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中秋节诗歌朗诵词
《中秋节》
八月中秋的月亮
是最亮最圆的
月亮升起
撒下一片银灰
竹梢上
归巢鸟儿安睡
池塘里
鱼儿跃出碧光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人们聚在桌前
分享着圆圆的月饼
柚子长得是那么可爱
八月的桂花开始飘香
为团圆增加了一份愉悦
琴声悠悠
唱出家家团圆
中秋节,月儿圆了人未还
人去也
音讯绝
任我望缺天上月
天上月
尚有圆和缺
为什么?我和你
缺了再难圆
薄情人哪
当初为何许我蝴蝶结
害我夜夜相思独望月
又到中秋节
独上小阁楼
举起消愁酒
醉眼邀嫦娥
嫦娥距我千万里
虽然不可即
但可望明月
伊人离我千百里
不知东西南北
年年忘穿秋水
岁岁不见人儿
薄情人哪
月儿圆了几多回
就不见你回一回
你知否
酒消愁
为伊消得人空瘦
看酒杯里
点点滴滴
皆是相思泪
《中秋节的月亮》
许多年都不曾抬头看月亮了
中秋节一到
月亮就又被人记起来了
钢筋水泥的街市
即使抬头望月
也好像少了些什么
抬头望月,不再皎洁的圆月
终究也赏不出古典的乡愁
还有谁会吟诵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我们的月亮
尘埃散不去,月朦胧,鸟朦胧
模糊了多少人的无奈和感伤
这是我们的月亮
飞天的航程,山一更,水一更
承载了多少人的追求和梦想
这是我们的月亮
香甜的月饼,长长的.电话线
传递了多少人的喜悦和祝福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明月千里,普照天地
但愿天长地久人长久,共圆中国梦
《中秋之夜》
金桂飘香中秋夜
月圆风柔是佳期;
桂香撩起了你我思乡的情,
月明点亮了你我思亲的心;
望碧空万里,星月相辉,
看秋菊绽放,香溢满怀,
游子心,逢佳节,盼团圆,只把那思念熟透;
十五夜,故乡月,人尽望,只把那思念遥寄!
偶有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起舞弄清影,长袖起,绵绵;
横笛吹乡曲,清歌呤,缕缕。
玉液满,琼杯滑,
对饮邀月,共解乡愁!
一颗颗游子的心,一颗颗祈祷的心,一颗颗虔诚的心,
此时此刻,温暖在一起!
红灯倩影,含情脉脉,浓郁人情味;
异土风情,婀娜缤纷,共抒真善美!
且让我们手牵手,坐成一个圆圆的月亮,
把那思念传递,融合成美好的回忆;
且让我们肩并肩,围成一个圆圆的月亮,
把那祝福传达,交汇成永恒的幸福!
今生今夜,今夜今月,
今生今夜,今夜今月,
不长好,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禁署方怀忝,纶闱已再加。暂来西掖路,还整上清槎。
恍惚归丹地,深严宿绛霞。幽襟聊自适,闲弄紫薇花。
关于中秋节的经典诗歌
《月之故乡》
彭邦桢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以中秋为主题的诗歌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这首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朗诵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秋节诗歌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中秋自宛陵寄池阳太守》——殷文圭
出山三见月如眉,蝶梦终宵绕戟枝。
旅客思归鸿去日,贤侯行化子来时。
郡楼遐想刘琨啸,相阁方窥谢傅棋。
按部况闻秋稼熟,马前迎拜羡并儿。
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以中秋为主题的诗歌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歌颂中秋节的经典诗歌
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
街头就看到月饼的影子
嚼着杏花楼飘香的月饼
尝到中秋节的味道
想象中秋匆匆的脚步就来了
勾起一轮明月挂在天穹
闪现光辉,带出年轮
小时候的记忆浮现
月亮走,我也走
心思跟着月亮跑
跑出山谷跑出村庄
城市的月光很圆很美
月宫里传说一直在上演
中秋月圆时你就会回来
把思念遥寄给远方亲人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朗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中秋为主题的诗歌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中秋节祝福语:中秋节的诗歌
【1】<奔月>
舒婷
与你同样莹洁的春梦
都稍纵即逝?
而你偏不顾一切,
投向不可及的生命之源
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
犹有寂寞伴你千年
为什么巍峨的山岳
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
你轻扬而去了吗
一个美丽的弱音
在千百次演奏之中永生
【2】<中秋>
舒婷
海岛八月中秋,
芭蕉摇摇,
龙眼熟坠。
不知有?花朝月夕?,
只因年来风雨见多。
当激情招来十级风暴,
心,不知在哪里停泊。
道路已经抉择,
没有蔷薇花,
并不曾后悔过。中秋节的诗歌。
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
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
要使血不这样奔流,
凭二十四岁的骄傲显然不够。
要有坚实的肩膀,
能靠上疲倦的头;
需要有一双手,
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尽管明白,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
中秋>奔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3】<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以中秋为主题的诗歌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有关国庆中秋节诗歌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
我希望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中秋诗歌精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朗诵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朗诵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