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70周年行走的阅读征文600字
新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千古流传,也是我从小到大最爱听的故事。
一次,我不无遗憾地说:“可惜没有人找到过桃花源。”爸爸故作神秘地低语:“我们自己去找,如何?”说走就走,我们很快就来到了上海最有名的“桃花源”——南汇桃花园。
每年三月,桃林里的粉花儿卯足了劲似的竞相开放,“千朵万朵压枝低”,好像就为了弯下腰和我握握手。细碎的金光洒在花瓣上,那花瓣粉得晶莹,花蕊黄得赛金,芬芳的香味把我团团围住,让人陶醉不已。我们边走边忍不住回头张望,成千上百株桃花如梦似幻,灿若云霞,片片粉色的花瓣随风起舞,落英缤纷……
午后,游人越来越多。“十里桃林花灼灼,人面桃花相映红。”我忍不住来了一段古诗修改和混搭,爸爸听了忍俊不禁。不远处,桃花仙子旗袍秀正在上演,恍若仙女纷纷下凡;夜晚的桃林深处,藏着一片运用了高科技的“星空桃源”,浩渺星空引得人遐想无限。此情此景是不是比陶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桃花美景年年依旧,而家乡发展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向世界发出了一张张代表中国的名片;迪士尼乐园热闹开张,为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加倍助力;进口博览会的召开让我由衷感受到那份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荣耀与自豪……何必“寻找”桃花源,祖国不正是一个越变越美的桃花源吗?
心中有梦,花自成蹊。新时代的桃花源一定属于我们,朵朵桃花必将开满中华大地,香飘千万里。
庆祝70周年行走的阅读征文800字
小时候,对于车我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之情。我家所在小区不远处有一个公交车站,我时常站在站台上看着来来往往穿梭的车辆流连忘返。而其中那种绿白造型,车顶有两根斜斜向上、细细长长电线的14路电车更是我的最爱。上海人亲切地叫它为“辫子车”,听老人们说14路电车是上海最早开通的“无轨电车”。它那两条长长的“辫子”搭载在纵横交错的架空电线上,已经从容地驶过一个世纪之久了,一头连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一头连着我喜欢去的和平公园,都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记得还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每个周五晚上,外公总是带着我坐14路“辫子车”去兴趣班上课。坐在电车上,隔着大大的玻璃可以一路欣赏沿路的美丽夜景。电车晃晃悠悠地驰在四平路上,拐入天潼路,穿过人群熙熙攘攘的七浦路,一路又会来到流光溢彩的南京路步行街。大人们总是盼着行车途中电车的辫子不要脱线掉下来,因为一旦“翘辫子”了,就会耽误时间。而我却怀着看热闹的心情,总希望“小辫子”掉下来,然后司机师傅跳下车拉扯着它的“辫子”忙活好一阵子。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坐在14路车上回家,车子行驶到一半,突然听到“咯噔”一声,我心里想着这下一定是“辫子”掉了,司机师傅又要忙活了。没想到司机只是停顿了下,并没有下车而是继续往前开。我纳闷了好久,后来外公告诉我车子改良过了,现在的14路电车有两种动力模式,除了可以接上电网运营,遇到电网故障等情况时,车辆还可脱离电网,开启“自由奔跑”模式,不再受到“辫子”的制约了。这在崇尚绿色环保,提倡无污染、无噪音的今天,电车的改良无疑是一次大进步。
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风景,“辫子电车”见证着上海的旧貌新颜,陪伴着一代代上海人的成长。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地铁、轻轨、磁悬浮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而我却独爱乘坐在14路电车回忆、体会那种慢悠悠的感觉,体会上海的一种文化、一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