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乡的端午节日记
又快到粽叶飘香的端午节了,这勾起了我对端午节习俗的回忆。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的来源是祭奠一位爱国志士。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叫做屈原的大臣,他十分爱自我的国家,提出了好多对祖国有益的提议,但却遭到贵族的反对。之后因为一些人的诬陷,被罢了官,赶出了京城。他在流放期间,因看到自我的祖国被一天天的侵略,心如刀绞,于是便于五月初五跳江自 杀。刚开始人们在水里投放饭团、食物认为只要让鱼虾吃饱了,它们就不会伤害屈大夫的尸体,并且还经常划着小船在江边寻找屈原的尸体。最终,五月初五这一天渐渐变为了一个节日,而这些习惯也渐渐变为了赛龙舟,吃粽子,饮黄酒等习俗。
今日,人们还保留着佩香囊,带五彩绳,插艾蒿的习俗。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包粽子和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会去买粽叶,糯米,大枣,有时还买一点儿五花肉,然后回家自我动手包粽子。我们都十分高兴,欢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待粽子熟了之后,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这时,我们就会团坐在一齐,品尝美味的粽子,有声有笑,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啊,对了,这一天,我的姥姥还会给我编五彩绳,给我做香囊。
我们家在那一天,还会在门上插艾蒿。我以往问过姥爷,为什么要插这种有独特香味儿的植物,姥爷告诉我,因为插上它有能够祛百病的寓意。
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还会看赛龙舟的比赛。还会为他们加油,助威。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璀璨的明珠,我们必须不能让它丢失,要将它好好的流传,发扬光大!
家乡的春节日记500字
一想到春节,我是既高兴又觉得是一种煎熬。高兴的是可以收红包,煎熬的是到了晚上要守岁,要到12点以后才可以睡,我一个小时都支撑不住,何况是一个晚上呢!
大年三xx大早,我闻到腊肉的香味,原来是奶奶在那里做年菜。我穿好衣服,来到厨房,看到奶奶做好的香喷喷的菜,口水情不自禁地流出来,我偷偷用手捏起一块肉,就往嘴里送,奶奶笑着拍拍我的头:“小馋猫,等会儿一起吃!”我不好意思的走出厨房,发现爸爸也起来了,他拿着红红的对联在门口贴了起来。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口,新的一年也随看来到。
大概十点左右饭菜都做好了,我忙帮着把饭菜摆在桌子上。爸爸提醒我:“在吃团圆饭之前,要给祖先磕三个头。”我跪在地上,想起了爷爷,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要是爷爷还在该多好啊!爷爷在世的时候,只要有吃的就会给我吃,总是对我无比的疼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爷爷。我磕完头,爸爸便在门外放起了鞭炮。放了鞭炮就可以吃团年饭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鱼、蛋卷、鸡汤、扣肉、清炒笋片等等。我们一家人举杯,共享这团圆时刻。
到了晚上,奶奶把火生起来,一家人坐在椅子上烤火,我坐在椅子上又暖和又犯困。我的头像一个笨重的石头似的——抬起来又垂下去。好不容易熬到了12点,我艰难地挪着沉重的脚步,一躺到床上便呼呼大睡起来。
后来我知道了守岁的来历:从前,有一个叫岁的怪兽,每到正月初一就出来陷害人类,危害庄稼,后来玉帝知道了这一件事。就叫年下凡来把岁赶走,最后年赶走了,可是怕岁又回来,所以就有了守岁这一风俗。
这样一想,我觉得过年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四年级日记200字:家乡的桥
在我的家乡老城有一座桥,横跨在浪溪河的中间,桥型非常雄伟,南北望去横卧如虹,远近驰名。这座桥原名叫浪溪桥,后改为永济桥,距今400多年的历史。在我的记忆中,每年到正月十六,大 人、小孩都要到哪座桥上走一走,说是走百病,意思是说每年正月十六在这座桥上来回走走,保佑你这一年里无病无灾,因此每年到这一天桥上是人来人往,好一派热闹气象。
这座桥为单孔拱形,桥长55米,宽6。25米,全部用青石砌成,栏板上雕刻有狮子、石猴、蘑菇,雕刻的非常精致、逼真。人们把这座大石桥编成了顺口溜,至今使我记忆忧心。“十八个狮子一对 猴,二八一十六个蘑菇头,独石一百零八块,南北三十个流水沟”。
家乡的春节日记400字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春节,这是一年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迎接春节,通常进入腊月人们就会为春节做准备了。
腊月里,我们这里的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灌香肠,只有这个时候灌的香肠,经过寒冬腊月的太阳晒过、风吹过,才会有腊香。还有些人家会腌渍咸肉、咸鱼等等。这个时候的商场、超市里都会在醒目的位置摆上丰富的年货供大家选择购买,有瓜子糖果,还有好多大礼包,妈妈通常会买些花生、瓜子、巧克力、牛肉干,以及一些新鲜水果。
丰盛的年货准备好了,接下来还要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到了除夕那天,大扫除也结束了,家里就会贴上对联、窗花,挂上红红的中国结,还有年年有“鱼”、“五谷丰登”等,寓意着好的来年。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就象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一样,我们这里的人家基本上都会准备春卷,有迎春喜庆的吉兆。年夜饭过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类型很多,今年我最喜欢看魔术—年年有“鱼”,我觉得太神奇了。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外面鞭炮声四起,礼花绽放,大家热热闹闹的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时候,妈妈会为每个人端上一碗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当然,除夕夜我兴的事还有压岁钱,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会给。我会让妈妈帮我保存起来,在我需要买书本或是有其它用途的时候再拿出来。
正月初一起床,妈妈早就为我准备了新衣新裤。穿上崭新的衣服,我就跟着爸爸妈妈他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去了。正月里,大家都这样走亲戚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会拿出准备好的年货与大家一同分享,热闹非常。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时候处处张灯结彩,大家会走上街头、走进公园,赏灯游园。过完元宵节,这个春节才真的算结束了,大家又恢复了往日正常的生活,我也要开学了。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初三家乡的端午节日记800字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我的家乡这是一个最有节日气氛的节日了,当然我家乡的端午节也是不一般的惹毛繁华,不信你看。
人端午节一到,大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在xx镇党委综合办公室实习的这段时间,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还真正让我认识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政府的各位同事能真正的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当代有志青年,我会继续谦逊待人、谨慎做事、如饥似渴地学习,更加积极地实践,锤炼品德修为,增长本领才干。实践活动让我的人生价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要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对自己,更对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之力。
家乡的春节日记范文
中国有个传统节日叫春节,那是人们放松心情,和亲人一起团圆,聚在一起的日子。
今年刚放寒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回老家四川。我的家乡很美,依山伴水,人们都很勤劳,每到过年,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服和新鞋子,还要杀过年猪,买很多菜招呼客人。
盼啊盼春节这天终于来了,家家户户贴着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桌上摆满了好吃的,全家人高兴地吃起来,有说有笑的非常开心。
家乡的春节气氛非常浓厚。初一这天,我和弟弟去长辈家拜年,他们都给我们压岁钱,哈哈这个时候我可高兴了!
回到昆明后,新学期又开始了,我的假期作业都做完了,但脑海里还留着家乡春节的美好回忆。
家乡的春节日记300字
我的家乡在梨树,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东辽河平原腹地,传说家乡因古城北有一棵对搂粗大的梨树而得名,所以取名梨树,家乡的经济发展很快,人们也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连家乡的春节都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春节那天,县城被装点的格外美丽,大街小巷高高的挂起大红灯笼,彩灯绚烂缤纷的悬挂各处,新年的气氛非常浓厚,中老年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在大街上扭秧歌,锣鼓声,鞭炮声响个不停,每条街的人们都是拥拥挤挤的在买年货,显得匆忙而快乐,过年的那天,家家户户贴对联,贴“福”字,噼噼啪啪地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都要包饺子,样子象金元宝似的,包的饺子有韭菜馅的,有白菜馅的,还有肉馅的,可能各有寓意了,还有做年糕的呢,我们小孩子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春节晚会的节目非常的精彩,有魔术,有小品,有唱歌的,我们边吃边看,等爸爸妈妈把饺子煮好了,我们就和大人出去放鞭炮了,鞭炮都是头几天买好的,有的是点燃开始放烟雾,什么颜色的烟雾都有,有点似仙境一样,有的是一点燃就冲上天空的,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有的象是银蛇舞动一样,在天上摆动一下,再落了下来,有的象陀螺,不停的在地上旋转放出美丽的烟花,我们把鞭炮放完就可以回屋吃香喷喷的饺子了,还有平时都很喜欢的美味佳肴。
我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对我们孩子来说是特别开心和快乐的节日。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节,每年这个时候很高兴,因为有美味的粽子吃!咸肉的、蛋黄的、绿豆馅的……它的由来,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可靠的解释!都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吃粽子?有人说,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也称为诗人节;也有人说,这个日子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在端午节里,还会赛龙舟哦,可真精彩啊。
端午节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到端午节我家总是很忙很忙!大人们很早就起来准备了,裹粽子、烧香拜神祭祖先等等,那时候家里很多人,很热闹,我感觉到很温馨的感觉!
我还记得,在我六岁的那年,在家乡过的那一次端午节。
“孩子,端午节了!起床咯!去洗洗脸,就去拜拜祖先吧!”“哦”我应答了一声。刚洗完脸,就来到厨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来到就给妈妈拉着帮忙裹粽子了!一开始我还不愿意的,可是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会拿片裹粽子的竹叶,放点材料:一会拿着草绳绑呀绑,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的条粽子,虽然样貌难看了一点,可也是我亲手做的。我拿着粽子跑去厨房,叫大人们帮我煮熟它,等熟了,就把它消灭了。
到了中午,就和几个小伙伴去河边看赛龙舟了。我拿着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着去。哇,那龙舟一条比一条帅、威武。龙头大大的,一双铜锣般的龙眼,很长很长的龙须,还有那龙身,够长的了,起码有几米长;有的是黑红黑红的,有的是金色加红色的,何等威武啊!等到何时,我也可以去赛龙舟呢?在我发呆的时候,一阵响声,龙舟出发了,每条龙舟的龙头那,坐着一个人,在打鼓激励着选手们!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冠军还有亚军季军都出现了,选手们的努力,在比赛时发挥的淋漓尽致,精彩极了。赛完了,我还跟小伙伴玩到傍晚才回家。
到了现在,我还回味着我亲手裹的那粽子的味道,那赛龙舟之间的精彩。家乡,很久没回去了,我怀念家乡过的端午节,自己裹的粽子,看过的龙舟。家乡的端午节,虽然不像其他地方的习俗,也没有很多的节目,可是,我对家乡的端午节情有独钟,在我眼里,家乡那端午节,是永远值得我怀念的思念的!
家乡的端午节,我是不会忘记您的,我爱您!
家乡的清明节日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