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圆圆过中秋作文600字
张九龄曾经写过一首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在生活中有可能离家人很远很远,但在中秋节时却不远万里也要团聚,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又叫团圆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因为平时很少回去,趁着中秋节我们一家去姥姥家团聚。
我们开车去姥姥家,一路有说有笑。我们先到超市采购礼物,结果逛了足足有两个小时,要不是爸爸提醒,恐怕天黑了也转不完!我对妈妈也是无语了!
我们到了姥姥家,姥姥看到我们到了连忙去煮饺子,一个个煮熟的饺子晶莹剔透,看上去就让人胃口大开。姥姥给我们盛了一碗又一碗,大家有说有笑,吃得可开心了。
到了下午厨房里又忙开了,这次的主角是舅舅。你可不要小看他哟!他可是一级厨师呢!舅舅一会儿爆炒,一会儿油炸,不一会儿就有饭菜的香味调皮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我不停问舅舅什么时候才能好,舅舅笑着说我:“你这个小吃货!”等舅舅全部做好后,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家常。
夜晚,天上的月亮像一盏晶莹的玉盘挂在天空。我们一家人来到窗边吃月饼。妈妈说:每个人说一句祝福语,才能开始吃月饼。为了吃到美味的月饼,我赶紧开动脑筋,第一个送上祝福:“祝姥姥、姥爷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祝舅舅什么呢?我想了想说:“祝舅舅快快长高!”大家都哈哈大笑,“有什么不对吗?”我问道。我仔细一想,哦,原来舅舅已经成人了,怪不得大家都笑我。后来我们又分食月饼,月饼美味可口,难怪大家都喜欢吃月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是幸福的。
团团圆圆作文700字
除夕夜,我们一家四口趁着夜色顶着寒风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
村子里路灯亮着,万家灯火,家家户户门前飘着醒目的红,喜庆热烈。奶奶家的灯也亮着,一个瘦瘦单单的身子笼罩在门口晕黄的灯光中,她在等待。
“妈,这是压好的芝麻。”妈妈递给奶奶一袋子黑色的芝麻粉,姐姐疾步走到奶奶跟前说:“奶奶,咱们快点包圆子吧!”“是啊,丫头,明早要吃,得赶紧包好。”“我也要包,我也要包。”我和姐姐抢着说。
奶奶倒出芝麻粉,端来水、糖、米粉,然后将开水倒在米粉上,开始和面了。这可是包圆子最重要的步骤,如果米粉太硬了,圆子就会有裂口;太软了,圆子又会软不拉几的,站不住。我和姐姐负责拌馅儿,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喜欢吃甜的东西,所以就放了很多糖。奶奶无奈地摇摇头:“小心牙齿坏掉哦!”
过了一会儿,面和好了,馅儿也调好了。奶奶先做了一个示范,她取一块面团在手掌中搓成圆球,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然后放入馅儿。奶奶说:“放馅儿时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圆子的肚子撑破的。”我和姐姐看得目不转睛,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到我们做了,姐姐按照奶奶的方法一气呵成。因为我想放入更多的馅儿,把圆子的皮做得很薄,馅儿又放得太多,皮立马破了。“如果皮薄,馅就少点儿。”奶奶耐心地说着。本少爷天资聪颖,一点即通,之后的圆子包得十分成功。
普普通通的圆子做三四个就有点厌烦了,我眼珠骨碌一转:“有了。”我把面团搓成圆球,压扁,放馅,再把面皮两边合起来,捏一些花边,就成了饺子状。奶奶拍着我的小脑袋说我是“鬼毛头”。还没停呢,我又做了一些小球,奶奶问我这是干什么,我说这是小汤圆,奶奶笑得脸上像开了花。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我们吃上了美味的圆子,当然还有“饺子”和“小汤圆”。希望明年还一起包圆子,我准备再一次创新!
团团圆圆中国年作文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每个人都渴望团圆,每个人都想沉浸于团圆的喜悦中。
那么,团圆的喜悦洋溢在何处?
团圆在香喷喷的美味佳肴中。还没到年三十呢,外婆就已经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了,一会儿卤菜,一会儿包饺子,一会儿捏小肉丸,一会儿炸鱼……似乎一到春节,外婆就年轻了几十岁,全身充满了活力。我最喜欢的是仙桃的特产——团子。外婆把早就磨好的米粉装进大蒸笼蒸熟,三爷爷就开始拿着大棒开始杵着米粉。大棒忙碌起来了,一下碾压,一下揉搓,那米粉原来松松散散,但在三爷爷的训练下,渐渐成了一支团结的精兵,紧紧抱在一起。等米与米之间粘成一团,我们就可以开始包团子了。外婆这时把前一天炒好的菜芯拿了出来,全家人撸起袖子开始包团子。外婆从大面团上揪下一小块面团,把小面团中间捏空,用勺子挑起鸡蛋大小的菜芯,把菜芯放进去,两只手在空中飞舞,眨眼间,一个圆圆的团子就包好了,白白胖胖的,像个雪球一样。我也想试一试,外婆说我还太小,两只小手握不住,便要我去看着火候,等包好的团子上有蒸汽时就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盯着蒸笼,腊肉、腊干子的香味在空中弥漫着,我的口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终于等到团子上冒蒸汽了,团子一出锅,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三个。外婆一边用毛巾擦着我嘴角的油,一边笑着说:“真是一个小馋猫!”
团圆在红彤彤的装饰中。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外婆就买来了一大堆的对联、门神、福字和中国结,说新的一年就要除旧迎新。一家人分工合作,爸爸妈妈负责贴对联,外婆外公贴门神和挂中国结,而小小的我也担起了重任——贴福字。这还不简单?我把福字放在桌子上,拿了一卷胶带,从胶带上剪下一小段,往福字的一角一贴,再剪下一小段粘胶,往福字的另一角一贴,如此重复,我的福字就像蜘蛛侠一样,有手有脚了。我刚想把福字粘在门板上,爸爸过来说,要把“福”倒过来。我疑惑不解,仔细一想,灵光乍现,毫不犹豫倒过来一贴,大声喊道:“福‘到’了!福‘到’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笑了。不一会儿,窗户上都贴满了红彤彤的装饰,预示着今年是个红红火火的幸福年!
团圆在家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小姨终于被我盼回来了,刚一落脚,一家人就开始拉起了家常,整个房子都被欢笑声照亮了。我和弟弟球球也开始一起游戏,不到一岁的小熙熙也开始牙牙学语,虽然还说不好完整的句子,但他一个词一个词说着,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看他那一脸懵懂的样子,就让人欢喜不已。
团圆在人们美好的期待中。夜,让一切归于平静,突然,我听见了外婆的一声叹息,我知道,她又是在想念远在云南的舅舅。我的舅舅、舅妈都是医生,在别人团圆之时,他们却仍然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上,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虽然他们不能与我们团聚,但我知道,我们的心永远都在一起。我期待着明年我们能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我也祝愿天下所有离别的亲人都能团圆!
中国年,团圆年!愿新年,胜旧年!
团团圆圆过大年作文800字
年,说白了便是欢聚,团圆。小时候最盼望的节日是年!如今,电子科技遍布全球,人们冷漠了,也只有在“年”才能寻觅真正的情谊。
大年三十,我跟随父母一同来到了老家,没了城市的喧闹,不求有多么的奢华,一片淳朴,一片清静。大人们也自然没有闲下来,打扫的打扫,烧饭的烧饭,红红火火的,不紧不慢,倒也挺热闹。小孩子也不愁吃,不愁穿了,只是一个劲的窜来窜去,好似有无限的精力还未发泄完毕。
三十夜,全家坐在电视旁,畅所欲言,观看着晚会,也倒挺惬意的。没有太多的人儿,但团聚的欢乐却别有一番风味。嗑着瓜子,听着电视机前倒数的声音,心中不禁暗潮涌动——新的一年,新的期望!我们欢呼着,庆祝着,只听见窗外“嗖嗖”的烟火声,烟火飞舞,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如梦似幻。
大年初一早晨,随着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射在窗子上,各家烟囱上,也近乎在同时升起了袅袅炊烟,锅里满装着红枣或者饺子。饭后,一个个都赶趟儿似的,出来活动活动筋骨,然后成群结队的去别家拜年,当然小孩子们也是格外向往这一天——手提着袋子,有糖吃,又怎么不开心?大人们就四处拜访,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战利品”——香烟。
大年初二,我们出发去外婆家,大概12点才到达。推开门,亲戚早已欢聚一堂,没有正在使用的手机的人,没有冷漠的人,一个个都融进了欢乐之中。唱个歌儿,打盘扑克,别有一番风味。“滋,滋,滋!”锅里炒着菜,香气四溢,顿时感到心情舒畅,仿佛飘飘欲仙……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瞧去,在厨房的马不停蹄地赶着炒菜,生怕客人们不耐烦就“不辞而别”。而客人们到显得有几分悠哉,静静地享受着,谈笑风生的。
饭后,人们也都回去了,喧闹化为乌有,似乎世界顿时寂静了。年也不过如此,总有一天会过去,可它满足了天下父母——回家陪他们。满足了子女们探望亲友的愿望。这个“年”是有情义的,它懂得凡世的悲欢扰攘,欢聚离别……
漫步在小区的路上,任凭寒风的冷酷,寒风的刺骨,我却莞尔一笑,过年了,我又大一岁了,今天,我可以牵着爸妈的手,多么奢望天天可以这样!我很激动。今天,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时间的脚步呀,请停留,我多么希望这一刻永恒!
年,是喜庆的,是温馨的,更是幸福的!毕竟团团圆圆的才快活。新年,新年,图的便是个“新”。新的动力,新的目标,一步一步,向未知的彼岸迈进!
团团圆圆过新年作文500字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盼望着能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新年。我的家乡在惠安,这里的新年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就是做肉丸。做肉丸也要越团越圆,在新年里做显得特别有意义。如果你来到这里,一眼望去,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做肉丸,而我们这些小孩,总是在等待着“开吃”的那一瞬间。
“肉丸蒸好了,快来吃啊”每当听见这句话,我就会飞也似地跑进屋子,用筷子夹起肉丸,蘸着醋,慢慢地把滚烫的肉丸放进嘴里,感受着从舌尖蔓延到胃里的暖,在一片赞叹声中大快朵颐。我知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而我们家乡的肉丸,在本地可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它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由地瓜粉拌着萝卜、葱、蒜、肉,加上五香粉调料制而成的,粘而不腻、散而不松,那滋味真是沁人心脾,我一口气就能吃上三大碗。不过,如此美食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好好地吃上几次,因为它的制作工序特别繁琐。每年除夕夜,当它被端上桌时,老人就会把它夹给子孙们,为这个年味增添一份特殊的心意,正因为这份心意,它更加成为惠安家乡人们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美食。
有人说它的味道好,有人说它营养棒,但不管怎样,它象征着人们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制作这种春节佳肴时,手要团来团去好几次,没错,正是这个“团”的动作,它团住了一份热力、一份和气、更团住了春节期间团圆的美好愿望,它是一种传承,是亲情与文化结晶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