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学生过小年日记500字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是过小年、祭灶神的日子,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汇报民情。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掌管人间头等大事——吃喝的,俗话说:天大地大吃饭,所以灶王爷是一位很重要的神仙,被人们尊称为“一家之主”,他还负责保佑平安、观察民情。到了年末,他就要把人们一年的工作、生活、表现向玉皇大帝祥细汇报,诉说这家的悲欢离合,让玉帝决定来年对人们进行赏罚。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祭灶的民谣和谚语,如:“廿三祭灶官、廿四扫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蒸馒头、廿七杀只鸡、廿八杀只鸭、廿九喝喜酒、三十包饺子。”灶王爷会“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祭灶,全家都到”,在祭灶时,全家要团聚。在祭灶时每个人都要吃一颗芝麻糖,预示下一年甜甜蜜蜜,还要把糖煮化摸在灶神的嘴上,这样他就会为我们多言好话,下一年我们将大富大贵、平平安安。
瞧!夜幕降临,在爆竹声中祭灶的活动慢慢拉开了序幕,爸爸先把旧的灶神像揭下来,虔诚的用火焚烧,送灶王爷升到天庭。又把新灶神像粘在神位处,给灶王准备好下一年的新衣。爸爸又把糖饼、芝麻糖等早已预备的供品供上,烧了三柱香,我们每个人都默默的许下了自己的愿望,然后,每人吃一根芝麻糖。甜甜的芝麻糖吃进嘴里,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直沁肺腑,从嘴里甜到了心里……
今年的小年过的甜甜蜜蜜、快快乐乐,明年我家肯定会红红火火。
二年级小学生过小年日记200字
1月16日过小年,舅舅给我买了炮竹,还带我去了包头书店。在包头书店里我看了一会儿书,舅舅说:“如果我喜欢什么书,他都会为我买的。”可我没让舅舅买,我和舅舅说:“在书店看一会儿就 可以了。”
从书店出来后,舅舅带我回到姥姥家,我写了一会儿作业,姥姥见我自觉写作业说:“宝宝,今天做得不错,自己自觉写作业。”我和姥姥说:“因为今天过小年,我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晚上妈妈回来时,我把作业拿过来让妈妈看,并说是给妈妈的一个惊喜。妈妈看了也夸我,并说她看我能自觉写作业很高兴,我送妈妈的这个惊喜,妈妈很喜欢。
小学生过小年日记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大早,老妈就告诉我,今天是小年。我说:“小年是不是小小的年的意思?”老妈笑着说:“不是这样的,小年代表新年就要开始了,人们都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今天我们就要去外婆家帮忙做肉丸。”
我们来到外婆家,只见外婆准备了好多食材:有瘦肉、豆腐、葱、生姜,等······外婆把生姜和葱切得很细,把这些食材放到一个大盆里,再放上面粉、胡椒,然后一边往盆里加水,一边用手搅拌。等水加的差不多了,外婆就用手和面。和呀和,终于和好了,我们就开始做丸子。
老妈在碗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往水里加油,只见油都浮在水面上,老妈沾了一点油抹在手心,然后拿了一点和好的食材放在手心搓了几下,就成了一个丸子,我也照着老妈的样子做却没有老妈做的那样圆,练习了几个后,我也做的强多了。我们齐心协力把丸子做完了,外婆把做好的丸子一炸,炸好后我最先尝了一下,啊!真香!
过小年,大人是忙碌的,小孩们是快乐的。
三年级小年日记300字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很多,但家乡的小年是我的最爱。
我的老家在滨州的一个小村庄——陈家庄,那里的人们都很重视过小年这个节日。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猪杀羊用来祭灶。从今天起,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买对联、买糖果……到了晚上,人们都聚集在大街上,放起了烟花 爆竹,噼里啪啦!热闹极了!我们小孩子呢,穿着最漂亮的衣服,活跃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这是我们最快活的时刻。
家乡的夜空被装点得五彩缤纷,爆竹声和着人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好幸福啊!我的家乡人!衷心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衷心祝愿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天天像过年一样!
一年级小年日记100字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小年”。
早晨,我早早起床,赶快穿好衣服裤子,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小年”。
到了中午,“叮铃铃”电话响了,是大娘!她打电话叫我们晚上到她家去吃饺子!我高兴得很,还没到晚上就穿好衣服裤子要去。我到的时候,他们正好在包饺子。我兴趣一来,决定与他们一起包饺子。哥哥姐姐们包的弯弯的,很好看,可是我包的却胖胖直直的!我叫哥哥教我。我看了好几遍才看会!原来是先捏中间的面,在从两头往一边捏!这我的饺子 才一个比一个好看!吃饺子时,我一眼就能认出自己包的饺子,因为我包的饺子都很“胖”。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总觉得比什么饺子都好吃,心里美美的!
晚了,我们该回家了,真是有点恋恋不舍啊!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虽然离喜气洋洋的大年还有几天,但是那喜庆的气氛随着小年的到来显得愈加浓烈。今年全市都禁止燃放烟花 爆竹了,听不到那“啪啪啪”的爆竹声,却并不影响人们快乐的心情。大街上依然张灯结彩,美丽而热闹。
其实从清朝雍正年间就开始有过小年的习俗,皇家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于坤宁宫祭祀,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习俗。而这个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在南方我们过小年一般会祭灶、吃年糕、掸尘。
说起过小年,我最怀念的还是在乡下奶奶家的情景。每到腊月二十三,奶奶就会把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神像贴好后,就是摆放供品了,这是我最爱做的事,我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有序地摆上一些糕点、水果,还有清水、料豆。其中,后两样是为灶王升 天的坐骑备的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加热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奶奶说,是为了让灶王爷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有意让他嘴甜,光说好话。这习俗可真有趣。
听奶奶说以前吃年糕就更有趣了,家人先蒸出香喷喷的糯米饭,然后放在一个容器里不停地捶打,直至变得黏稠,再放进一个模型里,这样年糕就做好了。因为是自己做的,所以吃起来会格外的香。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做年糕的方法基本上不见了。掸尘顾名思义就是掸去家里的灰尘,以迎接美好的新年。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好奇地拿起爷爷自制的“大扫把”,在家里掸来掸去,弄得到处尘土飞扬蒙,奶奶不让我做,说把身上弄脏了,可我却总是乐此不疲。
又是一年小年到,我不禁在心里默默祈祷:未来的一年,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满,同学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有关南方小年的日记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情景始终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是腊月二十四,一大早起来,我们就赶回了老家甘垛,因为那天是传统节日——送灶日,又叫小年夜,据说春节就是从这一天拉开序幕的。下车后,我立刻忘记了烦恼,只记得这几个字——自由,轻松。我缠着爷爷奶奶给我准备了一大堆的干草与芦苇,只盼着天快点黑,好让我早点点燃它们,尽情地玩个够。
盼呀盼呀,终于等到天黑了,我飞快地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点起了火,并不停地往火堆里加干草,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爷爷先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放到火上焚烧。嘴里还大声祷告着: “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爸爸、妈妈、二爷爷、二 奶奶与姑妈、姑父一起围着火堆说说笑笑。这时,我一拍脑门,飞也似的奔向家里。把小狗来来抱了出来,因为我怕它冻着,我要让它与我们一起烤烤火,暖暖身子。二爷爷看着我那调皮样,笑嘻嘻地对我说;“曈曈,你能抱着小来从这火上跳过去吗?”我转头用眼神询问妈妈可不可以,妈妈含笑点了点头,于是我抱起小来后退了几步,起跑,腾空,啊!我抱着小来跳过来了!我们一家人笑得前俯后仰,这时候,爸爸笑着对我说:“跳火堆就代表着来年不管做什么都会像这火堆一样的旺!”我问妈妈是真的吗?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并向全家发出了号召:“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跳,让我们全家来年红红火火!”……
大火烧完后,我们意犹未尽地又放起了焰火“哧”只见许多颗火珠飞上了天,然后“啪”的一声,绽开了无数的焰花,蓝的、红的、黄的……美丽无比。看得我眼花缭乱,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本以为可以在乡下待上一晚,但我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任我说尽了好话,还是被老妈一手拉回了高邮,不过我还是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也是传统的祭灶节。早上,我起床一看妈妈已经上班走了。哦,今天妈妈公司终于要放年假了,妈妈可以天天在家陪我,我太高兴了。我赶忙穿好衣服到客厅吃饭。午饭后我迫不及待的催着爸爸去公司接妈妈。
下午我和妈妈到姥姥家顺便去逛街。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人来人往个个喜气洋洋。我们看到很多卖 春联门画和各种新春饰品的,还有好多这两天才有的卖麻糖和麻花的摊点。到了姥姥家,姥姥给我讲了祭灶王的故事: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了一位监督员——灶神,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做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送灶神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麻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如今,祭灶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过小年吃麻糖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
从姥姥家回来,我对妈妈说:“我们也赶紧买麻糖回家祭灶吧。”
小学生过小年日记
今天是传统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称为小年,是因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啦!大多数人们都要买好春联,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今年,我在信阳过年过年,1月25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只见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愈加浓重,妈妈带着我来到商业中心区域,只见商业中心“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迎新春标语,市民们纷纷进入商场、超市购买年货。信阳整个城市洋溢在一派喜庆气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们在街边摊上买了一些过年必需品,听妈妈说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让他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听义取意,灶糖是一种很黏的糖,我打开袋子,拿出一根,由于信阳现在很冷,所以灶糖变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进入了嘴里,马上融合了,变得很黏,而且甜极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让人垂涎的饭菜,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真是个不眠之夜,既幸福又开心的日子!
一年级小年日记100字
腊月三xx大早,我就帮姥爷贴好春联,还把“福”字倒贴在门上。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在太姥爷家吃的团圆饭,好开心呀!
但让我最开心的事,当然是放炮啦!爸爸给我买的炮有降落伞,烟雾弹,窜天猴,小刺花炮,还有小摔炮,放炮太好玩了。爸爸拿着点燃的香烟来点燃导火线,我又紧张又高兴地在旁边观看。天空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烟花。春节的晚上真是太热闹了!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
农村的腊月,虽早早就拉开了年的帷幕,但真正迈进年的大门,却是小年。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又称祭灶关,也就是走进年的关口。所以说,想进入年的氛围,必须要经过小年这扇门。也只有到了小年这天,年的气息才算是真正到来了。
农村的小年是令人向往的,好多住在城里的人,那天也要尽量赶回去,与父母团聚,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围坐一起吃祭灶的贡品。核桃、大枣、花生、糖果,最馋人的是灶糖,又粗又长,还扭着麻花腰身。
也就是打这天开始,才依稀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空中才会依稀出现烟花曼妙的身影。我们老家这边,小年的晚上要吃面条,而且是那种绿豆杂面,看上去灰灰的、土土的,但是吃起来却很香,别有一番风味。母亲常说的话是,吃了这道面,就算是闻见年的味儿了。
小年的味儿是令人兴奋的,尤其是孩子们。因为自这天起,家里就会不时地蹦出很多好吃的年货,父母也会放下农田的活,赶年集,买年货,杀公鸡,杀年猪,打扫家里卫生等。家里的院落里,每天除了喜庆的气氛,还会飘着蒸肉包子、黏豆包的香气,油炸麻团、油炸鱼肉的喷香来。
醉醺醺的年很快就要来了。从小年这天起,我们也开始心里默默掰着手指,数着日子,还会按照习俗,念着俗语,欢快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这美妙的年俗,打开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也打开了人们淳朴的心灵。年的魔力,似一个精灵,又似一张巨大的网,将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圈了回来。他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里,不为别的,只为那相聚的美妙时刻,哪怕时光很短暂。
小学生过小年日记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爸爸不在家 ,我和老妈一起过小年 。
今天是祭灶的日子,一年以来灶王爷“住”在我家观察我们的家庭是不是和睦相处,人们是不是勤劳。这一天,灶王爷就要向 玉皇大帝汇报每家的善行和恶行,送灶王爷的仪式叫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把家家户户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向灶王爷手中。
我张贴上新的灶王爷图画,把灶王爷的旧容貌焕然一新。接下来就该做好吃的了,先把安琪酵母撕开,用30度的热水搅拌开,洒到面粉上和温水一起揉成面团,然后让面团“睡一会觉”。再炒两份油酥(一份甜的,一份咸的),把面团搓成长条,并用擀面杖把切好的小面团擀成片状,再把油酥抹上去,用刀把面团边缘割开,我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一切,体验到了劳动的无穷乐趣。十五分后,我就闻到了香味。然后我和老妈烧一炷香,放点糖果巧克力,好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说点好话。在鞭炮声中,我们高高兴兴地送走了他。
这个小年让我们充满无尽的欢乐!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
在这个爆竹声声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小年夜。我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我又能看到美丽的烟花了!
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我知道今天我将迎来一次神圣的活动——祭灶!但是这次的祭灶活动,却与往年大不相同,因为今年的灶糖我们必须亲自做!听说这是河南地区的习俗。
因为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在做灶糖之前,大家必须先洗手,泡上一种特制的水——象征了我们对灶王爷的尊敬与认真。恭敬的态度。
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饱含大家心血的甜蜜蜜的灶糖就完成了……
夜幕渐渐降临了,月亮冉冉升起。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天空跳出了几颗小星星,它们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正在贪心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场面。
晚饭过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爸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爸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爸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爸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到了晚上我们还举行了烟花盛宴……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响,我们都捂着耳朵跑到阳台。隐隐约约望见一小片火光。就在这时,鞭炮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发发“火箭炮”,在天上划出了道道火光,一会儿又忽然散开了。突然地面上冒出了一串串2米多高的火柱,周围都是一片光亮。一会儿工夫,鞭炮声、烟花、砂炮声汇成了一片海洋。火光、灯光集成一片明亮。就在这时我们闻到了阵阵火 药味。我们的重头戏也是“火箭炮”一发发在天上结成金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粉色的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烟火一片红。此时的天空景色美不胜收……
“烟花,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就像你一样一冲而上,同时我也希望你能把我的烦恼带到天上去,让我重新做一个崭新的我!”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小年啊。
三年级小学生过小年日记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大早,妈妈就告诉我,今天是小年。我说:“小年是不是小小的年的意思?”妈妈笑着说:“不是这样的,小年代表新年就要开始了,人们都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今天我们就要去外婆家帮忙做肉丸。”
我们来到外婆家,只见外婆准备了好多食材:有瘦肉、豆腐、葱、生姜,等······外婆把生姜和葱切得很细,把这些食材放到一个大盆里,再放上面粉、胡椒,然后一边往盆里加水,一边用手搅拌。等水加的差不多了,外婆就用手和面。和呀和,终于和好了,我们就开始做丸子。
妈妈在碗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往水里加油,只见油都浮在水面上,妈妈沾了一点油抹在手心,然后拿了一点和好的食材放在手心搓了几下,就成了一个丸子,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做却没有妈妈做的那样圆,练习了几个后,我也做的强多了。我们齐心协力把丸子做完了,外婆把做好的丸子一炸,炸好后我最先尝了一下,啊!真香!
过小年,大人是忙碌的,小孩们是快乐的。
二年级小年日记50字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也是叫小年,我问妈妈,那新年就是大年喽。晚上奶奶还祭灶神了,奶奶说今天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我们家的收获。还有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在新的一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快过年了,真开心。
四年级写过小年的日记
过小年,怎么可以少了饺子呢?这似乎就是我们家乡的一个风俗,每家每户这一天一早就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家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行动,包小年饺子。我负责擀皮儿,姥姥和妈妈负责包,爸爸则在一旁“监工”。
我穿上一身“行头”,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开始擀皮儿了!由于我还不太熟悉,擀出的饺子皮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如果把它们都放在一起,还真是别具一格。还好妈妈和姥姥的技术过硬,把我饺子皮的缺陷都给补充了。
看她们包得那么有劲儿,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了。我拿了几张皮,试着包了几个饺子。可我的饺子也是一副“疲倦”的样子,站都站不稳,多亏妈妈又帮我“塑了型”。
一家人一边包,一边聊天,在一边的爸爸看着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就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定名为“快乐劳动”。我们说着,笑着,一盖帘饺子都包好了。看着这么些饺子,我觉得:劳动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儿,虽然刚刚才被擀面杖砸了脚趾……
饺子刚下了锅,忽然,家里一片漆黑,望望外面,同样一片漆黑,就连大街上的路灯也休息了——原来是停电了。家人便立刻翻找一切能照亮的东西——蜡烛、手电、打火机、火柴……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实在是有点乱了套——下了锅的饺子煮露了馅儿;一家人又为点蜡烛忙活了一阵子。没多久,家里便充满了温馨的烛光和明亮的手电光。在这样的光芒下吃晚餐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呀。
不过,我还是小声地唱着:“我在遥望,楼房之上,有多少人家在黑暗中祈祷。在四周黑暗中,盼望来电,希望那电工,快快抢修……”不料,爸爸却插嘴了:“盼望来电?你倒是觉得停电蛮好玩的呀?呵呵……”我们也都笑了起来,家人的眼睛在烛光的映衬下充满了跳动的光芒,他们的脸也变得像一朵朵花……
大约七点半的时候,电终于来了,一家人也如释重负般又开始了平常的生活……
这一个小年夜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让我们每个人都印象深刻,不过没关系,这一点都没有影响我们过小年的心情,明天又是快乐的一天,我们依然可以开心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
在我们中国,小年一般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可是,我们黄梅二十四才过。我发誓我绝没有骗人,电视上小年过得正欢,我们却还没过。这是为什么呢?是个难题。
不过,年还是照样过的。一大早就有很讨厌的炮声,没办法只有起床。上午做作业时,炮声还是不停,我也没法安心做作业了。难道中国的节日非少不了烟花炮竹?相比之下国外叮叮当的铃声和圣诞老人可好听多了。或许我可以改变烟花传统的爆炸声,让烟花爆炸时,发出音乐声?
这是个赚钱的好方法。中午要去大爸家吃饭。可是,吃饭乃是我最讨厌的事之一,特别是很多很多人一起。到了大爸家,客厅里已经有了很多人。我想看电视,可是人太多,声音太嘈杂,电视的声音基本上就听不见了。大人们都在交谈,可我没什么好说的,感到十分无聊。站在原地发呆了好一会儿,妈妈说:“楼上有电脑,你去玩吧。”我一下子振奋起来,立即冲到楼上,可趴在电脑前的是……三个小孩,他们玩的正欢呢,我哪好意思去跟他们抢呢?我又没了希望。
接下来是最无聊的时间了,因为这段时间还没吃饭,可我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只有深思,也就是——发呆。我坐在凳子上,貌似很认真地再思考,其实,大脑99%的功能已经暂停。只要度过了这段时间,就可以吃饭了。终于,到了吃饭的时间。可是,饭桌上有更令人恐怖的呢。人们都大吼大叫,声音大的出奇,醉醺醺地说:“不醉不归!”倒酒时,个个都推辞着说:“好了好了,倒太多了。”可一会儿就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跟喝白开水一样。
天啊!如果我以后吃酒饭,朋友们灌我怎么办?我一个喝水都会醉的人,怎么能经得起这般折磨?不管小年什么时候过,放不放炮,吃不吃饭。我们都要快乐,过年了就应该快快乐乐的啊!
六年级小学生过小年日记600字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辞灶”。
辞灶又称送灶王爷爷,是一种洞庭节日习俗。汉族民间传说这一天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的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帮汉族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辞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
在我的老家都是晚上过辞灶,为了快点儿赶回家,爸爸开车到了100多迈。20分钟后,我们到了老家,只见奶奶用香纸做了十多个口袋,我问奶奶做口袋什么的?奶奶说:“这口袋呀,是让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儿为我们要粮食的。”“噢,原来是这样啊!”奶奶又拿来一些香纸,准备跟口袋一起烧了,妈妈问:“这么早啊!”“辞灶辞得早,年年过得好!”奶奶这样回答。烧香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大笑话,她说:“怎么在厨房里烧,不是应该在院子里吗?”“灶王爷还能跳到院子里?辞灶辞灶,灶是在厨房里的。”一屋子的人全笑了。晚饭是饺子,饺子出锅啦!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虔诚,奶奶先给灶王爷盛好了一盘,端面到天井里贡了贡,然后我们才开始吃的。我只吃了站个就饱了,奶奶看我吃得这么少,就说:“高源,你吃得太少了,这样的话,灶王爷不给你粮食了,你太浪费了。”听奶奶这么说,我只好又多吃了好几个,吃得好撑呀!
对了,爷爷还告诉我: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跟玉皇大帝的汇报很关键,所以在灶王爷程归天的时候一定要虔诚,多说吉利话。这就是我们老家过小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朋友们,回老家过小年啦!看看老家的辞灶囊过?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
今天,一早起来,我就拉着弟弟飞快的起床,穿衣服,洗脸,外加我一个梳头。
姥姥,早早就做好了一锅香喷喷,好吃的饭菜。我和弟弟一脸惊讶。姥姥你怎么做了这么多菜,我激动地问姥姥。其实,我和弟弟的心里打着锅饭菜的主意时间已经很久了。开饭了,是姥姥说的。我和弟弟两只小馋猫,早早的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为了。姥姥把饭端上来时,我和弟弟早已控制不住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了。我和弟弟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向嘴里塞,好像一百多年没吃东西似的。我们吃的嘴里都没时间说姥姥做的饭菜好吃了。姥姥做的菜,饭,的味道先是迷住了我们,吃的有饺子,翡翠碧玉汤,鸡腿,珍珠大虾。
吃完饭,到了中午,我们在睡觉,姥姥家的小猫“咪 咪”忽然爬到我和弟弟的中间安家了。我和弟弟起床时还是中午,我和弟弟的手就痒痒的不得了。我一想是想放鞭炮了。我和弟弟偷偷地跑下去放鞭炮。我和弟弟先拿了两根香,又找到了鞭炮。开始放了,我右手拿鞭炮,左手拿香,有模有样的学着大人的样子点,刚把香放上去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吓得我把手里的香放下,撒腿就跑。让我弟弟笑得肚子都快破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鞭炮,欢欢喜喜的可真好玩。
这一天过得可真有趣呀,真希望每天都是节日。
初中生小年日记600字
腊月23日,这天就是小年。
在这天,除了吃点好的,诸如:吃饺子,吃带肉的菜,打扫院子等以外,就是“送皂王”。
在当时农民的心里,认为一年运气的好坏,都由皂王爷来主宰。它是"户主"。你看,皂王神像的对联一般都是固定的,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你看,它的权力有多大。人们对它的寄托有多高。因此,人们对它的侍奉都是毕恭毕敬的,我哥哥,母嫂也都很虔诚。每逢初一,十五,早晚都得给此神像上香,磕头。我也跟随照办。
皂王像,摆放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要供在灶口前的墙壁上,说来也很奇怪,它也不怕烟熏火燎,看来当"一家之主"也很不容易!
小年的这天晚上,约在半夜时分,就要送它上西天。家家户户,都要在此时,举行一个送别仪式。
那时,都由我哥当主持人,他先跪在皂王像前,我和大侄,在他的左右分别下跪,上完香,哥哥念告别词,大意是:皂王老君上西天,好事多说,不好的事少说,要说就给你粘上(当时,在上供时,都备些粘糖羔,即用黄米制成的一种粘糖,用它来堵住皂君的嘴。说起来,老百姓对神仙也不客气。)。随后取下旧皂王的神像,点火烧掉。最后,我们一起连续扣头作揖三次。了事。
等到年三十,再换一张新神像,请它继续来"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