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作文800字
在科技并不发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由石头做成的,用于磨米、小麦、豆子之类的工具,它就是石磨。
石磨俗称“磨子”,它是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石盘做成的。两个石盘,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两石盘之间有一个卧槽。这两个卧槽里放着一个木塞,木塞起着连接两石柱和旋轴的作用。上石盘外侧有一个小卧槽,这个小卧槽是用来放磨把手的。上石盘的正中央有一个向下的穿孔。它是米、小麦、豆子之类进入磨心的通道。它们顺着穿孔落到两柱之间,通过上石柱的旋转和下石柱的摩擦来碾压。下石盘的周围有一圈大沟槽。磨出的米粉呀,面粉呀,豆浆呀,再从石缝中溢出流入沟槽,最后从沟槽流出。
我家就有一个小石磨。每到玉米成熟的季节。农村的人们最流行的就是蒸“水馍馍”了。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所谓的“水馍馍”,就是把玉米颗粒用石磨磨成玉米浆,再在梧桐叶上铺上玉米浆,然后在玉米浆上放上菜馅,最后用梧桐叶包裹住,放到蒸笼上。新鲜出炉的水馍馍芳香四溢,美味可口。
蒸“水馍馍”最劳神的就是推磨,是一件繁琐的事儿。每次推磨前,爷爷奶奶都会反复地冲洗石磨。推磨时,爷爷会左手抓着磨把手,右手会同时把和水混合后的玉米粒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往石磨里灌。此时,奶奶则站在爷爷的对面,帮着爷爷推磨。奶奶的手和爷爷的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一起旋转着石磨。奶奶也没闲着,迅速把爷爷没灌进的玉米粒推进去。一来二去地,爷爷奶奶配合得很是默契。石盘旋转摩擦发出一高一低的响声,爷爷奶奶也跟着响声摇一晃。我在一旁看得很是认真。不一会儿,爷爷就大汗淋漓了,便叫我去给他拿毛巾擦汗。我就在想怎么这么快就热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也想试试。他们说我力量太小,推不动。我偏不信。待我加入推磨的队伍,我便和爷爷奶奶一起推着。我边踮起脚尖,学着爷爷奶奶的动作,抓着把手。手被爷爷包裹着跟着石磨转动了起来,虽然自己一点儿劲都没用上。可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疼了。虽然很累,但并没有打消我的热情。喜欢看石磨在我们的手下一摇一晃地转着一个个圈儿。慢慢地,推着推着,我的手劲儿也越来越大,越推越顺手。可手劲越大手越容易被磨出水泡,非常地疼,不过,疼一两天就好啦。两年后,奶奶身体就不怎么好了,我们便不再让奶奶推了,便只有我和爷爷两个人推。后来没推几次,慢慢就也没让爷爷推了,于是我一个人推了两次后就再也没有推过了。爷爷年龄大了,推不动了。可能也不想我太累了吧,我们家就再也没用过那个石磨了。
有时候看到石磨,就想起了那些和爷爷奶奶一起推磨的情景。那时的爷爷奶奶都身强体壮。现如今好几年过去了,爷爷奶奶也都已年过70了,都已是白发苍苍了。
时光转瞬即逝,那个小石磨仍然在那个小屋里摆放着,只是早已不再有人用他了,已经满是灰尘和杂物……
石磨豆腐作文800字
我的家住在西部青川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那里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草如茵,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很是好看。然而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家中水缸旁的那口石磨。
小时候父母为了补贴家里的生计,双双外出打工,把还年幼的我托付给了我的外婆和外公抚养。外婆和外公是地道的川北农民,用长满厚厚老茧的双手,将我拉扯大。他们那朴实慈祥的笑容,和蔼可亲的言语,也印在了我的灵魂最深处!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实在太多太多,特别是屋外水缸旁那口石磨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因为那是外婆最爱用的古老“豆浆机”,多少年来,外婆就用那口石磨,磨豆子点豆腐,养大了妈妈、舅舅和小姨,又养大了懵懂的我。
记不清是那是我几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和外公在院子里乘凉,外婆在昏暗的灯光下,熟练地将黄豆洗干净,再用清凉的溪水浸泡在菜盆里,为第二天的美味做着准备。
第二天,天还微微亮,大山还在晨雾中酣睡,外婆就早早地起床穿衣,把前一天泡好的豆子拿到石磨处开始磨豆子了。过了一会,我也被石磨的声响吵醒了,我揉了揉眼睛,却在卧室里看不见外婆的身影,就自己跑到屋外去找她,外婆看到我跑出屋来,就笑着说让我当她的小帮手。外婆将盛满泡好的豆子的菜盆端到石磨旁边,又给了我一把勺子,教我把将豆子和水一点点地舀进石磨上方的那个小洞里。我照着外婆教我的方法用我的小手做了起来。随着小手的手起勺落,外婆的大手也开始推动石磨一圈又一圈地转动起来,我们祖孙二人就这样默契的配合起来。石磨由两块厚重的圆柱形青石组成,上方有一短木把手,用来推动石磨转动。石磨转动时相互挤压研磨,把从小孔放入的豆子和清水变纯白的豆汁,豆汁顺着石磨的缝隙缓缓的汇集到磨槽中,最后从磨槽口慢慢的流进下方的桶里。
豆汁磨好后,外婆将整桶豆汁倒入滤纱中,将豆子的残渣滤出来。再将豆汁倒入锅中煮。一般要不了多久就把豆汁烧开了,这时外婆会一如既往地为我单独盛上满满一碗豆浆,然后放一些白糖,味道很是香醇。其它的豆汁外婆就用来点豆腐了。外婆用的是我们青川的土酸菜汁,当时我问外婆:“为什么要用酸菜汁点豆腐?”。外婆回答我说:“酸菜汁点的豆腐才是最香的”。将酸菜汁倒入豆汁中后豆汁开始凝结成豆花,外婆将豆花舀起放在纱布中,用木板压实,等豆腐成型。几十分钟以后,再揭开纱布时,豆腐已经成型。不用任何作料,单单的吃上一口,已然是美味,更不用说在外婆的一双巧手里,煎、炸、煮、烧幻化成一道道绝佳的菜肴。
时间过的很快,日子也一天天过去了。去年过年的时候,已经上高中的我和家里人一起去拜访远房的亲戚,晌午,正值饭点,亲戚热情的招呼我们留下来吃午饭。那天的菜肴非常丰盛,其中有一道菜是豆腐红烧鱼,妈妈夹了一块豆腐尝了尝,问亲戚豆腐是自己磨得还是街上买的,亲戚说是集市上买的,妈妈慢慢放下筷子感叹着说:“这豆腐呀!还是少了当年的些味儿!”我在一边笑,心里悄悄地想:“那是因为妈妈你和我一样,最爱吃的是外婆做的石磨豆腐。”
石磨作文600字
老屋真的老了。
小心翼翼踏着黛色石级上的几簇苔痕,轻轻推开那扇厚重而斑驳的木门,石磨静静地歪斜在一角,外表粗糙,如同奶奶那双粗糙厚实的手。
三岁那年,我坐在竹椅上。院子里,木头做的架子上摆放着石磨。“该做多少呢?”奶奶用杯子量好豆子,刚走几步,又折了回来。开始念叨:“还是多加些吧!”她又量了几杯倒入桶里。
第二天清晨,睡梦中一声声有规律的吱吱声从院子里传过来。我赤着脚循着声音跑到院子。奶奶一手推磨,一手添豆,身子一前一后摇摆,石磨也被推拉着一圈一圈转动。“奶奶,我也要玩。”奶奶转过头,惊慌失措地跑过来抱起我。大声嚷道:“感冒了怎么办?”边走边用她那双粗糙厚实的手不停地搓我的脚。
五岁时,院子里,看着黄豆在水的浸泡下,发涨了,变软了。我踮起脚尖,抬头仰望还是不见磨台。只好搬凳子站在上面。奶奶右手推磨,左手添豆,弓步站立,全身的力量聚集两臂。石磨转动,带水的豆子从磨眼中放进去,乳白色的豆汁从两片石磨中间流出来,挂在边沿,像天使脖子上围的白纱巾,更像天使的白褶裙,妩媚、动人。磨架下放着大盆子,豆浆出来,汇成一道涓涓细流流入盆里。生豆汁淡淡的香味随风飘来,我真想快快长高。
十岁,我长高了,奶奶老了,石磨也跟着人和时光一并老去。奶奶推着磨,汗水在她苍老的脸庞上肆意流淌,奶奶磨得很慢,石磨似乎也发着沉闷的喘息声。
而今,奶奶已不再有力气使用石磨了。孤单的石磨,在这空空落落的老屋里守着寂寞。上面满是蛛网灰尘,惟有那推杆手握的地方,虽是落满尘,却依旧光滑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