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纸桥作文600字
薄薄的纸,能背负起书的重量吗?它那么薄,吹口气都能吹走,拿起来毫无重量。当老师让我们用一张纸做桥去托起一本书时,我心里泛起了一个个疑问。
拿着纸,我一头雾水,根本不知该怎么做。后来仔细想了想,如果把纸一层一层地叠起来会不会有更大的承受力?我把纸从同桌那抢过来按我的想法做,并且迫不及待地放在“河”上面。结果书还没放稳,桥就轰然倒塌了。我想一定是我叠的太宽。我一层一层的放平,又一层一层的叠起,可结果依然是桥毁书亡。
我的情绪低落又着急,听到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喊道“成功了!”我更是又慌又忙。突然,我灵光一闪。我赶忙让同桌童祥洲去偷偷看看他们是怎样“筑桥”的。他跑过去瞄一眼,回来二话不说就开始叠。他把纸叠了一层窄的,然后越叠越宽。可当我们兴致勃勃把书刚放上去,桥就摇摇欲坠。没等我们欢呼胜利,“当”书掉了。我们继续几次折叠,纸可不行了!折痕累累,凹凸不平,也难以形容它的惨状。看到这一幕我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
老师已经看到我们的悲壮,在讲台上发话了。“来,看这里。”老师举起一个折的很细然后展开的纸。老师把它放在桌子中间,然后把文具盒都放上去了。我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伸长脖子仔细观察。我惊呆了!文具盒被稳稳地托住了。原来这样就行了!我既兴奋又激动,马上就照着老师的样子去试,我把一本书小心翼翼的放上去新鲜出炉的“桥”上,目不转睛盯着,心里默念着“一定要成功呀!”好了,桥竟然纹丝不动!我高兴极了!接着又放第二本,第三本,它们一本一本稳稳当当。直到第五本书,它才塌了。
为什么纸能支起那么多本书呢?老师说把它折叠可以增加它的厚度,能扩大它的张力,这样就能托起物品了。听说还有人把许多纸叠起来支起了摩托车的重量呢!真是太神奇了!
真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想一想,动动脑才能解决啊!
搭纸桥实验作文600字
今天上作文课,老师领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架纸桥。
实验开始了,老师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张白纸,并提出了要求:用这张纸做桥面,文具盒做桥墩,做好后要能承重一本书。顿时,全班同学有的大叫起来,有的直喊:“不可能!”
我虽然也认为这不可能成功,但还是和同学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并动手开始做起来。先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桌面上,中间大约留出十厘米,再并排放一个文具盒,然后把纸放在文具盒上做桥面,再把书放在纸上,结果连纸带书塌倒在了桌面上。我们真是懊恼极了!怎么办呢?接着做!这次我把纸叠成了条形,再打开,用两个文具盒夹住,上面放了一本又薄又小的书。哇,居然成功了!我们高兴地都要跳起来。这时老师走过来一看,说我们把纸夹在文具盒上不符合要求,要把纸放在两个文具盒上面,让纸来承受重量。唉!听了老师的否定,我们真是垂头丧气。
不一会儿,老师又下令了,纸桥要承受住一大本书的重量。我的天哪!我们连一小本书都托不住,怎么能托住一大本书呢?突然,有个同学质疑地对老师说:“您能做到吗?您来做这个实验吧!”老师同意了他的要求,自信的拿出一张纸,把它像折扇子那样,叠过来,折过去,然后把它放在文具盒上。要往上放书的时候,我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老师放了一本书,桥很稳,放第二本书的时候,全班惊呼:“喔!”接着第三本、第四本……我的心里像有个小兔子一样,都要跳出来了。老师一连放了五本书,桥一直都很稳,我们不约而同地赞叹道:“老师太棒了!”
老师对我们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折来折去,就是把多个三角形连在一起,桥的承重力就大了。”这节课我的收获可真大啊!
搭纸桥作文400字
“什么?要让一张轻如鹅毛的纸,撑起比他重几百倍的铅笔盒,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老师的要求,我心里一个劲儿地嘀咕着。
拿到这一张纸,我正面看了看,翻到反面又看了看,似乎有了一种放弃的想法,可又有点不甘心。于是,我放了一张纸,架在两个纸杯间,再轻轻的放上我的铅笔盒,铅笔盒刚离手,“纸桥”便轰然倒塌,纸杯飞了出去,纸也飘到了地上。同学们见后,哈哈大笑起来,我也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
“耶!成功啦!”我循声望去,哦,原来是一组男生队啊。他们的“桥”上已经放了两个,哦不,已经四个铅笔盒了!我瞅了瞅他们的“桥”,恍然大悟地回到座位上。我把纸折成了扇子形,放在纸杯上,轻轻的放上铅笔盒,慢慢地两个、三个、四个,我看着自己搭的大力士“桥”不禁笑了。
看着眼前的“大力士”,不由想起刚开始时对它的不屑,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秘密。纸的平面变成凹凸型面的话,无疑增加了纸的承重量,看来真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