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有的猜灯谜,有的踩高跷,还有观花灯?
啊!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真热闹,我最喜欢这个传统节日了!
【篇三:清明节】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啦!每当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带上花、食物等等。今天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上坟时的趣事。
清明节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外婆、外公,驾车来到梅城郊区的一座山脚下。我惊奇地问:“妈妈我们来这里做什么?”还没等妈妈张口,外公就抢着说:“我们来给太公上坟。”我们上山的时候一路说笑,当我们要唱歌时,就会飞来一群小鸟给我们演伴奏。
走了一会儿,来到太公和太婆的坟墓前。顿时说笑的声音没有了,一个个严肃了起来。墓碑前的空地被一些落叶和野草覆盖了,看着场景,大人们连忙脱掉外套卷起衣袖,外公外婆清扫落叶,爸爸妈妈和负责拔除野草。清扫完后,妈妈和外公将之前准备好的鲜花放在墓碑前,依次从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向“太公”、“太婆”鞠躬说:“我们来看你们了。”外婆轻声的说:“请保全家平安,静怡学习好。”此时,天空变得阴沉沉的,雷声想起,外婆说“要下雨了”。外公紧接着说:我们和太公、太婆说声,我们回去了。大家纷纷向墓碑鞠了一躬。离开了,向山下走去。
到了山脚下,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和大人们小跑回车上开车回家,结束了这次的“旅行”。
【篇四:重阳节】
“九九思亲浓,佳节又重阳”,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重阳节有很多习俗,第一是登高,现在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好时候,登高还可以有益人们的身体;第二是插茱萸,插茱萸可以吃,也可以驱蚊辟邪;第三是饮酒赏菊,喝菊花酒,观赏着美丽的菊花是再好不过的了;第四就是吃美味可口的重阳糕了,家家户户用糯米和五仁做出美味的重阳糕。
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如果可以,我一定要帮爸爸妈妈洗碗、拖地,洗衣服,我还会帮他们按摩、洗脚,做各种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用我的零花钱来给他们买礼物,中午,我要给他们做一顿美味诱人的午饭。然后我们一起去看爷爷奶奶家,把以前放的水果瓜子换上新鲜的食物,再买一束爷爷奶奶生前最喜爱的花。
最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山,山上景色宜人,到处都是茂盛的树木,叶子有红橙两种颜色,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花朵,真像来到世外桃源,登山还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呢。
我非常喜欢重阳节,但我更喜欢我的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他们!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传统节日端午节。
早上,我的奶奶、叔叔、表哥、表弟都来了!他们去洗了洗手,然后拿着早已装备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奶奶、妈妈、爸爸都熟练地包着粽子。我呆呆地看着他们。自己好像石像,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过了一会,我看了看锅里的米、肉、蛋黄。情不自禁地抬起自己的小手——因为我那时还小,抓了一大把米放进了嘴里。“呀!好硬呀!”“还没熟的米,当然硬了!”妈妈没好气地说。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我说:“我也学包粽子!”“你这么小,可以吗?”“可以的”我天真地说道:“您都可以,为什么我不行?”“好,妈妈教你!”妈妈一边说,一边拿起粽叶给我说:“先这样,然后……”我学会了!不过我包得乱七八糟,一看我表哥表弟的,也是乱七八糟。我们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包好后,放到锅里去了,接着我们打开电视机,看到了其它地区赛龙舟的场景。粽子熟了!我们把粽子放在桌子上,一边吃,一边看。
我最喜欢节日有很多,但是只有端午节我一直深爱着。端午节,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节啊!这样就天天有粽子吃了!
中华传统美食作文300字
中国的传统美食多种多样,有饺子、汤圆、龙抄手、重庆火锅、潮汕牛肉丸、月饼等。我最喜欢的就是月饼了。
月饼是中秋的贡品,在平时是吃不到的,只有在中秋才能品尝月饼。中秋吃月饼是合家团圆的象征。月饼的形状是圆的,像中秋的月亮,大小像肉包子。月饼顶上有花纹和一些字,有的是一个福字配一条条弯弯曲曲的花纹,有的是吉祥如意配一卷卷浪花,显得很有中国特色。
月饼不但好看而且好吃。传统月饼都是烤出来的,有着薄薄的皮和厚厚的馅,比如,双黄白莲蓉、五仁、豆沙、火腿等。我最喜欢是双黄白莲蓉月饼。用白莲蓉和咸蛋黄当馅,白莲蓉甜甜的,滑滑的;咸蛋黄油油的,沙沙的。轻轻咬一口,满嘴都是香喷喷的。一边吃月饼一边喝茶赏月,会感到心情相当舒畅。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过中秋节了。
做一个中国小孩真幸福呀,可以尝到各种传统美食。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500字
除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在门上、窗户上贴满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房间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红彤彤的灯笼,好看极了!
夜幕降临,大街小巷里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爸爸妈妈烧了一桌好吃的菜,有色泽红润的红烧肉,有香辣鲜美的油焖大虾,有外焦里嫩的油炸鸡腿……“哇,好美味哦!”看着这些美味的菜肴,我不禁馋得垂涎三尺。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这个小馋猫,快和弟弟一起摆碗筷去!”我和弟弟迅速地摆好碗筷。开饭了,我们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爷爷笑呵呵地说:“你们两个小家伙,别急,吃慢点儿。”我们享受着满桌的佳肴盛宴,桌上有火锅、热炒、点心等,火锅象征着红红火火,鱼肉象征着年年有余(鱼)……我们边吃边说笑,谈着一年的收获,个个喜笑颜开。
窗外响起了烟花、爆竹的声音,我往窗外看去,只见天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红的,黄的,蓝的……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流星一闪而过,有的像明亮的星星在闪烁,真是太漂亮了!这时,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围在圆桌前,乐呵呵地看着精彩的节目。有趣的小品、相声逗得我和弟弟两个人捧腹大笑。
这是一个多么开心,多么让人难忘的除夕啊!热闹的一家人,笑着说着,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幸福一点点融在欢快的笑声中,融化在每个人的心里。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
【篇一:清明节】
万佳易
公历四月五日,是我喜欢的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也很多,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打马球、踢蹴鞠、插柳等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放风筝。首先,我们要把准备的风筝画上图案,添上颜色,然后等颜色晒干,再装上骨架,系上风筝线,就完成啦!我和姐姐拿起风筝,玩了起来。姐姐双手高举风筝说:“风来了,你快点跑吧!”我回答:“好的,好的!”于是我一手拿着线,一手拿着线轴跑了起来,等到风筝渐渐升到天空中时,我才停止跑动,笑眯眯地对姐姐说:“我们的风筝飞上天啦!”姐姐高兴地说:“而且还飞得很高呢!”我们玩着玩着,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于是我们就收起风筝,拿出青团子和鸡蛋开始吃。青团子呢?就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放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很好吃的哟!
我喜欢清明节!
【篇二:过春节】
李可
伴着新年的钟声,春姑娘迈着它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时光似剪,岁月如梭,一转眼就到了春节的晚上。厨房里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一盘盘香喷喷的饭菜被端上了饭桌,这可使我们馋嘴的孩子们垂涎欲滴。
可是,这么多菜里怎么没有我最喜欢吃的饺子呢?奶奶说:“过春节怎么能没饺子呢,今天我们就现场包。”爷爷自豪地说:“我会擀面。”妈妈兴高采烈地说:“我会揉面团。”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
奶奶拿起一张正方形的皮,接着把肉包进去,然后用手沾水,把水沾到饺子皮的边上,熟练地把面皮捏拢,最后放到锅里。不知不觉,我们家开始了一场包饺子比赛,看谁包得最好,一个个可爱的小水饺像一个个优雅的舞蹈演员。
我左盼右盼的饺子终于熟了。我拿起筷子就准备“大开杀戒”,把这些饭菜全部消灭。不久,很多饭菜都被我吃到肚子里了。
快乐的一天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期待以后春节的到来。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节日呢?
【篇三:过中秋】
邓康恩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八月十五中秋节终于到啦!
说起中秋节,我的妈妈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传说:后羿射日后与妻子嫦娥被贬到凡间每每想到人会老会死,嫦娥就特别伤心,这一幕被后羿看到了,就跟王母娘娘求得生不老药,后羿回家后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保管,可嫦娥忍不住误吃了长生不老药飞上了月亮因此后羿十分想念嫦娥,每到月亮最亮最圆的时候,后羿就会在香案上摆上鲜果,望着月亮上嫦娥的身影思念她,百性们闻知后,纷纷效仿,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就传开了。
每当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大街小巷都飘着月饼的清香。要把月饼做的又好看又好吃,就要认真的做。先揉面团再把精心准备的馅料包进小面团,放进模具压实倒出,最后放到烤箱内烘焙,烤好后在月饼表面涂上一层油,就这样一个又好看又好吃的月饼就做好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饭赏着月,只见那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又好似王母娘娘的铜镜。我突然看见月亮上好像有一只小兔,我连忙问妈妈:“月亮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那是活泼可爱的玉兔,它陪着美丽的嫦娥姑娘住在月宫里!”“我怎么没看见嫦娥姑娘呢?对!一定是她急着去陪亲人,把小玉兔留在月宫了,难怪小玉兔很孤单呢!”爸爸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中秋节,亮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这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啦!
【篇四:春节】
向贺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I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暗瞳日点把新桃换旧符。”一读到这首诗,我总能想起我是喜欢的节日——春节。我的春节过得可充足啦!你想知道吗?
每次过年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总会回到老家——枝江。每次一到家,外公看到我们别提多开心了。到了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来到家门口的那片空地上,拿出刚买的花型烟花棒。爸爸拿着打火机准备点火,看着爸爸的打火机离烟花越来越近,我不禁急忙喊道:“小心点爸爸。”爸爸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夸我:“看来过了一年你也已经长大了一岁呢!”爸爸点完烟花后就赶紧把烟花棒递到我的手里让我拿着,我兴奋地举着烟花棒跑着。
跑着跑着,一朵朵小花浮现在空中,想一个个小精灵飞来飞去做游戏呢!漂亮极了。这一根放完了我又迫不及待让爸爸点燃下一根,爸爸妈妈看我被烟花围绕着,也开心极了。晚上睡觉时我脑海里还回放着烟花棒的场景呢!
春节可真是太开心了,我多么期待下一次的春节呀!
【篇五:端午节】
王顺堡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我最爱的端午节。
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见爸爸和妈妈在忙着什么。我连忙跑过去看,原来爸爸妈妈正在包粽子,我也要加入包粽子的队伍了。我看见桌子上摆着一些材料,有又大又红的红枣,像一颗颗闪亮的红宝石;有大大的粽叶,像一条小船在盆子里游来游去;还有些又细又长的丝线。
我们开始动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红枣裹进粽叶里,再把芦叶做成三角形,然后用丝线把粽叶缠起来,最后把粽子放进锅里蒸两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诞生。我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一次没包好,可能是手法错了,我竟然把三角形的粽子做成了圆形的粽子。第二次也没包好,可能又是红枣包多了,就这样,直到第十次才包好。
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开始蒸,我静静地等侍了两个小时。一股香喷喷的粽香味从厨房飘来。哇!好香啊!我迫不及特地走进厨房打开锅盖,一个个蒸好的粽子从锅里一跃而出。拆开一层层的粽叶,哇!晶莹剔透的粽子呈现在我眼前,真是让我垂涎欲滴啊!我满意地看着自己做的粽子,真像艺术品一样精致,实在是舍不得吃啊!
这真是有趣的一天啊!我希望下一个端午节赶快来临,这样我就又能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篇六:春节】
杨雅媛
“咚咚……”在沉重大钟敲响了十二声后,我们迎来了那个令无数中国人兴奋至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一起动手包了饺子。我包的第一个饺子真是惨不忍睹,因为捏的力气不够大,竟然“趴”了下去。第二个呢,因为放了很多馅,包好后竟然把馅露出了一大截……。哎,再看爸爸妈妈包的,一个个挺着大肚子,活像了打了胜仗的大将军,我不禁更气馁了。妈妈一看我这模样,连忙安慰我说“老天不负有心人嘛,加油!”在妈妈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我非常仔细、认真地观察了妈妈的手法,慢慢地也掌握了包饺子的技巧,也可以包出像模样的饺子了。饺子煮好了,夹起一个自己包的饺子,吃到嘴里,心里就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在一轮弯弯的月亮下,在神秘无比的夜空下,在这个充满爱的家中,我无比幸福。
家,不在于有多豪华;家,不在于有多少金银珠宝;家,不在于美丽得令人流连忘返……家,在于的是团圆、温暖,这个春节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篇一:春节】
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陆陆续续的回到家中,与家人们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不过,在吃饭之前,人们还会放鞭炮,据说是为了驱赶年兽。
在大年三十前一天,你会发现街道上的车川流不息;菜市场里人山人海;就连超市里的商品都被一洗而空,场面十分“壮观”。再那一天,你还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意喻着新年红红火火。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中午过后,人们便开始准备年夜饭的材料。不得不说,菜真的是丰盛啊!油焖大虾、清蒸鲈鱼、大闸蟹……在吃饭时,长辈们都会给晚辈们一个红包,收到红包的小孩子们都十分开心。
吃完晚饭后,孩子们拿着烟花在空地上玩耍。亮闪闪的火花十分美丽。在我们家,一般都会守岁。在八点左右,我们一家会围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主持人在倒数新年来临的时候,“3、2、1!”。这时,天空上绽放出了美丽的烟花,人们也在迎接新年的到来。
【篇二:元宵节】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我们开开心心的过完这一天。每到这一天我们都会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迷,舞龙狮,来记我们的这一天。
今天,妈妈给我煮了团团圆圆的汤圆,爸爸看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爸爸就给我讲起了元宵节的来历,十五日是一年一度之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称之为元宵节吃完热气腾腾的汤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花灯,在大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五彩的花灯挂在空中,闪耀着光芒,街上的花灯各种各样,有鲤鱼灯,兔子灯,龙灯,莲花灯等等,数不胜数。最有趣的就是猜灯迷,因为猜灯迷很有趣,所以深受大家喜欢。
不一会儿,一条回旋环绕的长龙展现在我的眼前,它有黄色的龙身,金光灿灿的龙磷,长长的身躯,斗头的龙头,一双又亮又大的龙眼,随着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鼓声,那条金色的龙就动起来了,有时候空中飞腾,有时候掠过地面,犾如在跟大家说元宵节快乐,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示对龙的感谢和怀念。
这次的元宵节我玩的不亦乐乎。收获满满,元宵节真是热闹啊!
【篇三:清明节】
4月5日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个节日我都会想起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去给自己去世的亲人扫墓。家人要团聚,或祭祖扫墓,或踏青春游。
这一天外公外婆带我去给去世的太公扫墓,还提着香烛和纸钱去,外公还买了一束鲜花。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把鲜花放在太公的墓前。看着去世太公的相片,我和外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外婆告诉我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外公用红漆把太公墓碑上的字又重新描了一遍。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太公:“我已经长大了,要是你现在还活着,我一定会孝敬您的。”
我还看见旁边有人在烧纸钱,还有人在哭泣。这时外婆也开始烧纸钱,我就连忙跑过去帮外婆烧纸钱。烧完纸钱,我们一起在太公坟墓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让太公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纪念逝去的亲人的节日。清明节时,许多人会怀着思念的心情去上坟,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篇四:元宵节】
新年后过了几天,元宵节就到了。元宵节要吃汤圆,也要看元宵晚会,我想想都很激动。
吃完晚饭,我就等候在沙发前。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晚会便开始了。晚会可热闹了,主持人个个焕发精神。我最喜欢猜灯谜活动,每表演完一个节目后,都有一个灯谜。而答案没过多久就会报出来,所以,要快速思考。
元宵晚会没过多久就结束了,可是,我们还可以看其他节目。过了一会儿,外婆去烧汤圆了。每个人差不多都吃六个,除了妈妈只吃两个。
过了一会儿,只听外婆喊道:“吃汤圆啦!吃汤圆啦!”大家都放下手中的事,赶向厨房,拿起自己的碗,吃了起来。
我放了一个到嘴里,软软的,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豆沙就流了出来,真是太美味了。
吃完汤圆后,就散了,各管各的了,有的写作业,有的看电视,有的……而我洗洗就睡了。心想:元宵节真好,下次我还要过。
【篇五:元宵节】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挂了红灯笼,燃放烟花,放鞭炮,好热闹的元宵节啊!
先来说说元宵节的习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和踩高跷,舞龙灯?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元宵了,你们知道吃元宵是吃什么吗?我来告诉你们吧,吃元宵就是吃汤圆。
妈妈在元宵节要包好多的汤圆,在其中的几个汤圆里包一个小球,小球可以打开哟。要是上面写了一等奖可以去妈妈那领两支可擦笔,二等奖可以去领两片暖宝宝,三等奖可以去领一元的吸铁石。可是只有六个汤圆里包了小球,很难吃到的哟。期待着等会多吃到几个有小球的。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热闹的元宵节呢?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作文700字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我们用的筷子;,他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这个根需要由我们青年来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如果我们不去继承,它就会消失,它的根必须由我们守护,让它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在过去。小的时候,我们和长辈们一起盼望着春节家家户户贴的对联,小朋友身上穿的新衣服,小孩子们,笑嘻嘻的拿着压岁钱……这些是我们的回忆,现在这些可能与我们已经没有联系,我们都在城市的灯光下,看着别人放的烟花,在教堂外撒着面粉,我们成了崇洋媚外的人,我们忘记了童年带来欢乐的鞭炮,于是,中国传统文化就留在了过去。在感到可惜的同时,我们必须用行动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靠我们这群新青年将传统文化之根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留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用着筷子,吃着中药。不仅是中国人自己在用筷子,而且外国人也在用筷子,要让更多的外国人用筷子,不是靠外国人的学习精神,也不是靠筷子自己跑到外国去,而是要靠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年轻人,用我们的双手将筷子传承下去,将传统文化传到国外,让各国各民族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延续到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我们是中国的未来,我们身负重任,我们要将中国梦响应下去。传统文化之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发芽开花,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的综合国力,影响着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传统文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精神依托,也为我们带来了物质依托,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文化兴则国运兴。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所有中国人的灵魂,是靠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中华传统文化应跟上时代潮流作文800字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一部分。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用甲骨文写标语,陈教授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象形文字,无疑是将这一文化与时代潮流结合起来,构成了时尚的传统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要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潮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能够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结合现代时尚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甲骨文通过网络成了表情包,陈教授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G20峰会将中国画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现出来,这些都是依靠科技的发展,让我国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潮流,跟上时尚的步伐。
我们除了要用科学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还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一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宣传,弘扬传统文化对其继承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增加。科技手段出现,并在大众生活中用网络流行语宣传了甲骨文的知识,南岳中学高三年级用标语在宣传栏上弘扬了甲骨文文化,让同学了解甲骨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电视拍摄,让大众了解到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无数的新型传播手段,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人民视野,跟上时代潮流,向时尚迈进一步。
虽说推动中华文化跟上时代潮流需要科学的创新,传播,但更多的是需要人们的继承意识,保护意识。没有这些意识,何来的创新、传播呢?陈教授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有了继承象形文字的意识,多少志愿者为了不让民间文化消失,主动学习、继承。甲骨文也成功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这些都是在继承意识,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完成的。
继承、创新和传播传统文化,都是让文化跟上时代潮流的必由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一切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地进行继承和创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保留其本质,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味,要实事求是的去继承、创新和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时尚的标志,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用科技手段去创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