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中的故事作文600字
看!面前的剪纸,栩栩如生,仿佛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正绘声绘色地叙述着千年前那次艰苦卓绝,跨越大漠的西行记……
面前是宏伟的王门关城楼,小方盘在身后矗立,张骞的眼眶中溢满了泪水,望着久违的故国,他牵着骆驼准备进城,可骆驼仍呆呆地伫立着,遥望着远处的祁连山。
张骞见那蝴蝶飞舞,如同跳着迎宾舞,回着望去,连绵不绝的鸣沙山触动了张骞如潮的回忆……
那是张骞走进戈壁滩的第二天,骄阳炙烤着戈壁滩,脚下是滚烫的石块和枯草。突然,沙尘暴骤起,西北一带的黄沙翻腾旋转着席卷天地,张骞同行的数百人与狂风抗争着,他们躲在骆驼身后,用布罩着头部,以防划伤或窒息。
刹那间,胡人的骑兵在背风面出现,鞍上的马铃和兵器的金属碰撞声惊动了骆驼,使团的坐骑四散而逃,护送的军队逆风迎战,体力不支,张骞召集了使团,奋力与自然灾害和胡人作战,狂风越来越猛烈,胡人鸣金收兵,西汉使团各自奔命,许多人不知所终。
张骞带领余部在乱石上急行军避开尘暴,干旱、缺水、胡人、尘暴……使团中很多人第一次行军,但浓烈的爱国之情与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在第五天,使团终于走出茫茫戈壁,到达了月氏国。
回忆往事,张骞感慨不已,这二十余年的凿空西行,让曾经雄姿英发的青年,如今成为了满头银丝的西汉外交家。回到长安,张骞向汉帝献上了自己绘制的西域地图,为西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心血。
剪纸是中国民族的文化遗产,一张小小的彩纸,一把剪刀,一会儿便剪出活灵活现的作品。一幅作品,便足以引发观众无限的遐想。
好一个华夏文明!好一个中国剪纸!
剪纸中的快乐
美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看着前面锋利的剪刀,红彤彤的剪纸,漂亮的花纹,今天的课程就是——剪纸。剪纸是一种艺术,剪纸是一种快乐,剪纸是一种创造。
我拿到了一张带着简单花纹的剪纸,我心想:原来剪纸这么容易啊!开始剪纸了,我拿着锋利的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从开始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呯呯”跳着,哎呀,这里太细了,不会剪断吧!当时我非常紧张,一时没有控制好力度,剪纸被我剪断了。没关系,到时候我把它贴上就可以,我又鼓起了勇气继续剪。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到了细的地方就控制好手的力度,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了。我终于剪好了,打开一看怎么这么丑呀?我的自信心一下子没了。没有关系,这是第一次,下次一定能剪好。
窗花虽然不是真的花,但它饱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窗花带给我们的是自信,是快乐。看着眼前这并不是特别漂亮的剪纸,我想到了过年时那一个个机器做的窗花,我感觉这虽然不漂亮,但我更喜欢它。
剪纸中的故事作文800字
这是一头老牛,一头在田里耕作了十余年的老牛。现在,它早已卸下田役,转而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玩伴。它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两个孩子已经成为了它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天,如往常一样,两个孩子分别从东西两边跑来。老牛在路口等着他们——被绳子拴着呢。两个孩子嘻嘻哈哈地解开绳索,灵活点的孩子先爬到牛背上,再把另一个孩子拉上去。
不需驱使。长久以来,老牛已经熟知也走惯了两个孩子每天玩耍的路线。炎热的夏天,不一会儿,太阳就让两个玩耍的孩子汗流浃背。终于,大一点的孩子先开口了:“天这么热,不如我们去村外的湖里游泳吧。”这也说出了小一点的孩子的心声,于是他也立刻应和:“好啊,这太阳太毒了,去游泳吧。!”于是他们偏离了原本的路线,向村外两里路的湖走去。
骄阳似火,老牛和孩子们来到了湖边。两个孩子见到了清凉的湖水,立刻都来了力气。把衣服脱了往岸上一扔,“扑腾、扑腾”,都跳到了湖中,享受着这酷暑之中的凉爽。两个孩子在水中尽情地玩闹。大一点儿的孩子提议道:“嘿,敢到深水那边去吗?”小一点的孩子似乎很惧怕深水,说:“我可不敢,不去不去。”大孩子笑着说“胆小鬼,那我可去了。”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向深水游去。
突然,深水那边传来了呼喊声。小孩子扭头一看,那个大点的孩子被水草缠住了脚,拼命地挣扎,想要浮出水面。他想要去帮他,可却仍不敢接近深水。于是他愣了一下,就立刻跑上岸去叫人来帮忙。但人围了不少,里三层外三层,却没有人敢下水去救他。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那头老牛下了水,用尽力气赶到那个孩子的身旁,用牛头把孩子从水中顶出,边顶边往岸边挪。见孩子露出了水面,人们也赶紧下水帮忙,使劲往上拽那个孩子。终于,水草断了,孩子得救了。可老牛的蹄子却深深地陷进了淤泥,再也上不来了。
孩子得救了,老牛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隔壁村剪纸的王阿姨知道了,就剪了一幅剪纸。正是一个孩子拉着另一个孩子蹬上牛背,旁边还有三个字:好朋友。这并不是两个好朋友,而是三个好朋友。
这幅剪纸,让人们永远记住了那头舍身救人的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