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8:00阅读:3636

    早就听过,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趁着这个假期把它看完了,每天清晨躺在床上看着书;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独特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6:55阅读:2069

    本来,我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当我看完了这本上《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我渐渐有些了解并喜欢她了,同时我又特别羡慕华安有这么一位既是母亲,又是朋友的妈妈。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龙应台有了一份伟大的职业—母亲。这本书的开篇有些吓人:在龙应台读书的那个年代,孩子们在学校里没有尊严可言,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8:01阅读:3337

    华安是个非常聪明,非常可爱的混血儿,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德国人,一家人生活在瑞士。他一直被包围在多种语言的环境中,妈妈跟他讲中文,爸爸跟他讲德语,幼儿园里老师跟小朋友们讲瑞士话,爸爸妈妈之间用英语沟通。啊!太乱了。安安从小就非常好学,咿咿呀呀学起。妈妈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整天带着安安认识这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2:40阅读:4774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我从《孩子你慢慢来》的封面上摘抄下来的。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母亲和两个孩子的故事。这个母亲很温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错,她也不打不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8:59阅读:1590

    【第1篇】足迹——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海风带着淡淡的咸味,翻起泛白的浪花,带起我的裙角,远处的天与海浅浅交融,从白到淡蓝渐渐晕染为蔚蓝。我回顾身后,一母亲带着小男孩儿在沙滩上踱步,留下两串深深浅浅的足迹。轻轻翻起《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细细品味书中的足迹——这一串足迹,是母爱的足迹。龙应台书写的语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0:04阅读:319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趁着十一假期怀孕无法出游的空档,去书店采购了今年的书,并于今日看完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作为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一,这本是第一本,记录的是孩子从出生到七八岁之间的故事。于现在的我而言,此刻看此书绝对再合适不过。书很薄,看的时间也不长,如此着迷,大概是因为我的孩子马上就要降生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03阅读:310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母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母亲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52阅读:291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

  • 关于《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6:48:44阅读:346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不要为生活中的一些障碍而烦恼;孩子你慢慢来,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过快地奔跑,小心别跌跤。作家妈妈龙应台为自己的俩个儿子写下了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无微不至、浓浓的母爱。 大儿子安安,任性而聪明,能充分地“活学活用”,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共2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 14:10:53阅读:4367

    第一次翻阅《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教师的视角去翻阅这本书。而那时候,吸引我去看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本书并不厚,另一个便是封面的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