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斩马谡歇后语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蜀将马谡刚愎自用,失守街亭,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将可遣,乃大开城门,故作镇静,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反而退兵,诸葛亮执法如山斩马谡以正军纪。比喻执行法令,法律很坚决,不可动摇。
[例]赵王与孙文仪早就臭名远扬,民愤极大,公差听了包公一声令下,一拥而上,捉了孙文仪,又去捆绑赵王。赵王吓得浑身发抖,但还壮着胆子叫道:“我是金枝玉叶、皇亲国戚,谁敢无礼!”包公哈哈大笑,厉声说道:“皇亲也好,国戚也罢,你既犯了国法,我包拯是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绝不含糊!”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旧情:老交情。
[例]卖花女退到针线簸箕前,把抓起剪刀,对准自己的喉咙,对县老爷说:“你要是敢靠近我,我就死在你的面前!”果然灵验,县老爷一怔,马上停住脚步,随即嘻哈道:“我的美人呀,可千
万别死。你我已经拜堂,是夫妻了,难道你就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摆擂台歇后语
诸葛亮摆擂台--找剋
剋:打。
[例]朱连长说:“不行,你就这么去是诸葛亮摆擂台--找剋啊,还是化化装吧!
诸葛亮住茅屋歇后语
诸葛亮住茅屋--时不得势
茅屋:屋顶用芦苇、稻草等物盖的房子,大多简陋矮小。时不得势:正不得势的时候。
[例]那关玉书站在雪地里发了一会怔,仿佛还不大相信的样子,自言自语地说:“眼下他是葛亮住茅屋--时不得势,下这么大的雪也要去谋生,真难啊!我非得连夜追上他去不可!”说毕,他像一个大白羊似的转身出了店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拜斗歇后语
诸葛亮拜斗--自知要死
《三国演义》第-百三回中写诸葛亮夜间观北斗,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知道自己要死。
[例]单天长闻听暴叫道:“原来是尉迟匹夫!你还记得御果园之仇吗?当年若没有你解救李世民,我爹也不会被罗成抓住,被害身亡。你就是罗成的帮凶,老单家的冤家对头,某正要将尔等活擒,给我爹祭奠亡灵,没想到神使鬼差,尔竟送上门来,看来你是诸葛亮拜斗--自知要死,尔还不快些拿命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歇后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要风有风,要火有火
相传,诸葛亮本是天上的文曲星,玉皇大帝要他下凡,帮助刘备建立蜀国,以平天下大乱。起先,他不肯,说是刘备太弱,又好哭,打不赢曹操。玉帝说:“我送你一件宝贝,保你打赢曹操。”说完将王母娘娘养的一只白天鹅捉了来,说:“你把毛拔下来,做成一把羽扇,只要一扇,要风就有风,要火就有火。”后来诸葛亮果然扎了一把羽毛扇,带着他下了凡。他帮助刘备打第一仗时,想试一试鹅毛扇究竟如何,便在博望坡把扇子轻轻摇了几下,果然扇来了一场大火,把曹操的大将夏侯惇烧得焦头烂额,差一点全军覆没。周瑜在赤壁火烧曹营,更是得亏了诸葛亮的鹅毛扇。据说,诸葛亮一辈子少有的几次失败,比如失街亭,就是他偶然忘了拿扇子。所以,后来戏台上的诸葛亮,不管是春夏秋冬,手里时刻不离那把鹅毛扇。
[例]这牛鼻子老道是真厉害,是诸葛亮的鹅毛扇--要风有风,要火有火,法术无边。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解释: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发生于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以草船三十只骗来曹操十万只箭。借指做事之前胸有成竹。
张飞掌鹅毛扇歇后语
张飞掌鹅毛扇--不得不充孔明
孔明:三国演义的人物。诸葛亮的字。他是蜀汉的军师,手中常执一柄羽毛刷。借指不得已充当自己力所不及的人。
[例]梁升哈哈大笑说道:“看来是张飞掌鹅毛扇--不得不充孔明了 ,别着急,会使你满意的。”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不是真心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一命归天。诸葛亮又至东吴吊孝,假哭周瑜。
[例]淑坤十分为难地笑道:“个个都送东西来,个个都说不收不成,真把人为难死了。”小妹年轻,不懂得姐姐的意思,就说:“人家张哥可是好意呀,”淑坤说:“诸葛亮哭周瑜,我看他不是真心。”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有两种解释:
诸葛亮借东风歇后语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三国演义》记载: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主帅周瑜决定用火攻击曹兵的计策。而当时正值隆冬,只欠东风,为此事周瑜忧郁成病。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言说能在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听了又惊又喜,他怕诸葛亮有如此神通,以后迟早也是个祸根,就决心等东风一起,借故杀掉他。谁知这一切都早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两军交战时,果然东风大作,火烧赤壁,曹兵大败。当周瑜派人到南屏山杀诸葛亮时,刘备四弟赵子龙早已按照诸葛亮预先布置好的计划,把诸葛亮用快船接走了。结果,赤壁一战,诸葛亮既利用周瑜的“火攻计”破了曹兵,又使周瑜想乘机杀害自己的图谋落了空。借指利用对方的计策,向对方使计,让他上当。
[例]郭斌想了想说,咱们给他来个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下东吴歇后语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去东吴找孙权、鲁肃商量破曹之事,他知道孙权、周瑜暗中使坏,但诸葛亮胸有成竹,早已做好了准备。
[例]她思索了片刻,便走到那位肩扛孩童的乡下老者面前。道了个安后,便仔细地向他询问了武术馆的情况。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便和阿娟向山路奔驰而去。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解释:
《三国演义》中说,蜀将马谡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虽无兵迎敌,却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怕有埋伏,遂引兵退走。借指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
诸葛亮娶丑妻歇后语
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的丑女为妻。这是因为他着眼于事业,所以当黄承彦提出把女儿许配给他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下来。后来,黄氏帮了诸葛亮的大忙,使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例]老兄,心胸要宽阔点,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嘛!
诸葛亮借箭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例]史姑娘说:“怎么又叫她拿去了,那就没指望了,她是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孔明大摆空城计歇后语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将马谡刚愎自用,失守街亭,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将可遣,乃大开城于城门,故作镇静,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反而退兵。化险为夷:夷:平安。化危险为平安。
[例] 渔船船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十分危险,解放军巡逻艇及时赶来抢救,使渔船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撕对子歇后语
诸葛亮撕对子--想要出山
传说诸葛亮在卧龙岗修身长达10多年。他认为自己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心里凉了半截,写了一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对子贴在门上。有一天,诸葛亮的嫂子带他到黄家去相亲,与黄家小姐见面后,两个人攀谈起来,十分投机。黄小姐看中了诸葛亮的才华出众,可是他却只求保全自己,不以天下为己任。黄小姐有意激他一激,就说:“你只是一个劲地耍嘴皮子,跟你这种人谈话,连我的脸上都发烧。”说完转身进房去了。诸葛亮被这一番话激得羞容满面。回家的路上,想到自己是一个堂堂男子汉,今天落得闺房小姐讥笑,心里格外不是滋味。走到家门口,抬头看见那副对子,上前一把撕下来,丢进灶膛。后来,刘备几次请诸葛亮出山,共扶汉室,他晓得刘备是诚心诚意,就下山辅佐刘备,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黄家小姐也满意了,跟他成了亲。
[例]老林,你是诸葛亮撕对子--想要出山吧!
诸葛亮玩狗歇后语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借指明白人办了糊涂事。
[例J①杨百年说:“你呀,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能干这种事呀!”
[例]②牛先亮便趁势说道:“钱老板有权有势,本来就没有人敢惹他。何况他又有那么多的把兄弟给他当打手。张老兄你也是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去招惹他,我看你还是找个地方先躲一躲吧。
孔明耍掸帚歇后语
孔明耍掸帚一一出计不出面
掸帚:又叫掸子。用鸡毛等做成的除尘用具。这里指用羽毛做的扇子.《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是一个文人,手摇羽毛扇,足智多谋,很善于带兵,指挥作战,但自己却不出征,比喻只在后面出谋划策.操纵指挥。有时含贬义。
[例]他有一个特点,对他辖区内的情况,十分熟悉。如谁家寡妇死了,哪儿驿亭里有一头猪,哪儿有一棵树,可砍下来做馆材,说得分毫不差。有人说他是“神",也有人说他是孔明耍掸帚一一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用法:
[例]齐飞听明原委,就故意逗弄她们道:“要我做主也不难,只是你要先回答我一个问话:你们两个人到底是聪明、还是笨?”秀荣自负地说:“聪明,当然聪明!”秀兰也马上露出有学问的神气道:“聪明,聪明!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招亲歇后语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重视才能不重视容貌。
[例]郑良说:“谁像你找对象那么难,个子要高,长得要漂亮,我认为这不是重要条件,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这才是正路。”
诸葛亮丢了荷包歇后语
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荷包:这里代锦囊。借指没有办法可想了。
[例]他以为罗仁就靠着有力气,不一定有真本领,可是,再一看哪,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见罗仁招数精奇,变化莫测,一招一式都下过苦功,论他的能耐只在罗通之上,不在罗通之下,看来要想胜他是不可能了。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只好回去另想对策。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三国演义》中写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停丧于巴丘。诸葛亮以吊孝为由,去江东。借指故意装出一副模样给人看。
[例]他像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面带微笑,挥动双手,频频向宾客们致意.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用法:
例:①艾杰向众人说:“你们没听见刚才衙门里的人说吗?限咱们两天之内必须离开北京,要不然就把咱们全都抓起来问罪。他娘的,别诸葛亮弹琴--乐若平常,咱们也给他们个眼色瞧瞧,叫他们知道知道咱们的厉害!”
例:②他剃得高兴了,常常把剃头刀抛向空中两三尺,然后接住再剃,围观的人吓得舌头吐得老长,可他却是诸葛亮弹琴--乐若平常!手中行刀,还不停地翻飞
着花样。
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
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大战前夜,果然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巧用天计:比喻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
[例]眼看要办喜事了,家里外头全扔给我一个妇道人家。这阵子,他让志扬给请去了,听说我那没过门的儿媳妇想要让韩庆招养老女婿,想的倒美。我养儿子他得济,我呀,准备着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叫他们到不在一块儿!
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解释: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诸葛亮用兵歇后语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例]辛超臂软如鞭,掌如重锤。出手软如绵,沾身硬如铁。千斤之力锐不可挡。那人哪有招架之力?几个回合便应声倒下。这时又拥上几个人,将辛超围于核心,欲置辛超于死地。辛超
却是越战越猛,大显身手。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拳脚并用,两腿犹如风轮车,环踢四周。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借指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例]此时素云知道这个汉子的力气不小,不得不在刀法上使出些花样来赢他。于是只用右手的刀去迎战,左手的刀却专找他的隙处,去砍他的下身。那汉子见这姑娘的刀法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冷笑道:“好毒的刀法呀!”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在民间被喻为智慧的化身。三个臭皮匠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来。
[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大家一起想办法,天大的困难也能解决。
诸葛亮皱眉头歇后语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比喻有主意、策略。
[例]他想来想去,突然心里一亮,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假死成真死
传说周瑜设计装死,欲骗诸葛亮吊孝时一举杀之,四下伏兵等藏在棺材里的周瑜下令,不料棺材气孔被前来吊孝的诸葛亮用黄蜡填充,憋死在棺材里。
[例]这些黑心肝的东西,哪有个良心!周八更不是东西,为了得到他叔父那笔钱,硬是装死,可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哭周瑜--假死成真死,让他那狐狸精老婆给害了,真是奇闻。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用法举例:
[例]战士们听了我拉琴那样来劲,说:“团长还有心思拉琴,说明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准有妙计消灭气势汹汹的敌人!”
诸葛亮征孟获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孟获:《三国演义》第九十回中有“七擒孟获”。诸葛亮收收放放七次擒孟获,最后孟获降服了。比喻紧紧松松。
[例]工作应该正常化,在工作中出现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经验。
诸葛亮做丞相歇后语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借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例J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学习鲁迅,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
诸葛亮弹琴--乐若平常
诸葛亮的汗毛歇后语
诸葛亮的汗毛--捏不折,按不倒
曹操很早就想去隆中请诸葛亮,因诸葛亮为父亲做长孝斋不能见客,为此曹操急病了。曹操的大将典韦闯进诸葛亮家的经堂,指责诸葛亮,你如不同我下山,就捏折你的大腿。诸葛亮告诉典韦,你如能捏折我腿上的一根汗毛,我二话不说同你下山。典韦心想:濮阳城的千斤大梁,在我手里像根面条,难道你诸葛亮的汗毛比铜铁还硬,便打了赌,结果典韦输了。汗毛:即寒毛。比喻对他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例]秀莲走到继母窗外,就听继母在屋里正跟妹妹秀玉说:“秀莲这丫头,到这时候还不回来,诸葛亮的汗毛--捏不折,按不倒,真对她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